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工中心 » 如何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如何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发布时间: 2021-01-12 08:46:08

❶ 论述题如何实现库存管理合理化

仅供参考
实现物流合理化成为批发企业面临的难题。建立有效地信息系统、完善仓库管理系统、强化配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数质量、构建物流管理指标体系、加大行政支持力度是实现批发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批发企业 多频次 小批量配送 物流合理化
1 批发企业的物流功能定位
批发企业是指从生产者或其他经营者手中采购商品、再将其提供给商业用户及其他业务用户,供其转卖、加工或使用的经营活动主体。批发企业在流通结构中处于主要位置并发挥着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作用。虽然“批发无用论”的论调很高,但是批发企业所拥有的商流和物流优势决定了它仍将在流通渠道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物流功能发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批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志军认为,批发企业主要有五个功能,即集散商品、加工整理商品、调节供求、融通资金与承担风险。这些功能基本上反映出了批发功能的本质特征,集散商品与加工整理商品功能可以归属为物流功能,调节供求等可以纳入商流的范畴,但是,批发企业的物流功能不仅仅表现为简单的商品集散与流通加工,它在综合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在参考了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批发企业的功能,特别是物流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见附表)。
从附表对批发企业的功能分类可以看出,物流功能已成为批发企业的核心功能。日本著名流通学专家田岛义博指出:“无论在日本还是美国,批发企业诞生的当初,其基本功能就是物流,物流是进行批发和能够进行批发的最大功能。”长期以来,批发企业重商流轻物流的运作模式导致众多批发企业,特别是中小批发企业的生存出现危机。进入多频次、小批量配送时代,物流已不再是商流的从属,从某种角度来说,批发企业已经到了以物流促进商流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批发企业必须在物流理念上进行更新。
2 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多对批发企业的负面效应分析
2.1 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是指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批发企业在零售企业的要求下,利用自身在流通渠道中的位置优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数量向零售店铺提供必要的商品所形成的高效率配送系统。多频次指的是配送频度,是基于时间的概念;小批量则是指配送物品的数量单位,它反映的是订货单位或交易单位的大小。
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配送时间间隔短,配送商品批量小。这是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的基本特征:以POS及EOS等信息系统为支撑。这是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构筑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的必要条件:基于多赢的合作理念。这是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真正发挥效益的前提保证,系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帮助零售企业实现零库存,扩大经营品种,提高商品鲜度;另一方面,又给系统执行主体—批发企业带来较大的物流成本压力,同时对社会环境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2 批发企业开展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的必要性
从零售企业的角度而言,构建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是零售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意识的增强,零售企业纷纷采取多品种少量化经营策略,以降低商品库存、提高商品库存周转率、保持商品鲜度、适应顾客的消费需求。位于供应链中游的批发企业配合下游的零售企业构筑有效的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成为实现零售企业战略的重要条件。特别是以连锁便利店为代表的零售业态,要在仅有百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陈列上千种商品,并能及时发现畅销与滞销商品,提高卖场效率,就必须以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为支撑。
从批发企业的角度而言,构建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是批发企业强化物流功能、摆脱生存困境的必然选择。随着流通渠道重组和流通信息化的发展,批发企业在流通系统中的功能正在被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所取代。面对生存危机,批发企业只有加快批发功能调整,丰富和完善物流功能,建立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构筑基于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链物流网络,加大对零售企业的支持力度,才能获得重生与发展。
批发企业开展物流配送,具有地域、设施设备、专业技术和传统组织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强化集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分拣、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社会化、专业化配送中心功能,与上下游企业构筑新型的供应链战略联盟,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流保障。只有在批发企业支持配合下的零售企业发展壮大了,批发企业的生存基础才能更加牢固。
2.3 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给批发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导致批发企业物流成本上升。批发企业基于零售企业增加经营品种、降低库存成本、保持商品鲜度、削减订货成本等要求构建的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正在积极发挥正面效用的同时,也为批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物流成本压力。主要表现在:仓储管理(www.chinatpm.net)及库存成本增加;配送成本增加;在整体物量不变的情况下,配送次数的增加意味着单位配送车辆实载率的显著下降,单位商品配送成本的显著增加;配送次数的增加又导致配送车辆不足,企业外包物流费用上升;零售企业指定时间交货导致配送车辆待机时间增加,从而影响配送时间效率:信息系统投资大;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是建立在基于POS、EOS等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以实现高效、快捷、准确的订发货信息传输。EOS成为实施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的必要条件:包装费用增加;集装化包装在配送中心拆零分拣,再施加不同规格、不同材料的小包装,导致包装材料开发及包装成本上升:人头费增加。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都需要大量的物流人员作保证,人头费支出在物流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以批发企业为主体的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在满足零售企业要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物流成本压力,因此,构建一条以批发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成为必要

