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工中心 » 去粘剂对印后加工有什么

去粘剂对印后加工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22 18:55:03

⑴ 印刷去粘剂加多了对腹膜有关系吗

撤粘剂在降低油墨粘性的同时也具有抑制油墨干燥的作用及降低墨层与纸张粘着力的性质。

⑵ 印刷产品想要提高油墨的光泽度怎么办

印刷产品想要提高油墨的光泽度的方法如下:
1.改进酸性润湿液。我国沿用几十年的酸性润湿液,以铬酸、磷酸为主,虽经冲淡,但PH值仍在3.5~5.6之间。酸性越强,对油墨连结料和颜料的分解力、腐蚀力越大,致使印迹膜面粗糙,降低了光泽。对于润湿液的研究与开发最近几年有所突破,如上海的“立德润湿粉剂”,可以说是效果较好的,如今我国胶印润湿液已步入一个新阶段,但有些印刷厂仍在沿用老配方。
2.降低油墨乳化度。胶印中的油墨乳化过度大都是操作中水大墨多造成的,印迹看上去墨层很厚,但油墨分子成了水包油的状态,干燥后光泽性极差,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其它故障。水大墨多是胶印中最犯忌的做法,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应常对操作者进行质量和技术教育外,建议使用“立德润湿粉剂”,因为该剂润湿性能较好,即使版面水分收得较小,也不容易上脏。既利于操作,又使成品有光泽。
3.油墨中适当地加放辅助剂。在油墨中加放适当的辅助剂,可以调节油墨的印刷适性,以便顺利印刷。绝大部分辅助剂对于成品光泽都会带来不利影响。例如:防粘剂,主要原料为六谷粉,加入油墨后,印迹膜层表面由于玉米粉的析出而变得粗糙,成品光泽性就差。又如加入6号薄调墨油,既增加了流动性,也增加了印迹在纸上的渗透性,而且还降低了干燥性,对于印迹的光泽不利。因此,一般辅助剂加入油墨的用量,不得超过5%,若考虑光泽效果,应少放或不放。但氟碳表面活性剂则不同,它能防止墨层出现桔皮、起皱等表面缺陷,同时可改善印品表面的光泽。
4.正确使用燥油。对于高级的亮光快干油墨,在温、湿度正常的情况下,自身已有足够的干燥能力。如遇以下情况应加放燥油:一是在冬季温、湿度偏低的情况下;二是油墨内须添加防粘剂、去粘剂、薄调墨油等的情况下,都应加放燥油。在工艺操作中,正确地使用燥油,对于成品形成光泽非常有利。这是因为纸张吸收连结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尽快使连结料凝聚,直至结膜干燥,是成品光泽好的关键。
5.注意喷粉。喷粉同油墨一样,也会产生凝聚,特别是密封不好的袋装或桶装,喷粉受潮后,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喷到湿墨印迹上,使墨层表面结膜粗糙,降低了原有的光泽,因此喷粉要注意防潮。另外,喷粉装置的机构上有加热装置,在使用喷粉时应加以检查,加热装置是否失灵。
6.正确调节机器。印迹墨层厚度是否达到标准,对于光泽也有影响。例如压力调节不良,网点扩大率高,墨层厚度达不到标准,成品光泽就稍差。因此,要把压力调整好,使网点的扩大率控制在15%左右,所印的产品墨层既厚实,层次又拉得开,光泽也有了。
7.加凡立水(0号油)。这种油粘度很大,本身稠厚,可调节油墨浓度,使稀墨变稠,增加印品光泽度。
8.加入亮光浆。亮光浆由光泽度很高的原材料加工而成,可增加油墨的光泽,但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降低油墨的干燥速度,出现粘脏、拉丝现象,影响光泽度。
9.加入撤淡剂。当一些油墨颜色太深不符合专色印刷的要求时,需要将其调浅一些,这时不但可使油墨变浅,同时还能提高印品光泽。
10.加入19#树脂油。当油墨流动性与转移性能不好时,可直接调入19#树脂油,这时不但能提高油墨光泽,且不影响多色套印印刷的进行。

