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二粗如何快速加工
Ⅰ UG10怎样做二次开粗,不断刀
在UG中,残料开粗我们一般有三种方法:
1.参考刀具
2.应用IPW
3.使用基于层的功能
一.参考刀具:
参考刀具通常是用来先对零件进行粗加工的刀具,使用参考刀具进行二次开粗,系统将计算指定的参考刀具进行切削加工后剩下的材料,然后将剩下的材料作为当前操作定义的切削区域。使用参考刀具进行二次开粗,类似于其它“型腔铣”,但它仅限于在拐角区域的切削加要。使用参考刀具进行二次开粗时,先择参考刀具必须大于当前使用中的刀具直径。
A .优点:
1.计算速度快。使用参考刀具二次开粗比用IWP或3D进行二次开粗计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少。
2.没有依赖性。使用参考刀具二次开粗不需要和粗加工放在同个程序父本组下,不需要定义几何体父本组。没有关联性,便于编辑和修改切削参数。
3.计算出来的刀轨比效清爽。
B.缺点:
1. 不会考虑上一步粗加工中的狭窄残料。
比如我们在比效狭窄的地方使用螺旋下刀,往往要设定最小螺旋直径,这样一来狭窄的地方就下不去,留下了残料。如果用参考刀具,就有踩刀的危险,因为参考刀具是不会考虑到螺旋下刀下不去的残料。
C.使用参考刀具二次开粗的技巧:
1.可选择比粗加工大的刀具。参考刀具只是系统计算时的假想刀具,选择参考刀具时,可以选择比实际粗加工适当大一些的刀具,这样加工安全性好,刀具不易切削入小角中,能够保证二次开粗顺利进行。
2.可选择比粗加工更大的加工公差。使用参考刀具二次开粗可以选择比上一道粗加工更大的加工公差,可以减少空刀的次数。
3.正确的设置“最小材料厚度”,设置较小的材料厚度可以减少空刀的数量,加快二次开粗的速度。
二.使用基于层工序模型IPW二次开粗
A.优点:
1.基于层的工序模型IPW可以高效地切削先前操作中留下的弯角和阶梯面。
2.基于层的工序模型IPW加工简单部件时,刀轨处理时间较3D工序模型显著减少,加工大型的复杂部件所需时间更是大大减少。
3.可以在粗加工中使用较大的刀具完成较深的切削,然后在后续操作中作用同一刀具完成深度很浅的切削以清除阶梯面。
4.刀轨相比使用3D工序模型IPW的刀轨更加规则。
5.你可以将多个粗加工操作合并在一起,以便对给定的型腔进行粗加工和二次开粗,从而使加工过程进一步自动化。
B.缺点:
1.计算刀轨的时间比参考刀快,比3D慢。
2.和3D相比两者算刀路的参考对象不同:其于层IPW是2D余量,3D是3D余量。
C.注意事项:
1.使用工序模型IPW时一定不能放在NONE程序父本组下进行,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在“可视化”和“型腔铣”中,NONE程序父体组中的操作将被忽略,所以如果尝试在NONE父本组中的一个操作生成新的刀轨,并且设置了“使用工序模型”选项,系统将针对输入“工序模型”使用最初定义的毛坯几何体,这样此次操作依然是粗加工,而不能进行二次开粗。
2.使用工序模型IPW时一定放在和粗加工同一个父本组下进行。系统会根据先前刀轨生成一个小平面体,而当前操作会以此小平面体作为毛坯进行二次开粗。
3.使用工序模型IPW时一定要使用较小的公差值。使用的刀具要小于等于粗加工刀具。
D.使用工序模型IPW进行二次开粗的技巧:
1.使用和显示“三维工序模型”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来创建小平面体。为了减少占用的内存和重复使用小平面体,可以下步骤创建“三维工序模型IWP”并保存在单独的部件文件中。粗加工正确生成刀具路径后,选择路径模拟--Generate IPW选项设为“好”--将IWP保存为组件复先项中,进行2D路径模拟--创建,则可创建“三维工序模型”小平面体,然后将创建的小平面体移至对应层保存起来。当需要使用时,可将“三维工序模型”小平面体作为毛坯,进行“型腔铣”而完成二次开粗。这样可以节省内存,因为小平面模型在使用后不会继续驻留内存中,而且只要操作处于最新状态,便可以重复使用小平面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完成二次开粗,对粗加工没有依赖性,相对独立,便于修改。
2.正确的设置“最小材料厚度”,设置较小的材料厚度可以减少空刀的数量,加快二次开粗的速度。
三.使用3D工序模型IPW二次开粗
A.优点:
1.使用3D工序模型作为“型腔铣”操作中的行坯几何体,可根据真实工件的当前状态来加工某个区域。这将避免再次切削已经加工过的区域。
2.可在操作对话框中显示前一个3D“工序模型”和生成的3D“工序模型”
3.使用3D工序模型IPW开粗不用担心刀具过载,不用担心哪个地方没有清除到,不用考虑哪些地方残料过多而被一次加工出来,不用考虑毛坯的定义。
B.缺点:
1.使用3D工序模型IPW二次开粗计算时间长和可能产生较多的空刀。对上道加工工序有关联性,上道工序发生变化,当前操作必须重新计算。
小结:
1.使用参考刀具的二次开粗,仅限于对剩余材料的拐角区域的切削加工,计算速度快,二次开粗加工效率高
2.而使用基于层工序模型IPW和使用3D工序模型IPW二次开粗,是把粗加工剩余材料当作毛坯进行二次开粗,开粗后的余量匀均,但计算时间长,加工效率相比参考刀具二次开粗要低。
3.具体加要中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二次开粗,要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精加工要求的高低灵活使用。
-----
Ⅱ ug加工二粗方法 是根据IPW剩余毛坯 还是根据参考刀 那个方法和路线优化的好
进行二粗时,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根据IPW剩余毛坯的更为准确,但是其计算过程可能比较长,另外如果前面的刀轨发生变化的话,是需要重新生成的。但如果某些毛坯余量部分不需要加工时,可以使用参考刀具的方法。
Ⅲ Ug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二次开粗
剩余铣
参考刀具
Ⅳ UG自动编程里怎么弄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其实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就是一个余量方面的分配,每个命令的参数设置不同,加工出来的效果也不同
Ⅳ 用ug9,怎样做二次开粗
二次开粗, 你看看刀路短层没, 还有,最好每次过切检查都检查一遍. 我上次过切了还是很不明显版.二粗的话,参考刀权的话容易断层, 基于层算刀路很快. 还有就是2D转换, 就是PowerMILL里面残留模型, 这个方法觉得前把刀损耗严重的话不要用这个,而前算刀路很慢.
Ⅵ ug二粗 三粗 怎么做才快
刀大 铣的深
Ⅶ UG8二次粗加工的问题
轮廓铣
Ⅷ ug编程如何在第一次开粗的基础上进行二粗 就是那个父子项不太清楚 求师傅指点
方法一参考刀具这种没有关联。方法二IPW这种是关联的第一条程序有变动第二条就要重新生成。
Ⅸ UG二粗如何设置
UGNX二粗问题分析:1、用(参考刀)将参考刀设大1-2个规格。原则上能避免踩刀,但一定要手动仔细版验证对比刀路权。2、用(切削层)来控制深度。分层加工,上层走型腔铣等高,下层直接走型腔铣跟随周边。3、用做(辅助体或辅助面)来控制区域。4、用(辅助体或辅助面来配合切削层)控制深度。5、使用基于层、此方法:计算快、效果好、参考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