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工菇类
⑴ 我想开个蘑菇加工厂,就是把蘑菇简单的处理,做上自己的包装,都需要什么啊
这个问题太好了,你可以到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供求买卖 栏目,里面都是供应求购的,看的人也挺多,你可以发布自己的求购信息,也可以看看其他会员的供应信息。这对你开加工厂有帮助哦!
参考资料: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⑵ 菌类加工厂需要什么手续
菌类加工厂首先需要食品,卫生检疫许可证,健康证,生产许可证,当然工商,税务是比不可少的。如果市场销售还要有条形码,QS等等。
⑶ 蘑菇如何生产
如何种植蘑菇
现在由于食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从事生产的农户越来越多。究竟怎样才能种植好食用菌,记者采访了有关农业专家。
食用菌是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学的态度来指导发展食用菌,没有成熟、过硬的技术,想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肯定不行。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一是选择营养价值高、无霉烂的原料作为栽培食用菌的营养料。二是适时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种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种同样不行,迟栽也不行。三是选择优质、高产的菌种。俗话说“好种出好苗”,没有好的菌种就达不到好的产量。四是提高产品质量。做到适时采摘。食用菌生长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后期大量的孢子已经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质都会下降。据了解,市场上最常见的平菇,大部分采收都在后期,同时有些从事食用菌销售的商贩还加些水,但消费者对此不清楚,买回去后烹饪,出现大量的水,一点鲜味也没有,逐渐地消费者对这种产品就不再购买。还要注意增加室内通风和湿度,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
发展一个产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场信息,不能凭空想象。要了解市场上哪一种品种今年会走俏,哪一种品种适合在当地销售,投入有多大、产生的效益如何、技术能不能接受等。靠“自产自销”的思路来发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虑找一家有实力、技术过硬、信誉度好、可靠的单位与其联手或签约合同,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单位来销售。必须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方式来发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术、新品种和市场,通过基地来生产,跟销售方签订合同,带动农民一家一户生产,才能把食用菌生产风险降到最低
如何用牛粪种植蘑菇,及如何发酵,及如何选种子?
答:双孢蘑菇牛粪、锯末堆料发酵制种
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们采用了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制母种的成功率达99.9%,制原种的成功率达98.1%.制栽培种的成功率93.2%。
制种方法如下: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 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据《中农网》报道:从2002年秋冬至今夏食用菌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生产与销售、消费、效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产销形势令业内人士极感欣慰,用部分菇农的话就是:没有卖不出去的蘑菇,没有不赚钱的品种。但品种不同、同品种的菌株不同、生产季节不同,导致其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由此形成了较明显的效益差异。当然,生产户之间的效益差别不仅仅取决于上述原因,生产技术的实际操作水平、管理责任心及其技术水平和生产大环境等都是重要的制约因素。
