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工中心 » 电子产品加工前景如何

电子产品加工前景如何

发布时间: 2021-02-22 23:14:08

『壹』 电子产品发展趋势

电子产业是我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1995年到2003 年, 电子产业总产值由2471 亿元增加到24058 亿元, 增长874%, 年均增长32.9%; 电子产业增加值由449 亿元增加到3545 亿元, 增长690%, 年均增长29.4%, 均远远高于同期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电子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确立了我国作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大国的地位。1998 年中国大陆电子产品总产值占世界电子产品 总产值的4.52%, 超过作为世界重要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的韩国(3.96%) 和台湾(2.86%), 仅次于美国(30.40%) 和日本(19.58%)。①电子产业的快速增长是与该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电子产业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本文将就电子产业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一、电子产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 1.电子产业FDI 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 该产业三资企业资产合计为7645.07亿元, 占我国全部三资企业资产总额的19.47%,资产超过排名第二位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两 倍; 同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也是外资资产比重最高的行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资产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的63.25%, 远远高于23.26%的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 电子产业之所以成为外商投资额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制造业领域,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市场的迅速增长及巨大的市场潜能。以通信行业为例, 仅2004 年一年, 中国新增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就达到7019.6 万门, 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6048.9 万户。中国市场已经成为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跨国公司展开激烈的争夺。二是中国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按现行汇率计算, 中国国有制造业职工的周工资只有22.35 美元, 分别相当于泰国的38.33%, 马来西亚的28.7%, 韩国的9.2%, 台湾省的6.8%, 香港特区的5.1%, 美、日、德的4%左右(吕政, 2003)。为降低制造成 本, 外资将电子产业中的低端产品或技术含量不高的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 以利用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比如, 随着台湾制造业成本的提高,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纷纷向中国内地转移, 中国台湾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产值在海外已达50.1%, 其中中国内地产值高达31.1% (胡静林, 2003)。 2.电子产业吸引外资的平均规模 1996 年以来, 各行业总计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和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变化幅度不大, 均稳定在200 多万美元。但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1996 年的258.3 万美元增加到2003 年的742.7 万美元, 其 中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最高的2000 年达到742.7 万美元。电子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增大的重要原因一是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增多, 目前位居世界500 强的电子电气类跨国公司已全部来华投资。二是跨国公司投资金额增大, 例如诺基亚在2000年5 月主要投资并倡导了一项总投资达100 亿元人民币的北京星网(国际) 工业园项目。2000 年电子行业外商协议投资金额大幅度增长可能与当年上述大型外商投资协议的签署有很大关系。但是也应该看到, 虽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较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1994 年世界投资报告》,设置在发达国家分支机构的平均FDI 规模为1730万美元,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 平均每个企业的外资规模约为430 万美元。与世界水平比较, 中国外资平均项目规模仍然明显偏小。 3.外资投资企业类型的变化 1997 年以来, 电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量变化不大, 但外资企业数量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的势头, 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数从1997 年的330 个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45.2%。在外资企业中,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数从1997 年的423 个减少到2001 年的386 个, 下降8.7%; 而外商投资企业数从1997 年的330 个增加到2001 年的479,增加速度较快, 增幅达到45.2%, 外商投资企业的比重超过港澳台投资企业而成为电子行业外资的主体。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 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变化不大, 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从1997 年的60 个增加到2001 年的207 个, 增幅高达245%,外资在电子行业的投资有倾向于采取独资企业形式的趋势。

