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车间如何防治职业危害
① 机加工车间操作岗位主要安全危害有哪些
机加工车间操作岗位主要安全危害
1、人的因素:员工违反操作规程;缺乏安全意识,注意力不集中;手脚配合操作的设备,动作不协调
2、物的因素:设备旋转部位、冲压部位、电器漏电、安全急停设置失效等因素
② 机械加工车间危险源有哪些怎样预防
首先是电源漏电的危险,其次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件由于装夹不牢,造成版工件飞出来伤人。权还有就是,工作中的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比如被机床挤伤、冲床、油压机、剪切机压伤、磨床砂轮飞出来造成人身伤害。还有就是长头发或者衣服被机床卷进去等。
③ 如何防治职业病
4.4 工作场所管理
4.4.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
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 GBZ2.1,
GBZ2.2 的要求。
4.4.2 生产布局合理
生产布局应按照 GBZ1 的规定,尽量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远端操作,加强密闭,避免
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生产布局应包括总体布局和车间内生产
工艺设备的布局。
总体布局又包括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平面布置厂房或车间时,应重点考虑在满足主体
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噪声声级高的车间与低的车间
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
业病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厂房为多层建筑物竖
向布置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作业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噪声与和振动较强的设备
应放置在底层;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废水排放管道不能通过仪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
用室的地面下。
车间内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应重点考虑达到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
电离辐射、防非电离辐射等的要求。
4.4.3 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
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逸散不同有毒物质的
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的作业与毒性小的作业应隔开,无毒的作业和有毒
的作业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
建筑物内时,逸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来
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无毒和有毒作业的分开方式可以采取有毒作业密闭化、管道化,或者将有毒作业局限在
某个独立的操作间,并采取通风净化的方式将有毒气体排出。
4.4.4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是指可能发生毒物、强腐蚀物质、刺激
性物质泄漏等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场所。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物质是指那些急性毒性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
害大的,或者短时间接触可能产生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的组织损伤、麻醉作用足以增加
可能的意外伤害影响目救能力并降低工作效率的物质。具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确定参考《高毒
物品目录》及 GBZ2.1。
上述报警装置必须经相关部门检定通过,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
班前及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报警装置能够正常运转。
4.4.5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现场急救用品包括发生事故时急救人员所用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如携气式呼吸器、
全封闭式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以及对被救者施救所需的急救用品,如做人
工呼吸所需单向阀防护口罩、现场止血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给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备
急救车、防护小药箱等。
急救用品的配置应根据现场防护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考虑生产条件、化学物质
的理化性质和用量。急救用品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
10 秒内能够获取。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应有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应使劳动
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上述现场急救用品应安全有效,并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日巡
检,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急救用品的安全有效性。
4.4.6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冲洗设备
冲洗设备主要指冲眼器、流动水龙头以及冲淋设备在可能发生皮肤粘膜或眼睛烧灼钱、
有腐蚀性、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应配备上述冲洗设备,特别强调冲洗设备应用取方便,
且不妨碍工作,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劳动者能在 10 秒内得到冲洗。冲洗用水应安全并保证
是流动水。设置冲洗设备的地方应有明显的标识,醒目易找。
上述冲洗设备应保证能正常使用,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
日巡检,及时维修。
4.4.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应急撤离通道
应急通道须保持通畅,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撤离通
道的宽窄应根据需要设置,如需用车辆、担架的,宽度应能保证车辆、担架顺利通过。
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定期检查,保证应急通道畅通。
4.4.8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泄险区
根据生产条件、所使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考虑泄险区设置的位置、大小和选材。
泄险区周围不能存在可能与排放到泄险区的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易燃、易爆等化学反应的物质
