烧花盆需要什么设备
A. 泥土花盆怎么烧制
烧制方法:
选泥取泥:必须老黄土,要晒干、晒透、不可有杂土。
搅拌:先以水浸透黄土、用脚踏、搅拌,把泥练熟成团,要起粘有力。
搓泥制作:用转盘先转,再把泥土取在转盘中心,用手制作成盆形。
晒干:把盆坯做好,要放在太阳下晒干不可急躁,不能有裂纹。
装窑和烧作:将盆坯装好在窑内。用禾草烧。窑内火温控制在1000度左右,一窑约烧5个小时左右(草烧、煤烧要60小时左右)。
出窑浸水:出窑前温度高是红色,烧好后用水浇入窑内,入颜色变为黑色,水要慢慢入窑内24小时左右即可出窑。
B. 有那位知道烧制泥土花盆的全过程,特别详细些!谢谢!烧制泥花盆的过程
素烧盆。材料与工具:铁铲、箩筐、扁担等选泥取泥用晒场、木板、木架等,作晒内泥、晒坯用。转盘容、刮刀等,制作盆坯用。砖窑、木柴、禾草、煤等、烧盆坯用。花盆制作技艺制作工艺,工序非常繁杂,从选泥到成品多达几十道环节,一道不达则前功尽弃,现将其中主要工序作如下介绍:选泥取泥:必须老黄土,要晒干、晒透、不可有杂土。搅拌:先以水浸透黄土、用脚踏、搅拌,把泥练熟成团,要起粘有力。搓泥制作:用转盘先转,再把泥土取在转盘中心,用手制作成盆形。晒干:把盆坯做好,要放在太阳下晒干不可急躁,不能有裂纹。装窑和烧作:将盆坯装好在窑内。用禾草烧。窑内火温控制在1000度左右,一窑约烧5个小时左右(草烧、煤烧要60小时左右)。出窑浸水:出窑前温度高是红色,烧好后用水浇入窑内,入颜色变为黑色,水要慢慢入窑内24小时左右即可出窑。
C. 如何制作陶瓷花盆 需要什么机器 或者有什么工厂能定制
可型成形注浆成形 ---→坯料---→ 精制 | 坯 装 陶瓷原料|—--→ --→ | 内.外施釉 体 坯 ---→釉料----------→ 烧 自 选 釉 烤 彩 包 入 -→ -→ 胎 -→ 瓷 绘 花 选 装 库
1 坯料制配工艺
A、搅拌工艺: 单一陶瓷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搅拌池搅拌均匀——抽浆高位池——过筛(2次)——除铁(2次)——沉浆池——抽浆榨泥——粗练——陈腐(15天)——精练(2次)——送成形配用。
B、球磨工艺: 单一陶瓷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球磨机中——按比例加水——球麻定时抽浆检测细度——放浆沉浆池——过筛(2次)——除铁(2次)——沉浆池——抽浆榨泥——粗练(2次)——陈腐(15天)——精练(2次)——送成形配用。
2 釉料制配工艺
A、釉用单一原料按配方过磅投放——球磨机中——按比例加水——球磨定时抽浆检测细度——放浆——过筛(2次)——除铁(3次)——存浆池陈腐备用。
3 日用陶瓷成形工艺流程
A、机压成形工艺流程
泥料——切泥片——压坯——带模干燥——脱模——坯体干燥——磨坯——捺水施内釉——捺外水沾外釉——取釉——扫灰检验——装匣——烧成。
B、注浆成开工艺流程
泥料化浆——高位浆桶——注浆——添浆——倒出余浆——带模干燥——起坯——利假口——坯体干燥——汤釉——接把嘴——补外水——沾釉——扫灰检验——装匣——烧成。
D. 烧陶瓷用什么设备
不同的陶瓷种类用的设备不一样。
烧陶瓷的设备有:
箱式高温炉、隧道窑、箱式加热炉、马弗炉、高温箱式电阻炉、封闭电炉、高温电炉、精益管工作台、隧道炉、真空热压炉、升降炉、球磨机
E. 我想把铜烧化!然后倒个铜盆!要有些什么材料和设备!跪求大虾赐教
一般的铜盆是将来铜皮用冲床冲出来源的.如要将铜溶化后浇锛铜盆,一是要有高温炉,能将铜溶化;二是要有钳锅(用石英砂制成,耐高温),将铜放其中加温化成铜液;三有要有盆模,能使溶化的铜液在模子中成形;浇锛成的铜盆,也就是毛坯,还应经过清洗.修整和抛光等工序.而且这种铜盆是生铜盆,性脆易碎,不耐碰撞.
