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药用什么蜂蜜
Ⅰ 中药用的是什么蜂蜜,哪有卖的。
对胃有好处的来:桂花蜜、源五味子蜜、枣花蜜、柑橘蜜、芝麻蜜 对失眠有好处的:龙眼蜜、五味子蜜、枣花蜜, 最好是蜂王浆对通便有好处的:凡是蜂蜜都有通便的功效 推荐百花蜂蜜:采于百花丛中,汇百花之精华,集百花之大全。清香甜润,营养滋补,具蜂蜜之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收敛等功效,是传统蜂蜜品种。
Ⅱ 我要做水药丸不能用蜂蜜怎么做成药丸
一般农贸市场里都有加工做中药丸子的。
Ⅲ 加工丸药的药材和蜂蜜的比例
以拌合成的药泥软硬适度为准,药粉的成份不同,蜂蜜的用量也不同。有的药粉吸水性强,蜂蜜用的就多,有的药粉吸水性差,还有含糖的成份多,蜂蜜的用量会少些。
Ⅳ 中药怎么加蜂蜜才能做成药丸
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药粉,配备1200~1500g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炼蜜的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炼蜜时先用武火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炼好了。(如果蜂蜜炼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药丸,当然,太过火也不好,所以一定掌握火候。炼蜜分为三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115℃,过滤去沫即成,其颜色变化不显著,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淀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中蜜”是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将嫩蜜继续加热至116℃~118℃,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纤维的药材制丸;“老蜜”是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多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丸。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g蜂蜜大约能出炼蜜800g左右,1000g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1200g左右。)
4、调药与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就象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药丸不易成形)。如果开始时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调好后,像和面一样将药和蜜在消毒盆内和成团状。
5、搓条与和丸:为避免药团粘手或粘器具,搓条与和丸时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点于掌心进行,这样不仅不易沾粘,还能使丸药圆滑光亮。如按每粒丸药重10g计算,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即可,余皆准此。
6、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外形圆整光滑,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或其它异色点,待药丸发汗,外表变硬,然后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Ⅳ 做中药丸,要用什么蜂蜜好
土蜂蜜,这就是中蜂产的百花蜜
Ⅵ 中药炼蜜为丸需要什么工具
(一)蜂蜜的选择
蜂蜜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蜜丸的质量,使制成的蜜丸柔软,贮存期不变质。我国幅员辽阔,植物繁茂,蜂蜜由于蜜源不同,其外观形态和各种成分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北方产的蜂蜜一般含水分较少,而南方产的蜂蜜含水分较多;其相对密度也不一样。过去根据蜜源花种、蜜液的外观形态、气味、浓度等指标将蜂蜜划分成四等级(详见有关文献),较为复杂。结合中国药典指标及生产实践,用于制备蜜丸的蜂蜜应选用半透明、还光泽乳白色或淡黄色、稠厚糖浆状液体或凝脂状半流体,25℃时相对密度为1.349以一,还原糖不少于64.0%,用碘试液检验无淀粉、糊精,有香气,味纯甜而不酸、不涩、不麻,清洁而无杂质。
(二)蜂蜜的炼制
蜂蜜的炼制系指蜂蜜加热熬炼的操作。得到的制品称炼蜜。蜂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死蜂、蜡质等杂物,故应用前须加以炼制,其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炼蜜由于炼制程度不同分成三种规格,即嫩蜜、中蜜(炼蜜)、老蜜,可根据处方中药材性质选用。
