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铁cnc怎么加工
㈠ CNC是怎样加工的
机器指令
比如 m71 m48 m40 等等
其实就是控制 机器的锣刀和钻机的 机器特有指令
一般都是
文件回头 定义 数据的单位和省零方式
然后开始定义锣刀 或者钻到的 口径
然后进行1次 原点定位的操作
锣机 的操作一般有 G93 定位原点
然后是 锣刀落下 和锣刀提起
还有锣刀移动 锣刀快速移动 画圆弧 5个操作
你可以定位锣刀 落下 然后走1个长方形 用X10Y10等类似的坐标设置
G93X0Y0
M48 //假设这个是锣刀落下指令
X10Y0
X10Y10
X0Y10
M40 //假设这个是 锣刀提起的指令
执行指令我忘记了 我还是2年前做个这类机器的 2次开发
钻机也是一样的 在文件头定义 单位 省零方式 钻刀口径
然后 使用什么口径在什么坐标钻孔
你对着你拿到的 操作文件 (文本文档)
找下上面的东西 理清楚 功能就行了的
当初就是画圆弧的美做好 如果你的机答器也有这个问题
那么他们也是用的我们的 控制系统
㈡ 不锈钢是怎么加工的
各产品由于用途的不同,其加工工艺和原料的品质要求也不同。
不锈钢制品的不同,其要求原料厚度公差也各不相同,象二类餐具和保温杯等,厚度公差要求较高,为-3~5%,而一类餐具厚度公差要求-5%,钢管类要求-10%,宾馆用冷柜用材厚度公差要求为-8%,经销商对厚度公差的要求一般在-4%~6%间。
同时产品内外销的不同也会导致客户对原料厚度公差要求的不同。一般出口产品客户的厚度公差要求较高,而内销企业对厚度公差要求相对较低(大多出于成本方面考虑),部分客户甚至要求-15%。
(2)不锈铁cnc怎么加工扩展阅读:
一、结构成分
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大多数不锈钢的含碳量均较低,最大不超过1.2%,有些钢的ωc(含碳量)甚至低于0.03%(如00Cr12)。
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铬),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值时,钢材有耐蚀性。因此,不锈钢一般Cr(铬)含量至少为10.5%。不锈钢中还含有Ni、Ti、Mn、N、Nb、Mo、Si、Cu等元素。
二、钢的编号和表示方法
1、用国际化学元素符号和该国的符号来表示化学成份,用阿拉伯字母来表示成份含量:
如:中国、俄国 12CrNi3
2、用固定位数数字来表示钢类系列或数字;如:美国、日本、300系、400系、200系;
3、用拉丁字母和顺序组成序号,只表示用途。
中国的编号规则
4、采用元素符号
5、用途、汉语拼音,平炉钢:P、 沸腾钢:F、 镇静钢:B、甲类钢:A、T8:特8、GCr15:滚珠。
㈢ cnc加工不锈钢
白刚刀切不绣刚切不动的,买那种换刀片的刀具,刀片用不绣刚专用的合金刀片,
㈣ CNC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CNC加工路线的确定数控车床进给加工路线指车刀从对刀点(或机床固定原点)开始运动起,直至返回该点并结束加工程序所经过的路径,包括切削加工的路径及刀具切入、切出等非切削空行程路径。精加工的进给路线基本上都是沿其零件轮廓顺序进行的,因此,确定进给路线的工作重点是确定粗加工及空行程的进给路线。在数控车床加工中,加工路线的确定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应能保证被加工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使加工路线最短,减少空行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尽量简化数值计算的工作量,简化加工程序。对于某些重复使用的程序,应使用子程序。CNC优缺点CNC数控加工有下列优点:大量减少工装数量,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不需要复杂的工装。如要改变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只需要修改零件加工程序,适用于新产品研制和改型。加工质量稳定,加工精度高,重复精度高,适应飞行器的加工要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情况下生产效率较高,能减少生产准备、机床调整和工序检验的时间,而且由于使用最佳切削量而减少了切削时间。可加工常规方法难于加工的复杂型面,甚至能加工一些无法观测的加工部位。数控加工的缺点是机床设备费用昂贵,要求维修人员具有较高水平。CNC又叫做电脑锣、CNCCH或数控机床其实是香港那边的一种叫法,后来传入大陆珠三角,其实就是数控铣床,在广、江浙沪一带有人叫“CNC加工中心”机械加工的一种,是新型加工技术,主要工作是编制加工程序,即将原来手工活转为电脑编程。当然需要有手工加工的经验。
㈤ 加工中心加工不锈钢材料怎么加工
