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的机械设备有哪些
A. 中国主要出口什么
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木制品,日用品,儿童玩具,主要是轻工产品。
B. 中国进口的东西有哪些中国出口的东西有哪些
主要进口的是能源产品,出口一些日常用品和附加值低的产品.具体可以到海关大厅的进出口明细查询,在锦程订舱的常用工具上看见的,参考。
C. 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有哪些
机电产品、汽车、手机、服装、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原油、天然气和铜等大宗商品。
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9.7%。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增长7.1%;进口14.09万亿元,增长12.9%;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收窄18.3%。
按美元计价,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62万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出口2.48万亿美元,增长9.9%;进口2.14万亿美元,增长15.8%;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收窄16.2%。
我国贸易进出口特点
一、年度进出口总值再上新台阶。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超过20万亿元;2018年,再创新高,超过30万亿元,比2017年的历史高位多2.7万亿元。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上升。2018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7.64万亿元,增长12.5%,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7.8%,比2017年提升1.4个百分点,贸易方式结构有所优化。
三、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良好。2018年,我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7.9%、5.7%和11.2%,三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1.2%。
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8.37万亿元,增长13.3%,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其中,对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希腊进出口分别增长24%、23.2%和33%。
D. 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有哪些
纺织品、大型机械及设备、小型机械 、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配件、化工产品等等。
E. 中国主要出口的产品有哪些
中国主要出口的产品抄有:
1.
农产品:以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畜产品、粮食和食用油籽等为主。
2.
通信产品: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
3.
钢铁:焦炭.钢坯.铁合金.钢丝及制品等。
4.
陶瓷
5.
服装.纺织品
6.
冶金原料
7.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最多的4
类技术领域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
8.
汽车零部件
9.
能源产品
10.
建材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及制品产业,主要由非金属矿业、建筑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材料产业组成,产品主要用于建筑、汽车、化工、轻工、电子、国防工业等行业。
11.
原料医药用品
F. 我国机械出口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各种机械,不限行业,木工机械啊建材机械生产机械都可以,越详细越好。
像您说的这个木工机复械什么的制,佛山顺德伦教这边应该是最多的吧..伦教有个木工机械一条街,全部都是,我自己是在乐从做家具厂的,小厂,我自己的机器就是直接过去那边找厂家购买的。找经销商吧,他贵,不如自己去拉。我一般就是有展销会的时候,就去里面晃悠,寻宝。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过来伦教这边看,啥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哈哈。欢迎你过来伦教。
G. 中国出口前几名的产品有哪些
在出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420.2亿美元,增长13.9%;机械及设备出口2686.3亿美元,增长17.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156.1亿美元,增长13.1%。同期,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53.7亿美元,增长16.6%,加快1.6个百分点;鞋类出口296.6亿美元,增长17.2%,加快1.2个百分点;家具出口269.1亿美元,增长21.5%;塑料制品出口158.3亿美元,增长9.4%,小幅提高0.6个百分点。
在进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进口初级产品3627.8亿美元,增长49.2%,占当年我国进口总值的32%,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同期,进口工业制品7703.1亿美元,增长8.1%,占当年我国进口总值的68%;其中,进口机电产品5386.6亿美元,增长7.9%;进口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1191.9亿美元,增长10.8%;进口汽车40.8万辆,增长30.6%;进口钢材1543万吨,下降8.6%。
误解一:增长主要倚靠出口?
●多数时间里,中国大量出口的同时也大量进口,贸易顺差并不大
●多数时间里,净出口在中国GDP的比重是相当小的,{TodayHot}中国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的关系是反向的
当思考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时候,有一些误解需要清理。中国经济增长到底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既是中国经济的长期问题,也是短期问题。一个普遍接受、但似是而非的说法是,中国经济增长太多靠出口,太少靠内需;太多靠投入资金,太少靠消费,于是现在说要扩大内需,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扩大消费,国内国外的媒体都在说只有消费上去了中国的增长才正常,才能不靠出口、不靠投入资金了。
是不是在倚靠出口?中国出口增长确实很快,但中国的净出口在多数时间里面是平衡的,贸易顺差在多数时间里是正常的。
2005年有点特殊,因中国的宏观调控使国内需求下降,使进口增幅大幅度下降,加上2004年世界{HotTag}范围内各种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导致中国过度进口,使2005年的进口增长慢,因此出现了千亿顺差。
但是多数时间里,净出口在中国GDP的比重是相当小的,而且中国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和进出口的关系是反向的。中国经济过热的时候,净出口下降,甚至出现逆差,1992、1993年时,经济高增长,中国的贸易净出口是负的,到了2003、2004年,同样,顺差是下降的。当经济增长低到7%、8%的时候,顺差是最大的,上一次记录最高的是1998年的430亿美元顺差,当时中国通货紧缩,是经济增长最低的年头。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而不是国外需求的波动所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周期是由国内因素造成的,不是外部因素。投入资金需求也是国内需求。
那么出口是不是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益,是不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动力?确实是。用出口可以换取大量需要的东西,可以创造大量就业。但问题在于中国不仅大量出口,中国同时也在大量进口,中国现在实际上是亚洲生产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对美国有大量顺差,但对所有亚洲经济体(包括澳大利亚)都是逆差。中国的出口中,生产资料、原材料、机器设备、技术,一大批东西是在国外制造的,只是在中国加工,有的甚至是最后一道加工,然后贴上一枚“中国制造”的标签(有的研究表明,只有30%是中国制造,70%都是外国或外企制造)。
这样的标签,使人误以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靠的就是出口。这实际上是亚洲和世界的经济关系在发生变化。中国的贸易基本上是平衡的,这对于理解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