『贰』 电子产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子产业是我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1995年到2003 年, 电子产业总产值由2471 亿元增加到24058 亿元, 增长874%, 年均增长32.9%; 电子产业增加值由449 亿元增加到3545 亿元, 增长690%, 年均增长29.4%, 均远远高于同期制造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电子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确立了我国作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大国的地位。1998 年中国大陆电子产品总产值占世界电子产品
总产值的4.52%, 超过作为世界重要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的韩国(3.96%) 和台湾(2.86%), 仅次于美国(30.40%) 和日本(19.58%)。①电子产业的快速增长是与该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电子产业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本文将就电子产业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一、电子产业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
1.电子产业FDI 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制造业领域, 该产业三资企业资产合计为7645.07亿元, 占我国全部三资企业资产总额的19.47%,资产超过排名第二位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两
倍; 同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也是外资资产比重最高的行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三资企业资产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的63.25%, 远远高于23.26%的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
电子产业之所以成为外商投资额最多、增长
速度最快的制造业领域,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中国市场的迅速增长及巨大的市场潜能。以
通信行业为例, 仅2004 年一年, 中国新增局用电
话交换机容量就达到7019.6 万门, 新增移动电话
交换机容量达到6048.9 万户。中国市场已经成为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巨大的
市场吸引跨国公司展开激烈的争夺。二是中国国
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按现行汇率计算, 中国国
有制造业职工的周工资只有22.35 美元, 分别相
当于泰国的38.33%, 马来西亚的28.7%, 韩国的
9.2%, 台湾省的6.8%, 香港特区的5.1%, 美、
日、德的4%左右(吕政, 2003)。为降低制造成
本, 外资将电子产业中的低端产品或技术含量不
高的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 以利用中国在劳动密
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比如, 随着台湾制造业
成本的提高,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纷纷向中
国内地转移, 中国台湾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产值在
海外已达50.1%, 其中中国内地产值高达31.1%
(胡静林, 2003)。
2.电子产业吸引外资的平均规模
1996 年以来, 各行业总计的外商对华直接投
资平均协议金额和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
金额变化幅度不大, 均稳定在200 多万美元。但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
额总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1996 年的
258.3 万美元增加到2003 年的742.7 万美元, 其
中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最高的2000 年达到
742.7 万美元。
电子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增大的重要原
因一是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增多, 目前位居世界500 强的电子电气类跨国公司已全部来华投资。
二是跨国公司投资金额增大, 例如诺基亚在2000
年5 月主要投资并倡导了一项总投资达100 亿元
人民币的北京星网(国际) 工业园项目。2000 年
电子行业外商协议投资金额大幅度增长可能与当
年上述大型外商投资协议的签署有很大关系。但
是也应该看到, 虽然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商
直接投资平均协议金额较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根据《1994 年世界投资报告》,
设置在发达国家分支机构的平均FDI 规模为1730
万美元,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 平均每个企业
的外资规模约为430 万美元。与世界水平比较,
中国外资平均项目规模仍然明显偏小。
3.外资投资企业类型的变化
1997 年以来, 电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量
变化不大, 但外资企业数量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的势头, 规模以上外资企业数从1997 年的330 个
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45.2%。在外资企业
中,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数从1997 年的423 个减少
到2001 年的386 个, 下降8.7%; 而外商投资企
业数从1997 年的330 个增加到2001 年的479,
增加速度较快, 增幅达到45.2%, 外商投资企业
的比重超过港澳台投资企业而成为电子行业外资
的主体。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 合资经营企业、
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数量变化
不大, 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 从1997 年的
60 个增加到2001 年的207 个, 增幅高达245%,
外资在电子行业的投资有倾向于采取独资企业形
式的趋势。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变化的原因在于: 在改革
开放之初, 外商对中国投资环境还很生疏, 通过
合资或合作的形式与合适的中方伙伴结成合营载体, 既有利于与各级政府沟通并顺利进入中国市
场, 又有助于规避各种非市场因素带来的风险,
加之当时的法规不允许外商建立全资销售子公司,
中方合营者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便成为外商选择
以合资或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随
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化, 中国各级政府的办事效
率和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外资政策放松, 外商
投资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原先因其具有
明显的互补性而成为中方可以利用的那些资源逐
渐减少并弱化。近年来大量进入中国的国际著名
跨国公司, 往往拥有人才、技术、产品、品牌到
规模、融资、管理等多种有形和无形的所有权优
势, 为了实现垄断核心技术和获取高额市场回报
的双重目标, 并实施全球化的经营控制战略, 通
常更愿意选择以独资方式进行战略性的集中投资
(朱仲羽等, 2002)。
4.外商投资方式的变化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并购一直是外商直
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在1990 年, 全球外商直接
投资金额为2020 亿美元, 其中并购金额为1510
亿美元, 占75%, 到2003 年, 外商直接投资达1.3
