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孔如何加工
1. 有哪位高人知道轴承保持架上的兜孔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呀
专用镗床,可加工方,圆,锥孔。
2. 轴承是如何加工制造的
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主要有钢球和滚子2类。它们的加工制造过程简要如下:
1.钢球的加工过程, 钢球的加工同样依原材料的状态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三种,热处理前的工序,又可分为下述二种,整个加工 过程为: 棒料或线材冷冲(有的棒料冷冲后还需冲环带和退火)----挫削、粗磨、软磨或光球----热处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2.滚子的加工过程 滚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热处理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两种,整个加工过程为: 棒料车加工或线材冷镦后串环带及软磨----热处理----串软点----粗磨外径----粗磨端面----终磨端面----细磨外径----终磨外径----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滚动轴承的知识
第一节 滚动轴承的基本结构
以滑动轴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滚动轴承,其工作原理是以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一般由两个套圈,一组滚动体和一个保持架所组成的通用性很强、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机械基础件。由于各种机械有着不同的工作条件,对滚动轴承在负荷能力、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种不同要求。为此,滚动轴承需有各式各样的结构。但是,最基本的结构是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所组成。
各种零件在轴承中的作用分别是:
对于向心轴承,内圈通常与轴紧配合,并与轴一起运转,外圈通常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起支承作用。但是,在某些场合下,也有外圈运转,内圈固定起支承作用或者内圈、外圈都同时运转的。对于推力轴承,与轴紧配合并一起运动的称轴圈,与轴承座或机械壳体孔成过渡配合并起支承作用的称座圈。滚动体(钢球、滚子或滚针)在轴承内通常借助保持架均匀地排列在两个套圈之间作滚动运动,它的形状、大小和数量直接影响轴承的负荷能力和使用性能。保持架除能将滚动体均匀地分隔开以外,还能起引导滚动体旋转及改善轴承内部润滑性能等作用。
第二节 滚动轴承的分类
1.按滚动轴承结构类型分类
(1) 轴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分为:
1) 向心轴承----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公称接触角从0到45。按公称接触角不同,又分为:径向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为0的向心轴承:向心角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轴承。
2) 推力轴承----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的滚动轴承,其公称接触角大于45到90。按公称接触角不同又分为: 轴向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为90的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公称接触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轴承。
(2) 轴承按其滚动体的种类,分为:
1) 球轴承----滚动体为球:
2) 滚子轴承----滚动体为滚子。滚子轴承按滚子种类,又分为: 圆柱滚子轴承----滚动体是圆柱滚子的轴承,圆柱滚子的长度与直径之比小于或等于3 ;滚针轴承----滚动体是滚针的轴承,滚针的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3,但直径小于或等于5mm; 圆锥滚子轴承----滚动体是圆锥滚子的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一一滚动体是球面滚子的轴承。
(3) 轴承按其工作时能否调心,分为:
1) 调心轴承----滚道是球面形的,能适应两滚道轴心线间的角偏差及角运动的轴承;
2) 非调心轴承(刚性轴承)----能阻抗滚道间轴心线角偏移的轴承。
(4) 轴承按滚动体的列数,分为:
1) 单列轴承----具有一列滚动体的轴承;
2) 双列轴承----具有两列滚动体的轴承;
3) 多列轴承----具有多于两列滚动体的轴承,如三列、四列轴承。
(5) 轴承按其部件能否分离,分为:
1)可分离轴承----具有可分离部件的轴承;
2)不可分离轴承----轴承在最终配套后,套圈均不能任意自由分离的轴承。
(6) 轴承按其结构形状(如有无装填槽,有无内、外圈以及套圈的形状,挡边的结构,甚至有无保持架等)还可以分为多种结构类型。
2.按滚动轴承尺寸大小分类 轴承按其外径尺寸大小,分为:
(1) 微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6mm以下的轴承;
(2) 小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8-55mm的轴承;
(3) 中小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60-115mm的轴承;
(4) 中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120-190mm的轴承
(5) 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200-430mm的轴承;
(6) 特大型轴承----公称外径尺寸范围为440mm以上的轴承。
第三节滚动轴承的基本生产过程
由于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型式、公差等级、技术要求、材料及批量等的不同,其基本生产过程也不完全相同。
