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加工出口企业税负怎么控制
1. 有出口的企业增值税税负率是怎么算的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版实际权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具体公式如下:
增值税税负率
=[销项税-免\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
2. 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如何退税
海关凭盖有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印章的经贸主管部门的批件,方能办理进口料件“登记手册”;加工的货物出口后,按照下列的规定计算退税:
(1)外贸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税进口料、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应先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报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同意后再将此申报表报送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据此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可按规定税率计算注明销售料件的税额。
主管出口企业征税的税务机关对这部分销售料件的销售发票上所注明的应缴税额不计征入库,而由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时,应按照出口货物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税额在退税额中抵扣。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计算退税的公式:
出口退税额=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当期进口料件金额×税率-海关已对进口料件的实征增值税税款。
(2)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时,对其进口料件应先根据海关核准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报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同意盖章后,再将此申报表报送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并准许其在计征加工成品的增值税时对这部分进口料、件按规定征税税率计算税额予以抵扣。
货物出口后,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在计算其退税或抵免税额时,也应对这部分进口料件按规定退税率计算税额并予扣减。
①实行“先征后退”办法计算退税的生产企业的
计算公式: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金+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税率)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税率
②实行“免、抵、退”办法计算退税的生产企业的计算公式为:
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退税率)
其余抵、退税的计算具体步骤和公式参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退税办法。
小标题:因为没有成本价所有没办法给出具体数字,可以根据上面公式计算。
(2)进料加工出口企业税负怎么控制扩展阅读:
比如:你公司进口材料100万元,当月进项税为10万,100万元的进口材料生产150万元的产品全部出口。内销不含税金额为10万,税金1.7万,单证当月收讫,该企业征17%,退13%
1、借:原材料 100
贷:应付账款 100
2、免税申报时,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在实务中需要海关根据分配率来计算,假定是3万:
借:主营业务成本 3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3
3、退税申报时
期末留抵税额=1.7-(10-3)=5.3
免抵退税额=(150-100)×13%=6.5
借:应收账款——应收出口退税 5.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1.2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5
3. 税负率如何控制
税负率的分析和控制,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
1、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企业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如果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2、 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
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如果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3、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4、 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
#如果企业应纳税额连续三个月等于0,该企业异常。
5、 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
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6、 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化分析
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该企业申报异常。
下面举个例子来详细说说如何具体操作:
公式 1.2 %=X÷Y,想控制1.2%的税负,就要交纳X元增值税,并要做Y元主营业务收入,可有两个变量怎么能控制税负呢。
还有一个公式 Y=(上期留抵增值税+本期进项增值税)÷(17%-1.2 %)
我们把上述公式中的红字称为“本期可抵扣增值税”蓝字称为“预计税负”则
Y=本期可抵扣增值税÷ (17% - 预计税负)
例:上期留抵100万增值税,本期已认证进项增值税100万,想要控制在1.2 %的税负,应当做多少主营业务收入
套入公式得
Y =(1000000+1000000)÷(17%-1.2 %)
=2000000÷15.8%
=12658227.85(元)
计算应纳增值税
X =12658227.85×17%-2000000
=151898.73 (元)
税负率=151898.73÷12658227.85
=1.2 %
将主营业务收入减少到12658227.85元就能达到1.2 %的税负了
有些会计人士在月底一衡量税负发觉高了就向下调销售收入,调过后发觉还不理想就还调,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在月中旬结合进项发票情况合理控制制定税负,控制销售收入。
4. 既进料加工和出口又有内销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怎么算
与期末留抵额和当期免抵额有关!
税负率=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5. 生产型出口企业怎么算税负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税率-回进项税额)/答(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 *100%
假设某公司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
销项税金=50000*17%=8500元
进项税金转出=950000*(17%-13%)=38000元
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
税负=[8500+950000*17%-(150000-38000)]/1000000*100%=5.8%
如此题,该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6. 进料加工复出口企业增值税的问题
退税率多少? 如果退税率是17%的话 那么出口退的就是以前各个环节缴纳的增值税
7. 关于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问题
我不清楚你们的税负是如何算的,税局正常的算法应该是这样:
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免抵额专+应纳税额属)/全年销售收入。
第二种方法是:(全年销售收入*17%-进项税额+期初进项留抵-期末进项留抵)/全年销售收入。
此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你要弄清几个问题,是不是现在的销量很小,本年退的税含以前年度的
再有弄不清你们为什么 “就多开了点材料票做库存”,这样做反而使税负变小(进项大了),税局肯定要查的
“ 随便到你们仓库盘点都不止这点啊”这说明你们库存大,进大于销,所以税负低属正常原因,感觉你们弄反向了;“做盘盈”只能交所得税与增值税无关。
如果你们经营正常,没什么猫腻就不用怕。税负小并不代表偷漏税,只是怀疑罢了。有正当理由说明即可。
8.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税负如何计算
其实在申报出口退税的时候,按实际情况填写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申报系统那个软件,预审报时就会有应纳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了……如果要真正理解,还是按照计算流程自己作一下吧,已经有人贴过了,我再贴一下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计算
生产企业货物出口后,必须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出口退税子系统查询到报关单出口信息后,方能计算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
一、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国内购进原材料是指开具进料加工免税证明业务所涉及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二、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3、当期有应纳税额时,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三、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四、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9. 关于进料加工的出口企业的退税问题
1、进料加工贸易申报程序:
(1)登记备案: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企业,在第一次进料之前,应持进料加工贸易合同、外经贸部门签发的《加工业务贸易批准证》、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及《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表》(企业打印),向退税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2)《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出具。料件进口后,生产企业应向退税部门申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企业打印),并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和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报关单。退税部门审核无误签章后,上报退税机关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
(3)退税抵扣。生产企业在取得退税机关出具的《生产 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当月,根据证明中的“不得免税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参与当期征(免)税和免抵退税计算。《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按当期全部购进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出具。
(4)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
开展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免、抵、退“税时,除提供一般贸易所需凭证资料外,还需提供装订成册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企业打印);《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和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报关单复印件。
(5)进料加工业务的核销。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最后一笔出口业务在海关核销后,应持《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企业打印),并提供向海关办理核销的、记有全部记录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原件(复印件);《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海关签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通知书》;向海关补税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如有间接出口须提供间接出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提供手册原件(复印件)等有关资料,到退税部门办理进料加工业务核销手续。
对免抵退税不得免税和抵扣税额的抵减额需调整的,由退税部门监督企业在次月免、抵、退税申报和纳税申报时调整。
10. 关于进料加工的税收问题
来料加工一般属于受托加工,本企业只是收取加工费,并开据发票,一般缴纳专加工费的增值税,属若为消费税应税货物,还应代收代缴消费税;
进料加工就是一般的工业企业,采购时要取得增值税的进项发票,销售时开据增值税的销项发票,一般缴纳销项与进项的差额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