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需要哪些机械及数量
工程名称 检查及验收人员 序号 验收项目 验 收 内 容 验收意见 1 一般规定 中小型施工机械和手持(移动)用电设备,使用前绝缘测试应符合要求,其明露的传动
『贰』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需要一些什么设备
太多了,跟你说主要的吧
大管棚:潜孔钻,挖机,注浆机
开挖阶段:空压机,凿岩机(回就是风枪),答装载机(一般是侧翻式的),挖掘机,出渣车
支护阶段:冷弯机(加工拱架),电焊机,注浆机,喷射砼喷浆机
衬砌阶段:二衬台车,混凝土泵
像爬焊机什么乱七八糟的小行机具就太多了
『叁』 隧道灌浆需要施工机械的种类,规格及数量
你说的灌浆是导管灌浆么?导管注浆用的是 注浆机。
你说二次衬砌的话用的是 输送泵,泵送混凝土,一般罐车放到输送泵口处,启动输送泵,输入到衬砌台车和岩面间。
『肆』 隧道施工常用机械设备都有哪些
楼上答了不少,多数是暗挖隧道的,补充一下:各种隧道通用的:水泵
明挖隧道跟房建专基坑一样,成属桩/槽设备、汽车吊、余泥运输车
暗挖隧道:提升架
盾构隧道:盾构机及后配套、变频电力机车、渣车、砂浆车、门式起重机、管片车、充电机、汽车吊、砂浆搅拌站
『伍』 建设一个隧道工程前期应准备哪些机械设备
1、土石方施工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和自卸汽车等;
2、隧道开挖及出渣运输回设备:凿岩答机、台车(架)、装载机、大吨位自卸汽车等;
3、隧道支护设备:湿喷机、管棚钻机、注浆机等;
4、混凝土施工设备:砼搅拌机、配料机、砼运输车、砼输送泵、捣固设备、衬砌台车(模板、拱架)等;
5、钢筋(结构)加工设备:钢筋调直机、切断机、弯曲机、电焊机等;
6、风、水、电供应设备:内燃空压机、电动空压机、水泵、(变频高压供水装置)、变压器、发电机等。
7、相应阶段配备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陆』 隧道施工常用机械设备有哪些
1、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抽水机是少不了的。
2、掘进设备:石质隧道常用凿岩台车或风钻。
3、装载设备:常用立爪装岩机或装载机。
4、运输设备:常用梭式矿车(配立爪),自卸车(配装载机)。
5、支护设备:如喷浆机,锚杆机,以及喷射机械手等。
6、衬砌设备:如混凝土泵、衬砌台车等。有时还要有清危石、支护稳定性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中线控制测量等设备。长大隧道还会用到探地雷达。
(6)隧道施工需要哪些机械及数量扩展阅读
隧道施工方法:
1、盾构法。
是一种钢制的活动防护装置或活动支撑,是通过软弱含水层,特别是河底、海底,以及城市中心区修建隧道的一种机械。在它的掩护下,头部可以安全地开挖地层,一次掘进相当于装配式衬砌一环的宽度。
2、明挖法。是指挖开地面,由上向下开挖土石方至设计标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顺作施工,完成隧道主体结构,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的施工方法。
3、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部的工程在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主体结构可以顺作,也可逆作。
4、浅埋暗挖法。是参考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开挖中采用多种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围岩,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开挖后即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有效地抑制围岩过大变形的一种综合施工技术。
『柒』 隧道施工需要哪些设备
隧道施工中抄有哪些特种设备:
1、通风袭机、空气压缩机、抽水机是少不了的。
2、掘进设备:石质隧道常用凿岩台车或风钻。
3、装载设备:常用立爪装岩机或装载机。
4、运输设备:常用梭式矿车(配立爪),自卸车(配装载机)。
5、支护设备:如喷浆机,锚杆机,以及喷射机械手等。
6、衬砌设备:如混凝土泵、衬砌台车等。有时还要有清危石、支护稳定性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中线控制测量等设备。长大隧道还会用到探地雷达。
『捌』 隧道开挖主要设备有哪些
楼上答了不少,多数是暗挖隧道的,补充一下:各种隧道通用的:水泵
明挖隧道跟房建基坑一样,成桩/槽设备、汽车吊、余泥运输车
暗挖隧道:提升架
盾构隧道:盾构机及后配套、变频电力机车、渣车、砂浆车、门式起重机、管片车、充电机、汽车吊、砂浆搅拌站
『玖』 隧道施工常用机械设备有哪些
楼上答了不少,多数是暗挖隧道的,补充一下:各种隧道通用的:水泵
明挖内隧道跟容房建基坑一样,成桩/槽设备、汽车吊、余泥运输车
暗挖隧道:提升架
盾构隧道:盾构机及后配套、变频电力机车、渣车、砂浆车、门式起重机、管片车、充电机、汽车吊、砂浆搅拌站
『拾』 挖隧道一般用什么机械
专业名字抄叫盾构机。
1997年,我国首次从德国引进了两台盾构机,用于挖掘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当年,一台进口盾构机的售价高达3亿元人民币,直到2008年之前,中国的盾构机严重依赖进口。外方对技术实行垄断,维修保养时不允许中方参与,维修所需工时也完全取决于外方,严重影响中方工程进度。
为了摆脱窘境,2002年8月,“中铁装备”成立了一支由18人组成的研发团队。经过6年的技术攻坚,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于2008年成功下线,首次应用于天津地铁项目,实现了由“用盾构到造盾构”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