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含水对加工有什么危害
Ⅰ 石油产品中含水有什么危害
石油产品中含水的话,首先是对产品的质量有危害。
这样的话会对设备产生危害,因为通常石油带水的水分会造成钢铁设备的锈蚀。
希望能够帮到你。
Ⅱ 原油中含盐含水等杂质对原油加工有什么危害
脱水和脱盐。抄 原油含盐含水对原油储运、加工、产品质量及设备等均造成很大危害,主要为: 一、增加设备的负荷和动力、热能、冷却水的消耗 二、影响蒸馏塔正常操作 含水过多的原油,水分气化,气相体积大增,造成蒸馏塔内压降增加,气速过大,易引起冲...
Ⅲ 水分含量对食品加工特性有哪些影响
水分活度对食品加工企业重要性,食品腐败、发霉长毛和水活度相关
水分活度对食品加工企业重要性,食品腐败、发霉长毛和水活度相关
水分活度Aw(WaterActivity)是目前食品加工行业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食品研发人员在产品开发阶段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食品的特性。水分活度在深大程度上影响着食品的保质期、安全性等。但是为什么水分活度会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呢?
水分活度: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及水分的结合程度或者游离程度。水分活度的值越高,结合程度越低;水分活度的值越低,结合程度越高。也就是说,水分活度高,食品中水的结合程度低,食品中可以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水分就多,反之,食品中可以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水分就少,就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这也是水分活度会影响食品保质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由于水分活度对微生物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水分活度对我们日常的微生物检测也有这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大多数种类的微生物都会有一个生长繁殖的水分活度的最低临界值,一般情况下,食品的水分活度低于这个临界值,这种微生物在该食品中就很难生长。而我们知道了这个临界值之后,也可以判断我们的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例如我们检测的产品的水分活度为0.85,而产品要求我们检测沙门氏菌,一般情况下沙门氏菌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为0.96,所以理论上该食品不会检出沙门氏菌,假如我们在日常的检测过程中检测出沙门氏菌,那我们就应该排查一下,是否有哪些环节对检测过程造成污染。下表是一些常见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值,分享给大家,在大家以后的检测中,可以做一些参考。
表1:主要微生物族群生长所需的Aw值范围
表2:部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Aw值
表3:食品的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
根据以上表格里给出的信息,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常见种类的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活度值,这些信息对我们的检测也是十分具有指导意义的,会令我们的检测工作事半功倍。但也应该注意的是,微生物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也不能仅仅依靠水分活度来确定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水分活度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的参考。
Ⅳ 原油含水对常减压装置的危害,急!急!
原油含水过多会造成蒸馏塔操作不稳定,严重时甚至造成冲塔事故。原油含水多增加了热能消耗,例如对一座250万吨/年的原油蒸馏装置来说,原油含水量每增加1%,热能的消耗就增加700×104千焦/时。同时也增大了冷凝冷却器和蒸馏塔的负荷,冷却水消耗量也随之增大。
