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怎么加工
1. 玻璃能不能加工成琉璃
数年前,有个朋友问:琉璃是什么?我说琉璃就是玻璃!显然,这不是他要听到的答复,从内心来说,也不是我想给别人的回答。于是我给他打了个比方:琉璃就好象是玻璃中的 XO ,是人造水晶玻璃。而且是呈色的水晶玻璃。因琉璃中含金属,所以比一般玻璃要有份量。呈现出来的色泽明显带有金属漫光的贵气,甚至连敲击声也带着明显的金属声。琉璃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就是在近 1000 ℃的高温下也不会析晶。依然晶莹剔透,正是因为这点,她能在各种玻璃中脱颖而出。
难道“琉璃”的本义就是如此?严格来说还是不确切。因为“琉璃”不过是我国古代对玻璃的称谓。 “琉璃”一词可能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但准确 的文字记载只能追溯到汉代,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明,清朝以后。“琉璃”一词就很少使用了,清朝孙廷铨《颜山杂记》中言:“琉璃者,石以为质,硝以合之,礁以锻之,丹铅则不精,三合而后生。”按照他的说法,从琉璃原料构成和加工工艺可以看出,琉璃类似于现代的硅酸盐玻璃,是一种低溶点的铅质玻璃。这一点特征跟我们现在所称谓的琉璃是很相近似的。玻璃与琉璃这两个词都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难以确定它们最早的含义,也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区别,一些学者认为玻璃是指透明的玻璃器,而琉璃则是指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器,以及玻璃以外的其他玻璃质材料,例如珐琅和釉器等。
我国古代的玻璃制品流传下来的不多,所以印象中许多人以为我国古代的玻璃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但事实上,随着近代科学考古发掘工作的蓬勃开展,出土的玻璃器大量增加。根据对出土的玻璃的原料组合。形成工艺的分析和研究,被证明考古出土的东周时期浅蓝色玻璃珠,与西周时期上千件的玻璃管、珠、片等,是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所以我国自制的最早玻璃应在商周时期。而铅钡玻璃就很似我们现在称谓的“琉璃”。
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器出土很多,有各种器型出现,特别是当时出现了仿玉的玻璃壁,玻璃剑饰。镶嵌于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上的暗纹就是属于钙钾玻璃的单色玻璃。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流更加频繁,在输入了西方玻璃的同时,还输入了西方玻璃制造技术。“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不复珍之。”隋统一全国后,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此时,大胝国商人传授的烧制玻璃之法已经失传,内监何稠以极大勇气,借助烧绿瓷的方法,烧制玻璃获得成功。
唐、宋时期的西北地区与沿海一带生产的铅玻璃中掺入钾钠,钾铅玻璃的特点是“色甚光鲜,质则轻脆。”不耐高温,这一缺陷致使宋代玻璃不宜用于饮食器皿,只能作装饰陈设之用。《武林旧事》中还有南宋时杭州元宵节使用玻璃花灯的记载:“以苏灯为最,以五色玻璃制成,新安所过益奇,呈无骨灯。”禁中营令作玻璃灯山。其高约五丈,说明当时玻璃烧制业已相当发达。
明代的颜神镇是玻璃生产的主要基地。清代玻璃生产分南北两地,南方以广州玻璃制造业为中心,北方以颜神镇为中心。内廷玻璃厂融合南北玻璃技法与欧洲玻璃技法而别具一格。清朝是我国古代玻璃业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品种繁多,绚丽多彩。我国的古玻璃,色泽艳丽,轻薄质脆,不适于烧制器皿用具,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弱点。尽管西方玻璃配方和技术,数次传入我国,但均未能改变中国玻璃的特殊内质和固有特点。
近些年来,“琉璃”脱蜡铸造艺术饰品,工艺品,其基本成份组成的,为铅钡玻璃,和我国古代玻璃有着相承的脉络,它有着较高的折射率。艳丽贵质的色泽,富有重量感,质地纯粹,适宜做高档艺术造型饰品、艺术品,但其脆弱娇贵的个性,又使其的加工工艺异常困难,繁琐。很低的成品制造率,很高的价值,造就了“琉璃”的时尚特性 。
2. 琉璃是怎样制成的
亦称脱蜡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成,经过10多道手工工回艺的精修细磨,答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伦美焕;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3. 琉璃工艺品制作
玻璃工艺品制作方法详解:
一,冷工制作法
1.彩绘, 以彩绘颜料,在室温下于玻璃物表面描绘图画,有些需加热固定,有些则不需.过程中也可以加上金箔、银箔熔成的金属颜料,称为饰金彩绘.
2.釉彩, 是一种需要再加温的彩绘声绘色的技法,在玻璃物表面,以釉彩颜料绘制图样,然后再置入熔炉加温固定颜料,避免剥落.
