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预防机械伤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预防机械伤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2-28 03:05:37

A. 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1.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例如锻锤、冲床、切钣.几的施压部件、牛头刨床的床头、龙门刊床的床面及桥式吊车大、小车和升降-几构等,都是作直线运动的。作直线运力的零、部件造成的伤害事故主要有压伤、砸伤、挤伤。
2.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氇成的伤害。例如机械、设备中的齿轮、支带轮、滑轮、卡盘、轴、光杠、丝杠、供轴节等零、部件都是作旋转运动的。旋转运动造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形式是绞隽和物体打击伤。
3.刀具造成的伤害。例如车床上的车刀、铣床上的铣刀、钻床上的钻头、磨床上的磨轮、锯床上的锯条等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刀具在加工零件时造成的伤害主要有烫伤、刺伤、割伤。
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伤害。机械设备在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有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这类伤害事故主要有:①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被甩出打伤人,例如车床卡盘夹不牢,在旋转时就会将工件甩出伤人。②被加工的零件在吊运和装卸过程中,可能造成砸伤。
5
.手用工具造成的伤害。
6.电气系统造成的伤害。工厂里使用的机械设备,其动力绝大多数是电能,因此每台机械设备都有自己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电动机、配电箱、开关、按钮、局部照明灯以及接零(地)和馈电导线等。电气系统对人的伤害主要是电击。
7.其他的伤害。机械设备除去能造成上述各种伤害外,还可能造成其他一些伤害。例如有的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伴随着发生强光、高温,还有的放出化学能、辐射能,以及尘毒危害物质等等,这些对人体都可能造成伤害。

B. 检修维修时防止机械伤害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1.机械伤害
在工程机械零部件的拆卸、清洗、修复过程中,零部件的棱角、锐边容易引起人员划伤和刺伤;一些放置不稳的零部件、工具滑落易引起人员砸伤;一些露天存放的维修设备,如简易起重机等,因钢丝绳锈蚀极易发生断裂。为避免这些机械伤害威胁维修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增强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维修人员应对维修对象和发生伤害的可能性做好安全防护。
(3)定期对用于维修的设备、工具进行检查更新,排除安全隐患。

2.振动和噪声伤害
振动与噪声污染主要是由维修设备和工具产生。维修人员操作气动、电动或冲击工具时,强烈的振动传递到操作者的手臂上,久之会使人产生不适,甚至造成关节或血管等疾病。避免振动、噪声伤害的措施如下:
(1)及时维护和润滑设备,使设备运行良好,并对鼓风机等噪声大的设备安装消声器,并进行隔声处理。
(2)改进工艺及操作方式,如用液压代替锻压,用电、气焊接代替铆接等;采取减振、隔振技术,提高回转件的动平衡性能,减轻振动噪声。

3.化学物质伤害
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油料,包括煤油、汽油、洗涤油、润滑油、液压油、润滑脂、粘结剂和清洗剂。煤油挥发性较小,含铅量高,接触时会引发接触部位皮肤发白,且对脑部刺激很大;汽油和洗涤油均属高挥发性油料,用其清洗零件时,产生的油气会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嗅觉功能损伤,并且由于对皮肤具有脱脂作用,会导致手部干裂;液压油、润滑油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容易通过皮肤渗入体内损伤神经系统;胶粘剂中的苯和甲醛,会导致神经等人体系统功能性损伤,使人出现头痛、乏力、头晕等症状;此外,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焊烟尘、金属气体、氟化氢、氮氢化合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也会危害维修人员的健康。为避免化学物质伤害,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优先采用污染小、伤害低的油料。维修人员要详细了解各种油料的特性、危害机理、致病方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应根据需要备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和用品。维修人员在接触渗透性强的液压油、润滑油时,应戴上橡胶手套和护目镜;使用煤油、汽油等挥发性较强的油,应注意防火并配备灭火设备。
(3)要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维修及加工工艺,如机加工中可采用干磨削和干铣削,减少油液和乳化液的使用。
(4)对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对废水、废油、废渣应采取分离净化处理措施。

4.电磁辐射伤害
工程机械表面修复新技术中的等离子喷涂、超声波焊接、高频感应加热等,都存在电磁辐射污染问题。长期在电磁辐射作用下,人员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症状,还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闷及激动和脱发等症状。为此,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对电器设备集中的地方应设置隔离带,从而在较大范围内控制电磁辐射危害。
(2)将某种辐射能量吸收作用强的材料撒于电磁辐射源外围,可将场源附近辐射降到最低。
(3)在辐射强度较高的场所作业时,要配戴防护用品。