泄险区四周的选材不应与泄险物发生反应,泄露物质和冲洗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应在泄险区周围的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及中文警示说明. 定期泄险要在中文
警示说明中说明定期泄险的时间、泄险的物质和注意事项;事故性泄险应制定泄险预案,明
确泄险的条件、泄险命令的发布人、泄险时如何进行人群疏散、泄险物质的无害化处理、消
除发生次生事故的危险、泄险后的善后处理工作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负责
泄险的日常管理,并保证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泄险区。
4.4.9 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源储存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存在放射线的工作场所都应设置射线警示标识。警示标识的设置按照 GBZ158 使用指南
设定。
警示标识包括图形标识(禁止、警告、指令和提示标识) 、警示线(红、黄、绿) 、警示
语句和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源储存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4.4.10 核设施、辐照装蓝、放射治疗、工业探伤等使用强辐射源的工作场所设置安全连锁
和超剂量报警装置
所设的安全连锁和超剂量报警装置应保证有效,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
有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能够正常运转。
4.4.11 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警示标识的设置
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警示标识的设置按照 GBZ158 使用指南和
GBZ/T 203 设定。生产、储藏和使用一般有毒物品的工作场所应用黄色区域警示线将其与其
他区域分隔开。高毒工作场所和事故现场都设定红色警示线。
4.4.12 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车间淋浴间
高毒作业应设置车间淋浴间.男女分别设置,淋浴间由更衣间、浴室和管理间组成。淋
俗间内部构造应易于使用清扫卫生设备,并采取防水、防潮、排水和排气措施。应设置不断
水的供水设备并保证用水卫生。淋浴器的数量应根据高毒作业的人数确定,一般4-8 人设1
个淋浴器。高毒作业女用浴室不能设浴池。
4.4.13 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更衣室
高毒作业场所应按规定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应配置闭锁式衣柜。更衣室中便服、工作服
应分柜存放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离开高毒作业场所时,应更换衣服,不可将工作服带出
车间。
4.4.14 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
有毒物品应实行分类存放。对于高毒物品,应根据生产条件、所使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
和用量来考虑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设置的位置、大小和选材。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其内部存放的物品不能相互发生燃烧、爆炸等化学反应。
应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负责有毒物品存放专用间的日常管理,并保证无关人
员不能进入物品存放专用间。
④ 机械制造业有哪五种职业危害
机械制造加工业主要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主要有:铸造车间的生产性粉尘;高温及热辐射;有害气体,如熔炼金属与浇铸时可产生一氧化碳;以及噪声、振动等。锻造车间的高温及热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害气体;以及噪声、振动等。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盐浴槽可造成高温及热辐射,高频电炉可造成高频电磁场危害。机加工车间在加工过程中会有金属和矿物性粉尘产生。装配车间一般有焊接、电镀及喷漆涂装等作业,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发生焊工尘肺;此外,电焊时如不注意眼部防护,可发生电光性眼炎;喷漆时可发生苯、甲苯、二甲苯中毒。
机械制造加工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是厂房车间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l―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防止各工序、工种之间的职业病危害交叉污染。如铸造工序中的熔炼炉应放在室外或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铆工和电焊、喷漆涂装工序应分开布置等。二是铸造应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清砂应采用水爆清砂和水力清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以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工人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三是对热处理和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化学毒物的设备,要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对某些淬火、电镀及喷漆涂装或使用胶粘剂等易产生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制定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有关作业人员作业时要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四是要做好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机械加工中的打磨、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对高强度噪声源可采取集中布置的防噪声措施,并设置隔声屏蔽;对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气口采取消声处理措施;对集中控制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措施;作业人员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五是对铆接、锻压机、型砂捣固机、落砂、清砂等振动设备,应对设备采取减振措施或对作业人员实行轮换操作。六是对产生高频、微波等射频辐射的设备可采取屏蔽措施以隔离磁场和屏蔽电场;对微波在工作地点的辐射,可采用反射型和吸收型两种屏蔽方法进行屏蔽。此外还可采取距离隔离防护措施,对作业人员采取时间防护措施等。七是要预防高温作业人员中暑。对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高温作业人员,要从工程技术、职业卫生保健、劳动组织管理等方面,采取合理布置与控制热源、供应防暑降温饮料、轮换作业,以及采取在集中控制室和操作室设置空调等一系列综合性预防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⑤ 如何预防中频炉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危害