3.镶嵌, 以有凹槽之铅条为线框架,组合成千上万片的彩色玻璃板的技法,需绘制小型平面图,根据平面图绘制等尺寸的草图,确定每一种颜色的造型与尺寸,正确切割玻璃板,以铅线熔焊成大块面镜.
4.版画 ,无须加温的冷作,利用喷砂或磨刻的技法,将图刻印在玻璃板上,加以制版,以版画机或滚筒上色,在棉纸或水彩纸上压制成版画.
5.浮雕, 在双层或多层颜色套料的玻璃,浮雕出立体图案透露出底色,形成浮雕效果.
6.切割, 运用切割轮,在玻璃物上切割纹饰、块面,线条等装饰,或大面切割成造型,有时双色套料玻璃,因表现内外不同的颜色的特殊效果.
7.磨刻 ,以钻石或金属雕刻,或雕刻笔等雕刻工具在玻璃表面画线装饰花纹与图样的技法,因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轮刻、点刻、平刻等种技法.
8.酸蚀 ,在玻璃板绘制图形、勾勒线条,再经化学酸剂分阶段蚀出深浅不同的图提交回答案.
9.喷砂 ,先以胶带粘满整个玻璃物,在以刻刀镀刻去掉图案不要的部分,置入喷砂机,运用金刚砂的高喷射力,在玻璃上做出雾状效果.
10.研磨, 以旋转轮盘为研磨台,混合水与金刚砂,磨平刨光玻璃作品.
11.刨光 ,以旋转皮轮为平台,将玻璃至于其上,磨光刨光大块平面.
12.胶合, 将作品置入熔炉加温,利用玻璃的特性,加热融化表面产生亮度.
13.胶合, 以接着剂将玻璃块加以粘合成造型.
14.复合,媒材 运用玻璃与其他材质组创作.
二,热工制作法
(在熔融点(1450度)和徐冷点(450度)之间的制作法,称为热工)
1.压模法, 将熔融的热玻璃膏注入压进已刻好的图纹模中变成块状的同时花纹也压制好了.
2.砂模铸造 ,将模型压入深度适中的砂喷湿乙炔避免砂模崩落,在将玻璃膏到入砂模内待玻璃稍冷后再取出徐冷后再研磨加工.
3.胚心成形 ,最早用来制作玻璃窗口的技法之一先混合泥土和马粪做成胚心包在金属棒外再沾取热玻璃膏成为容器主体,在外图绕玻璃丝勾勒花纹,等徐冷完后挖出胚心就完成了.
4.灯炬热塑, 以小型喷枪或灯炬加热,帮又称为灯炬热塑,只用各色硼玻璃色或钠玻璃色棒,以拉长、扭曲、线绕等技巧,连续组合成造型,适合微小精巧的表现,例如玻璃珠、动物及植物等.又因所使用玻璃棒不同区分为:实心、空心及拉丝热塑,此外也可搭配彩绘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5.吹制 ,起源于西元元年罗马帝国,到现在仍是玻璃技术中最重要,应用最广,变化最多的制作法.吹制多以窗口为主,过程是指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气形成小泡,再运用工具加以热塑造型,再以另一吹管沾取小量玻璃作架桥接底动作,敲下作品徐冷.
6.脱腊铸造法, 用耐火石膏包住腊模后,在将玻璃原料与空模同时放入炉内加温,在高温下玻璃慢慢流入模内成型,放置在熔炉中脱腊,徐冷拆除石膏模,再进行研磨刨光加工完成.
7.粉末铸造法, 将玻璃块与玻璃粉填入预先设计好的模型中,放进熔炉升温熔融成整件玻璃作品.
8.炉内加温设计法 ,是在750度~850度之间加温制作的技法.
9.热塑熔合, 将先切好的玻璃或不同图案的玻璃片组合在陶制平板上放入熔炉升温成为一件玻璃版通常会再搭配其他技法加以变化.
10.烤弯 ,将玻璃材料放入已先设计制作好造型的陶土上加温玻璃渐渐变软而开始下垂便可以自由落体成型.
