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床怎么加工锥度
① 用立铣床能铣锥度吗
立铣床可以加工平面,圆弧面,斜面,键槽,条孔,成型槽等,这些加工基本都是工作台专做直线运动,只属有加工圆弧面时成一定圆弧运动,但加工不出整个回转面。锥度面就是回转面,必须要用车床回转加工才能完成,一般能使用到锥度的地方定位都精度都要求比较高,要是不高就不选择锥面了,即使铣床可以加工整个圆面,也达不到锥面的接触要求,因此一般锥面要先粗车,再配磨。如果谁说铣床能加工锥度,那我想他是把斜度理解成锥度了,但锥度跟斜度是两个不同的情况,铣床铣出的斜面就是铣斜。
② 车床上怎么加工一个锥度呢
普车车锥度有 4种办法:1)转动小托板法;2 ) 偏移尾座法 ;3)靠模法; 4)寛刃刀车削法 ;普通内车床加工锥容度多用转动小拖板角度车削锥体。较长锥且锥度很小要求不高可偏离尾座进行加工,对于长锥有要求的可采用靠模板装置靠模法加工锥度。几毫米长锥可用车刀磨角度加工。
③ 如何加工锥度轴键槽
当无锥度加工时,上、下导轮是以相同速率一起移动的,即X与U、Y与V轴的坐标值是相同的,都与编程面坐标值一致,因此加工的工件是垂直表面。
当有锥度加工时,上、下导轮移动速率是不同的,即X与U、Y与V轴坐标值是不同的,并且与编程面坐标值也不一致。
即:
在锥度加工开始前,线切割自动编程系统先根据编程面坐标值以及输入系统的锥度值和3个高度参数值,以编程面坐标值为基础,利用三角函数,分别计算出X与U、Y与V轴的实际移动目标坐标值
由于H1、β已知,根据三角函数公式a=H1×tanβ、b=H3×tanβ计算出下导轮中心偏移到01位置,上导轮中心偏移到02位置,即为了保证加工锥度β,X(Y)轴在原编程面坐标值基础上实际位移到O1处;
U(V)轴在原编程面坐标值基础上实际位移到O2处。
(3)铣床怎么加工锥度扩展阅读:
锥度加工参数设置:
在锥度加工参数中,通常锥度值β和工件高度H2为加工图样上已知参数。目前线切割生产厂家已经将下导轮到工作台高度尺寸作为机床技术参数提供给客户了,
如果工件装夹时使编程面与机床工作台面重合,那么H1就等于厂家提供的参数值。如果编程面与工作台面不重合,如图9所示,那么只需要加上垫块的高度,即H1=H厂+H垫。而H3参数只能现场测量了。
④ 普通铣床加工中 对于有锥度的孔改如何加工啊
你可以给铣床装上铣床专用的圆盘,把所要加工的孔调整到圆盘的中心,将铣床的主轴头倾斜到锥度所需的斜度,将铣刀插到要加工锥度的孔里,转动圆盘,就可以加工出锥度的孔。
⑤ fanuc加工中心如何铣锥度螺纹
加工中心如何铣锥度螺纹需知道螺纹要求、机床型号等,未给出这些条件将不能具体专说属明过程,但无论哪一种,都应该先了解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即No.3410参数,该参数定义为:在G02/G03指令中,设定起始点的半径与终点的半径之差的允许极限值。
当由于机械原因或编程原因造成圆加工的起始点与终点在半径方向的差值超过此值,既不在同一个标准圆上时,系统将发出P/S报警No.20,该值通常为0~30μm,由机床厂家设定。
如果设定值为0,系统反而不进行圆弧半径差的检查,该参数可以说是决定能否实现使用螺旋差补功能来加工锥度螺纹的关键因素。
(5)铣床怎么加工锥度扩展阅读
加工中心铣削加工特点:
1、零件加工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或难以控制尺寸的零件,如模具类零件、壳体类零件等;
2、能加工普通机床无法加工或很难加工的零件,如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零件以及三维空间曲面类零件;
3、能加工一次装夹定位后,需进行多道工序加工的零件。
参考资料
网络--加工中心
⑥ 铣床上斜度计算公式,车床上锥度计算公式,我真的很烦,不会,该怎么办我很笨,学历低,,,,
立铣床本身90度。用90度减去机床上的刻度就等于铣出的角度了阿。 (右边的角度你就往右扳)比如你要铣60度 你就扳30度就可以了。车床上角度直接除2。比如你镗孔60 度。你就扳30 度就行了。
⑦ 加工中心 立加 用铣刀铣一个有锥度的圆孔 怎么铣
我设计个宏程序专门加工倒角和锥孔
不用告诉深度 直径输入锥度就行
想要 给我你的QQ
⑧ 如何用加工中心加工锥孔
你可以编写一个铣锥孔的程序呀,就是在径向走的同时给一个z值不就行了呀
⑨ 加工中心铣锥孔,怎么编程序
宏程序编写,只要控制深度和直径就行了,可以先粗加工,然后精加工,保证粗糙度
孔口倒斜角 (编程思路:以若干不等半径整圆代替环形斜面)
例1 平刀倒孔口斜角
已知内孔直径φ 倒角角度θ 倒角深度Ζ1
建立几何模型
设定变量表达式
#1=θ=0(θ从0变化到Ζ1设定初始值#1=0)
#2=X=φ/2 +Ζ1*COT[θ]-#1*COT[θ]-r
程序
O0001;
S1000 M03;
G90 G54 GOO Z100;
G00 X0 Y0;
G00 Z3;
#1=0;
WHILE[#1LEΖ1]DO1;
#2=φ/2 +Ζ1*COT[θ]-#1*COT[θ]-r;
G01 X#2 Y0 F300;
G01Z-#1 F100;
G03X#2 Y0 I-#2 J0 F300;
#1=#1+O.1;
END1;
G00 Z100;
M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