F. 我想烧制红土花盆,工艺流程好学吗
话说白了,制作花盆的工艺并不复杂,无非是泡土、和泥、做坯、晾干,烧制,但是专这些传统工艺大都属属于半手工操作,只能借助一些简单机械,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依赖的依据是以往的经验,没有什么仪器仪表可以参照,离开了师傅啥也干不成,所以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不简单。
最好找一个正在烧制的地方跟着干一段才好继续,或者找一个干过的熟练技工实际指导。
G. 想自己烧土陶盆.可能性多大
制陶分为选土、揉泥、制坯、晾干、施釉、烧窑。
选土:用于生产陶器的原料,大部分是一种质地较为疏松呈胶状的可塑性地表沉积黄粘土为主要原料。可以采用河边的黄土,要经过筛选,也可以采用观音土。
揉泥:把适量的粘土加水润浸后,把泥料揉捏成一个球体,密封1小时(夏季可短些),然后用两坯明玻璃片加压力,能达到泥球直径三分之一厚度时不破裂。或塑成任何型体而不变形。当除去外力时仍然保持“即得的型体”,这时候的泥料才可使用。
制坯:在转陶轮上塑造模型。
晾干:成型的水坯体,要进行晾晒干燥,然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加工。但晾晒干燥的过程中,只是初级保持一定水份的干燥,即要保持10—12℅的含水率,又不要过急干燥失水分过多,因为后续工序还要深加工,这是应该掌握的基本程序。
水坯体是可塑性的固体颗粒与水的混合物。水犹如一层薄膜包围在每个颗粒上,充满了颗粒之间隙,水坯体此时水分比较均匀的排列在组织内部,在初期干燥的过程中就是要把坯体内外的有机水分逐渐的蒸发排出掉不宜干燥过急,因坯体内部的水分要逐渐的由表面蒸发掉、干燥过急,坯体表面过早的硬质化,封闭了蒸发的气孔,坯体表面产生了收缩现象,过早的产生收缩容易坯体开裂,导致坯体报废。 初期掌握干燥速度与坯体收缩的关系是水坯体干燥的关键,水坯体的干燥速度也取决于外界的干燥条件既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光能,再干燥过程中坯体开裂的生成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原因,一是坯泥加工不当、二是有机杂质过多、三是由于托板不平,坯体放置不当,四是初期干燥过急等,这都是需要再实际工作中尽量避免和要及时掌握的。
室内干燥 成型后的水坯体易变型,因含水率较高不易加工,需进行初期的干燥。 水坯体的含含水率在27%左右不易快速的干燥,初期的干燥需要24小时的以上平衡的干燥,干燥室要有优良的排潮设备,夏季可开窗通风干燥,初期干燥时每一小时进行一次转动和翻转,保持坯体的整体干燥均衡性,就是坯体的上下干燥程度要一致性,不能产生上硬下软或坯体偏硬,有的产品沿口太薄再干燥过程中水分排出快要采取防护措施保护,水坯体在干燥过程中易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要精心的巡视查看,以保证每件产品的质量。 室内干燥冬季采用暖气、暖风、火炕等干燥方法。操作方法相同,只是看干燥的条件如何。
施釉:坯体表面经过修型处理后,表面虽平整,但这是没有光洁度的平滑、陶器制品与瓷器不同,瓷器外表要施一层釉面覆盖坯体,而陶器制品的表面是磨压产生的自然光泽,他的平滑光洁度。是人工磨压而成,需用专用工具在坯体表面反复的磨压。产生的坯体自然平滑光法。
烧窑:陶器的烧成是在氧化焰和还原焰的气氛中完成的,多采用马蹄式倒焰窑,一次性的烧成结束。温度控制在900℃左右。如果是自己烧窑,可以用泥搭建一个窑,用煤炭鼓风来进行烧窑。
烧窑过程:1、小火阶段 属排潮期,初期点火,要控制火势,保持在2—3小时,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坯体虽经过高温的干燥或日晒,大部分坯体组织内的结构水分已排出,但还有2——4%的残留水未排出如果此时升温过快,容易使坯体开裂或崩碎。温度要逐渐的升温,控制好通风道,给中火过度打好基础。
2、中火阶段 中火烧结需要时间大约3——4小时、此时窑内的压力上升很快、需要一缓、二看、三起火。一缓就是由小火刚过度来要逐渐的升温。主要注意打好底火的基础。二看、看坯体的烧的颜色是否一致、室内的温度上下、左右的均衡、三要起火升温。该阶段保持火势在300——500℃。
3、大火阶段 掌握大火要控制好燃烧室、一定要保持好“三层火”、即“灰渣层”。要及时的清除灰渣。以免堵塞通风的炉条.保证足够的空气供给燃烧室。二、保温层、要想稳定升温、必须有足够的保温层。三是燃烧层、保持好燃烧层,每次填可燃物、要快捷、准确的投放、要定时观察窑室内的一切变化和温度变化。
入窑的产品历经十几个小时的焙烧,达到900℃左右,通过观察窑内的产品上下、左右均达到烧结温度,就可出窑。再经过十几小时的自然降温。打开窑炉清除灰渣,即可产品出窑。
H. 请问这种花盆都要什么设备哪里有生产这种花盆的设备
你好 ,楼主 , 这是从窑里烧制出来的 , 不是机器生产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