一、各种轴承主要零件的加工过程:
1.套圈的加工过程: 轴承内圈和外圈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坯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车加工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三种,整个加工过程为: 棒料或管料(有的棒 料需经锻造和退火、正火)----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精研或抛光----零件终检----防锈----入库----(待合套装配〉
2.钢球的加工过程, 钢球的加工同样依原材料的状态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三种,热处理前的工序,又可分为下述二种,整个加工 过程为: 棒料或线材冷冲(有的棒料冷冲后还需冲环带和退火)----挫削、粗磨、软磨或光球----热处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3.滚子的加工过程 滚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热处理前的工序可分为下述两种,整个加工过程为: 棒料车加工或线材冷镦后串环带及软磨----热处理----串软点----粗磨外径----粗磨端面----终磨端面----细磨外径----终磨外径----终检分组----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4.保持架的加工过程 保持架的加工过程依设计结构及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下述两类:
(1)板料→剪切→冲裁→冲压成形→整形及精加工→酸洗或喷丸或串光→终检→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2)实体保持架的加工过程: 实体保持架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车加工前可分为下述四种毛坯型式,整个加工过程为: 棒料、管料、锻件、铸件----车内径、外径、端面、倒角----钻孔(或拉孔、镗孔)----酸洗----终检----防锈、包装----入库〈待合套装配〉。
二、滚动轴承的装配过程:
滚动轴承零件如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等,经检验合格后,进入装配车间进行装配,其过程如下:
零件退磁、清洗→内、外滚〈沟〉道尺寸分组选别→合套→检查游隙→铆合保持架→终检→退磁、清洗→防锈、包装→入成品库(装箱、发运〉。
第四节 滚动轴承的特点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比滑动轴承小,传动效率高。一般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为0.08-0.12,而滚动轴承的摩擦系数仅为0.001-0.005;
2.滚动轴承已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适于大批量生产和供应,使用和维修十分方便;
3.滚动轴承用轴承钢制造,并经过热处理,因此,滚动轴承不仅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节省制造滑动轴承所用的价格较为昂贵的有色金属;
4.滚动轴承内部间隙很小,各零件的加工精度较高,因此,运转精度较高。同时,可以通过预加负荷的方法使轴承的刚性增加。这对于精密机械是非常重要的;
5.某些滚动轴承可同时承受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因此,可以简化轴承支座的结构;
6.由于滚动轴承传动效率高,发热量少,因此,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消耗,润滑维护较为省事;
7.滚动轴承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空间任何方位的铀上。
但是,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滚动轴承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
1. 滚动轴承承受负荷的能力比同样体积的滑动轴承小得多,因此,滚动轴承的径向尺寸大。所以,在承受大负荷的场合和要求径向尺寸小、结构要求紧凑的场合〈如内燃机曲轴轴承),多采用滑动轴承;
2. 滚动轴承振动和噪声较大,特别是在使用后期尤为显著,因此,对精密度要求很高、又不许有振动的场合,滚动轴承难于胜任,一般选用滑动轴承的效果更佳
3. 滚动轴承对金属屑等异物特别敏感,轴承内一旦进入异物,就会产生断续地较大振动和噪声,亦会引起早期损坏。此外,滚动轴承因金属夹杂质等也易发生早期损坏的可能性。即使不发生早期损坏,滚动轴承的寿命也有一定的限度。总之,滚动轴承的寿命较滑动轴承短些。
可是,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相比较,各有优缺点,各占有一定的适用场合,因此,两者不能完全互相取代,并且各自向一定的方向发展,扩大自己的领域。但是,由于滚动轴承的突出优点,颇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目前,滚动轴承已发展成为机械的主要支承型式,应用愈来愈广泛。
3. 焊接件的轴承孔如何加工
用镗床一次干下来,一般就可以了,如果壁薄,可以在焊接焊接件时,焊上支撑杆,一起做消除内应力处理。等加工完成后在用角膜卸下来。
但是最好有图纸
4. 齿轮箱轴承孔怎样加工省刀具
插补方抄法加工大型箱体孔,是国际上的新趋势,因为机床精度越来越好;省了刀具成本而且效率更高。我查了些资料,圆度误差可以控制0.006以内,国产机床肯定没把握。大型的螺旋伞齿轮的加工,国外已经直接用高性能的加工中心直接插补出来,可以省略很多的刀具费用和专用机床投入。
5. 箱体轴承孔的加工方法请教!!拜托了各位 谢谢
我们这边复工业基础特别差制,外协都不好找!这个工件以前我们都是在车床上加工的,是普通车床,精度都可以达到要求的,现在改到数控上加工精度就无法保证了,因为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工件的软硬或断续切削都是工人微调刻度加工出来的,精度都可以达到要求的,现在数控遇到工件软硬不一样的或着是断续切削的工件精度就无法保证,因为暂时还不想上镗床,所以请大家帮忙怎么能在数控车床上加工这个工件达到要求呢!!!
