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成本分配率怎么核算
㈠ 加工企业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方抄法主要有两袭种:
一是逐步结转法(按生产工序逐级累加形成最终成本),另一种是平行结转法(所有生产单位成本归集总部核算与结转)。如果企业生产车间较少,工艺不太复杂,且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下,使用平行结转法较好,生产单位直接把原始凭证(领用单、入库单等)交到总部财务,月末,财务根据原始单据和本期发生费用结转成本。
(1)加工成本分配率怎么核算扩展阅读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参考资料网络-成本核算
㈡ 单位成本(分配率)怎么算
多产品才涉及分配率的问题。
A产品分配率版=A产品成本/总成权本。
B产品分配率=B成品成本/总成本。
㈢ 生产成本分配表分配率怎么算
生产成本中有=直接材料(领用材料)+制造费用+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部分一般可以分出。制造费用和不能直接分配的材料和人工一般按两种产品的产值比例分配。如甲产品的产值是200万,乙产品的产值是100万,那制造费用的分配比例就是2:1。
举例:如本月的制造费用是10000元。按以上的分配比例:甲产品的制造费用应该是6667元,乙产品的制造费用是3333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6667元。
生产成本--乙产品3333元。
贷:制造费用10000元。
(3)加工成本分配率怎么核算扩展阅读:
附加价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①、扣减法,即从销货额中减去原材料等从他企业购入的由他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销货(生产)额-外购部分
=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②、相加法,即将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因素相加而得出,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利润+人事费用+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
=利润+人事费用+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关于企业劳动分配率的情况,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推算,也就是首先计算出附加价值中资本分配的部分(资本分配包括盈余分配、利息费用、折旧费用和保留盈余四部分),然后得出劳动分配率。也就是说,企业只要支付这个比率的人事费总额或工资总额,即可顺利运行。
㈣ 加工型企业的成本核算
产品是小批量的,品种比较多,应该采用什么成本核算方法好?
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逐步结转法(按生产工序逐级累加形成最终成本),另是平行结转法(所有生产单位成本归集总部核算与结转)。如果企业生产车间较少,工艺不太复杂,且多品种小批量的情况下,使用平行结转法较好,生产单位直接把原始凭证(领用单、入库单等)交到总部财务,月末,财务根据原始单据和本期发生费用结转成本。
没有数字可提供,这样应该怎样进行成本核算?
“实作工时”是制造费用分配比较科学合理的依据,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可采用“按材料消耗数量或总成本或产品产量”分配制造费用。
例如,A产品生产100件,B成品生产50件,C产品生产30件,本月制造费用合计3000元
制造费用分摊:
A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100
/
(100+50+30)×
3000元
=
1666.67(元)
B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50
/
(100+50+30)×
3000元
=
833.33(元)
C
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
30
/
(100+50+30)×
3000元
=
500(元)
分录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
产品
1666.67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B
产品
833.33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C
产品
500.00
贷:制造费用
3000.00
也可使用材料消耗作为分摊制造费用的依据,计算同理。
个车间都有好几个批次的产品在生产,无法确定每种产品的直接人工,这样应样分配人工?
无法确定人工成本的可将人工成本记入制造费用再分摊,因为制造费用就是专门用于归集那些没有特定对象的成本的,分配完后没有余额。
也可将人工成本按转入“生产成本”的总额分摊,月末生产成本科目转库存商品的金额是完工入库的,留下的是在产品的,这样分摊归集的人工成本可兼顾到产成品和在产品。
具体分配方法和计算同上,可计算出各产品的分配率,再用各产品分配率乘以“生产成本”总额,分别得出某产品的人工成本。
总之,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提供计划、分析、考核等依据,所以归集某产品的成本费用只要合理就行了。
仅此建议。
㈤ 单位成本(分配率)应该怎么计算
多产品才涉及分配率的问题。
A产品分配率=A产品成专本/总成本。属
B产品分配率=B成品成本/总成本。
㈥ 请问下面的制造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率和分配金额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总的制造费用除以总的工时,也就是27800/50000=0.556。
甲分配的制造费用=甲的工时乘以分配率=30000*0.556=16680。
乙分配的制造费用=乙的工时乘以分配率=20000*0.556=11120。
分配率应该都是0.556的。
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6680
--乙产品 11120
贷:制造费用 27800(从借方结转到贷方了)
(6)加工成本分配率怎么核算扩展阅读:
分配率的运用:
根据劳动分配率推算人事费总额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所谓附加价值,对企业来说,是企业本身创造的价值,它是生产价值中扣除从外面购买材料或动力的费用之后,所附加在企业上的价值,附加价值即成为劳动与资本之间分配的基础。
附加价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①、扣减法,即从销货额中减去原材料等从他企业购入的由他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销货(生产)额-外购部分
=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②、相加法,即将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因素相加而得出,其计算方法是:
附加价值=利润+人事费用+其他形成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
=利润+人事费用+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
关于企业劳动分配率的情况,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推算,也就是首先计算出附加价值中资本分配的部分(资本分配包括盈余分配、利息费用、折旧费用和保留盈余四部分),然后得出劳动分配率。也就是说,企业只要支付这个比率的人事费总额或工资总额,即可顺利运行。
㈦ 成本会计中直接材料分配率怎么算——有题目
1、直接材料的分配不应该按各工序的工时定额来分配,应该按耗用材料定额来分配。内
2、第三道工序的容完工率,这个没有前提无法测算。如果说是经过第三道工序完工后完工率应该为100%,如果说进入第三道工序完工率应该为60%,如果说在产品统一按第三道完工一半,那么第三道工序的约当产量应该按完工80%计算,仅凭你写出来的题目内容是不能确定的。
㈧ 会计核算中 制造费用的分配率怎么算
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回,可以是实答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00企业根据各生产单位制造费用的特性和生产特点选定分配标准后,就可进入具体的分配过程。
㈨ 加工行业的成本核算怎么做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