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工淬火
『壹』 热处理加工方法
1)金属热处理加工方法;2)食品热处理加工方法;3)丝织品热处理加工方法。
『贰』 数控车床加工淬火件时怎么给转速和进给
数控车床加工淬火件时车床的转速和进给:
车削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包括:背吃刀量ap、主轴转速S或切削速度VC(用于恒线速度切削)、进给速度VF或进给量 f。这些参数均应在机床给定的允计范围选取。
1、 背吃刀量ap(即切削深度)的确定
在工艺系统刚度和车床功率允许的情况下,在尺可能选取较大的背吃刀量,以减少进给次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出能减少机床失动量(主要是丝杠反向间隙)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对进给伺服系统采用步进驱动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必须避免过度的切深引起失步现象。
2、 主轴转速的确定
(1)光滑表面车削时的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应根据已经选定的背吃力量、进给量及刀具耐用度来选择切削速度。一般可根据经验公式计算,了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在机床说明书允许的切削速度范围内查阅有关切削用量手册选取。需要注意的是交流变频调速数数控机床低速输出力矩小,因而切削速度不能太低。
实际编程中,切削速度VC确定后,可按照公式n=1000vc/eD计算出主轴转速n。
数控编程是通过程序来体现编程者的工艺意图的,如何合理地选择车削用量对零件的加工经济性和零件最终精度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对粗加工,应从零件的加工经济性来选择车削用量;对粗加工,则应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表面粗糙度来选择车削用量。
『叁』 制作刀具的淬火,退火,回火,是怎么个过程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种基本工艺,称为 “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1、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 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注: 淬火态工件不允许直接投入现场使用,通常在此之后必须实时进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调整其组织及应力等。)
2、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3、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退火目的和作用:
(1)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2)细化晶粒,消除因锻、焊等引起的组织缺陷,均匀钢的组织成分,改善 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的热处理作准备;
(3)消除钢中的内应力,以防止变形或开裂。
4、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肆』 普通车床怎样加工淬火零件
正常切削加工工艺是机床切削加工后,再就行零件淬火。
『伍』 刀具如何淬火才合适请教详细步骤
不是所有的钢(铁)都可以通过淬火来增加硬度提高质量的。普通刀具(内如普通水果刀。裁纸刀容。不锈钢手工刀等)是无法进行淬火的。淬火一半采用(水)爆冷或油(机油或润滑油)爆冷。简单地说就是将刀具烧红(近似发白)。立即放入水或油中即可。黑色金属采用这种手段可增加材料的硬度提高质量。而有色金属(如铜管。铝。不锈钢等)采用这种手段以后反而削弱了材料的硬度。以便用来二次加工或辅助成型。(如冰箱,空调机及机械设备上的欧姆管,u形管等)
『陆』 不锈钢做的刀,怎么淬火
小时候看过到村子打铁的铁匠打铁,成形后淬火是这样的,将加工件版烧红透,然后用长把铁钳夹住权烧红的工具,快速放入黄泥巴浆里冷却一下,再翻面仍然放在泥浆里,如此这般就淬火完成。仅供参考。
还有一种淬火是精密小件淬火,用油来淬火(快速降温),如仪表上的轴尖磨损就要加工,
加工后是要淬火才能增加硬度。将酒精灯火烧红的轴自由落体到备好的油里,淬火就成功。
『柒』 淬火加工工艺
综述: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加热: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某特性转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冷却: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捌』 如何选择刀具切削加工淬火硬钢
一、淬火钢的定义及加工特点
淬火钢是指钢件经过热处理后获得马氏体组织,其硬度(大于HRC50) 高,强度也高,几乎没有塑性的一类钢件。
淬火钢的切削加工特点:(1)硬度高、强度高,塑性接近0;(2)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3)不易产生积屑瘤;(4)导热系数低。
由于淬火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广泛应用于交通行业,风电行业,机床行业,模具行业等领域,典型零部件有齿轮,齿轮轴,轴承,滚珠丝杠,同步器,模具等。
二、淬火钢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钢之所以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热处理是不可避免的工序,淬火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淬火,回火。退火是在在切削加工之前,目的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淬火、回火是一起的,淬火后直接回火,在精加工之前进行,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准备等。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经过热处理之后,工件的硬度一般在HRC4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HRC60以上,不同的工件,工作性质不同,故热处理后的硬度也不同,如汽车变速箱齿轮热处理后的硬度一般在HRC58-63之间,回转支承轴承热处理后的硬度在HRC47-55之间,滚珠丝杠热处理后的硬度一般在HRC60-62之间。
三、淬火钢的机械加工工艺
淬火钢经过热处理之后需精加工,保证图纸要求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但热处理后的淬火钢件硬度高难加工,部分工件属于断续切削或表面精度要求高,常采用磨削方式来提高工件精度,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淬火钢的机械加工工艺。
齿轮的加工工艺:下料—锻造—正火—粗车—调质热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精车—齿面磨削加工--检验入库。
滚珠丝杠的加工工艺:下料—锻造—退火—切削加工—热处理—磨削加工—检验入库。