C. 如何防止机械伤害

1.机械伤害在工程机械零部件的拆卸、清洗、修复过程中,零部件的棱角、锐边容易引起人员划伤和刺伤;一些放置不稳的零部件、工具滑落易引起人员砸伤;一些露天存放的维修设备,如简易起重机等,因钢丝绳锈蚀极易发生断裂。为避免这些机械伤害威胁维修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增强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维修人员应对维修对象和发生伤害的可能性做好安全防护。 (3)定期对用于维修的设备、工具进行检查更新,排除安全隐患。 2.振动和噪声伤害振动与噪声污染主要是由维修设备和工具产生。维修人员操作气动、电动或冲击工具时,强烈的振动传递到操作者的手臂上,久之会使人产生不适,甚至造成关节或血管等疾病。避免振动、噪声伤害的措施如下: (1)及时维护和润滑设备,使设备运行良好,并对鼓风机等噪声大的设备安装消声器,并进行隔声处理。 (2)改进工艺及操作方式,如用液压代替锻压,用电、气焊接代替铆接等;采取减振、隔振技术,提高回转件的动平衡性能,减轻振动噪声。 3.化学物质伤害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油料,包括煤油、汽油、洗涤油、润滑油、液压油、润滑脂、粘结剂和清洗剂。煤油挥发性较小,含铅量高,接触时会引发接触部位皮肤发白,且对脑部刺激很大;汽油和洗涤油均属高挥发性油料,用其清洗零件时,产生的油气会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嗅觉功能损伤,并且由于对皮肤具有脱脂作用,会导致手部干裂;液压油、润滑油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容易通过皮肤渗入体内损伤神经系统;胶粘剂中的苯和甲醛,会导致神经等人体系统功能性损伤,使人出现头痛、乏力、头晕等症状;此外,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焊烟尘、金属气体、氟化氢、氮氢化合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也会危害维修人员的健康。为避免化学物质伤害,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优先采用污染小、伤害低的油料。维修人员要详细了解各种油料的特性、危害机理、致病方式,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应根据需要备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和用品。维修人员在接触渗透性强的液压油、润滑油时,应戴上橡胶手套和护目镜;使用煤油、汽油等挥发性较强的油,应注意防火并配备灭火设备。 (3)要尽量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维修及加工工艺,如机加工中可采用干磨削和干铣削,减少油液和乳化液的使用。 (4)对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对废水、废油、废渣应采取分离净化处理措施。 4.电磁辐射伤害工程机械表面修复新技术中的等离子喷涂、超声波焊接、高频感应加热等,都存在电磁辐射污染问题。长期在电磁辐射作用下,人员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症状,还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胸闷及激动和脱发等症状。为此,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对电器设备集中的地方应设置隔离带,从而在较大范围内控制电磁辐射危害。 (2)将某种辐射能量吸收作用强的材料撒于电磁辐射源外围,可将场源附近辐射降到最低。 (3)在辐射强度较高的场所作业时,要配戴防护用品。

D. 避免建筑机械伤害的措施有哪些

1、现场上固定的加工机械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以防止被加工件压破发生触电。
2、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防止发生漏电。
3、各种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要有防护罩和防护套。
4、现场使用的圆锯应相应固定。有连续二个断齿和裂纹长度超过2㎝的不能使用,短于50㎝的木料要用推棍,锯片上方要安装安全挡板。
5、木工平刨口要有安全装置。木板厚度小于3㎝,严禁使用平刨。平刨和圆锯不准使用倒顺开关。
6、使用套丝机、立式钻床、木工平刨作业等,严禁戴手套。
7、砼搅拌机在运转中,严禁将头和手伸入料斗察看进料搅拌情况,也不得把铁锹伸入拌筒。清理料斗坑,要挂好保险绳。
8、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到作业。
9、机械运转中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或把机械交给别人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作业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作业。
10、打夯机要二人同时作业,一人理线,操作机械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严禁在机械运转中清理机上积土。
11、使用砂轮机、切割机,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严禁用砂轮切割22#钢筋扎丝。
12、操作钢筋切断机切50㎝以下短料时,手要离开切口15㎝以上。
13、操作起重机械、物料提升机械、砼搅拌机、砂浆机等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坚持十不吊。
14、加工机械周围的废料必须随时清理,保持脚下清,防止被废料拌倒,发生事故。

E. 钢铁厂预防机械伤害的措施有哪些

所有的裸露机械转动抄部件加防护罩;所有的物料口加遮挡帘;车间里面设置走行通道并进行醒目标注,防止空中走行机械伤害行人;所有可能的走行机构设置走行极限标识;作业人员佩带手套,女工剪成短发以防止头发加入机械;所有危险点设置安全提示牌。