查看原帖>>
6. 轴承座孔怎么加工好。
一、加工方法:
1.小轴承座在车床用花盘、弯板加工。
2.大轴承座在镗内床上加工。
容二、轴承座孔的简单介绍:
为轴承提供运转基础、与轴承精密配合的安装位为——轴承座孔。轴承的运转精度高低、寿命的长短的最大影响因素是来自于——轴承座孔的配合精度。轴承座孔要达到轴承的精密配合尺寸要求,并要批量尺寸都具备统一性,在机械加工中很难达到,采用新型加工技术加工是轴承使用者的迫切需求。
三、图示:
7. 如何加工出高精度轴承孔
如何加工出高精度轴承孔
许多可转位刀片钻头的问题在于它们是由两个刀片的切削刃交叠而生成正确的切削直径,所以即使钻头有两个排屑槽,刀片的功能是形成一个单刃但不对称的切削刃。这种设计在本质上是不平衡的。因此,可转位钻头必须在进入切削时放慢进给速度和减小进给量,迫使用户在经济性和生产率之间进行权衡。
不平衡的切入过程的另一问题是轴承孔的精度。典型地,可转位钻头的中心刀片首先切入,这会产生很大的径向切削力,容易引起钻杆偏斜。一旦钻头偏离中心,它就不能加工出高精度的孔。
正因为这些原因,可转位钻头通常局限于孔的粗加工。当孔的公差要求小于0.012~0.016英寸时,有必要在可转位钻头之后增加一道加工工序。
近来,几家刀具制造商已经再次检查可转位刀片钻头,寻求克服他们设计中固有的切削力不平衡的缺点的方法。这些产品系列中最近的研发成果之一是SandvikCoromant公司(FairLawn,NewJersey)推出的CoroDrill880。据Sandvik产品专家BruceCarter介绍,这种可转位钻头的设计避免了由不平衡的切削力产生的问题,因此提高了生产率和孔的质量,同时保持了刀片有四个可用切削刃的经济性。其中的关键是该公司称作‘分步技术’的概念。这个短语描述了刀片上切削刃‘逐步’地进入工件,据说可大大地降低与过去的可转位钻头相关联的径向切削力。这个概念涉及两种不同几何角度的刀片和不同的切削特性。中心刀片具有一种明显的不规则切削刃形状,而外缘刀片结合了一种修光刃槽型。
在进入工件的第一步中,中心刀片的外角接触工件。这使得钻头以相对较低的径向力开始切削,钻杆的偏斜最小化。在第二步中,外缘刀片的外角接触工件。这平衡了中心刀片产生的力。在第三步也即最后一步中,中心刀片的剩余部分开始切削。
Carter先生说,通过把切入过程分成三个相对较小的步幅,切削力减少到小于那些典型刀片钻头加工所产生切削力的一半,而且切削力相互之间的平衡导致入口处的钻杆偏斜实际上被消除了。平衡的钻入过程、较低的径向切削力和偏斜量最小化的组合有如下的好处:
◆孔的精度更高。
◆进给量有提高到100%的可行性,取决于工件材料。
◆在钻削孔深达直径四倍或更多倍时更有信心。
◆消除后续孔加工需求的可能性,取决于精度要求。
提到的另一个好处是该设计使得外缘刀片有四个完全可用的切削刃。如果进给量高于0.005ipr,某些装有方刀片的可转位钻头会损失第四个切削刃。可是有了分步技术,与众不同的中心刀片形状可在进给量高达0.013ipr时仍能保护第四个切削刃。
最后Carter先生指出,外缘刀片上使用的修光刃技术能生成极佳的表面粗糙度,有了这种新设计即使进给量更高也是如此。在试验中,在进给量为0.004ipr时表面粗糙度可达到20微英寸(等于1英寸的百万分之一);而进给量高达时表面粗糙度可达80到120微英寸。
8. 直径0.2mm孔怎么加工
材料是什么?
如是铸铁而工件很大成本太高的话,
可考虑在轴承孔处再铸一下.
在加工时尽量在铸件时效时间长一点再加工,
以减少由于时效引起的加工误差.
一个工件车大0.2mm是不应该犯的错误
9. 轴承的内圈外表面是如何加工的是磨出来的么
关节轴承我不是太了解.但我知道外球面调心轴承外圈是怎么磨出来的,下图这种回 我想应该是,大同小异吧.答 热处理完成品~端面磨削(磨两头端面)~磨外径(用一端面定位,靠磁力吸在回转盘上,同时外径有两个V形支点支撑,工件转动.砂轮是成型的,直接进给过去.20~30秒完成)~磨沟道(同磨外径.只是砂轮小)~沟道超精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