⑶ 分析油墨粘度变化对印刷有哪些影响

油墨的粘度是左右油墨的传递性能、印品墨层牢度、渗透量和光泽性的重内要条件,所以油容墨粘度过大或过小对印刷质量都将产生不良影响。若油墨粘度过大,容易造成印张粘脏、传墨、布墨不均、拉脱纸毛纸粉,使版面起糊或发花;如果油墨粘度过小,则容易发生滑胶引起的印刷杠痕,以及传墨、布墨不良构成的印迹发淡、油墨乳化、浮脏等不良现象。
油墨粘度主要取决于油墨的组成成分特性和比例,还与气温、印机转速等有关。气温低时油墨粘度就高;印机速度低时油墨粘度就高;印机上使用的墨辊根数少时油墨粘度也就高。这是因为油墨具有触变性,当热量大时油墨就变稀,其粘度也随之减少。因为机器转速的快慢和墨辊的多少,决定着机器运动过程摩擦热量的大小,印机在摩擦系数大的情况下,油墨在外力运动作用而受热,所以,它就容易变稀,其粘度也随之下降。油墨的粘度是可调的,根据印刷条件给油墨适当加些助剂如0号、6号调墨油、去粘剂等,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油墨粘度的目的,以利于实现正常的印刷。
印刷纸张表面较光滑的、纸质表面强度较好的,油墨粘度可适当大些。反之,表面强度差的纸张,油墨粘度应小些,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印刷效果。

⑷ 柔性版印刷的有关于环保的问题

印刷仿佛注定是要对环境做成伤害,从印前开始,在还未有数码打样的时代,印刷之前要经过晒菲林、拼大版、晒版等工序,当中的化学原料,往往成为污染环境的凶手,而用过的菲林、印版又是否有系统的循环处理呢?印刷时,油墨中的化学物质、洗机水以及噪音均会对环境做成极大的伤害,更值得关注的是废纸处理的问题,单单以一间印刷厂为单位,每日的坏纸、试色用纸,多印出来的纸张数量会是多少呢?而所有的废纸,他们又会怎样处理呢?以及印后加工中的胶粘剂材料、覆膜材料等的污染问题,都成为困扰印刷从业者以及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首先应该通过发挥协会的导向和统筹作用,帮助、引导从业者从思想上增强对柔性版印刷、环保印刷的重视程度。以柔性版印刷为例,其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欧美,柔性版印刷发展比较快,与环保因素密切相关。美国有7000条生产线,在包装印刷上占到70%,我国占的比例不多,现在估计是10%。柔性版印刷方式在欧美的广泛应用势必要求国内已经以及即将走出国门的印刷包装企业与世界接轨,无形中提升了我国印刷与包装从业者重视柔性版印刷的程度,认识到环保印刷势在必行。同时,业内人士强烈呼吁:对于柔性版发展必须进行立法规范,从而逐步在从业者心中播下环保的种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渐进入文明的社会。环保意识虽然也在增强,但对印刷品的安全卫生还没有立法。这是一项急需弥补的空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协会的管理和导向作用不可忽视,这决定着前面提到的两点能否得到真正实行的关键。在过去的多年中,行业协会为宣传柔性版印刷工艺做了许多的工作,例如召开柔性版印刷研讨会;举办柔性版印刷质量评比活动,并将好的产品送往美国参加国际精品评比等活动,这都是在为我国的柔性版印刷事业乃至我国的环保印刷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相信对于文化需求及环保意识越来越增强的国民,会需要行业协会起到更重要的桥梁和规范作用。

⑸ 去粘剂属危险品吗

去粘剂(复visecosity recer

一、去粘制剂的定义:【油墨术语】
是指加入油墨中能降低粘度或粘性的材料。
二、去粘剂的用途:
降低油墨粘性,使油墨具有能使展刷性好,又不增大流动度的特点。
三、去粘剂的特性
具有一定的稠度,而无粘性的膏状材料,质地松而似润滑。
四、去粘剂主要成分
是用蜡类,胶性材料和合成树脂精加工而成的。
05—92去钻剂的主要成分是白凡土林,白蜂蜡、树脂油、超沸点油

⑹ 印刷压光中的剥离是指!

