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要求加工资怎么办
① 怎样应对被员工要求涨工资
第一,了解员工涨工资的原因。当然有人说:员工涨工资没有原因,就是想多挣钱。但是大家知道,一个员工敢于去跟你要求涨工资,一定是他认为离职是不一定的,你是不想让他离职的,因此给你提出涨工资的员工一定是掌握了你的这种心理。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认为员工必不可少,是无法抵抗的。
但是,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和你的企业业绩不允许这个时候涨工资,可能你在内心不仅不愿意,而且客观的确做不到,那怎么办?
在无可奈何的时候,你可以咬着牙做事。我前两天看到了一个问题,说有两个老板,一个老板自己一个月挣四万,他给员工两万。另一个老板一个月自己挣一万,给员工一万五。问你选择哪一个老板。当然很多人可能会选第二个老板,因为老板很义气,宁愿自己的利益受损,也要对员工好,叫员工超过自己。但是也有一部分选择第一种,就是老板挣得多,自己拿的也不少。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的观点是,老板能挣更多的钱,员工也能挣更多的钱,这是一种选择,所以面对员工要求你涨工资,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你必须提前做出防范。
我认为,老板在企业创立的早期应该是多能的,就是老板要会干员工能干的一切事情,每一个员工走掉,老板都能顶替。这叫员工可替代,老板不可替代。如果某一个员工走了,这个企业就垮掉了,其实走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老板。
02
第二,面对员工的离职要求,他掌握你的心理。那么作为老板来讲,也要掌握员工的心理,平时要观察员工的工作方式,员工的工作业绩,员工的工作心理,对它们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只有你真正掌握了员工的心理以后,你才知道员工为什么在你企业,他有什么样的追求,他在工作过程中到底有什么价值,他在你的工作中是不是在尽心尽力地去干。
掌握员工心理,其实就是掌握你企业经营的主动权,就是对风险的一种提前的预知。因为掌握员工心理,你可以去引导员工。
03
第三,给员工看得见的未来。其实掌握员工心理这个过程,只是一个控制手段,便于你做出决策。最重要的是第三种手段,就是真正吸引员工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工资,而是更长远的收益,你把一个什么样的愿景给了员工,使员工在他眼里能看到什么样的未来,我认为这是解决员工离职涨工资最关键的东西。
年轻人一般会把前途和在当下的收入做一个评估,到底是追求眼前利益,还是追求长远利益。所以,我们接触的很多年轻人一般会这样说,我到一个单位需要学本事,我要涨知识,我多锻炼自己,他的目的是什么?是通过这个锻炼使自己未来更有前程,增加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说使员工看到未来,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有所进步,和员工之间建立必要的感情,这样使员工能够得到一定的收入,也能够得到成长,能够看到未来,这才是解决员工要求涨工资的根本之道。
04
总之,一个好的老板一定要学会在创业的早期自己面面俱到,在创业成功以后,要把公司规划好,做好战略,使公司能够有明确的未来,明确的愿景,明确的市场,明确的产品,明确的竞争力,这是吸引员工,也是吸引市场的法则。
最长远的公司是自己有生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生命力建立在别人身上。
② 员工不断提出要求加工资怎么办
公司员工工资要抄制定一套完整规则,并严格按涨薪规定增加员工工资。
③ 工人故意闹事想加工资~怎么办
深有同感,今年不同往年,工人难找,工资又高,感觉现在的年轻人更让人头疼,夜里上网包夜,白天上班打瞌睡,还嫌累,还要加工资,我交你一招,杀鸡敬猴,谁闹开谁,而且要快,别骂我坏,有些人他就不识抬举。
④ 面对员工的加薪要求,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明确加薪要求是正常的,但应对之策应当慎重!
其实,薪酬与工作积极性,这二者的关系正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说必须要有多少薪水,我才干多少活,这是不正确的。表面上来看,他是看重钱。
但同时,他可能也存在过高评估自己能力或是最近很缺钱花的状况。因此,不一定非要加薪到他要求的水平才可以的。例如,有些人希望有一些补助,如租房津贴,或许他看到升迁的前景也许会留下来。
因此,最好不要一概而论地由公司出面来请他另谋高就,而是多加沟通,看看他目前的经济状况出现了什么问题。看公司是否可以帮助他。但如果他真的很想走人,那么,略作挽留就放人,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内容拓展
为何不能简单地满足员工加薪要求?
第一,如果他明年又提出加薪的要求怎么办?
第二,其他人如果知道了他加薪会怎么想?
很多新开的公司规模比较小,又在成长期的时候,应该采取比较简单的工资体系,对他提出的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固定工资,加上达成奖金的方式。
固定工资应该对整个公司的工资体系冲击不大,避免其他人员的波动。达成奖金,与业绩考核挂钩,如果他确实有能力,能为公司创造效益,奖励是应该的。而且,奖励也师出有名。
第三,您觉得值不值?如果值得,那是为什么?是公司的薪酬标准低于市场要价?还是因为贵公司的确要倚重该雇员?如果是前者,您是否该组织相关人员谈谈薪酬体系的问题了?如果是后者,贵公司的组织架构上是否该添一个高于该雇员现职的职位?您是否要为未来的组织架构计划一下,将来如果要变,该怎样变?