传统的炼制法多采用常压炼制,即在蜂蜜中加入沸水(或蜂蜜中加水煮沸),使溶化,并适当稀释,通过三至四号筛网以滤除杂质,滤液置铜锅中加热,并不断去沫、搅拌,至需要程度。
1、嫩蜜:蜂蜜加热至105-115℃,含水量在14%-20%,密度为1.35左右,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粘性。嫩蜜适合于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2、中蜜:(炼蜜)、嫩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6-118℃,含水量在14%-16%,密度为1.37左右,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翻腾的均匀细气泡,用手捻有粘性,当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中蜜适合于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大部分蜜丸采用中蜜制丸。
3、老蜜:中蜜继续加热,温度达到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密度为1.4左右,出现红棕色光泽较大气泡,手捻之甚粘,当两手指分开出现长白丝,滴入水中成珠状。老蜜粘合力很强,适合于粘性差的矿物质或纤维质药材制丸。
炼蜜程度除由制丸药材性质而定外,与药粉含水量、制丸季节气温变有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一般冬季用稍嫩蜜,夏季用稍老蜜。
1.干燥、粉碎:
先把各药全部重新干燥一下。入在中药粉碎机里一一粉碎,再把过筛筛选一遍。放粗的重新再粉碎一次。最后只留下一点干姜甘草的一些粗纤维。
2.熬蜜,拌药粉。
冷锅下蜜,纹火加热,加加热边不停用铲翻抄,不使粘锅,初入锅,蜜厚,蜜热后变稀,仍不停熬制,直到蜜汁发黄,起泡。然后把药粉放四分之三(留一点,以防过分粘稠作防粘准备用粉。)下药粉后,不停的翻炒,不能用手,这时温度较高。以防烫伤。就像做包子一样,不停翻炒挤压。成面团后,可试着用手去挤面团,挤匀不准,如果觉得手特别粘,就用备用的药粉撒上一点,继续挤压摔打。直到不粘手为止。
3.趁热,做蜜丸。
将面团搓成条状,然后一小段一小段的用手或用刀截下来,用手搓圆。就像做小汤圆一样。如果蜜的量少的话,温度凉下来后,很快就会变硬,难搓。蜜的量多的话,就不会变硬。凉了也不变硬。
蜜丸的制法基本步骤如下: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贮存。
1.对蜂蜜的选择与炼制是保证蜜丸质量的关键。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水分,增强粘性。其方法是:小量生产可用铜锅或锅直火加热,文火炼;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缩锅进行炼制,最后滤除杂质。
2.合药:将已炼制好的炼蜜与药粉按比例进行混合(药粉与炼蜜的比例一般为1:1或1:5也有不足1:1的,要根据药物性质及季节不同而异。一般含糖类、油脂类的中草药用蜜少。含纤维素较多和质地疏松的药物用蜜量多。夏季用蜜量少,冬季用蜜量多。均匀地揉合,做成像面团样丸块(在搅拌机中机械混合或在其它容器中人工混合)。合药时,蜂蜜一般趁热加入(如含有胶质,树脂或挥发性成分需待炼蜜稍冷后再加入混合),充分和匀,使其内外全部滋润,色泽一致,软硬适中,能随意捏塑即可。
3.制条,成丸。将合好的面团样软材放置一定时间,使药料与蜂蜜成分混合滋润,并产生一定粘性后即可搓条,搓条要粗细一致,外表光滑。即可用手工或制丸板做成一定量的、光滑的、园球形丸粒,大量生产可用机械制丸。制丸时,先将药团块称重,以便分计量准确,即按每次所需制成丸粒的数目与每丸的总量进行计算,按计算量称取团块再搓条,制成预计数目的丸粒,搓丸条的虚词可依丸粒大小来定,丸条搓好后再分割成小段,再搓圆成球形即可。为避免药团粘手和粘器具,操作时可用适量的润滑剂。润滑剂可用甘油或麻油(花生油),蜂蜡按一定比例,加热熔化而成。夏季蜂蜡可适当多加一点。
4.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可采用蜡纸、玻璃纸、塑料袋、蜡壳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Ⅶ 在中药里能放蜂蜜吗,一般要放哪种蜂蜜
蜂蜜 有 寒凉热温之分 根据中药 药性选择蜂蜜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失眠 用枣花蜜
血热 用槐花蜜
体寒 用桂花蜜
活血 用桃花蜜
肺病 用梨花蜜
其他 用百花蜜
Ⅷ 熬中药膏用什么蜂蜜好
只要真,什么密都行.
Ⅸ 中药饮片厂需要蜂蜜吗
有的需要,如炙甘草就需要用密制
Ⅹ 用蜂蜜做药引子的中药有什么功效也就是说治疗什么疾病需要用蜂蜜做药引
蜂蜜性味甘,平。归经:入肺、牌、大肠经。功能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内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容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用蜂蜜作中药的药引一般用于治疗咳嗽、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蛔虫病、高血压、慢性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