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相机如何调焦
A. 相机如何实现自动调焦
自动调焦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主动式红外系统。
这种系统的工作内程序,是从照相机容发光元件发射出一束红外线光,照射到被摄物主体后反射回照相机,感应器接收到回波。
照相机根据发光光束与反射光束所形成的角度来测知拍摄距离,实现自动对焦。
采用这种方式的af照相机,因为是由自身发出照射光,所以其对焦精度与被摄物的亮度和反差无关,即使是室内等较暗的环境下,也可以顺利地拍摄。
但是,由于这种方式是以被摄物反射的红外光为检测对象,所以对反射率较低的被摄物,以及与此相反,表面有反射的被摄物,或面积太小的被摄物,有时不能发挥其功能。
B. 怎样用调焦的相机
你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和“焦距”。
然后就可以操做咯
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快门速度:
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与传统相机的快门速度是一样的
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感光度:
衡量胶卷需要多少光线才能完成准确曝光的数值。胶卷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这个数值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就强。不同感光度的胶卷适合于不同场合的拍摄,如ISO100的胶卷最适合于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室内或清晨、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
数码相机虽然不用胶卷,但用于感应光线信号的CCD对曝光量也就有相应要求,这与胶卷同属于感光灵敏度的问题。因此,CCD也就相当于胶片,有一定的感光度。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一般将数码相机的CCD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此数码相机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概念。
用传统的衡量胶片感光度高低的分类看,目前数字照相机的“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有一些数码相机的感光度是单一的,加之它的CCD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对拍摄条件的要求比较苛刻,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情况下,使用效果会很差。另外一些数码相机的相当感光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供选择,但感光度设置得高时与设置得低时的拍摄效果有一些区别,因此如果对数码相机的相当感光度不很了解的话,拍摄最好将它置于“最佳感光度”档上。
焦距:
焦距,是光学镜头的重要参数,当一束平行光沿着凸透镜的主轴方向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主轴上会被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一个摄影镜头,也像凸透镜一样,也有标准、长、短焦距之分。焦距的长度=成像画幅的对角线的叫标准镜头135相机的画幅的对角线58mm ,135相机的标准镜头是58mm ,而120相机的画幅对角线是75mm 它的标准镜头是75mm ;长于叫标准镜头的叫长焦距镜头,短于标准镜头的叫短焦距镜头。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比如短焦距镜头有视角广、景深大、透视效果大、影象小等特点。这些特点用于创作上,就是造型手段。焦距可变的镜头叫变焦距镜头,最短的焦距和最长的焦距之比,叫变焦距镜头的变焦倍数。变焦倍数越大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下,景别变化越显著。从焦距角度来讲,具有广角的大变焦距倍数的镜头最好,主要用在专业摄影,成本高价格也最贵。
C. 请问相机怎么手动调焦
将镜头上标有AF/MF 选至MF(手动对焦),
不同品牌的机器此控钮也会在镜头与机身的卡口位置,
此模式下则可进行手动对焦, 转动对焦环,从目镜中感觉所拍摄图像清晰,则对焦完成。
D. 求单反相机镜头调焦原理或示意图
1、镜头为什么要对焦?
这是个光学问题。我们以前做过这样的实验,如图。当物体位置在位置1时,如果这个时候成像恰好落在感光元件上,那么当物体移到位置2时,清晰的成像就会在成像2的地方。这时候镜头必须修正光路,使最清晰的成像仍然落在感光元件上,因此需要对焦。对焦就是修正这个光路,通过改变镜头的整体折射率来保证相距,因为镜头的后口到感光元件的距离是固定的。
2、对焦的方式有哪些?