4. 什么是工艺琉璃制品
工艺琉璃制品是指用各种颜色的天然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伦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琉璃,又称流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
5. 有谁知道古法琉璃的烧制过程
古法琉璃的工艺是窑铸制作的古老工艺,“火里来,水里去”是对古法琉璃工艺最精辟的总结。
今天,制作一件普通的古法琉璃作品,依然要采用数十道纯手工工艺。
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设计,将创作理念绘制成平面设计图,然后以泥土或蜡等材质雕塑成立体原型。
接下来,是制作矽胶模,就是在原型的表面,一层一层地涂上矽胶,制成矽胶模,并以石膏固定外型。由于设计制造的精细,脱下矽胶模后,原型常已损坏。这时再以矽胶模灌注环氧树脂,翻制成永久模型,进而再制作出矽胶阴模。然后调制蜡浆,在矽胶阴模内灌入热融的蜡,待其自然冷却,从固定造型的矽胶石膏模内取出,并进行造型修整,由此,完成蜡模制作工序。
完成蜡模制作后,还需制作石膏阴模。调制正确比例的耐火石膏,在蜡模外灌注包埋,然后置于脱蜡机内以蒸汽加温脱蜡即成。
经过了复杂的开模工艺后,琉璃即将进入她“火里来”的涅磐之旅。
根据作品的造型与设计,把琉璃原料精确放置于石膏模内,入炉烧结。
我们知道,和钧瓷的烧制一样,在烈焰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变化,是琉璃奇幻效果的关键,而在温度高达800—1400度的窑内,一切都是很难人工操控的。
所以,在进炉前,通过对原料的比例,块粒的大小与分布,对材料熔化后可能的原浆走向以及对气泡的走向控制,对不同色彩的相融排列控制以及包括决定透明度在内的各种效果等等,一系列外在因素的预设十分关键,就连模具在窑内的位置,窑内的热量分布,气流格局等一切可预期与不可预期的因素全部要经过仔细的推演。
在烧结过程中,精确降温,对于一件作品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使琉璃内外均匀降温,避免应力释放不平均导致龟裂,需设定降温曲线,因作品的设计造型不同,少则三五天,多则几十天的漫长等待才能够出炉。
也许上苍对艺术永远都要给予最大的苛求。直到今天,即便在最优秀的制作者手中,一些稍有难度的古法琉璃的出窑成品率始终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而能够满足真正艺术眼光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更加残酷的是,古法琉璃的模具完全是一次性的,即一个产品一套模,一旦出窑失败就前功尽弃。而制作琉璃所使用的昂贵的水晶材料也是一次性的,无法重复烧制,从而造就了古法琉璃的独一无二性。
出炉后,如果我们幸运地拿到了一件还算满意的烧制半成品,就可以进入到“水里去”的历程了。
这一过程与许多珠宝的冷加工工艺极为相似,在拆除石膏模,取得琉璃作品的粗胚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断面切割,打磨,并针对作品细腻的部分进行细心的雕饰修整,使表面更均匀细致,然后还要进行研磨抛光,使作品的光泽和材料的质感呈现出来,这是才能说完成了一件作品。
也许古法琉璃的“水之旅”并不值得炫耀,只是过程相对繁琐一些,精度高一些罢了。其实,就像人们简单地认为“水”“火”不相容一样,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古法琉璃“水火暨济”的魅力与严格要求所在。
古法琉璃在“火”中要经过“析晶”与“解除应力”等一系列关口的考验,出窑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最后的胜利,有时哪怕在窑铸过程中的一丝细微失误,也会在接下来的加工过程中带来报废的后果。所以,除却冷加工的数十道工序可能导致的报废因素外,一个“火”中带来的巨大风险自始至终地暗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
古法琉璃的识别特征:
A、色泽: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纯色为主,混合后会爆裂或者混浊。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种颜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显高于玻璃,略高于水晶,且手感滑润。
C、声音:轻轻敲击古法琉璃会有金属之音。
D、透明度:界于玻璃和水晶之间,偶有烧制流动过程产生的少量气泡。
E、保存时间:无限期,从材质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变色,今天从汉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泽如新,剔透如故。
6. 玻璃艺术加工都有哪些方法
玻璃艺术在国际上通常分为三类,即热玻璃、暖玻璃和冷玻璃艺术。所谓内热玻璃就是在窑容炉中操作完成,烧制温度一般在850度以上,如吹制玻璃、灯工玻璃、压铸玻璃、熔模铸造玻璃等。
暖玻璃也是在窑炉中操作完成,烧制温度一般在580度—850度之间,它要求玻璃在软态下成型着色或成型,如色釉玻璃,热弯玻璃,热熔玻璃等。
冷玻璃是指在室温下,一般在原片玻璃上加工而成的玻璃艺术,如喷砂、彩绘、切割、化学蚀刻,磨刻等。
从我国目前市场上的装饰玻璃品种来看,冷玻璃艺术品占百分之七十,暖玻璃占百分之二十左右,很少见到热玻璃艺术品,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热玻璃艺术加工的书籍稀少,这方面的专家、艺术家更少,琉璃属热玻璃艺术范畴,前几年从台湾首先兴起,并逐渐传入内地,也涌现出了像杨慧珊、王侠军一样的国际玻璃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有不少作为国礼赠送贵宾,从而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琉璃热,一些琉璃厂家在大赚钞票的同时,唯恐多家跟进、充斥市场引起价格竞争,都采取了严格地技术保密措施,同时也叫苦琉璃技术难掌握,玩琉璃同于烧钱,那些原来加工冷玻璃艺术品的厂家对于热玻璃只羡其美,不敢问津。