汽车半轴的加工工艺:下料—锻造—正火—车削加工—拉花键—热处理—磨削加工。
从加工工艺来看,以上几种淬火钢件均需要磨削加工来保证图纸要求,齿轮是由于属于断续切削,车刀无法加工;而滚珠丝杠和汽车半轴就属于表面精度高,采用磨削方式来达到表面光洁度。
四、采用以车代磨工艺切削加工淬火钢
随着切削技术的不断发展,刀具行业依次研制出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和立方氮化硼刀具,车削代替磨削做为最终加工工序,实现以车代磨工艺。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种刀具的性能。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是在韧性较好的硬质合金刀具上电镀一层耐磨材料,比未涂层的硬质合金刀具性能硬度高,耐磨性好,但涂层的厚度一般在2~18μm,耐磨层较薄,长时间的加工致使耐磨层磨损,耐磨层磨损完之后的加工性能和未涂层的硬质合金刀具无异;或者遇到断续时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刃口崩裂,导致磨损加剧,换刀频繁,影响加工效率,增加刀具成本。
陶瓷刀具:与涂层刀具相比性能较好,但脆性大是众所周知的缺点,不能断续切削和大余量车削,适合精加工硬度HRC45-55之间的淬硬钢件。
立方氮化硼刀具:由于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刀具,和金刚石刀具统称为超硬刀具。除了硬度高之外,耐磨性好,但和陶瓷刀具的缺点一样脆性大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刀具行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研制出非金属粘合剂立方氮化硼刀具,解决了立方氮化硼刀具只能用于精加工工序的问题。
我国针对淬火钢不同工件的不同性能,和涂层硬质合金,陶瓷刀具加工淬硬钢时出现的问题,研制出相对应的刀具材质。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切削加工淬火钢的刀具材质及切削参数。
四、我国刀具切削加工淬火钢的刀具材质及切削参数
(1)我国刀具切削加工齿轮钢的刀具材质及切削参数
在加工齿轮钢时常出现两种工况:连续切削和断续切削,我国针对两种工况研制出BN-H11材质,BN-H20材质和BN-S20材质。加工方案如下:
连续切削:选择BN-H11材质(如下图),属于焊接式立方氮化硼刀具,吃刀深度控制在0.3mm以内。切削参数:ap≤1mm,Fr=0.05-0.35mm/r,Vc=60-250m/min。
断续切削:选择BN-H20材质(刀片图样和BN-H11材质相同),属于焊接式立方氮化硼刀具,耐磨损性和耐崩损性强,吃刀深度控制在0.3mm以内。切削参数:ap≤1mm,Fr=0.05-0.35mm/r,Vc=60-250m/min。
还有一种断续切削属于大余量车削,由于大型工件热处理后的变形量大,加工余量≥2mm,并且属于强断续切削,此类情况选择我国研制的BN-S20材质,此牌号属于整体式立方氮化硼刀具,吃刀深度无上限,可吃满整个刀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立方氮化硼刀具加工齿轮钢的案例:
(2)我国研制的刀具加工轴承钢的案例
轴承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同的轴承使用性能不同,故轴承钢的材质也不同,我国针对轴承钢的不同工件研制出不同的刀具材质,分别有BN-S200材质和BN-H11材质。其中BN-S200材质属于整体式立方氮化硼刀具,BN-H11材质属于焊接式立方氮化硼刀具,刀片图样如下图:
以上两种刀具材质均属于精加工工序,切削参数为:ap≤1mm,Fr=0.05-0.35mm/r,Vc=60-250m/min。如精加工轴承钢时余量≥2mm,选择我国刀具BN-S20材质。
五、总结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淬火钢件出现在机械加工车间,机械制造商一直在寻找高效率低成本的车削刀具,这对于刀具行业来说,只有不断研发出高性能高质量的刀具材料或刀具材质,才能占领刀具市场,并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玖』 热处理发蓝是怎样加工的还有淬火是什么原理啊
发蓝工艺:将钢材或钢件在空气-水蒸气或化学药物中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蓝色或黑色氧化膜的工艺。也称发黑。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bluing”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可在高温热空气及500℃以上的过热蒸气中进行,更常用的是在加有亚硝酸钠的浓苛性钠中加热。发黑时所需温度的宽容度较大,大概在135摄氏度到155摄氏度之间都可以得到不错的表面,只是所需时间有些长短而已。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工件发黑前除锈和除油的质量,以及发黑后的钝化浸油。发黑质量的好坏往往因这些工序而变化。
淬火原理: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拾』 打刀,如何淬火
打刀淬火是先把倒烧透放水里两秒冷却立马敲打就可以。
一般烧红后放水里2秒,拿出来用锤子敲打刀口,如果镚了,就加热回火。如果卷了,继续加热再淬。如果没卷没崩就是淬火成功。淬火是个技术活,温度控制不好就淬不上火,弹簧钢板不知道是什么材料的,所以具体工艺也没法说明,最好找个懂热处理的给淬一下。
淬火后金属硬而脆,产生的表面残余应力会造成冷裂纹,回火可作为在不影响硬度的基础上,消除冷裂纹的手段之一。火后钢件内部有较大的淬火内应力,因而不宜直接应用,必须进行回火。
回火是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一般紧接着淬火进行,其目的是: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残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调整工件的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使用性能要求;稳定组织与尺寸,保证精度;改善和提高加工性能。因此,回火是工件获得所需性能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10)如何加工淬火扩展阅读:
回火分类
1、低温回火,工件在150~250℃进行的回火。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
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力学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各类高碳钢的工具、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及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2、中温回火,工件在350~500 ℃之间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弹簧、发条、锻模、冲击工具等。
3、高温回火,工件在500~650℃以上进行的回火。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25~35HRC,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