扑克牌制作的基本规格很少变化,打扑克用的扑克牌的标准尺寸为2.25×3.5英寸(57×87mm)(站长说明:63X88),打桥牌用的扑克牌略窄,尺寸为2×3英寸,以便使用者用单手就能拿住几十张牌。早期印制扑克牌的纸是由两张薄纸组成,用黑色的粘合剂粘合在一起。(用普通单层厚纸两面印是不符合要求的;因为如果在光线或灯光下照射,这张牌的花色是可以看的出的。使用了黑色粘合剂的扑克纸张可以使扑克牌不透光)。因此当时的扑克纸牌也称为"粘合牌"。不过今天的纸张种类已经非常多了扑克印刷专用纸的出现把过去这些复杂的工序都免去了现在的扑克印刷与普通印刷一样方便. (说明:用专用纸.与普通四色印刷一样)一副扑克纸牌最少要经过印刷灌浆干燥压光过油.模切分检包装等工序。 (站长说明:灌浆干燥压光.现在用专用纸是不用这些工序的)由于一般的印刷厂没有专门的扑克后续加工设备,同时缺乏熟练工人、缺乏专门的质量检查人员,当然也缺乏价格竞争力。有些印刷厂为了招揽印刷业务,什么话都感说,可到头来既耽误了客户,也丢失了自己的信誉。扑克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质量问题简单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扑克牌的纸张可以把手指划破是因为采用印刷后续通常使用的锋利模切刀,模切完毕后不能作一点毛边处理;模切不准,是因为每一张扑克是单独模切,结果有的牌版芯偏左、有的牌芯偏上。。。参差不齐;不好洗牌,扑克牌涩滞或过滑,使用过程中很难洗牌,印刷后处理不好丧失了扑克的娱乐特性;包装不全只有扑克内芯和扑克盒无完整包装或少牌无质检,不是正规的产品。与一般的印刷相比,尽管前期工序相同,但扑克的印制工序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讲,扑克印刷包括如下15个步骤(不同工厂的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1) 将54张扑克设计排列为6x9(54)或者7x8(56)的大小。因为有的扑克牌需要印刷55张或者56张,多出的1张或者2张一般为日历或者其他广告信息。纸张也被裁切为6x9(54)或者7x8(56)的相应大小。2) 四色正面、背面印刷,以及质量检查。印刷完毕后,需要根据纸张的吸墨特性,待油墨被纸张充分吸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3) 正面填浆、烘干;4) 反面填浆、烘干。填浆是扑克生产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所谓“填浆”,就是将以淀粉以及其他粘性化学成分混合成的溶液,通过辊轮均匀涂抹到扑克纸张上。这是因为,任何纸张在显微镜下面总是会呈现“凹凸不平”的症状,而扑克需要纸张非常平整才能保障足够光滑,“填浆”就可以使之平整。因为浆料中有水份,所以需要用70~80度的中高温将其烘干。 [color=#0000CD](现在由于机器设备,可以将正反面填浆成一道工序)[/color] 5) 钢辊挤压。因为扑克牌纸张较厚,都是由三层或多层构成,如果不挤压,则会出现扑克牌玩久了,正背面脱离的情况。十年前的国产扑克还经常出现正背面脱离的情况,但是,现在这一问题在大型生产厂已经彻底解决了。“填浆”之后挤压效果更好。6) 上光。上光工艺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或喷、印)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固化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种薄而匀的透明光亮层,起到增强载体表面平滑度、保护印刷图文的精饰加工功能。上光工艺已成为扑克印后精加工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使扑克图案显得更加精美,更重要的是,它是形成扑克适度光滑手感的重要工序。扑克的上光应该根据纸张来确定,上光过渡,则扑克太滑,一副扑克堆叠时容易滑落;上光不足,则扑克太涩,扑克牌不好洗,插不动。(站长说明:现在是在四色印刷后就上光油了扑克的光度与滑度与所用光油的类别有关系.)7) 压布纹。布纹效果能使扑克显得更加高档,很多广告扑克客户希望有布纹效果。布纹机由两个平行的钢辊组成,当扑克纸张通过时,钢辊上的纹理就压到纸张上,形成布纹效果。(说明:压布纹这道工序,现在的厂家一般是在填浆之前或之后处理,对扑克纸张的挺度和硬度有一定的影响.)8) 香水。有的客户需要扑克具有特别的香味,尤其是一些食品类或者化妆品广告扑克(现在制作的工艺很少用了,像镀金边也是这样)。9) 一次模切与分捡。通过模切机将54张扑克横向切割为6条(6x9,54张)或者7条(7x8,56);再纵向切割为9条(6x9,54张)或者8条(7x8,56),并且自动排序,形成大王在最上面、小王在最下面的排列。同时,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扑克边角还是矩形,而不是圆角,且扑克也比最后的57x87mm大。10) 二次模切。将一次模切与分捡后的扑克放入电动57x87mm的圆角模切刀,形成最终符合规格的扑克内芯。11) 扑克内芯热缩包装。通过包装机将一副扑克的54张内芯用塑料纸热缩包装。内芯热缩后便于包装,也便于防潮。(说明:一般是用自收缩塑料薄膜来包装的热收缩会把扑克弄变形的不平整)12) 印刷扑克小盒、上光、粘贴扑克小盒。13) 将扑克内芯装入扑克盒,并热缩,加金色拉丝。金色拉丝与香烟盒外面的拉丝相同,使得用户开启方便。(说明:这个也不用热缩的热缩膜透明度不好不光亮效果不好看)14) 每10副扑克再热缩包装。再次热缩包装是为了便于清点,也是为了便于快速包装到瓦楞纸箱。(说明:国内是10副国外通常是12副.)