7. 琉璃的制作方法
琉璃的制作方法
--------------------------------------------------------------------------------
成形后的玻璃制品往往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以进一步完善制品的形状和功 能,使其成为一件完整的产品。
玻璃制品的制作工法一般可分为,冷加工、热加工和表面处理三大类。
一、冷加工
在常温下,通过机械的方法来改变玻璃制品的外形和表面状态的过程,称为冷加工。
冷加工的基本方法为:
(1) 研磨与抛光
研磨与抛光是玻璃进行冷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磨的目的在於,保证制品得到想要的几何形状、准确的尺寸和最有利进行抛光的表面状态。抛光则使玻璃研磨后的毛面重新成为光滑、透明、具有光泽的镜面,两者有密切的关联。
(2) 切割
切割是利用玻璃的脆性和残余应力,再切割点上划一刻痕造成应力集中,在外力作用下,断裂线沿应力走向展开,从而达到切割玻璃的目的。
(3) 钻孔
玻璃制品常常需要钻孔以满足安装使用时的需要。
(4)喷沙与磨沙
在玻璃表面进行喷沙与磨沙的目的,是使光滑的玻璃表面形成毛面。常用於表面饰或配合造型,作为一种技法的表现。
(5)车刻加工
在玻璃表面用机械磨刻或人工刻花,显现出各种花纹图案,是玻璃的传统装饰方法。主要包括草刻、精刻和艺术雕刻。
二、热加工
玻璃制品的热加工,主要是利用玻璃的粘度、温度特性、导热性及表面张力等性质,来进行加工操作。
经过热加工的玻璃制品应缓慢冷却,防止炸裂或产生过大的永久应力,必要时还需进行二次退火。
其方法有:
(1)爆口与烧口
吹制的玻璃,必须切割去除上部与吹管相连接的帽盖部分,其切口常具有尖锐、锋利的边缘,通常采用集中的高温火焰对其局部加热,依靠表面张力的作用使玻璃在软化时变得圆滑,像这样用火焰进行切割的过程称为爆口。
烧口就是用集中的高温火焰将制品口部局部加热。
(2)火抛光
火抛光就是用火焰直接加热玻璃制品表面,在不变形的前提下,使其表面熔化而变光滑。 (3)火焰切割与钻孔
切割与钻孔是用高速的高温火焰对玻璃局部进行集中加热,并使其熔化达到流动态在高速气流的驱驶下,局部熔化的玻璃沿切口流失,制品被切割开。对于玻璃容器也可采用内部通气加压的方式,使制品在加热部位形成孔洞。
(4) 真空成形
真空成形是加工精密内径玻璃管的一种方法
(5) 槽沉成形
此法是将玻璃块或平板玻璃置于模型上加热使玻璃软化,在重力作用下,软化的玻璃下沉贴附于模具表面而具有模具的形状。
三、表面处理
指从清洁玻璃表面起直到制造各种涂层玻璃的所有表面加工过程。
可分为:
(1) 玻璃的化学蚀刻。
(2) 玻璃的化学抛光。
(3) 玻璃的表面涂层。
(4) 玻璃的表面着色。
8. 谁能告知琉璃的生产工艺,材料,以及设备问题,越详细越好,满意有追加
琉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琉璃,又称流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装饰构件,通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也是艺术装饰的一种带色陶器。
琉璃的化学元素单位为PA,中国的天然水晶为24PA(含24%的二氧化铅),而台湾的天然水晶有24PA/38PA。根据深圳市晶宝琉璃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话业概述琉璃的定义:古法琉璃,亦称脱蜡琉璃、琉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加工制造,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制造流程的精修细磨,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而自然流向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伦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配有。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致卿相,《史记》中的一段话,与琉璃的起源有关。(《西施泪》略),陶朱公就是民间传说的财神,传说中最早的财神聚宝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认为是聚财聚福的财神信物,比人们常用的黄水晶更加直接有效。
亦作“瑠璃”。
1.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西京杂记》卷一:“杂厕五色琉璃为劎匣。” 宋 戴埴 《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逾於众玉,其色不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瑠璃榻,翡翠楼,手卷真珠上玉钩。”
2.指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西京杂记》卷二:“[ 昭阳殿 ]窻扉多是绿琉璃。”《隋书·何稠传》:“时中国久绝瑠璃之作,匠人无敢厝意, 稠 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百寺,琉璃为甓,错以金银,丹彩紫鑛涂地,覆以锦罽,王居亦如之。” 清 唐孙华 《东岳庙》诗:“我来瞻庙貌,碧瓦琉璃光。”
3.指玻璃。《魏书·西域传·大月氏》:“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於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於西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瑠璃为器,岂复容坚物振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琉璃》:“俗所用琉璃,皆消融石汁及铅锡和以药而成,其来自西洋者较厚而白, 中国 所制,则脆薄而色微青。”
