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零件加工如何确定基准面
基准面一般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基准要素分为中心要素和轮廓要素,粗专基准一般为材料或铸属造表面,精基准一般为已经加工过的表面,当基准引线对准尺寸线时表示为该尺寸的中心要素,不是表面要素,你的图上的基准是指中心要素(即242尺寸的形成的中心线),另外,由于图中这个尺寸的上下结构不对称,使用中心要素不合理,所以图纸的基准标注符合标准,但是不合理的,图纸有一些小问题,主要是不可操作,测量不能找到基准。
Ⅱ 加工工件时,应选择怎么样的粗基准面
在制订工艺规程时,定位基准选择的正确与否,对能否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 精度要求,以及对零件各表面间的加工顺序安排都有很大影响,当用夹具安装工件时,定位 基准的选择还会影响到夹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因此,定位基准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问题。
选择定位基准时,是从保证工件加工精度要求出发的,因此,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先选择 精基准,再选择粗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应考虑保证加工精度和工件安装方便可靠。其选择原则如下:
(1) 基准重合原则
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2) 基准统一原则
应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这样做可以简化工艺规程的制订工作,减少夹具设计、制造工作量和成本,缩短生产准备周期;由于减少了基准转换,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加工各外圆表面,就符合基准统一原则。箱体零件采用一面两孔定位,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用齿轮的内孔及一端面为定位基准,均属于基准统一原则。
(3) 自为基准原则
某些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的精加工工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称为自为基准原则。如图3所示,磨削车床导轨面,用可调支承支承床身零件,在导轨磨床上,用百分表找正导轨面相对机床运动方向的正确位置,然后加工导轨面以保证其余量均匀,满足对导轨面的质量要求。
(4) 互为基准原则
当对工件上两个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进行加工时,需要用两个表面互相作为基准,反复进行加工,以保证位置精度要求。例如要保证精密齿轮的齿圈跳动精度,在齿面淬硬后,先以齿面定位磨内孔,再以内孔定位磨齿面,从而保证位置精度。再如车床主轴的前锥孔与主轴支承轴颈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加工时就是先以轴颈外圆为定位基准加工锥孔,再以锥孔为定位基准加工外圆,如此反复多次,最终达到加工要求。这都是互为基准的典型实例。
(5) 便于装夹原则
所选精基准应保证工件安装可靠,夹具设计简单、操作方便。
Ⅲ 铣削怎么保证与上基准面齐平
铣削保证与上基准齐平,对于零件加工量大。一般可以做工装装夹铣削最好。对于平面加工的型腔,要用没有加工到的基准面的地方做定位。用螺丝在工件底部向上顶紧,就能保证工件不用打表就能操作了。具体工装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尺寸制作。
Ⅳ 工程制图,零件图中怎么知道指出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
这个基准是画图人根据零件的特征来指定的,比如说一个轴承座,当然就是轴承座地专面要求的比较平整,那么属底面就是你选择的基准面也是加工的基准面,上去轴承孔要求的精度更高一些,这个高度尺寸是从基准底面向上走多少尺寸而来的
Ⅳ AutoCAD画图。标注尺寸的时候如何选择加工基准面现在一个有凸模,到底是刃口还是底部呢
底部吧,
底部磨平后,到需要的尺寸,刃口上所有高高矮矮的尺寸,都以底为准
Ⅵ 机械加工工艺中选择基准面的问题,求教了
选择精基准应考虑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应尽可能先用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避免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定位误差,这一原则就是“基准重合”原则,当精磨外圆时,从基准重合原则出发,应选择内控表面为定位基准。
2.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其他各表面时,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
3.当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尽量小而均匀时,应选这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而该加工表面与其他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则要求有先行工序保证,既遵循“ 自为基准”原则。
4.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或较高的位置精度,在选择精基准时,可遵循“互为基准”的原则。
5.精基准的选择应使定位 准确,夹紧可靠,为此,精基准的面积与被加工表面相比,应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以提高其位置精度.
Ⅶ 机加工中,加工基准面怎么选择
选择加工基准要满足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的要求,同精度的尺寸则版选大的为基权准,不同精度的尺寸则选精度高的作为基准,其次可以选择易装夹的面作为基准。
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引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但数控机床是靠程序控制的自动加工机床,所以其结构也与普通铣床有很大区别。
Ⅷ 如何确定主要尺寸基准
1.尺寸基准的确定方位
尺寸基准根据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确定分三种:长度方向的尺寸基准、宽度方向的尺寸基准、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以下简称为长度基准、宽度基准、高度基准。
长度基准和高度基准在主视图中确定。宽度基准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确定。如果零件的表达方案为主视图和左视图,宽度基准必须在左视图中确定,如果零件图的表达方案是主视图和俯视图,宽度基准必须在俯视图中确定。
2.当视图完全对称,长度基准为主视图的竖直中心线(即零件的左右对称面),高度基准为主视图的水平中心线(即零件的上下对称面),当左视图前后对称时,宽度基准为左视图的竖直中心线(即零件的前后对称面);当俯视图前后对称时,宽度基准为俯视图的水平中心线(即为零件的前后对称面)。
3.当视图不对称时,长度基准为主视图的左端面或右端面,高度基准为主视图的下底面或上底面。宽度基准为左视图或俯视图的前端面或后端面。
4.在非对称零件中怎么确定长度基准是主视图中的左端面还是右端面?高度基准是零件的上底面还是下底面?宽度基准是零件的后端面还是前端面?必须根据零件加工面的精度高低与标准尺寸个数的多少以及形位公差的基准位置来确定。
当精度相同的情况下,标注尺寸个数多者为基准:当标注尺寸个数相同的情况下精度高者为基准;当精度等级相同时。标注尺寸的个数也相同时,与形位公差基准位置重合者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