机械制造加工业主要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铸造车间的生产性粉尘;高温及热辐射;有害气体,如熔炼金属与浇铸时可产生一氧化碳;以及噪声、振动等。锻造车间的高温及热辐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害气体;以及噪声、振动等。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盐浴槽可造成高温及热辐射,高频电炉可造成高频电磁场危害。机加工车间在加工过程中会有金属和矿物性粉尘产生。装配车间一般有焊接、电镀及喷漆涂装等作业,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发生焊工尘肺;此外,电焊时如不注意眼部防护,可发生电光性眼炎;喷漆时可发生苯、甲苯、二甲苯中毒。机械制造加工业预防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一是厂房车间的设计布局应符合GBZl―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防止各工序、工种之间的职业病危害交叉污染。如铸造工序中的熔炼炉应放在室外或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铆工和电焊、喷漆涂装工序应分开布置等。二是铸造应选用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型砂,并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清砂应采用水爆清砂和水力清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以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工人要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三是对热处理和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化学毒物的设备,要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对某些淬火、电镀及喷漆涂装或使用胶粘剂等易产生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应制定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有关作业人员作业时要佩戴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等。四是要做好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机械加工中的打磨、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对高强度噪声源可采取集中布置的防噪声措施,并设置隔声屏蔽;对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气口采取消声处理措施;对集中控制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措施;作业人员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五是对铆接、锻压机、型砂捣固机、落砂、清砂等振动设备,应对设备采取减振措施或对作业人员实行轮换操作。六是对产生高频、微波等射频辐射的设备可采取屏蔽措施以隔离磁场和屏蔽电场;对微波在工作地点的辐射,可采用反射型和吸收型两种屏蔽方法进行屏蔽。此外还可采取距离隔离防护措施,对作业人员采取时间防护措施等。七是要预防高温作业人员中暑。对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高温作业人员,要从工程技术、职业卫生保健、劳动组织管理等方面,采取合理布置与控制热源、供应防暑降温饮料、轮换作业,以及采取在集中控制室和操作室设置空调等一系列综合性预防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⑥ 怎么减少机加工车间粉尘危害
idontlikelzh:通风,在粉尘大量产生的地方附近装一个吸风管道,将附近的空气吸走。以前上学时候,宿舍吸烟的人桌子上当就自己做了个管道,效果很好,类似吸油烟机。对了,直接装个吸油烟机
⑦ 机械加工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装配及涂装等等,其职业病危害是非常显著的。
⑧ 加工车间有哪些职业健康知识
4.4 工作场所风险控制措施
4.4.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 GBZ2.1, GBZ2.2 的要求。
4.4.2 生产布局合理
生产布局应按照 GBZ1 的规定,尽量考虑机械化、自动化和远端操作,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生产布局应包括总体布局和车间内生产工艺设备的布局。
总体布局又包括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平面布置厂房或车间时,应重点考虑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将污染危害严重的设施远离非污染设施.噪声声级高的车间与低的车间分开,热加工车间与冷加工车间分开,产生粉尘的车间与产生毒物的车间分开,并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厂房为多层建筑物竖向布置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作业应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噪声与和振动较强的设备应放置在底层;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废水排放管道不能通过仪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用室的地面下。
车间内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应重点考虑达到防尘、防毒、防暑、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电离辐射、防非电离辐射等的要求。
4.4.3 有害和无害作业分开
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逸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的作业与毒性小的作业应隔开,无毒的作业和有毒的作业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逸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来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无毒和有毒作业的分开方式可以采取有毒作业密闭化、管道化,或者将有毒作业局限在某个独立的操作间,并采取通风净化的方式将有毒气体排出。
4.4.4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是指可能发生毒物、强腐蚀物质、刺激性物质泄漏等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场所。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物质是指那些急性毒性大、刺激作用强和(或)危害大的,或者短时间接触可能产生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的组织损伤、麻醉作用足以增加可能的意外伤害影响目救能力并降低工作效率的物质。具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确定参考《高毒物品目录》及 GBZ2.1。
上述报警装置必须经相关部门检定通过,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班前及定期检查,及时维修保证报警装置能够正常运转。
4.4.5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现场急救用品
现场急救用品包括发生事故时急救人员所用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如携气式呼吸器、全封闭式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以及对被救者施救所需的急救用品,如做人工呼吸所需单向阀防护口罩、现场止血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给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备急救车、防护小药箱等。