4.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 唐 杜甫 《渼陂行》:“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此喻碧波。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此喻眼球。 宋 胡仲弓 《中秋望月呈诸友》诗:“长空万里琉璃滑,冰轮碾上黄金阙。”此喻晴空。 清 纳兰性德 《早春雪后同姜西溟作》诗:“瑠璃一万片,映彻 桑乾河 。”此喻雪。
5.指玻璃灯。 宋 叶适 《赵振文传借琉璃灯铺写山水人物》诗:“古称浄琉璃,物现我常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途逅》:“归来愁日暮,孤影对琉璃。”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灯,挂琉璃。”
中国琉璃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记载,据考证,尤其关于“西施泪”的传说,其起源约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践三年),据中国通史,这个年代应该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琉璃灿烂夺目的诱人风采。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琉璃的传说
琉璃相传是公元前493年范蠡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的。范蠡以为这种物质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其随剑一起敬献给越王。越王感念铸剑之功,原物赐还,还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之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相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同年战事起,越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离别时将“蠡”送还,传说中,西施的眼泪还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见西施眼泪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这个名字的谐音,并由此演变而来的。
[编辑本段]琉璃的特点
1、制作工序冗长:从构思、设计、雕塑、烧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烦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2、手工制作:工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
3、一模一品: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
雅贝大龙印
4、高温烧制:将精选原料以1400℃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并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设定严格的升、降温曲线,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5℃以内。烧制过程长达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确到每个细微处。方可确保作品精细奇巧、立体、真实、流线飘逸、清晰。
5、琉璃内的颜色都是由各种金属氧化物高温烧结而成的,不会有褪色、氧化等老化现象的出现。
6、琉璃的气泡:琉璃作品应具有艺术生命力,存在于作品中的气泡,
更具想象空间,更具灵气。气泡是琉璃的呼吸,这是琉璃艺术领域的共识。
[编辑本段]佛家眼中的琉璃
琉璃是佛教“七宝”之一、“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采用彩色人造水晶烧制而成,其工艺繁复,需数十道工序,且以手工为主。因其“火里来,水里去”的工艺特点,佛教认为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
琉璃在佛教中为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或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
一)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二)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琉璃佛教用品---无我
三)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
[编辑本段]琉璃千垂百炼的脱蜡铸造
1、创意设计:将创作理念,绘制成平面设计图稿。
2、原型制作:根据图稿雕塑成立体原型。为掌握完美的比例、优美的线条与细致的纹饰,每一刀一笔都必须极其精准细腻。
3、制硅胶模:在原型的表面,一层一层均匀地涂上硅胶,待2—4小时(大件作品甚至需要10~24小时)硅胶凝固即成硅胶模,并以石膏固定。
4、灌制蜡模:调制蜡浆,在硅胶阴模内灌入热融的蜡,待其自然冷却。
5、拆取蜡模:将冷却后的蜡模自硅胶石膏模中脱出。其中镂空与倒角的细节转拆处,在拆蜡时极易损坏,故必须靠细心、耐心与双手的巧劲
6、修整蜡模:因冷却时蜡模容易收缩变形,加上拆模时留下的模线痕迹,都得以工具细心地修整完美。
7、制石膏模:调制正确比例的耐火石膏,在修饰后的蜡模外,灌铸包埋,即成含蜡石膏模。
8、蒸汽脱蜡:将整个含蜡石膏模,置入脱蜡机内以蒸气加温脱蜡,脱蜡后即为耐火石膏阴模。
9、精选原料:为精确控制各种颜色的比例与流动的美感,需依造型与设计精挑特定颜色与大小的玻璃原料并安排色块的分布位置。
10、进炉烧结:清模去尘后,将整个石膏模与配置好的玻璃料,放进炉内慢慢加温到850度左右,使热熔的水晶玻璃软化如麦芽糖,缓慢地流入石膏模内成型。
11、石膏模:因造型不同徐冷时间亦不同,待徐冷后从炉内取出,小心以刀具拆除石膏模,取得玻璃作品粗胚。
12、断面切割:拆模后的玻璃粗胚,需切割去除注浆口部分多余的玻璃。
