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后rna在哪里加工
A. 简述真核生物mRNA及tRNA转录后的加工..
http://cache..com/c?m=&p=c6759a41cd9705be0be2943761&user=
懒得自己打字
B. RNA初始转录产物,在哪里进行加工、成熟
细胞核内
(原核生物一般不进行,可以边转录边翻译)
C. 1、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的过程 2、简述mRNA的编辑
mrna转录加工
【加帽】
即在mrna的5'-端加上m7gtp的结构。此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即对hnrna进行加帽。加工过程首先是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将5'-端的磷酸基水解,然后再加上鸟苷三磷酸,形成gpppn的结构,再对g进行甲基化。
【加尾】
这一过程也是细胞核内完成,首先由核酸外切酶切去3'-端一些过剩的核苷酸,然后再加入polya。
【剪接】
真核生物中的结构基因基本上都是断裂基因。结构基因中能够指导多肽链合成的编码顺序被称为外显子,而不能指导多肽链合成的非编码顺序就被称为内含子。真核生物hnrna的剪接一般需snrna参与构成的核蛋白体参加,通过形成套索状结构而将内含子切除掉。
【内部甲基化】
由甲基化酶催化,对某些碱基进行甲基化处理。
折叠编辑本段trna转录加工
主要加工方式是切断和碱基修饰。
真核生物trna前体一般无生物学特性,需要进行加工修饰。加工过程包括:
(1)剪切和拼接
trna前体在trna剪切酶作用下,切成一定大小的分子。大肠杆菌rnasep特异切割trna前体5′旁侧序列,3′-核酸内切酶如rnasef可将trna前体3′端一段序列切下来。rnased可水解3′端多余核甘酸。剪切后的trna分子在拼接酶作用下,将成熟trna分子所需片断拼接起来。
(2)稀有碱基的生成
1)甲基化:例如在tr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某些嘌呤生成甲基嘌呤。
2)还原反应:某些尿嘧啶还原为双氢尿嘧啶(dhu)。
3)核苷内的转位反应:如尿嘧啶核苷转位为假尿嘧啶核苷。
4)脱氨反应:某些腺苷酸脱氨成为次黄嘌呤(ⅰ),次黄嘌呤是颇常见于trna中的稀有碱基之一。
(3)加上cca-oh3′-末端:在核苷酸转移酶的作用下,在3′-末端删去个别碱基后,换上trna统一的cca-3′-末端,完成柄环结构。
D. rna的转录后加工包括哪些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rna
一般高中就是讲基因中内含子对应的转录部分(即mrna中有一部分是基因中内含子转过来,这部分不会表达)会被切除。
E. 关于mRNA转录后加工的问题
1 mRNA转录出后经过除了加帽,加尾以及剪切以外,还有其他加工方法么?—— 还有RNA编辑,以及碱版基修饰,以及mRNA的权5'端内头三个核酸糖的2'羟基的甲基化。最近发现了一种碱基修饰(6-甲基-腺嘌呤)的生物学功能(与糖尿病相关)。
2 帽结构和聚腺苷酸尾结构对mRNA的保护作用,实质上是保证RNA 3‘端和5’端的羟基不裸露在外而被RNA外切酶识别。
具体地,帽结构直接与5’-羟基反应,并被帽结合蛋白所结合。
而多聚腺苷酸尾链会被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poly(A) + tail-binding protein, PABP)辨识并保护住,并与帽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环状结构,使RNA酶无从下刀。
F. RNA转录后加工包括哪些内容
一般这个问题是针来对真核生物源
一.mRNA
(1)首尾的修饰
5’端修饰时加m7GpppN帽子结构,在核内完成.
3’端修饰时加上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AAAAAA),在核内完成.
(2)mRNA的剪接
从DNA模板链转录出的最初转录产物中除去内含子,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RNA分子的过程.
(3)mRNA编辑
RNA编辑是指在mRNA水平上改变遗传信息的过程.具体说来,指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由于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置换,基因转录物的序列不与基因编码序列互补,使翻译生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于基因序列中的编码信息现象.
二.tRNA
(1)5’端前导序列由RNaseP切除.