万亿美元, 其中, 跨国并购金额为1.1 万亿美元,
占85%左右。但我国利用外资长期以绿地投资为
主, 与全球跨国公司投资存在严重错位, 其产生
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法规和政策上的限制。但近几
年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有增
加的趋势, 发生在电子信息产业外资并购案主要
有: 爱默生电气斥资7.5 亿美元购买华为的电气
业务部门, 阿尔卡特通过收购中方股份获得上海
贝尔的控制权, 东芝公司收购东芝与无锡华晶合
资的“无锡华芝”中方股份。外资并购投资的增
加主要在于政策的放开, 2001 年11 月14 日, 中
国证监会和外经贸部联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涉
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规定》, 允许外商非投资性
公司, 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通过受让非流通股
的形式收购国内上市公司股权, 实现买壳上市;
2001 年2 月14 日, 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外商投
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
明书特别规定》, 外资企业可能获准收购国内500
强企业, 包括国内A 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
国有股和法人股。另一方面, 由于创建合资企业
从考察谈判到开业一般要1.5- 2 年时间, 要达到
一定规模又需3- 5 年时间, 而并购只要3- 5 个月
就可以迅速形成生产规模, 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市
场份额。所以对跨国企业而言, 采用并购投资方
式, 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进入中国市场, 减少市场竞
争, 并可以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李晓华等, 2005)。
5.外资投向的地区集聚
从总体上看, 电子产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
天津、广东、上海、福建、北京、江苏和山东等
七省市电子产业的企业数量占全部电子产业企业
数量的52.69%, 资产占全部电子信息行业资产的
65.20%。电子行业在省内也呈现出地区集聚的特
点, 例如, 广东东莞、江苏苏州已形成电子产业
集群和世界电子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广东的深
圳、东莞、惠州、广州四市电子产业总产值占全
省的83.67%。外资在电子产业的分布也呈现出地
区集聚的特征, 以所有者权益衡量, 投向上述七
省市电子产业的外资占电子产业全部外资的比重
达到86.68%。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投向电子信息产
业的外资均呈现地域集中的特征, 电子信息产业
的地区集中度与外资的地区集中度表现出很强的
相关性。
电子产业以及该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地
区聚集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外国及港澳台
公司在某个地区投资后, 如果收益高, 该公司会
继续进行后续投资, 包括对原有子公司的追加投
资和设立新的配套公司; (2) 当某个大型跨国公
司在某地投资后, 其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和各
类专业服务公司以及竞争对手也会随之进入; (3)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聚集能够促使该地区的企业
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推动外资投向的进一步
集中。美国学者Head 进行的一项对外国投资影响
的研究发现, 在对外商有吸引力的地区, 地区聚
集存量每增加10%, 该地区被潜在投资者选中的
可能性就增加5- 7% ( Head, 1995)。
二、外国直接投资对电子产业发展的影响
1.外资对电子行业增长速度的影响
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外商直接投资表现出比较
明显的相关性, 外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较高的行
业, 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江小涓, 2002)。电子产
业的快速发展是与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的。从
图1 可以看到, 在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 三资企
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整个电子信息产
业制造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 三资企业工业总产
值占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5 年
的37.49%增长到2003 年的69.68%, 三资企业的
快速发展对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利用外资对电子行业出口的影响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外贸出口一直保
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外贸出口总额从1995 年的
1487.7 亿美元增长到2003 年的4382.3 亿美元,
与此同时, 电子产品的增速更为迅猛, 电子产品出口总额从1995 年的165.32 亿元增加到2003 年
的1420.9 亿元, 电子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
从1995 年的11.11%增加到2001 年的32.42%, 增
幅远远高于外贸出口额的增幅。联合国跨国公司
与投资司的研究发现, FDI 与出口存在显著的正
相关性, 人均FDI 每增加1%, 发展中国家高技术
产品出口就会增加0.78%, 中技术产品出口增加
0.39%, 低技术产品出口增加0.31% (UNCTAD,
1999)。电子产业出口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的。电子产业中三资企业出
口额占电子产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4 年的57.
35%增加到2003 年的83.72%, 年均增长36.8%,
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从1994 年的20.84%
增加到2003 年的59.43 %, 年均增长47.37 %,
均高于电子行业合计出口额31.17 %的平均增
长率。
3.电子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变化
我们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来衡量电
子产业竞争力的变化。一般而言, RCA<1, 则表
明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若RCA>
1, 则表明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优势,
RCA 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RCA 指数大于2.5 表
示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 RCA 指数介于1.25 和
2.25 之间表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介于0.8 和
1.25 之间表示具有中等竞争力; 小于0.8 表示竞
争力较弱。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困难, 本文采用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中办公设备及电子
产品(Office machines and telecom equipment) 的数
据来近似地替代电子工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分析表明, 中国办公设备及电子产品的
RCA 值持续增加, 从1990 年的0.58 提高到2003
年的2.11, 从竞争力较弱发展到具有比较强的竞争
力, 办公设备及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从
1990 年的1.05%增加到2002 年的12.64%