急救用品的配置应根据现场防护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考虑生产条件、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用量。急救用品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10 秒内能够获取。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应有警示标识,确保劳动者知晓。应使劳动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上述现场急救用品应安全有效,并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日巡检,及时维修或更新,保证现场急救用品的安全有效性。
4.4.6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冲洗设备
冲洗设备主要指冲眼器、流动水龙头以及冲淋设备在可能发生皮肤粘膜或眼睛烧灼钱、有腐蚀性、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工作场所应配备上述冲洗设备,特别强调冲洗设备应用取方便,且不妨碍工作,保证在发生事故时.劳动者能在 10 秒内得到冲洗。冲洗用水应安全并保证是流动水。设置冲洗设备的地方应有明显的标识,醒目易找。
上述冲洗设备应保证能正常使用,并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每日巡检,及时维修。
4.4.7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应急撤离通道
应急通道须保持通畅,设置应急照明设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撤离通道的宽窄应根据需要设置,如需用车辆、担架的,宽度应能保证车辆、担架顺利通过。
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位,有人负责,定期检查,保证应急通道畅通。
4.4.8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泄险区
根据生产条件、所使用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考虑泄险区设置的位置、大小和选材。
泄险区周围不能存在可能与排放到泄险区的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易燃、易爆等化学反应的物质泄险区四周的选材不应与泄险物发生反应,泄露物质和冲洗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应在泄险区周围的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及中文警示说明. 定期泄险要在中文警示说明中说明定期泄险的时间、泄险的物质和注意事项;事故性泄险应制定泄险预案,明确泄险的条件、泄险命令的发布人、泄险时如何进行人群疏散、泄险物质的无害化处理、消除发生次生事故的危险、泄险后的善后处理工作还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负责泄险的日常管理,并保证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泄险区。
⑨ 金属切削加工中存在那些危险和职业危害,如何预防
1.在起吊,装夹,拆卸工件时,尽量使用行车,使用行车起吊时,必须检查是否已经把所有紧固螺丝压板或者卡爪松开,如果起吊工件相对较大,必须考虑起吊钢丝绳的最大承载极限,另外必须熟悉该行车的前后左右按钮,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请务必使用点动,不要直接开走.否则将会发生极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2.任何机床只有两种加工工作方式:旋转或往复运动,车床是工件在旋转刀具做径向或轴向切削,钻床是刃具在旋转,主轴做轴向钻孔,镗床是刀具在旋转,镗轴做轴向运动切削,刨床是工件固定,刀具做往复直线运动,在机床处于运转/工作状态时,不论它是往复运动还是回转切削,绝对不允许用手带手套或者用纱布纱头去擦拭/接触加工平面,一旦卷入机床运动部分,操作者就会有生命危险.
3.从事机加工行业的操作者,工作时间的工作服不允许穿戴过大/过胖,有被卷入运动部分的危险,应当穿戴整齐/贴身的衣服,另外,女性不允许留长发,(这些事故市场发生,操作者往往都不幸罹难.)留长发的请务必将头发盘起来,戴好工作帽.
4.长期从事加工铸铁/球磨铸铁/石墨/木头/石料/浇铸铝等有色金属加工的机加工人员,必须做好粉尘防护工作,长时间吸入此类粉尘会对操作者的肝脏及肺部功能造成极大的伤害.防护措施可以选择戴口罩和防护面具,目前国家多此类特殊的加工行业操作者也出台了相应的应得补助,具体可以咨询相关法律中心.
5.机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和飞溅的铁屑,这些铁屑一般都在200~650°之间,如果触及皮肤会造成烫伤,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建议不要穿较为裸漏的衣服(若天气炎热,那也只好穿了),不要穿拖鞋等等,另外,如果是加工脆黄铜或者灰口铸铁等飞溅性铁屑粉末较多的,还必须佩戴好防护眼镜来保护眼睛,如果不慎伤及眼睛,千万不要用力揉,应立刻用清水冲洗或者去最近的医院请医生将其取出.
6.如果从事剪板机/冲床/折弯机/氩弧焊/钣金等工种,请一定要学习好相关的操作本领,有一定基础才可独立操作,剪板机/冲床等如果没有较好的操作本领,被剪断/剪伤手指的事情市场发生,钣金/氩弧焊如果没有经过很好的培训,若操作者不慎,发生氢气泄露或回火,发生事故,伤亡会非常严重.
⑩ 机械工业主要有哪些职业危害
机械制造工业范围很广,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 (1)生产性粉尘主要粉尘作业是铸造,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使粉尘飞扬,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较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引起磨工尘肺。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高温、热辐射机械制造厂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种。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严重时发生中暑。
(3)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引起“铸造热”;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
(4)噪声振动和紫外线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砂型捣固机、风动工具、各种锻锤、砂轮磨光、铆钉等,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电焊、气焊、亚弧焊及等离子焊接产生的紫外线,如防护不当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5)重体力劳动和外伤、烫伤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企业,浇铸、落砂、手工锻造时都是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使使用气锤或水压机,由于需要变换工件的位置和方向,体力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要在高温下作业,故易引起体温调节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铸造和锻造的外伤及烫伤率较高,多是由于铁水、钢水、铁屑、铁渣飞溅所致;机加工车间发生眼、手指外伤的较多。另外金属切削的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对工人的皮肤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