如果不值得为他一个人作那么多的考虑,那可以和他这样谈谈吗?
1、“我想知道你是根据什么来提出这样的要求的?”
2、“目前不可能满足你的要求。公司现在不大,面临的风险和机遇都很多;我很欣赏你,希望你能和公司共同发展。”
如果都不行,干脆就摊牌吧!否则,正如您所提到的,“每一位员工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加”,拖下去问题将会更棘手。
最后,建议考虑一下公司的激励机制;薪酬当然要和市场挂钩,但人对物质的欲望究竟是永远也满足不了的。
⑤ 员工要求涨工资怎么办
站在老板的立场,肯定不想涨工资,因为增加成本负担。
但是,目前整个市场的物价飞涨,员工也是因为生活压力骤增,才要求企业涨工资。
因此,老板可以采取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1.顺应民意,提升工资。当然了,工资属于固定成本,国家并没有要求企业必须每年涨工资,涨幅也都由企业自行决定。只要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就可以了。可是,涨工资之后,企业的成本怎么处理?只有相应的提升产品的售价,依照比例跟着涨价,才能保证企业的盈亏,甚至利润额还稍有上升。不过,产品价格上涨之后,面临的就是市场接受程度了。这时候,必须给予业务人员更大的压力,避免销售量的下滑。本方法可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对企业的和谐有促进作用。但是劣势是可能影响销售。
2.拒绝涨工资。找出各种理由,说明企业成本上升,无法承担涨工资带来的成本压力。这样的做法,可能造成优秀员工离职。混吃等死的员工留下。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没有一点好处。优势就是可以维持工资成本。
3.利用这次机会,改变组织架构、薪资结构,导入绩效考核。研究目前组织架构的缺陷,提列出可以精简的岗位。合并一些工作,并且对合并后工作量增加的岗位,给予调薪。工作量增加,但是相对工资也增加,员工不会有意见。可以达到第一种方法的好处。第二,变更薪资结构,把工资拆分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等部分。加大绩效工资的比例,并且和绩效考核的结果挂钩。对一些没有合并上涨工资的岗位,公布新的薪资结构,并且加大绩效工资的效果。初期,每个月都进行当月绩效考核。一方面快速行程有效的指标体系,一方面让员工可以很快的接受绩效考核的制度。前几个月绩效指标要求低一点,让员工可以马上获得绩效工资,而且比原来的工资高一点。可以避免员工丧失信心。三个月之后,逐渐增加绩效指标的要求,对业绩、利润、流程等等和企业利润直接相关的指标,严格要求。提升企业的活力及业绩。而且因为裁减员工数量所降低的工资成本,转嫁到别的员工身上,员工不会产生排斥。而利用这样的方法,顺利度过引入绩效考核的矛盾,同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⑥ 员工不断提出要求加工资怎么办
公司员工抄工资要制定一套完整规则,并严格按涨薪规定增加员工工资。
⑦ 员工向我提加薪要求 该怎么办
在进行年终加薪评估与确认时,应考虑未有加薪的员工可能的诉求。 1、情景描述 通常情况是年终评议进行加薪,但不是全部员工都得到加薪;又或者加薪的幅度不同。即使某位员工没有获得本次加薪,也不见得他的工作就是“一落千丈”很可能是因为本次整体加薪幅度太小,从而使该员工失去了加薪的机会。 另外,如果该员工的薪酬水平在该企业及同行业之间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加薪的空间也彼然会很小些。可以说,影响加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2、相应解读 从员工的角度来讲,他或许不清楚地这些因素,它只是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非常努力,所以就应该加薪。因此,员工有加薪的愿望和提出加薪要求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当员工提出加薪要求时,首先应该考察他的绩效考评成绩,如果成绩较低没有达到加薪的标准,就应该向他解释本企业的加薪政策,鼓励他努力工作,争取下次获得好的工作绩效与考评成绩。 3、客观应对 如果该员工的绩效考评良好,也没有得到加薪,就要认真的调查原因。是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还是因为该员工的薪酬已经较高,不宜合再加薪。 如果是前者,则应该立即纠正错误,对员工进行弥补;如果属于后者,就应向他解释本企业中与他能力相同的其他员工的平均薪酬水平,或介绍同行业其他企业同职位的薪酬水平。以便得到他的理解。 如果员工指出与他能力相同的员工也有加薪,而他自己却没有加薪时,这时不要轻易地将该员工与他所讲的员工进行比较,这样会使不满情绪和抵触的行为加深。 如果这两位员工同属一个部门,则应该交由部门经理进行解释(部门经理有对他们加薪的建议权,所以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这两位员工不再一个部门,则可以告诉他每个部门的加薪指标不同。 有些管理人员为了照顾下属要求加薪者的情绪,而采取一些不很实际的理由或轻易地答应他的加薪要求,这是件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最直接的影响是,让其他员工造成了“谁不争取谁就是损失”的感觉。更为负面的是,如果员工们纷纷效仿,那么后果则难以想象了。 应注意:即使是因为工作失误而造成了加薪错误,也不应该对已公布的加薪名单进行修改,而应该在内部沟通渠道直接通知财务部门进行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