早期的对焦都是手动对焦(MF),原理就是通过手动转镜筒,镜筒带动镜头里某个镜片或者某组镜片前后移动(有的镜头是所有镜片都在移动),来修正光路,使成像落在感光元件上是最清晰的。
80年代后期,主流厂家都步入了自动对焦(AF)的时代。自动对焦分相位对焦和对比度对焦。
(1)相位对焦
很多文章说的都很晦涩难懂,其实很容易理解:首先有个传感器,规定如果两束光进来,光线的距离是1cm就是合焦了。然后从镜头进来的光,通过反射机构和分离器,一束光变成两束光,然后落到这个传感器上,传感器直接会获得两束光之间的距离,大于1cm,好,镜头中的某个镜片赶紧想前移动,小于1cm呢,就向后移,移到1cm就合焦了。这个镜片移动过程就是对焦过程。
(2)对比度对焦/反差对焦
这个对焦更容易理解了。某光线直接到传感器,传感器一看,靠,这个线条颜色过渡这么平滑,不行,赶紧给我动一下,于是镜头对焦镜片开始动了。传感器一看,不行,越来越模糊了,对焦镜片你方向反了,赶紧回来!于是对焦镜片反向移动。传感器看了,不错,越来越锐利了,继续,哦,呵呵,好锐利啊,但我还是不知道是不是最锐利的程度,你继续移动,哦,停!不行,过头了,颜色过渡又开始平滑了,往回移动到刚才那个位置,对,就这里。于是合焦了。
这里看的出来,相位对焦由于是只要测量距离就行,而反差对角需要适时检测对焦点的色彩反差,并且还会跑过然后退回来,对于处理器来说,相位对焦的处理也轻松很多,因为只要处理距离就行,但相位对焦的机械结构比较麻烦,主要是要有多个反光镜和光线分离器,因此相位对焦虽然省电且对焦速度快,但对对焦部件的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要求更高。如果多个反光镜只要有一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出现跑焦。因为相位传感器接收到的光并不等于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线,而对比度对焦,就是通过落到感光元件上的光线检测的,因此理论上说,对比度对焦不可能跑焦。
E. 相机镜头调焦原理
焦距与人类的眼睛一样,数码照相机通过镜头来摄取世界万物,人类的眼睛如果焦距出现误差(近视眼),则会出现 无法正确的分辨事物,同样作为数码相机的镜头,其最主要的特性也是镜头的焦距值。镜头的焦距不同,能拍摄的景物广阔程度就不同,照片效果也迥然相异。
若经常使用普通的35毫米相机,对相机的镜头焦距应该会有基本的认识,比如一般使用35毫米左右的镜头拍摄风景、纪念照,而用80毫米左右的镜头拍证件照所需要的"大头像"。
与传统的相机相比,由于数码相机使用CCD感光器件,因而其镜头上标明的焦距通常是5.0毫米、10毫米等等,在普通的35毫米相机上一般都使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了,而数码相机厂家一般使用的镜头只是相当于35毫米相机的小广角镜头。
(5)机械相机如何调焦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这也为是为什么85mm,70-200mm等焦距适合人像的原因,因为虚化好。这也是为什么,手机不能虚化的原因,因为手机的等效焦距是20mm以下。(双镜头的虚化是算法,不是光学)
3、对焦距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对焦越近,景深越小。
4、相机画幅,画幅越大,景深越小。这也是为什么,全画幅好于残幅的一个原因。
F. 数码相机怎么手动调焦
朋友你说的手动来调焦具体到每款机源器时都是不同的,以最常见的佳能A620为例,设成非AUTO档后,按向下按钮两次就可以变成M档就是你说的手动调焦(注不是变焦哦)。还有就是不是每款机器都支持手动调焦的,你最好还是把自己相机的具体型号说一下,看我能不能帮上你的忙……
G. 照相机怎么调焦,怎么调光圈,什么原理
首先,你说的这些除了可能你要问的变焦外都要带有手动功能的相机,其次,调焦是分变焦和对焦之分。
变焦,就是把远处的东西通过镜头来拉近,是通过镜头上的若干个镜片的距离来调整的,这是属于光学变焦,还有数字变焦,就是把传感器上的某一部分放大。
对焦,就是在几个物体或者人中,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人突出显示。跟眼睛也差不多,比如有几个人,远近各不同,那么你在看一个人的时候,其它的人都是模糊的,但是你把眼睛重点看另外一个人的时候,那么之前看清楚的人也变得模糊了,对焦就是这个意思。