⑺ 印刷覆膜的好处有哪些

哪家都可以帮你覆膜
有的印刷厂带后期加工一条龙服务的
不带后期的印刷厂印完以后去装订厂覆膜

⑻ 不干胶印刷油墨调墨剂、去粘剂和冲淡剂的比例是多少

上课听不进去课无非两种情况,手里一个手机,身边一个逗比。微号 hehewap

⑼ 印刷上的激光膜是什么

你讲的应该是覆膜中的镭射胶膜吧。。覆膜一般有:光胶、哑胶、还有特殊的。按这样分容易点。。呵呵。 也可以分:油性,水性,预涂膜。
我讲的不是很少。下面转了个帖子来回答你吧。。

覆膜工艺是印刷之后的一种表面加工工艺,又被人们称为印后过塑、印后裱胶或印后贴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品的表面覆盖一层0.012~0.020mm厚的透明塑料薄膜而形成一种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一般来说,根据所用工艺可分为即涂膜、预涂膜两种,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亮光膜、亚光膜两种。
广泛应用
因此,覆膜工艺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各类包装装潢印刷品,各种装订形式的书刊、本册、挂历、地图等,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印品表面加工技术。覆膜工艺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由于它的诸多优点,在极短时间内便风靡全国,并逐渐成为书刊表面装饰的宠儿。 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覆膜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和覆膜制品废弃时重复利用困难这两大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提起覆膜,人们往往会想到“白色污染”。许多业内人士对覆膜的功能以及能否继续应用产生怀疑,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 2002年发布的第32号令中,已将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列入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中。 可以肯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覆膜技术将会接受越来越多的考验。覆膜将会怎样发展?是完全淘汰还是合理发展?这些问题都将成为覆膜工艺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
编辑本段现状堪忧
我们在参观书刊类产品的展览时,很难看到国外的展台上有覆膜的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其环保、健康、火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使得覆膜这种工艺很难有发展空间。与此相反,我国的覆膜市场倒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要谈书刊装饰,必谈覆膜工艺。
1.覆膜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禁用溶剂型即涂覆膜工艺的规定已出台多年,但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小型覆膜厂在继续使用。据了解,这种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影响操作人员健康,存在火灾隐患 溶剂型覆膜由于使用含苯的溶剂,损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车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随着周围有机溶剂浓度的不断增加,极易因薄膜材料产生的静电而突发火灾。而且对周围的环境来说,覆膜工厂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存在潜在危险。 (2)覆膜后的纸张和薄膜材料难以回收,浪费资源 据了解,现在我国造纸纤维80%的来源是依靠回收废旧纸张,包括纸毛、纸边等。在印刷品中,书刊封面的用纸量也是巨大的,如果大批量采用覆膜(特别是即涂型覆膜材料),又无法将纸张和塑料薄膜分离,那么覆过膜的废旧纸张以及纸边、纸毛都将无法回收,无法降解,这样会带来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2.覆膜工艺落后但依然有市场的原因