原油中的盐类一般是溶解在原油所含的水中,有时也会有一部分以微细颗粒状态悬浮于原油中。各种原油所含盐分的组成是不同的,主要是钠、钙、镁的氯化物,而以NaC1的含量为最多。这些盐类的存在对加工过程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
(1)在换热器和加热炉中,随着水分的蒸发,盐类沉积在管壁上形成盐垢,降低传热效率,增大流动压降,严重时甚至会堵塞管路导致被迫停工;
(2)造成设备腐蚀。CaC12、MgC12能水解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HC1,尤其是在低温设备部分由于水的存在而形成盐酸时更为严重。
CaC12+2H2O=Ca(OH)2+2HC1
MgC12+2H2O=Mg(OH)2+2HC1
在加工含硫原油时,含硫化合物会分解出H2S,对设备有腐蚀作用,但生成的腐蚀物FeS附着在金属表面上能对金属起保护作用。可是,当同时有HC1存在时,HC1能与FeS反应而破坏保护层,而放出的H2S,又会进一步与铁反应,从而加剧腐蚀。
FeS+2HC1=FeC12+H2S
例如荆门炼厂在加工含硫的江汉原油时,在没有防腐措施之前,塔顶冷凝冷却器的腐蚀率高达20毫米/年,以后完善"一脱四注"(即脱盐脱水、塔顶馏出管线注氨、注缓蚀剂、脱盐后原油注碱、塔顶冷凝器入口注水)防腐措施后腐蚀率降至0.2毫米/年以下。
(3)原油中的盐类大多残留在渣油和重馏分中,这将直接影响某些产品的质量,例如使石油焦的灰分增加、沥青的延伸度降低等。同时也使二次加工原料中金属含量增加,加剧催化剂的污染和中毒。
Ⅳ 含水原油对生产的危害有哪些
增大能耗、降低生产效率
Ⅵ 石油和石油制品怎样污染环境,有哪些危害
石油通常是深褐色、黑色、深绿色的粘稠液体或胶状半固体,是由多种烃(烷烃、环烷烃等)和少量有机硫以及氧和氮的化合物组成的可燃性混合物。地下采出、没经过加工的石油叫原油,平均含碳量约80%~85%,含氢量约10%~15%,多数原油的密度为0.75~1.0克/立方厘米,但有些重质油(例如,委内瑞拉的重质油)的密度超过1克/立方厘米。原油经过蒸馏、裂解、加氢等加工,可产生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加工后剩下渣油、石蜡、沥青和经过压缩的液化石油气。
在石油的开采、储运、装卸和炼制加工过程中,在石油和油品的使用过程中,都可能有石油的泄漏和排放。泄漏和排放进入水体(江、河、湖、海)的石油和石油制品,会在水面上形成很薄的膜,这层膜会阻止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而且石油的降解也要消耗大量的氧,1千克石油在15℃的海水中降解,需要41万升海水中的氧(即直径1米、深410米的海水柱中的全部氧),被油污染的水域局部缺氧,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阻断,水生动物则因缺氧而死亡。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最严重,海水中含石油污染物0.01~0.1毫升/升时,捕捞出的鱼有油味,其食用价值降低。在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含量为0.1毫克/升时,孵出的鱼苗畸形或有缺陷,只能存活122天。海水中石油污染物含量为0.01毫克/升时,孵出的鱼苗畸形率仍高达23%~40%(正常海水中畸形鱼的比例仅7%~10%)。里海由于遭到石油污染,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数量减少,致使1969年鲟鱼的产量比1962年下降了2/3,梭子鱼则几乎灭绝。英国和荷兰海岸因石油污染,每年有10~30万只海鸟死亡。美国的马萨诸塞州附近海面的一次溢油污染,使三天后在这一海域捕到的鱼95%是死的。
石油类污染物被水生生物吸收,在食物链中不再分解并在某些水生生物(如鱼和贝类)中富集,就可能进入人体,石油污染物中长效的致癌物质在人体中聚集会危及健康。
被石油污染的水域,其沿岸污浊不堪,尤其是使疗养区和旅游区失去疗养和旅游价值。
水面上的油膜,甚至会引起火灾,影响水上交通。在原苏联的伊谢特河和伏尔加河的水面都曾由于河面漂流大量石油,有人不慎将未熄灭的烟头丢到水面而引起大火。在美国的凯霍加河,也曾因为河面上有很厚的油污和脏物,引起一场高达五层楼的大火,烧坏了河上的两座铁路桥。
用被石油污染过的水灌溉农田,会使土壤中的油类增加,附着在水稻和其他农作物的体内,影响其生长。油膜覆盖农田还会使水温和地温升高,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黄瓜、西葫芦等蔬菜类受石油污染后,叶片卷曲,植株萎缩,生长缓慢,污染严重时,地上茎部表皮腐烂,随后植株枯黄死亡。
石油及石油制品是低毒性物质,但人体大量吸入,也会引起头疼、恶心等症状。石油污染物在人体内长时间积蓄会引起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和粘膜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