双孢菇
双孢菇作为国际消费型食用菌品种,绝大多数国家均对其青睐有加。国外一般采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而国内受投资水平限制,绝大多数是一家一户、纯人工、分散性操作生产。由于国内经济水平以及劳动力价格极低,产品售价亦很低,一般内销市场价为4~6元/千克,少有7元/千克以上的价位,客商收购鲜菇价一般为3~3.6元/千克,最低为2.4元/千克,最高曾达5.6元/千克,盐渍品吨价一般在4500元以上,但没有突破7000元。
根据调研和菇农反映,由于受上季利好的带动,今年秋季相当多的菇农准备扩大栽培面积,一些乡镇和村里也将该品种作为主导品种,甚至将增加一倍投料量。预计今年秋冬双孢菇生产面积将增加20%~30%。10月下旬以后,鲜菇将维持2.4~2.6元/千克的价位水平,千克价超过3元的可能性较小。进入低温季节后,由于部分菇棚不再出菇,可能出现货少价扬的现象,但难以突破5元/千克的价位。如果排除人为因素,跌破1.8元/千克的概率也很小。品种仍以2796为主。
假姬菇
假姬菇又叫袖珍菇,去冬至今春鲜品千克价一般在4元左右徘徊,鲜销量不大。盐渍品吨价为4000~5000元。受销售数量的限制,今年秋季生产将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并略有下降,预计市场价格不会有大的起伏。品种以农科96号(脱毒菌株)为主。出口商现大多求购纯白色菌株,灰色、灰黑色菌株逐渐失宠。
金针菇
预计今年的金针菇生产仍以黄色、浅黄色菌株为主,主导品种有农科F16、金杂19、三明一号等。白色菌株有纯白、白金201、农科F8等品种。
平菇
去年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平菇深色菌株价为3~4元/千克,进入11月下旬后千克价下滑1元左右,个别地区跌至1.4~1.6元/千克。由于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去冬气候相当寒冷,一部分不规范的蔬菜大棚受冻害严重,个别地区的蔬菜大棚绝产面积达80%左右,致使冬季蔬菜货紧价扬,平菇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菇农着实赚了一把。平菇浅色(白色)菌株的销量相对较少,但价格较高,个别地区千克价比深色平菇高出1元。此外,白色平菇大多为加工外销,一般盐渍品保持每吨约3200元的价位。
与双孢菇的市场状况相同,今年秋冬平菇的栽培数量将有大幅增加,预计将会增加30%以上甚至更多。如果遭遇暖冬,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加之脱毒菌种、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等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无疑会给有限的市场增加更多的压力。预计9月深色菌株鲜菇批发价将在2元/千克左右徘徊,突破3元/千克的概率很小,销售价大多将维持在2~3元/千克。进入11月以后,批发价将维持在1.2~1.6元/千克,销售价大多将维持在2元/千克。白色菌株价格也将同步下降。深色脱毒菌株有农科12、黑平119、黑霸王、8801、双抗黑平等品种。白色脱毒菌株有农科8号、农科32号、佛罗里达、日本台白、特白等品种。
香菇
香菇厚菇鲜品一般在3~4元/千克的价位上浮动,干菇价一般在30元/千克左右,花菇一般维持在40~60元/千克的价位水平,较前几年下降幅度较大。
由于去年个别地区菇农受菌种、技术等因素影响,经济上受损不小,故今年秋季产量将有所下降,但因南方地区产品上市,价格仍将维持去冬今春水平,不会有突破。生产中多以香农系列等闽、豫、沪培育的菌株为当家品种。
鸡腿菇
鸡腿菇在高档珍稀食用菌品种中属栽培难度小、产量高的品种,越来越失去其珍稀的特点,销售价格亦“风光不再”。国内鲜菇价一般为2~4元/千克,盐渍品吨价则保持在4000元左右,受今春人为搅市的影响,最低时每吨价为2000元,难现2001年7000元/吨的“辉煌”。
受今春超低价格的影响,预计今秋栽培面积将有大幅度的减少。根据今年供应菌种的数量和各地三级菌种厂的生产数量以及栽培户的选择,估计今年鸡腿菇的生产面积降幅将达50%以上,预计深秋至冬季的鲜菇价格将达到或超过4元/千克,如果排除人为搅市等因素,盐渍品将逐渐恢复到4000元/吨的价位水平。品种以CC833、瑞迪2000等脱毒菌株为主。
杏鲍菇
柱形杏鲍菇产量较高,鲜菇价仅为4元/千克,在山东等地最低曾跌至2.8元/千克。盐渍品吨价一般在3200~4500元,难有突破。
保龄球状杏鲍菇发菌后熟期偏长、产量低、管理难度较大,故其鲜菇价格偏高,一般鲜品价为6~8元/千克。该菌株盐渍品虽然较少,但价位不高。
由于去年秋冬菇价与菇农的期望值相差过大,生产效益远远没有个别供种单位宣传的那么高,个别单位承诺的回收价格也没有执行,令菇农大失所望,故今秋栽培投料量有下降的苗头,并且生产多以柱形菇为主。品种以XZ21(柱形菇)等脱毒菌株为好,可适当辅之以XB09(保龄球状菇)。