既然溶剂型覆膜有这么大的危害,为什么仍有如此大的市场呢?以下原因或多或少地决定着其存在的理由。第一,用溶剂型胶黏剂的覆膜机已使用多年,设备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且覆膜精度有保证,这些机器一般不易坏、维修也不复杂,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很多生产和维修方面的经验,故很多生产厂不愿意把这种还能派得上用场的溶剂型覆膜机淘汰。第二,溶剂型覆膜工艺推广几十年,技术成熟,产品质量有保证。许多企业及技术人员不愿将一项自己熟练的工艺技术,换成一项自己并不太熟悉的技术。第三,从成本上考虑,溶剂型覆膜机还是比较便宜的,对印刷厂来讲,节约成本就是争取利润。第四,水性覆膜工艺虽然改善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避免了对操作人员身体的伤害,但相对于溶剂型覆膜工艺来说仍有很多缺陷,如产品质量难以让人满意等。
3.印刷厂和出版社的态度影响覆膜发展
总体来说,溶剂型覆膜工艺被彻底淘汰是迟早的事情,通过采访我们也证明了这样的趋势。可以预见,溶剂型覆膜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了。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据此而将覆膜技术全盘否定呢?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将覆膜技术彻底淘汰的看法是不现实的,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1)印刷厂 利润难以割舍 对于多数印刷厂来说,覆膜是印后加工中一个很大的利润点,尤其是现今印刷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对于覆膜加工,印刷厂是难以割舍的。 覆膜一线的操作人员是有害气体的第一受害者,可以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现在的印刷厂(即使是一些小规模的印刷厂)一般都能认识到覆膜工艺的危害,并正在设法将可能出现的污染减少到最小,如采用比较环保的工艺和材料,完善厂房的通风设施等,他们欢迎环保型的产品,如水性覆膜、预涂膜等。 (2)出版社 覆膜已经成为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覆膜工艺深受出版社推崇,美编在选择书刊表面的装饰方法时,往往都首选覆膜,甚至在局部UV上光时,也要先覆膜再上光。可以说,在是否覆膜的问题上,出版社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因为按照一般图书出版的流程,出版社要先制定方案,印刷厂或者装订厂也只是在执行出版社的意愿。一些科教类出版社几乎对所有的图书都要进行覆膜。在环保的问题上,出版社一方显然没有印刷厂一方表现得积极。 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纸质出版物的印刷质量和表面装饰效果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版社为了追求图书产品的销量,必然需要在书刊封面上大做文章。 纸质出版物在经过覆膜加工以后,图文可以得到保护,视觉效果更佳,尤其是亚光膜给人柔和、高档、舒服的感觉。 此外,覆膜还可以增加色彩的浓度和亮度,提高色彩对比度,还可以防水,不会粘脏。同时,纸张的张力值、平滑度、抗老化、抗撕裂、抗戳穿等物理性能普遍提高,减少了纸质品受水分影响而引发的形变和破损,提高了书籍的刚性和成型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印刷品的附加值。况且,覆膜成本的投入,要远低于产品的附加值、商品促销率等的增加。对于出版社来说,既然覆膜有如此多的利处,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出版单位同印刷厂应加强沟通,印刷厂应多将覆膜工艺的利弊介绍给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在制定书刊装饰方案时能多考虑到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带着一种社会责任感去做设计。
编辑本段寻求发展
印刷技术不断进步,印刷材料不断更新,印后加工条件的多变因素对覆膜的影响越来越大,印刷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覆膜行业必须按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新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结构调整。同时,我们也应该适时地寻找一些能够替代覆膜的其他工艺,以降低覆膜对环境的压力。