『叁』 高手能帮忙分析一下电子加工厂的市场和前景吗谢谢

我不知道你所加工的电子产品是哪方面的东西。因此在这里并不敢轻易妄言。但是,我可以建议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你的结论。
1、你所加工的电子产品是上游还是中游,也就是你是最末端还是中端。如果你纯粹是为了给上游的品牌加工产品,你要确定你的产品是否是上游品牌占据主销量的部分。如果不是,我建议你不要做。
2、电子产品目前来说,是主流。你所选择的项目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即时性的淘汰可能。如果答案是,我建议你不要做。如果不是,同时你的自身的调整生产项目也就是生产产品的能力比较灵活,则可以。
3、你是否具有自销能力?如果把所有的销售全部压在上游厂家身上的OEM,那麽,你被压价的可能性非常大,那样的话,你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上游厂家的“恩赐”。所以,如果你做电子加工厂,这方面必须考虑。同时你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自销与外销。这个问题解决了,就OK。
4、电子加厂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前景是可以的。但是,如回答2,如果你的自身的调整能力不够,或者说受技术、资金、人员、设备等等的限制,那你就要好好考虑了。
5、你要问一下自己:我生产的产品卖给谁?有多少可替代产品?竞争力有多强?可延续获利能力有多少?独特性如何?品牌张力有多大?上游委托生产厂家的实力或者延续经营能力如何?上游供货厂商的可选择性有多少空间?我卖的过程中,会出现什麽问题?无论是卖给上游生产厂家还是自己卖给消费者,那麽,你的自身的掌控力如何?你如果把这些问题问清楚了,答案自然见分晓。
6、最简单的问题,你按照5W1H来选择——W1:我为谁生产?W2:我为什麽生产?W3:我生产出来后卖给谁?W4:我如何生产并且保证生产优势是可以保证的?W5:我在哪里生产有什麽优势?H:我如何保证我的生产及销售是具有绝对优势至少保证不会亏损?

如上回答,希望细思。

『肆』 电子产品前景如何

网店?还是实体店?。。其实现在卖这个合买这个的都蛮多的,要有特色才行,网店的话价格和服务是最重要,实体店的话就要找个好店面了,不过成本可能就比较高点了。加油吧

『伍』 电子产品的投资前景如何

在当前科技时代,电子产品的发展可以说是飞跃式的,竞争特别激烈,产品淘汰太快内,这容就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随时对自己的经营更新。现在经营手机应该没问题吧,只要店铺位置好,手机又跟形式,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周边环境来配货。虽然主业卖手机再搭配点其他经营,这样应该没问题。我有一朋友在天津一开发区经营了几家手几店,这几年可算是火了,他的顾客百分九十都是外地打工者,而进的货又是价低跟时的山寨货利润番倍,相信只要经营有方,周边环境适宜,应该可以坚持。

『陆』 电子制造业前景怎么样

未来电子制造业的路还是比较长远,现在什么都是电子控制的

『柒』 电子产品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

科技飞速发展,专业技术的成熟。产品更新换代快,一个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十分短暂,几个月后就又有更新的产品替代,生产成本降低,竞争激烈。

『捌』 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如何

中国和美国的3C(计算、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确实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消费者对数字媒体无穷无尽的欲望促使网络数据流量爆炸性增长。无处不在的宽带接入、新型便携设备、社交网络以及其它流行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加速了这种趋势。我们预计,下一代4G/LTE基站将是一个重要的增长动力,能够使服务提供商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

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还给数据中心和许多企业带来了挑战。企业必须想办法尽快处理这些新增的数据,以保证最终用户满意,同时还要控制好自身能耗和存储成本等挑战。

好消息是,IDT早已着手迎接这些市场挑战,IDT为客户提供了多种产品和解决方案(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帮助他们妥善应对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