阿魏菇
阿魏菇的基本生产性状同柱形杏鲍菇,市场状况亦相仿,生产菌株可选PA63。
白灵菇
从分类学上讲,该品种应归类于阿魏菇,故有“白阿魏蘑”之称,但从其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上来看则不尽相同,从管理角度而言也完全不相同。由于白灵菇菌丝后熟期偏长、出菇难度大、管理技术复杂而且产量偏低,该品种的价位一直较高,今年1月菇价曾达20元/千克,2月以后逐渐下滑,4月降至6~8元/千克。
白灵菇市场的不稳定性和季节性使得栽培生产的风险性较高,除非有确切的商业订单或真实的供销合同,否则难以有大面积的商业化栽培。预计今年冬季至明年1月,该品种仍将保持15元/千克的价位水平,无法突破20元/千克的上限,春节过后将降至6~10元/千克,不会有大的变动。当家菌株主要有PB—1号、天山2号,前者出菇较早、菌盖稍厚,后者出菇迟但个头稍大。
杨树菇
杨树菇作为珍稀品种,栽培较晚,发展较慢,市面上难见鲜菇出售,多以干品形式上市,菇价一般为110~140元/千克。
北方地区气候冷热不匀且空气干燥,不利于其子实体生长。因为栽培技术的制约,该品种生产数量极为有限。异地引种后应做严格的出菇试验。目前主导品种有杨树菇3号、粤杨02等脱毒菌株。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⑷ 菌菇类加工车间应参照什么规范
用农药. 在广大的种植中,菌菇类作物随着需求量的增加,种植规模也越来越专大,但需注意的是在其使属用农药的过程中切记农药的质量及安全。随着代料地栽菌菇的大规模发展,各种竞争性或危害性杂菌、病虫害也频繁发生。一部分栽培户必然会施用农药进行灭菌除虫。在施用农药的过程中,特别是施用毒性较大的杀虫农药,容易给平菇造成农药残留。如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是农药中种类最多的三大类,农药造成的急性中毒有3/4以上是由这三类农药引起的,所以建议木耳栽培户要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发生后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而且要几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病、虫等产生抗药性而降低药效或增加用药量而降低木耳质量。
⑸ 蘑菇,平菇深加工,怎么做
蘑菇深加工的产品很多。例如腌渍。烘干,速冻,调味等等。不知你说的是哪一种。
⑹ 介绍几种平菇加工方法
平菇加工方法
平菇罐头加工方法
罐装平菇要选择菇盖圆整,柄中生的品种,小盖平菇较好,菌盖直径在1.5—3厘米的菇更好。采收的平菇,要按菌盖大小,成熟度、色泽分级,放在清水(或0.5%盐水)中漂洗15分钟,洗去沾附在菌盖上的泥纱和杂质。菌柄留1.5厘米长,削去多余部分。平菇制递较脆,须经预煮,可破坏酶活性、稳定菇色,软化组织,增加韧性,便于装罐。预煮时,平菇与水的比例为1:1,在铝锅中煮1—2分钟。
煮后捞出,放在清水中冷却,晒干水分后即可装罐。预煮水浓度达到1%—12%(折光计)时,可以供配汤用,取菇汤97.5份,加精盐2.5份加热熔化后,过滤备用。每罐装260克,注满汤汁,即可密封。封罐时,可视条件采用排气密封或真空密封。排气密封的中心温度须保持75℃—80℃;真空密封须在抽气达350毫米汞柱下进行操作。密封后要及时灭菌。15分钟内温度要达到121℃,控制蒸汽进入量,在121℃维持20分钟进行排气;15分钟后冷却。灭菌后的罐头放在25℃—30℃下保温培养7天,合格者,放在l℃—2℃低温下保存。
加工的其他方法
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菇置日光下暴晒或在炭火上烤干或阴干。现在还出现热风干燥、远红外线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新技术。盐水胶制菇类,是利用食盐的高渗压来抑制腐败性微生物生长的一种加工方法。
用菇类还可加工成许多食品,日本用香菇菌丝体提取制作的"茸源";风行于世界各地。还可制作各种饮料。
⑺ 蘑菇深加工
目前国内的食用菌品种很多。利润大小应该根据各地市场需求来确定。不是一样的。食用菌深加工种类很多。有简单的。有高精端的。所以设备也不一样。简单的也需要30-50万左右。
⑻ 蘑菇怎么生产
1`````蘑菇生产基地
桂林市区最大蘑菇生产基地在大河乡建成
南京高淳版县固城镇建设高标准蘑菇权生产基地_
江西宁都建全省最大蘑菇生产基地
山东莘县徐庄蘑菇生产基地
徐州久维蘑菇生产基地
衡阳蘑菇生产基地
2``````相关资料``
蘑菇生产全书
市场价 :¥33.00
⑼ 请问蘑菇的深加工
蘑菇深加工品种很多。有腌渍,清水,调味,烘干,速冻,冻干等等,如果你有一定的市场销售能力,办一个食用菌加工厂还是效益不错的。一般小型加工厂需要投资5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