F. 机械伤害事故预防与控制主要技术措施

1、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完好,安全防护措施齐全,大型设备有生版产许可证、出厂合权格证。
2、作业人员经过培训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3、机械设备安装后应按规定办理安装验收手续,报上级部门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按说明书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5、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6、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消防不安全因素,如机械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采用措施进行稳定,防止事故扩大,避免更大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G. 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有那些

机械伤害事抄故的防范措施有:

1、投入袭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完好,安全防护措施齐全,机械设备有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

2、机械设备安装后应按规定办理安装验收手续,报相关部门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3、作业人员经过培训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4、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按说明书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5、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牌和设专人监护制度。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方可取牌合闸。

6、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

7、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H. 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有哪些

首先要 大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监控
常见的危险源有
(1)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2)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3)火灾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4)触电预防措施
(5)中毒预防措施
(6)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其次 是在发生危险源时的紧急预警行动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街道(地区)办事处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 是 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通知
(2)信息上报
(3)信息传递

第四 应急响应
单位应急响应的过程为接警、应急启动、控制及应急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

第五 后期处置
事故处理完成后,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在厂办公室存档备案。
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险过程应急抢救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第六 保障措施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人员通信联系电话:
应急队伍保障
抢险、抢修组由设备科全体人员组成。由设备科负责人负责领导。
义务消防救援队由单位保安人员组成,由安全保卫部负责领导。抢险、抢修组和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等....

I. 机械加工常见事故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1)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一般措施。

① 机械工具所有外露的旋转部分(如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 (防护网或防护罩)。防护装置必须安装牢固,并且性能可靠。

② 为防止运行中的机械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

③ 机械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有效制动。

④ 机械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构,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露等装置。

⑤ 机械设备在高速运转中容易甩出的部件应设置防松脱装置,并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

⑥ 机械设备应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械设备的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

⑦ 机械设备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设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颜色鲜明、清晰、持久。

⑧ 机械设备中发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

⑨ 有电器的机械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

⑩ 在安装机械设备的场地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

⑪制定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坚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⑫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女工防 护帽等。

(2) 起重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

① 起重机械、牵引机械和重要辅助工具要标明最大负荷量,以避免超载。

② 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如限位器、控制器、连锁开关等)要保持齐全、灵敏、可靠。

③ 起重机械的紧急开关、信号装置等应工作正常。

④ 起重机械外露旋转部分应加防护罩,以防绞伤。

⑤ 起重机的前轮挡板、轨道末端车挡立柱、缓冲器等应齐全、可靠。

⑥ 起重机桥架、平台上应设栏杆,防止人或物坠落。

⑦ 钢丝绳(链条、麻绳、吊钩、吊环)等应符合安全技术规定。

⑧ 起重机械的制动装置应安全可靠,主要零部件无严重磨损。

⑨ 起重机械的起重和牵引能力应符合出厂要求,不得任意改变。

⑩ 所有起重机械应经常进行检查、按期及时进行保养,保持起重机械的良好工作状态。

⑪对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⑫严禁违章指挥,严禁违章操作,严禁无上岗证(操作合格 证)的人员上机操作。

(3) 机械加工伤害事故的预防。

① 设备和工作场地应清洁,现场毛料、零件、工具等应堆放整齐,道路畅通无阻。

② 对有毒害的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通风设备应有专人维护,易燃品用后及时送仓库妥善保管。

③ 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严禁违章操作。

④ 操作人员上班要穿好工作服、戴好套袖、扎紧袖口,女工要戴好工作帽且头发放在帽内。

⑤ 机械加工操作人员严禁戴手套操作。

⑥ 操作人员坚持班前开车空转。下班或中途停电时,将各种走刀手柄放在空挡位置,关闭开关。上机工作时,必须站在木质的 脚踏板上。

⑦ 调换齿轮,变换转速,装卸工件、夹具时必须停车、切断电源。

⑧ 测量、检查工件时须停车,禁止把量具、零件放在床面上。

⑨ 锉刀要装木柄,扳手、扳口必须和螺帽尺寸吻合,不允许在柄上加长管子,防止滑脱伤人,垫圈材料不许淬火。

⑩ 对设备、构件、操作机构、导线等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使操作机构灵活好用、各元件 声音正常、无闪烁放电和异常振动。

⑪设备的防护罩、配电装置、继电保护、接地等安全措施齐全、可靠。

J. 维修时防止机械伤害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1、投入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完好,安全防护措施齐全,大型设备有生产许可证、出版厂合格证。
权2、作业人员经过培训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特种作业证上岗。
3、机械设备安装后应按规定办理安装验收手续,报上级部门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格按说明书及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5、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6、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各种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可靠。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消防不安全因素,如机械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采用措施进行稳定,防止事故扩大,避免更大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