(2)3’端由tRNA核苷酸转移酶加入CCA-OH作为末端.
(3)还包括稀有碱基生成,甲基化等.
三.rRNA
(1)真核生物核内是45S的转录产物,是三种rRNA的前身.
(2)形成小亚基18S-RNA.
(3)形成大亚基28S,5.8S的rRNA.
视情况掌握把,重点是m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也不知道你想问的是不是这个.
G. 关于生物化学,问3种RNA如何进行转录加工,加工到哪些地方
真核生物转录来起始十分复杂,自往往需要多种蛋白因子的协助,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Ⅱ形成转录起始复合体,共同参与转录起始的过程。根据转录因子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二类;第一类为普遍转录因子,它们与RNA聚合酶Ⅱ共同组成转录起始复合体时,转录才能在正确的位置开始。除TFⅡD以外,还发现TFⅡA,TFⅡB,TFⅡF,TFⅡE,TFⅡH等,它们在转录起始复合体组装的不同阶段起作用。第二类转录因子为组织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这些TF是在特异的组织细胞或是受到一些类固醇激素\生长因子或其它刺激后,开始表达某些特异蛋白质分子时,才需要的一类转录因子。
H. 生物化学作业 转录生成的rna后加工过程有几种方式
转运RNA其加工包括:
1.内切酶在两端切断。
2.外切酶从3’修剪,除去附加顺序。
3.3’端加上专CCAOH。
4.核苷的修饰属。
信使RNA:核内不均一RNA(hnRNA)。
1.5’端加帽子。
2. 3’端加尾。
3. 内部甲基化:主要是6-甲基腺嘌呤。
4.拼接去除内含子
I. 原核生物中哪一种rna在转录后不需要加工
原核生物中哪一种rna在转录后不需要加工
RNA的转录过程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合成原始转录产物(过程包括转录的启动、延伸和终止);第二步转录产物的后加工,使无生物活性的原始转录产物转变成有生物功能的成熟RNA。但原核生物mRNA的原始转录产物一般不需后加工就能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
启动
RNA聚合酶正确识别DNA模板上的启动子并形成由酶、DNA和核苷三磷酸(NTP)构成的三元起始复合物,转录即自此开始。DNA模板上的启动区域常含有TATAATG顺序,称普里布诺(Pribnow)盒或P盒。复合物中的核苷三磷酸一般为GTP,少数为ATP,因而原始转录产物的5′端通常为三磷酸鸟苷(pppG)或腺苷三磷酸(pppA)。真核DNA上的转录启动区域也有类似原核DNA的启动区结构,和在-30bp(即在酶和DNA结合点的上游30核苷酸处,常以—30表示,bp为碱基对的简写)附近也含有TATA结构,称霍格内斯(Hogness)盒或 TATA盒。第一个核苷三磷酸与第二个核苷三磷酸缩合生成3′-5′磷酸二酯键后,则启动阶段结束,进入延伸阶段。
延伸
σ亚基脱离酶分子,留下的核心酶与DNA的结合变松,因而较容易继续往前移动。核心酶无模板专一性,能转录模板上的任何顺序,包括在转录后加工时待切除的居间顺序。脱离核心酶的σ亚基还可与另外的核心酶结合,参与另一转录过程。随着转录不断延伸,DNA双链顺次地被打开,并接受新来的碱基配对,合成新的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移去,已使用过的模板重新关闭起来,恢复原来的双链结构。一般合成的RNA链对DNA模板具有高度的忠实性。RNA合成的速度,原核为25~50个核苷酸/秒,真核为45~100个核苷酸/秒。
终止
转录的终止包括停止延伸及释放RNA聚合酶和合成的RNA。在原核生物基因或操纵子的末端通常有一段终止序列即终止子;RNA合成就在这里终止。原核细胞转录终止需要一种终止因子ρ(四个亚基构成的蛋白质)的帮助。真核生物DNA上也可能有转录终止的信号。已知真核DNA转录单元的3′端均含富有AT的序列〔如AATAA(A)或ATTAA(A)等〕,在相隔0~30bp之后又出现TTTT顺序(通常是3~5个T),这些结构可能与转录终止或者与3′端添加多聚A顺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