1.上光能否取代覆膜
其实除了覆膜工艺,UV上光也可对印刷品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和装饰作用,在很多功能上这两者很相似。由于 UV上光成本相对较低,发展也比较迅速,且产品极具诱惑力,因此在某些印后加工领域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一些看好UV上光技术的人甚至认为,这种技术可以取代覆膜技术而独立发展。 事实上,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据一些应用了UV上光技术的印刷厂介绍,UV上光应用最多的还是局部上光,进行局部UV上光可以提高书籍的档次,但多数情况下,这种局部的UV上光工艺也是在覆膜之后进行的,并且,之前的这种覆膜工艺必须是溶剂型覆膜。 此外,UV上光与覆膜相比仍有很多不足。如UV上光的保护作用、耐折度、耐磨度等均不如覆膜,在许多领域会有局限,如包装盒等;UV上光还需要投入印刷设备和UV固化设备,而覆膜有现成的设备基础和成熟的工艺;另外,一些UV光油在涂布过程中也会挥发出异味,给操作人员带来影响。 如今的印刷厂和出版社都很注重这种工艺,并认为在书刊印刷方面,UV上光可以取代覆膜工艺。但综合来说,UV上光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局限性的,在工艺处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无法完全取代覆膜工艺。
2.预涂膜技术
预涂膜是指预先将塑料薄膜上胶复卷后再与纸张印品复合的工艺。它先由预涂膜加工厂根据使用规格幅面的不同将胶液涂布在薄膜上复卷后供使用厂家选择,而后再与印刷品进行复合。 预涂膜大约是在1989年开始使用,在欧美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6年左右进入亚洲。在进入亚洲的同时,欧美已经宣布禁止使用即涂膜,改为预涂膜。由于使用较晚,亚洲除日本现已全部使用预涂膜外,其他国家(如中国、韩国等)都处于预涂膜和即涂膜兼用的状态。我国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使用预涂膜,现在预涂膜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 与即涂膜相比,预涂膜有很多优点。如减少了污染,对人身体无损伤;不会因纸张性质不同或墨色不同而影响覆膜质量;预涂膜覆膜机操作更简单,加工后的图文效果更好;基本消灭了皱褶、气泡、脱落等现象。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种环保型的工艺,整个生产过程对人身体无害。 但预涂膜在我国的推广还是比较缓慢的,这其中,成本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决定着投资者对预涂膜工艺的热情。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预涂膜产品在价格方面偏高,因为预涂膜产品属于印刷耗材,印刷厂在选择耗材时价格成本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此外,由于我国缺乏纸张和薄膜分离的技术,使得预涂膜在我国无法完全称为一个环保型工艺。 针对这种现状,预涂膜产品应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从而使市场价格越来越接近印刷厂的需求。与此同时,纸膜分离技术的研发或引进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在无法舍弃覆膜工艺的情况下,实现环保型覆膜,合理发展覆膜工艺。
3 即涂覆膜技术
即涂覆膜工艺操作时先在薄膜上涂布黏合剂,之后再热压,但其生产过程易生火灾。
4 水性覆膜 技术
是对印刷品表面进行加工,达到提高印刷品表面光泽度、强度,增强美感效果的方法。衡量覆膜品质优劣,也需考查其光亮度、强度、黏结力等。水性湿式覆膜以其覆膜印刷品的高强度,易回收,无污染等特点深受客户青睐。
5 .曲面披覆膜技术