光圈,就是在镜头的尾部和传感器之间的“门”,光圈大小也是指的这个“门”的大小,一般是以F来代替光圈,而数值也主要是以分数的分母来代替,比如F=2.8,那么大小就是1/2.8,所以F值越小光圈就越大。根据小时候学过的成像原理,光圈的大小跟成像是有关系的,主要的关系是进入传感器的光线的多与少,也就是光圈越大,那么拍摄到的画面就越明亮,所以晚上不用闪光灯拍夜景的时候,光圈增大是办法之一;光圈的另一个用处是增加景深,主要的表现就是在突出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很清楚,而它后面的景物就非常模糊,这就是大光圈的作用之二。
另外能影响到拍摄效果的,还有快门速度,ISO感光度等。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进入的光线就越多,也就是拍夜景最主要的一个参数。但是快门速度太慢会造成人或者物体的移动,所以如果晚上慢快门拍摄行驶中的汽车的时候,会看不到汽车而只看到一条光柱。同时,快门变慢会让手的抖动增大,比如1/100秒的快门和1秒的快门,你的手很难保证会一秒钟内绝对不会动。 ISO也是主要对光线的调节,但是ISO不易过大,过大会造成照片上的躁点增加。
注:快门速度 ISO 光圈都是手动相机上可以自己调的功能,卡片机大部分设置了固定的场景,不能随便去换,光学变焦根据相机不同分多少倍的光学变焦,个别的准专业相机 所有的单反和单点都是以镜头上的参数来确定变焦倍数的。对焦一般都是自动的,单反 单电和个别的准专业都可以手动对焦。
H. 照相机如何调焦
照相机的调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焦,对焦分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
照相机镜头的调焦通常采用下述三种方式来进行:
(1)改变象距的调焦方式
照相机镜头对无穷远物体对焦时,它成象在镜头的焦平面上,即l'=f'。当摄影距缩短成有限距离时,如7m,3m,„(指被摄体到照相机胶平面之间的距离),象距l'都会拉长。实际上135照相机的胶片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因此只能将整个镜头向前伸出限距离x',此增大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象点正确地落实在胶片平面上,以保持象面的清晰度。这种保持镜头焦距不变而改变象距的调焦方式又称整组调焦。此增大量x'称调焦量。这种调焦方式在使用时,只需转动镜头上的调焦环,调焦环上刻有与调焦量对应的底片与被摄景物之间的距离标尺,调焦环带动镜筒上的多头螺纹,让镜头产生轴向移动,使镜头的焦点落实在胶片平面上。由于是整组移动镜头,镜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因此能始终保持镜头的成象质量处于最佳状态。
(2)改变焦距的调焦方式
这种调焦方式是通过移动镜头中某组镜片的轴向位置,从而稍微变动了镜头的焦距,以使物距变化时能保持象距不变。为前组调焦示意图,它是最常采用的调焦方法之一。可以前组单片调焦,也可以前组一齐移动调焦。此外还有采用中组或后组的调焦形式。这种调焦方式的优点是调焦时整个镜头可保持不动,调焦量小,调焦机构也较简单。变焦镜头由于镜片多,体积大,整组移动有困难,往往多采用这种方式调焦。
(3)固定焦点方式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简易型照相机的镜头位置大多是固定不变的。即不管物距多少,照相机的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始终固定不动,这种调焦方法称为固定焦点法。尽管这样,由于限制了弥散圆的大小,照相机的拍摄质量也还是有一定保证,实际上此类照相机是利用"景深"调焦,又称超焦距法。
I. 机械相机怎么手动对焦
一般镜头前端就是对焦环,后面有数字2、2.8、3.2、4、5.6的环叫光圈环,用来调节光圈的。专变焦头属有推拉式旋转是对焦,推拉是变焦;双环一般前面是对焦,后面是变焦。快门一般机械相机都是在五棱镜旁,有数字刻度的,另一边是倒卷的,带测光的机械相机有测光开关,取景器里有灯或者指针显示数值或者测光是否正确。半电子式是自动上卷退卷,快门需要调节钮来调节,在取景器里可以看到数值。至于光圈快门组合,ISO100时,快门不变125分之一秒的情况下,一般阴天光圈F4、多云F5.6、薄云F8、晴天F11、阳光非常强烈F22,这只是理论数值,具体看实际情况。
J. 胶片相机怎么调焦,在相机里能体现出来吗。纯机械相机。能不能详细一点呢,谢谢!
镜头上有调焦圈的,可以左右调。看取景框里的正中间图像有马赛克就是没对上焦,左右调胶圈直到图像非常清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