❷ 流通加工合理化方案设计

流通加工合理化方案设计这个问题不是很大,

❸ 怎么合理地组织流通加工作业

怎么合理的组织流通加工也可以按照你们当时的条例。

❹ 简述流通加工合理化包含哪些方面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加工和配送相结合
加工和配送相结合就是将流通加工点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或配货作业的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须额外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加工,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被广泛使用并已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二)加工和配套相结合
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地衔接干线与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这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物流环节,不进行一般的干线转支线或支线转干线,而是按照干线或支线运输的合理要求进行适当加工,加工完成后再进行中转作业,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及运输转载水平。
(四)加工和商流相结合
通过流通加工有效地促进销售,提高商流的合理化程度,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流通加工与配送的结合,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也是流通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例证。
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麻烦或困难,都是流通加工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
(五)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时考虑其合理化的比较普遍的形式。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应看其能否实现社会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对流通加工企业而言,与一般生产企业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是,流通加工企业更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果片面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不仅有违流通加工的初衷,而且其本身已不属于流通加工的范畴了。

❺ 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也就是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做出正确抉择。这样做不仅要避免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优。
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是决定整个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点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一方面,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会出现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的运输;另一方面,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同时也会增加近距离运输、保管、装卸等一写列物流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需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
另外,一般来说,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环节应该设置在产出地,设置在进入社会物流之前。如果将其设置在物流之后,即设置在消费地,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问题,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是产地或需求地设置流通加工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围内的正确选址问题。如果处理不善,仍然会出现不合理。比如说交通不便,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加工点周围的社会环境条件不好等等。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是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把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流通加工来完成,或者把本来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生产过程去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的,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就可能会出现生产争利的恶果。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者对生产和消费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由于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样未能解决品种、规格、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增加了作业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现形式。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它有较大的投入产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势必会影响它的经济效益。
实现合理化的途径
要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加工和配送结合
就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业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的重要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到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2)加工和配套结合
“配套”是指对使用上有联系的用品集合成套地供应给用户使用。例如,方便食品的配套。当然,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企业,如方便食品中的方便面,就是由其生产企业配套生产的。但是,有的配套不能由某个生产企业全部完成,如方便食品中的盘菜、汤料等。这样,在物流企业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为供需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运输结合
我们知道,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等这些必须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转干或干转支,而是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结合
流通加工也能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从而使商流合理化,这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相结合,通过流通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促进了销售,使加工与商流合理结合。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很好例证。
5)加工和节约结合
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减少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并考虑其合理化的较普遍形式。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是看其是否能实现社会的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流通企业更应该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以实现产品生产的最终利益为原则,只有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为己任的前提下才有生存的价值。如果只是追求企业的局部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这就有违于流通加工的初衷,或者其本身已不属于流通加工的范畴。

❻ 流通加工都有哪几种不合理的方式方法

几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是使整个流通加工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
假如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之处在于:第一,多样化需求要求的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由生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会出现不合理;第二,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加工环节,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须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
一般而言,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环节应设在产出地,设置在进入社会物流之前。假如将其设置在物流之后,即设置在消费地,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问题,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即使产地或需求地设置流通加工的选择是正确的,还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围的正确选址问题,假如处理不善,仍然会出现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用户之间距离较远,流通加工点的投资过高(如受选址的地价影响),加工点四周的社会、环境条件不良等。
(二)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的确定实际上是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加工完成的,却错误地由流通加工完成,本来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却错误地由生产加工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所以,一般而言,假如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者都不宜再设置流通加工,尤其不宜与生产过程争夺技术要求较高、效益较高的最终生产环节,更不宜利用一个时期市场的压迫力使生产者变成初级加工或前期加工,而流通企业完成装配或最终形成产品的加工。假如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就会出现与生产夺利的恶果。
(三)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对生产及消费者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样未能解决品种、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反而增加了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形式。
(四)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流通加工之所以能够有生命力,重要优势之一是有较大的产出投入比,因而有效起着补充完善的作用。假如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除了一些必需的、服从政策要求即使亏损也应进行的加工外,都应看成是不合理的。
流通加工合理化指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流通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综合考虑流通加工与配送、运输、商流等的有机结合,做到最优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流通加工效益。

❼ 流通加工合理化应考虑哪些方面

流通加工合理化指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做到避免各种不合理流通加工,使流通加工有存在的价值,而且综合考虑流通加工与配送、运输、商流等的有机结合,做到最优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流通加工效益。
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加工和配送相结合
加工和配送相结合就是将流通加工点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或配货作业的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须额外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加工,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被广泛使用并已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二)加工和配套相结合
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地衔接干线与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这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物流环节,不进行一般的干线转支线或支线转干线,而是按照干线或支线运输的合理要求进行适当加工,加工完成后再进行中转作业,从而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及运输转载水平。
(四)加工和商流相结合
通过流通加工有效地促进销售,提高商流的合理化程度,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流通加工与配送的结合,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也是流通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例证。
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麻烦或困难,都是流通加工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
(五)加工和节约相结合
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重要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时考虑其合理化的比较普遍的形式。
对于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最终判断,应看其能否实现社会和企业本身的两个效益,而且是否取得了最优效益。对流通加工企业而言,与一般生产企业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是,流通加工企业更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果片面追求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适当地进行加工,甚至与生产企业争利,不仅有违流通加工的初衷,而且其本身已不属于流通加工的范畴了。

❽ 流通加工合理化措施有哪些

1.加工和配送相结合

这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之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

2.加工和配套相结合

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不同的生产单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3.加工和合理运输相结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和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这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转干或干转支,而是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转载水平。

4.加工和合理商流相结合

通过加工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结合,通过加工提高配送水平,强化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