13、粗磨细磨:因切割面凹凸不平,需以粗、细研磨砂将水晶玻璃之浇铸口磨平、磨细,此时应特别注意将作品调整到最好的水平。
14、冷工细修:针对作品细腻的部分,必须以钻石笔头及其它工具细心雕饰修整,使作品表面更均匀细致,这些都是需极熟练的手工和长时间的投入。
15、签字包装:最后确认作品完整后签名签号。
[编辑本段]琉璃颜色的涵义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绿色琉璃——保平安 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具强大的净化功能,可舒缓牙痛及喉咙气管方面的毛病。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
紫色琉璃——可催情 提高智商和情商。代表高贵、典雅和进步;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现有状态,增强自信心。有压抑人的欲念的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可帮助爱情和事业的成功,可作为定情或庆功之用。
透明(白)色琉璃——佛法无边,宜于护身护宅 加强活力和生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代表纯洁、清爽与轻快;辟邪挡煞,能消除周身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保持愉悦的心态。护身,百病不侵;护宅,百毒不入。是能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快乐之源。
蓝色琉璃——可聚福 能给人带来幸运,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平稳情绪,能提高自己的人缘,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对筋骨、肾脏及头痛有强大的治疗力量。适合所有需要运气的人。
琥珀色琉璃——宜催财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代表明亮、温和与创新;能助人投射出权威的能量,加强人的果断力,对事业的腾飞有很大的作用,能改善神经系统。适合正在努力奋斗、渴望成功的人。
紫色与蓝色——主深入交流,相处顺利,
紫色与白色——平安+好心情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与紫色的搭配更显内外明澈,优雅中微显娇气。是魅力的代表,淡淡的芳香沁入人心,又有记忆功效,表示感情的无价与爱情的刻骨铭心。
紫色与绿色——转化运程,加强合作代表生命的绿色与有聚福功能的紫色搭配,彼此能量的共振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命运。
琥珀色和蓝色——事业催财 色彩柔和有力,代表坚毅和信念,提高反映能力。代表事业有成、财运无边。
琥珀色和白色——官运催财具有王者高贵的气质,消除疲劳、控制情绪、刺激人的记忆力,主聚财。
[编辑本段]琉璃的鉴赏
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是狭隘的玻璃说法,现琉璃一般是指加入各种氧化物烧制而成的有色玻璃作品,现今无论是光学玻璃、平板玻璃、水晶玻璃、或是硼砂玻璃等材质所创作之作品,皆通称为玻璃艺术品,由此可见琉璃只是玻璃的一个种类,其范畴远较玻璃要小。
琉璃的材质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质是对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在光线的配合下,更能将其艺术特质充分表达。作为琉璃不但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而通过铸造工艺制作的作品表现力强,层次丰富,精致细腻,尤其是色彩的流动变幻莫测,或热情、或含蓄,件件不同。
1、赏光影效果,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2、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3、琉璃的透流彻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4、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5、从工艺角度欣赏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6、不受控制的气泡较少。
7、从作品中欣赏设计者所想要表达的创意和境界。
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如此悠久,但为什么知道它的人甚少?
知道琉璃的人其实很多,尤其在古代,琉璃作为一种特殊的材质,和杏黄色、龙纹一样,同属王族专用。最早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艺也为王室工匠所掌控。
由于琉璃的发现者,也就是范蠡的原因,在先民眼中,人们认为琉璃和水晶一样,具有记忆与传承功能,更重要的是,琉璃可以保佑拥有者“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
大约在元代,随着汉文化的人为断层出现,汉王室的许多技艺也失传了,琉璃就在其中,所以到了明清,琉璃就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有了,您一定看过《西游记》,沙僧原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不就是因为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来的吗。用周星驰的话讲,打碎一只酒杯就被贬下来,做神仙做成这样也够背的了。不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琉璃的珍贵了。
应该在元代以前,中国的琉璃工艺散落到了西方,西方人应该是学了一些皮毛,所以这种工艺在中世纪威尼斯一代演化成了玻璃,西方的许多文明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不过都没有保持原汁原味的技法,从琉璃到玻璃,在材料与工艺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更加注重实用性与大工业生产,不过从根子上讲,玻璃和琉璃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文化。