普通刀具加工不来锈钢比源较费刀,而且加工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批量较大的话,建议开发专用的不锈钢刀具;如果是单件加工,可以将进给设为单刃0.05mm每转左右,也就是说三刃铣刀,S=2400,F=360,Z向一般不要超过1MM 最好在0.5-0.7MM之间,希望对你用帮助。
㈥ 用CNC加工 怎么加工才好
工作了6年,5年跟加工中心打交道,现在所在的单位也大量使用加工中心,看了题主的问题很有话要说,所以来回答一下,各位大神如果有不同意见请轻拍砖
爪机回答不容易,排版差请见谅
我觉得一台好的加工中心还是看价格,并不是说价格低就好,而是在既定的价格下给客户带来值这个价格的设备,我们并不要求一台国产的四五十万的设备能达到几百万进口设备的加工效果,但是最起码用起来值这个价格。
题主问得比较笼统,所以回答不那么详细,我们就按国产设备60万左右这个区间来回答,首先说说前两位所说的精度,我觉得精度对于现在的加工中心来说不是问题,不论是国产的私服系统还是国外进口的私服系统,精度到微米不是问题,一般的机加工厂家能做到“丝”也就是0.01mm的也就不错了,要做到更精细的加工自然就要选择更贵的设备。所以精度我觉得不是最重要评判设备好坏的条件
第二我觉得应该是“刚性”,相对“柔性”来说,既然选择了加工中心,必然就是对加工柔性有需要,也就是说随时满足我能加工别的型号的产品,而我要说的“刚性”是指它在加工同一型号产品是每一件产品的质量一致性,比如我要膛一个直径54的孔,公差正负0.05,加工中心做第一个,没问题,做第二个,就跑偏了,第三个可能有又合格了,第四个,又偏了。
现在有很多工厂用加工中心来组成柔性生产线来满足不断推出新产品的需要,但是这样的柔性线如果建在老式的开放性厂房里,这种厂房没有恒温,恒湿这些条件,同时还要求产出的是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合格品,所以机床本身的刚性就体现出来了,能做一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机床所做出的产品能达到工艺的要求,这也是一台好的加工中心的要求。
第三我要说的是“设计”,或者说是用户体验,加工中心也是一台机器,是机器就会出问题出问题就得修,但是怎么才能设计的它容易修理,这点不得不提德国设备,我用的不多,但是使用起来感觉很顺手,在你要维修,要更换某个零件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很难拆,哪怕是一颗螺丝都没别手的,更不用说一些易损易消耗的部分了,那拆换起来就是“轻松三分钟”,国内很多厂家经常是等着用户给他们提意见,一款加工中心设计出来以后自己不用,卖给别人用,用户反馈说,这里这里不好,他们改改 ,那里那里不好,改改,用户不熟悉机床,问厂家,但很多东西厂家自己都不知道,很有的设计了一台加工中心,就交给生产部门生产,然后就卖给用户,设计师始终没有自己亲自去操作过款他设计的机床,自己没用过怎么知道别人用的时候好不好用?没经历时间考验的加工中心设计也不能算是好设计。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要不要提这个,后来还是决定提出来给题主参考,那就是“漏水”。在我见过的加工大部分都是湿加工,切削液被广泛的使用,那就涉及到漏水的问题,别看漏水是小问题,但是我相信漏水的新床不在少数,我甚至听说过来调试新设备的人员说他们当年的目标就是杜绝新床漏水,当然也可能是个玩笑,那次购买的一批5台机床3台漏水,所有机床都有切削液飞溅出机床的问题,还是后来紧急加工了一批钣金按上才挡住。
综上所述,评判一台加工中心的好坏是有很多方面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些提示,帮你开阔思路
㈦ 不锈铁加工
D6 吃刀 0.12 6200转 进给复2500到制3000
D4 吃刀 0.08 10000转 进给2000到2500
D3 吃刀 0.08 11000转 进给2000到2500
具体得自己摸索 还得看刀的质量 试几次就知道了
㈧ CNC加工不锈钢要怎么加工
60度以上的钨钢刀,直径10的刀,局部开粗,转速2200,下刀0.2~0.25,进给2300。(新手,仅供参考)
㈨ cnc加工不锈钢的材料用什么材料的刀具
你们一般用的什么品牌的刀具?你可以选择针对不锈钢材料的刀具涂层。我们一般用的是住友GLM2000SF 参数一般要根据刀具直径来,一般12的刀具用 转速1100 进给150 效果还可以。
㈩ 不锈铁 用铣床 该怎么加工,刀头有什么牌号,进给多少。
铣床的加工一般采用成型的铣刀,如果采用自制的刀杆,需要装在铣刀盘上,也可以采用。材料选用YG8或YG15都可以。进给量与转速、切削液和冷却都有关,一般情况下,铣床的转速会比较高,选择0.05至0.13mm之内较为合适。加工时可以试切,听声音,看振动,然后决定是否需要调整选择参数。
数控(英文名字:Numerical Control 简称:NC)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简称CNC,国外一般都称为CNC,很少再用NC这个概念了。 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 数控机床(2张)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