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① 急,关于机械效率 不用刻度尺怎样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由于η抄 = W有用/W总
又由于W有用=Gh W总=Fs
而s = nh也就是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就费距离到几倍,
则η=G/(nF)
这样我们只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F和G就能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② 为什么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弹簧测力计要匀速向上拉
(3)
然而如果真要加速或减速拉动,
总功
有很多种值
有用功只有一个
,
机械效内率
会各不
相同容,就无法确定,使研究的问题复杂,由于加速度不同拉力就会千变万化为什么测
滑轮组
机械效率
弹簧测力计
要匀速向上拉。
(2)
但是与实际不相符,你所说的加速或减速拉动更接近实际。
(4)
物理学把
匀速运动
作为理想模型?加速或减速会造成什么?
解答: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弹簧测力计要匀速向上拉
(1)
是为了使问题更简化、更简单。便于为改造滑轮组提供理论依据
③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条件
(1) (2)匀速(3)偏大 (4)增大
④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改变绳子的绕法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怎么变
(1)注意分析芳芳和兰兰所测的物理量,注意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就可以分析出她们的猜想,她们的实验中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2)要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100%= ×100%= ×100%= ×100%,据此计算出兰兰实验中的机械效率. (3)把芳芳和兰兰的实验结论综合在一起,注意变量和不变量,同时注意观察机械效率是否变化,若变化的话是由哪个物理量引起的. 【解析】 (1)①芳芳的数据记录中,钩码的重力相同,但是提升的速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的速度的关系; ②兰兰的数据记录中,提升的速度相同,钩码的重力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机械效率与钩码重力的关系; ③芳芳和兰兰的实验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故答案为:1;2;控制变量法. (2)由图可见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3段,因此兰兰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 η= ×100%= ×100%=88.9%. 故答案为:88.9%. (3)总结芳芳和兰兰的结论,可以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匀速提升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与物体的重力有关,被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⑤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N
(1)由表格中数据知,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是钩码上升高度的4倍,所以滑轮组由4段绳子版承担物重,至少权需3个滑轮,2个动滑轮;
(2)η=
W有用 |
W总 |
Gh |
Fs |
2N×10×10?2m |
0.8N×40×10?2m |
由表格中数据知,第二次钩码重大于第一次钩码重,滑轮组不变,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有用功,因此机械效率提高,大于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故答案为:(1)3;2;(2)62.5;大于.
⑥ 为什么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要匀速拉动测力计
"物体重力用滑轮组改变的效果"这句话的意思我认为是指使用滑轮组时所做的有用功的大小.有用功是对人们有用的功,也就是不用机械直接用手达到目的所做的功.在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等于Gh,应该说,在提升同一物体到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有用功的大小是不变.所以,该回答的说法是错误的.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要匀速拉动测力计的主要原因是:只有在匀速拉动时,拉力的大小才是不变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不变的,才能快速准确测出拉力的大小.
补充:
1)人们设定机械效率这个概念的目的:
描述机械使用性能的一个物理量,即使用时,有用(达到目的需要)的功占使用机械总共做功的百分比.机械效率越大,机械使用时需做的额外功越少.任何人在使用机械时都希望使用机械效率大的机械.这也是人们选购机械的一个参考量.
2)在测定时,若做加速运动,拉力需做总功必然变大,而在提升相同高度的情况下,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会变小,所以说匀速拉动测得的机械效率最大.
⑦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为什么要匀速拉动绳子如果不匀速会怎样但增加拉动绳子的速度,机械功率也不变。
测量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什么自要匀速拉动绳子?——使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使读数准确
如果不匀速会怎样?——测力计示数不断变化,读不出具体量值
但增加拉动绳子的速度,机械功率也不变。——错误,机械功不变,机械效率不变,机械功率增大
⑧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0.1,0.06 ;总功小于有用功,测力计读数错了;83.3%;增大
⑨ 怎么样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操作 测出一个重物的重力,把它用测力计匀速拉,观察读数,再测出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和重物上升的距离,根据公式W有=Gh,W总=Fnh,机械效率=W有/W总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