琉璃的鉴别
鉴赏琉璃的关键:1. 琉璃与水晶,玻璃截然不同
琉璃与水晶(西方水晶玻璃)有什么不同。
A、在史书上有明确的区分
金刚经上就有类似的记载。在中国所有的佛经中,佛家七宝的前五类是公认的,即金、银、琉璃、砗磲*一种软体动物*玛瑙,后两类有说是水晶的,有说是琥珀、玻璃的,不一而足,这说明琉璃是公认的佛家宝物;琉璃与水晶及玻璃截然不同。
B、化学成分不同
天然水晶、琉璃、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当代国家级的权威专著《中国古琉璃研究》记载:古埃及“费昂斯”(也就是西方水晶玻璃的始祖)二氧化硅的比例92%(不通透)-99%,中国周朝时的琉璃,二氧化硅的比例仅仅是略大于90%(通透)。这9%的区别就是琉璃与水晶最大的不同。
C、成份详解
古代的琉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的,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的主要成份应该以二氧化硅为主,琉璃母则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明代的药玉应该是琉璃母的配方上有一些不同,所以明代的药玉色彩少变化,也不通透。
琉璃的等级实际上取决于琉璃母的原料与配制方法,这是自古以来的不传之秘,正是因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中国古法琉璃与水晶乃至西方的水晶玻璃“费昂斯”在成份上有了9%的不同。
所谓琉璃招财、保平安,与琉璃母有很大的关系;
2. 琉璃的种类:A类: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琉璃石
一种有色水晶材料,《天工开物、珠玉篇》:凡琉璃石与中国水精、占城火齐,其类相同……其石五色皆具……此乾坤造化,隐现于容易地面。天然琉璃石日渐稀缺,尤为珍贵。
琉璃母
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改善。《钱围山业谈》载:奉宸库者,祖宗之珍藏也……琉璃母者,若今之钱滓然,块大小犹儿拳……又谓真庙朝物也……但能作珂子状,青红黄白随色,而不克自必也;
B类:台湾琉璃,由西方玻璃艺术演化而来。工艺脱胎于[pate-de-verre],起源为古埃及“费昂斯”工艺。《中国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 “费昂斯”中二氧化硅的比例92%-99%,与中国周朝时的琉璃差异明显。但由于二者形态近似,有人称其为西洋琉璃;
C类:水琉璃,现今常见的仿制琉璃,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且日久易色变、混浊,无收藏价值,不过价格奇低;
3.制作工艺: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古法琉璃的精品制作,相当费时,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不象金银制品,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4. 琉璃为什么没有玻璃,水晶那么透明?
由于琉璃特殊的工艺和复杂的制作过程,琉璃的光泽度是天生就没有玻璃、水晶那么明亮。不过,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点,注定了琉璃要承载厚重的文化,变成一种文化产品
5. 琉璃作品中有气泡,是不是次品?
琉璃中的气泡是在琉璃原料煅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每个作品都有。在爱好琉璃的人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有生命的,这些气泡似乎正说明了琉璃在呼吸。而且这些气泡也正使得琉璃更具表现力,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6. 如何鉴赏琉璃
A、 欣赏光影效果,
B、 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C、 欣赏色彩的自然流动,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纯净之美。
D、 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E、 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F、 从工艺角度欣赏古法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G、 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就是琉璃产品的唯一性,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7. 琉璃易碎吗?
琉璃的硬度比较强,相当于软玉的强度。但也比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
8. 古法琉璃的养护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动,以免出现表层划伤。
(2)保持常温,实时温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对其进行加热或冷却。
(3)平面光滑处,不宜直接放置于桌面,最好要有垫片。
(4)宜用纯净水擦拭,若使用自来水,需静置12小时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泽与干净,切不可沾上油渍异物等。
(5)避免与硫磺气、氯气等接触
[编辑本段]当今中国的琉璃行业的发展