是一种崭新的转印技术,可应付外型复杂的工件,且适用于不同材质,更由于图案、色泽生动而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此技术是以特殊化学处理的薄膜,经印上一定色彩图案后,平送于水的表面,利用水压作用,将图案均匀写于产品表面,而披覆薄膜则自动溶解,经清洗及烘干后,再上一层透明的保护涂料,此时产品已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覆膜工艺按照冷热、压力状况和材料可分为冷(冷压)覆膜、热(热活)覆膜和液体覆膜等方式。热覆膜技术是指将膜片上预涂的黏合剂加热活化,通过它将膜片与印品黏合在一起;而冷覆膜则是通过加压,直接靠黏合剂把薄膜与印品黏合在一起。这两种方法都可制作出紫外线防护膜、防水或抗摩擦膜等各类特种膜。最近,还出现一种新与技术,叫“液体覆膜”法。就是将透明液体用刷子、喷枪、滚筒或特殊覆膜机直接在产品表面刷上一层膜。技术操作虽简单,价钱亦低廉,但目前还不成熟。 小型覆膜机覆膜工艺 这类小型覆膜机就是为了满足中低消费者的需要而开发的。这类小型覆膜机解决了普通覆膜机的根本问题,覆膜机价格在1400-1500元之间,由于采用内热胶辊压膜,上下进膜,增加了预涂膜的受热时间,并且受热均衡,所以覆出来的膜,平整,光亮,和高档覆膜机覆出来的膜效果一样。只是这类小型覆膜机由于加热功率只有500W,虽然温度可调但是速度是固定的,每分钟可以压膜0.7-0.8米。适合于名片覆膜,菜谱覆膜,照片覆膜和图文印刷品覆膜,特别是一些小型印刷厂,打字复印店,名片制作社和影楼,为了降低设备投入,减少成本所以选用这类覆膜机的就比较多。目前来看这类小型覆膜机的市场前景很不错,很多原来只是自己用的客户到后来做起了这类覆膜机的销售了,而且销售量也不错。可以说这种小型覆膜机是性价比最高的。使用方便,效果明显,解决了一些小型终端客户的需求,[1]推广价值也很大。
编辑本段包装覆膜常见的质量问题
商品的外包装成为众多生产厂家所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人们的要求日益提高,外包装中广泛采用覆膜工艺,使得商品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极大地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但覆膜工艺由于材料、工艺技术、设备、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会出现覆膜起泡、起皱、退墨、起皮脱膜现象。下面针对具体情况我们谈谈如何避免这些现象的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后,立刻引起厂质量管理人员的注意,经过技术人员的具体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印刷材料本身问题
纸张作为印刷品,它本身的性质、油墨的性能、印刷图文的密度等,都影响着覆膜的质量。如果使用匀度较差的纸张印刷,由于幅面内对油墨吸收量的大小、吸收速度的快慢不一致;会造成纸张紧度、匀度、平滑度、水分的定量改变。如果油墨印层过厚过稠,粘合剂分子润湿、扩散、渗透能力就差,相互间分子的运动相应不太活泼,机械结合力就小。另外,在印刷过程中,为了使印刷品不致糊版,常在油墨中加入煤油,以使油墨层快速结膜,造成墨层表面晶化,印刷品表面光滑、坚韧,失去粘着力,粘合剂不能与其润湿亲和,严重影响粘结牢度。
2、工艺操作和印刷环境对覆膜质量的影响
在给产品覆膜时,先在塑料薄膜表面涂一层粘合剂,虽经烘干处理后,仍然达不到覆膜要求。如此时采取加大溶剂稀释粘合剂浓度以求快干,但水分含量过高,在加压覆膜时易出现带空气的泡,继而起皮、脱落。同时,薄膜易吸附空气中的油脂、水分、灰尘等物质,从而降低其表面功能。湿度过大,还会影响粘合剂中溶剂的挥发。残留的溶剂太多,会在薄膜中产生空气隔离,使薄膜贴不上去,同时,辊筒压力不均匀、胶辊本身不平、胶辊上有污物,都会造成覆膜时起皱。 故障的原因分析以及排除方法 一、出现粘台不好情况 1、粘合剂选用不当,涂胶量设定不当,配比计量有误。应重新选择粘合剂种类及用量。 2、稀释剂中含有消耗NCO基的醇和水,使主剂的羟基不反应。应使用高纯度的醋酸乙酯。 3、印刷品表面有喷粉。用干布轻轻拭去。 4、印刷品墨层太厚。应增加粘合剂涂布置,增大压力。 5、印刷品墨层未干或未彻底干透。应先热压一遍再上胶;选择固体含量高的粘合剂;增加粘合剂涂布厚度;增加烘干道温度等。 6、粘合剂被印刷油墨及纸张吸收,使涂覆量不足。应重新配方和设定涂覆量。 7、塑料薄膜表面处理不够或超过适用期,使处理面失效。应更换塑料薄膜。 8、压力偏小、车速较快、温度偏低。应提高覆膜温度和压力,适当降低车速。 二、出现起泡现象 1、印刷墨层未干。应热压一遍再上胶;推迟覆膜时间,使其干燥彻底。 2、印刷墨层太厚。应增加粘合剂涂布量,增大压力及复合温度。 3、干燥温度过高,粘合剂表面结皮。应降低干燥温度。 4、复合辊表面温度过高。应降低复合辊温度。 5、薄膜有皱折或松弛现象,薄膜不均匀或卷边。应更换薄膜,调整张力。 6、薄膜表面有灰尘杂质。应及时清除。 7、粘合剂涂布不均匀、用量少。应提高涂覆量和均匀度。 8、粘合剂浓度过高、粘度大、涂覆不均匀。应用稀释剂降低粘合剂浓度。 三、覆膜起皱 1、薄膜传递辊不平衡。应调整传递棍。 2、薄膜两端松紧不一致或波浪边。应更换合格薄膜。 3、胶层太厚,溶剂蒸发不彻底,影响了粘度,受压力滚筒挤压,纸张与薄膜之间产生滑动。应调整涂胶量,增加烘干道温度。 4、电热辊与橡胶辊两端不平衡,压力不一致,线速度不等。应调整两个辊筒.[2]

