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加工企业加工费怎么分摊
㈠ 制造企业一部分是加工一部分是生产产品销售,怎样分摊成本
1、如题所述,在实际工作中,生产制造企业对于成本核算必须设置合理的计算方式,对于既提供对外加工劳务又生产制造自有品牌产品的,应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建立相应明细账册,采取合理的费用分摊方式;
2、对于生产自有品牌产品,应在生产成本中单独设置直接材料、水电费、人工费、折旧费、辅料以及制造费用摊销等明细,如常进行成本核算则可;
3、对于受托对外提供加工劳务业务的,一般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进行核算,同时应设置人工费、水电费、设备折旧费以及制造费用摊销等明细;
4、可见,应对人工费、水电费、设备折旧费及制造费用摊销等进行分配摊销,一般地,可按照生产工时标准(加工业务和制造业务分别计算)作为分配依据;如无法甄别工时标准的,则可按照业务收入额占比作为如上费用的分配依据;
5、以上仅供参考,请予结合实际情况再作判断。
㈡ 企业生产的自制半成品核算成本问题,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应如何分摊
一、半成品A的期初余额500元,是已经摊了制造费用的成本,即上期未完工,继续留在“生产成本”科目的,本月继续归集成本,何时完工了,何时再转“库存商品”。
直接人工费是否也要像制造费用一样按制造费用分配率的比例摊分给这40个产品?
可以。如果不能判断这些人工费是为哪个具体产品服务的,都可以通过制造费用分配计入。
二、具体核算步骤
1、这个月生产一级半成品A2000个,使用了原材料2000元,直接人工费5000
借:生产成本-A 7000
贷:原材料 2000
应付职工薪酬 5000
完工后需要入半成品库(或模拟入库)
借:生产成本-半成品A 7000
贷:生产成本-A 7000
2、生产二级半成品B时领用半成品A1800个
借:生产成本-B 6300 (7000/2000*1800)
贷:生产成本-半成品A 6300
还有200个半成品A留在库里未领用,挂账,后面生产时还会有完工的半成品A的陆续入到半成品库的,按“原材料”科目原则核算
损耗了300个,不做处理,其成本由合格品1500个承担,等于是领用的1800个单位成本是6300/1800=3.5,由于废品,使半成品B的单位成本增加了,变为6300/1500=4.2
3、B完工后也要再次入半成品库,假定外部加工费是500元
借:生产成本-半成品B 6800(6300+外部加工费500)
贷:生产成本-B 6300
应付账款-加工单位 500
4、生产成品C时,领用1200个B
借:生产成本-C 5440 (6800/1500*1200)
贷:生产成本-半成品B 5440
未领用的半成品B300个的成本,留在“生产成本-半成品B”
5、最后得到成品C1000个, 次品E 100个,已损耗50个
借:库存商品-正品C (5440+制造费用分摊)/1200*(1000+50)
库存商品-次品E (5440+制造费用分摊)/1200*100
贷:生产成本-C
损耗的50个成本计入正品成本;月末还有50B个在产,留在“生产成本-C”科目挂账,继续归集后续发生的成本,何时完工何时转“库存商品”。
三、制造费用又该按什么比例分配?
可以按成品与半成品比例分摊。例如,C阶段,发生制造费用1万
成品分摊比率=5440/6300=0.863492
半成品分摊比率=(6300-5440)/6300=0.136508
成品分摊制造费用=10000*0.863492=8634.92
半成品分摊制造费用=10000*0.136508=1365.08
借:生产成本-C 8634.92
生产成本-半成品B 1365.08
贷:制造费用 10000.00
然后再结转完工的C(上面第5步),这样C分摊的制造费用8634.92元计入了“库存商品”(C和E)。
㈢ 制造企业制造费用如何分摊
制造费用应该按车间归集和记录,如果两个车间都记在一起了,只内能两次分摊。
第一容次,先分摊到车间;第二次,再按各车间产品分摊,这点,你是正确的。
“折旧费按各自车间的机器价值分摊;电费,按实际消耗分摊;” 都正确,只是如果能够分得这么清楚,为何当初不直接分别记到两个车间,呵呵~~不就省得多分摊一次了吗。
对于“机器修理费和机物料消耗劳保费等”,建议,按你说的后一种方式,即“哪个车间产生的就摊到哪个车间内”,这样的成本更真实、可靠,也使产品更有可比性。
总之,你的概念很清晰,处理也规范。不是评价是鼓励噢 ;-)
㈣ 工厂加工费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受托方取得加工费应当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受托方的会计核算一般是:
1、收到受托加工的材料时,按合同价(或不记录实际金额)登记备查簿,借记“受托加工物资―某公司”(注明物资数量),领用时作相应的附注说明。
2、对于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辅助材料
贷:应付职工薪酬
贷:制造费用
3、加工完成按合同规定发给委托方时:
(1)确认销售收入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加工费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同时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生产成本
(3)在备查簿中将受托加工物资注销,贷记“受托加工物资—某公司”(注明物资数量)。
(4)生产加工企业加工费怎么分摊扩展阅读: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收到来料加工装配业务的原料、零件等,应当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
二、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原材料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二)自制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三)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售材料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
㈤ 企业加工费应怎么做急急
1、开出加工费结成本分录不应直接贷生产成本。企业接受来料代为加工所发生的各类回生产费用,包括人工费用、答辅料费用、制造费用,应当计入生产成本进行归集;在代加工产品完工后,转入库存商品;在确认加工费收入的同时,结转转入营业成本。
2、竟然是帮别人加工,原料是对方提供的而不是企业向对方购买。对方提供的原料不属于企业的资产,不应计入原材料,也无需计应付账款。原料的数量只需登记备查簿方便以后查询。
㈥ 关于加工费的会计分录如何做账
1、如果属于委托加工,支付的加工费应该记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回
支付加工费、运杂费答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2、如果属于受托加工,收取的加工费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结算收取加工费分录: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3、半产品委托外加工,发生的费用记入委托加工产品成本。该类业务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会计处理:
(1)、发出加工物资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2)、加工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应付账款
(3)、收回加工物资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4)、支付加工费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6)生产加工企业加工费怎么分摊扩展阅读
(一)收到来料时,不编制会计分录,只对“受托加工来料”备查科目中对应的材料明细账进行数额登记。
(二)领取“来料”及其它材料用于制造加工产品时,对“来料”领取的处理同上,对领取其它材料则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货记“原材料”等科目。
(三)完工时,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四)出口销售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结转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㈦ 受托加工企业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加工费怎样分摊到加工产品的成本中去呢
可以根据你们的产量比例,或是耗用的原材料比例,还有,你说的管理费用是不能转到成本里去,制造费用,加工费这两个是可以的
㈧ 制造企业如何分摊成本,已经将各个项目的产值计算出来了
我认为:某项目的销售费用=总的销售费用*某项目已售产值/总的已售项产值
某项目的运输费用、外购加工费、辅助材料=总的运输费用、外购加工费、辅助材料*某项目入库产值/总入库产值 (不考虑在产品)
㈨ 工厂的加工费怎么计算呢
工厂的加工费应该是老板给出的工价吧!不是每个工厂的加工费都是一样的,刚开始,去工作的时候应该对有人跟你说加工费是怎么算的?然后花不花得来让你去选择的呀?难道你是开始做的新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