当前的中国琉璃风尚成于台湾,兴于上海。特别是随着2005年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所赠送的琉璃作品为普通百姓所了解;2006年六国峰会胡锦涛夫人送给其它元首夫人的也是琉璃工艺品,更显得琉璃的尊贵与荣耀。目前中国的琉璃企业开辟出了琉璃礼品的一个暂新的市场,除了台湾的大观琉园和琉璃工房外,随后在上海亦有象九网络、匠门、雅贝这样专业的琉璃厂家诞生,他们传承琉璃技法,拓展礼品市场,将琉璃独特的表现力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设计思想融合,创造了琉璃礼品一个新的细分市场与选择空间。
[编辑本段]如何鉴别“水琉璃”与古法琉璃
中国琉璃艺术历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记载,据考证,尤其关于“西施泪”的传说,其起源约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践三年),据中国通史,这个年代应该是公元前493年。唐朝元稹《咏琉璃》中描写“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就传达出琉璃灿烂夺目的诱人风采。
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琉璃产品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价格低的“水琉璃”制品,事实上,这是一种“仿琉璃”制品,并非真正的琉璃,只是因为商家的刻意所为与消费者的误解,才会有“水琉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习惯中,“水货”意为“造假”或“仿制”,故的真实含意是“假琉璃”。 水琉璃是以透明树脂胶加颜料浇制而成的树脂制品,其特点是成本低、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易于批量生产,与琉璃的区别主要在:
1、树脂折射率低而致产品的质感不同,水琉璃缺乏铅水晶玻璃的晶莹感。
2、重量区别,水琉璃的重量约为琉璃的30%。
3、水琉璃易老化,颜色不稳定。
“水琉璃”的识别特征:
“水琉璃”的材质是树脂、水晶胶等化工原料,类同于透明塑料,其特点是:
A、色泽:明显的化工色素,同塑料制品。
B、密度:等同于塑料,远远轻于真正的琉璃,商家常将水琉璃与大量的金属附件组合在一起,以其在重量上造成混淆,更有一些不良商家为蒙骗消费者,常在水琉璃制品底部,暗藏铅块等重物,以造成“真琉璃”的假象,消费者只需仔细辨别即可识破。
C、声音:与塑料制品相同。
D、透明度:明显浑浊,不通透
E、保存时间:一至两年后即开始褪色,通透感日差。通俗地说:时间越长,就越象塑料。
古法琉璃的识别特征:
A、色泽:水晶和玻璃都有不同的色彩,但全部以纯色为主,混合后会爆裂或者混浊。唯有古法琉璃可以有多种颜色混成,且通透如故。
B、密度:古法琉璃的密度明显高于玻璃,略高于水晶,且手感滑润。
C、声音:轻轻敲击古法琉璃会有金属之音。
D、透明度:界于玻璃和水晶之间,偶有烧制流动过程产生的少量气泡。
E、保存时间:无限期,从材质角度看,古法琉璃永不变色,今天从汉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古法琉璃耳杯依然色泽如新,剔透如故。
古法琉璃价格不是特别贵,那些100-200的是成本家的几百倍。
[编辑本段]琉璃有气泡的原因
一般琉璃原料因在1400~1300℃高温烧制,琉璃在液体状态下,内含的空气已浮出表面,所以少有或无气泡产生。但多数铸造的琉璃艺术品多以850℃低温烧制,热玻璃膏流动缓慢,玻璃块之间的空 气,因无法浮出表面而自然形成气泡,艺术家们多以气泡表现琉璃的生命质感,并成为欣赏琉璃艺术的一部份。
[编辑本段]琉璃怎样保养
由于琉璃的硬度比较强,相当于软玉的强度。但也比较脆,不能用力拍打或碰撞,故我们在拥有一件琉璃作品后,要注意对其进行保养,保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可碰撞或摩擦移动,以免出现表层划伤。
(2)保持常温,实时温差不可太大,尤其不可自行对其进行加热或冷却。
(3)平面光滑处,不宜直接放置于桌面,最好要有垫片。
(4)宜用纯净水擦拭,若使用自来水,需静置12小时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泽与干净,切不可沾上油渍异物等。
(5)避免与硫磺气、氯气等接触.
琉璃产品的工艺流程
1.琉璃与玻璃、金属的平面粘接可用UV胶(无影胶),使用的同时用紫外线灯照射,以加快固化。
2.琉璃与木材的平面粘接可用透明AB胶。
3.琉璃与石材的平面粘接可用透明中性硅胶。
4.琉璃也可通过打孔用膨胀螺丝(装饰钉)来固定在其它物体上。
9. 琉璃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
琉璃是以人造来水晶为原料,自采用脱蜡铸造法烧制而成。其主要过程是将人造水晶加热到近1000℃的高温使其具有流动性,流入预先制好的石膏模壳内成型。由于石膏模壳是经由加热脱除蜡模而制作,故称脱腊铸造。其主要流程如下:
1、创作设计
2、雕塑原型
3、胶模制作
4、翻树脂模
5、树脂模打磨抛光
6、翻制硅胶工作模
7、浇注蜡模
8、蜡模修整
9、浇制石膏模
10、蒸汽脱蜡
11、修整石膏模
12、选配色料
13、进炉烧铸
14、拆除石膏模
15、切割粗磨
16、细修抛光
17、质检包装
这只是原理上区分开的几大主要工序,在制作过程中,有数十道工序,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一模一件。不仅工序繁复,且生产周期长,大些的作品仅烧制过程就需20多天。
在所有这些工序中,最难把握的还是在炉窑中烧制这道工序,炉温曲线稍有不合理,烧出的就可能是一炉废品。且不同造型的作品,其炉温曲线也很不相同。如果掌握技术的火候不够,一件新作品可试烧好几炉也不能保证成功。
由于琉璃制作的不易,每一件作品都是用心力、体力与时间的消耗精雕细琢打造而成,故而成为倍受珍惜.
10. 琉璃加热后能在加工吗
可以,流传至今的博山琉璃古法工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琉璃高温加热,从而对琉版璃进行塑形加工的权“热工”;另一类是在室温下对琉璃进行研磨、切割的“冷工”。而灯工,就是“热工”的一种。
灯工以五颜六色的琉璃棒(也称为“料条”)为主要材料,运用氧气与液化气给琉璃棒加热,使之熔化变软,再借助钳子、刀片等小工具进行塑形,从而制成造型各异的琉璃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