回顾半导体市场的发展历史,3C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在推动特定时期的产业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现在,似乎第四个C(China)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市场的主要动力。IDT是业界率先在中国投资建立研发中心的公司之一,并始终致力于履行对中国员工、客户及市场的承诺。像IDT这样在中国进行投资的企业都将从中国市场的发展中受益匪浅,并将在未来几年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IDT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十分广泛,范围涵盖全部3C领域,我们发现我们现有的产品线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要确保我们的产品和战略契合中国市场,没有捷径可循。首先,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的客户的需求……同时小心应对可能影响业务成果的各方面规定(如行业标准和政府政策)。通过及早与我们的客户、客户的客户及生态系统中的其它主要相关方的密切合作,IDT可在明确产品计划/定义之初(或更早)就开始制定业务战略。我们会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评估、反思和调整。当然,迅速地执行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IDT已经有多款产品成功打入当今的3C市场。举例来说,我们有面向计算领域的PC和服务器的计时和接口解决方案、面向通信领域的无线和网络设备的交换和互连,以及面向消费电子领域的便携式产品的视频、触摸和电源管理。

每当谈到3C,最常提及的一个词是“融合”。在期待、犹豫甚至困惑了多年之后,三网融合最终会成为现实。能够支持融合的技术并不是新技术;有些技术已非常成熟,并应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真正缺乏的是能够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价值),具有可行商业模式的健全生态系统。“三屏互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种屏幕(电视、PC和手机)互动的背后是基础设施的升级与融合,这是由多媒体内容(尤其是视频、云计算和移动性)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的。因此,智能能源使用和可编程性这类技术不仅成为了一种功能或选项,而是一种必备功能。以上这些需求为半导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也让我们从晶体管到整个价值链来重新思考我们的芯片解决方案。

IDT在强大的数字传统基础之上又增加了高性能模拟和系统专业知识。我们还将快速定制模型应用到其它产品类别中,这令IDT成为计时领域的领先厂商。通过开发系统优化解决方案更让IDT大幅提升了客户应用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总体性能,将物料清单降至最低,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这些举措让我们将产品组合扩展到新的领域,如智能电力计量解决方案。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提高能源效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需求将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宏伟的计划,即发展并实现全国发电和输电系统的现代化。我们希望IDT成为这个将使每个人在经济与环境方面受益的伟大事业的一部分。

IDT是跨国半导体公司中最早在中国投资建立大型研发中心的公司之一。过去10年中,IDT的中国设计中心为各种IDT产品线开发出许多成功的产品。尽管如此,我们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很大程度上基于设计-服务模式,大部分商业决策、产品定义、营销和运营均由位于美国加州圣何塞的总部管理。在公司CEO和其它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逐步将中国的设计中心转化为成熟的业务部门,以担负起所有业务及工程职能。在这种意义上,新的IDT中国业务部更像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初创型公司,由美国的母公司为其提供支持与投资。

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的半导体市场,很多国家的半导体公司都提高了中国市场的产品投放力度,而中国本土公司也在快速发展,以满足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需求。不断贴近最大客户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每个企业必然的经营策略。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的良好发展趋势,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提高了在中国的投资额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半导体市场,在中国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虽然中国市场是IDT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开发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却不仅限于中国市场。毕竟,虽然各国的需求具有其独特性,但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日趋全球化。例如,IDT在中国开发的智能电表计量IC已经在欧洲赢得设计项目。借用一个术语——“逆向创新”,目前有许多这样的机会,即创新首先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然后进入发达国家。作为一家企业,只要具有商业价值,就不应惧怕打破现状,扩展更大的市场。这就是IDT所做的事情。

中国的半导体市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许多变革,这将为整个半导体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玖』 电子行业发展前景怎么样

最近几年,中国电子行业整体保持着良好的运行发展趋势。

版一是穿戴式电子设备风生水起权;
二是移动电子产品金属化;
三是LED家居照明市场启动,中国将是全球制造基地;
四是大尺寸触摸屏电子产品需求启动;
五是面板新产能投放,上游材料产业机会显现;
六是电动汽车市场启动;
七是柔性显示电子技术创新突破在即;
八是电动汽车市场启动;
九是柔性显示初露端倪,技术创新突破在即;
十是人工智能继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将受到关注。

『拾』 电子产品代加工的行业前景怎么样

就长远发展来看没有前景,制造业还是有自已的品牌的东西要好,练粹的只是代加工的话发展不大的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