⑽ 撤粘剂加多了油墨干的会慢吗

-去粘剂(撤粘剂)-平版胶印油墨辅助剂
-它的功能是想降低油墨粘性而回不损害其身骨答。具有能使展刷性好,又不增大流动度的特点。
-它是具有一定的稠度(似有身骨),而无粘性的膏状材料,质地松而似润滑。
-它是用蜡类,胶性材料和合成树脂精加工而成的。近来,有能增光,改进湿润性,改善墨性增加印刷速度,又能降低粘性。它可以直接加入浆状油墨,如,胶印油墨、凸版油墨中,用在树脂型油墨里,还可使丝头变短一些。
-在印刷中,或调墨时,如感到油墨粘性大或粘而稀时,可适当加入去粘剂进行调节;当遇到纸张质量较差,防止因油墨粘性大,引起拉纸毛,也可用去粘剂调节,铅印中出现拨活字,更可以用去粘剂调节油墨粘性去解决;有些油墨传递转移性不良,也可以用它降低内聚力,使展刷性变好。
-使用去粘剂的量,要特别当心,可根据油墨机速、纸张等情况,以解决适当为原则,不可过分,一般要控制在5%以内,最好使用1%~3%。用量不党,则会造成油墨变厚变松过短,特别是容易造成胶印印刷中产生脏版和机上传递性差。并且影响光泽和干性,正因为如此,使用去粘剂时,要适当配以干燥油,以保证印刷干性适当。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