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产量指的是什么
1. 机械台班产量为4.76,其中4.76指什么单位是什么
就是指4.76个单位(m、㎡等)每台班(一个台班为8小时),单位要看你的机械在干什么
2. 企业要调查自动机床的产值和产量,分别属于什么变量
产量是离散变量,产值是连续变量
3. 什么是台班产量
台班作为工程中的常用单位,是指机器设备单位时间利用情况的一种复合计量单位。台班由台和班组成,“台”是指机械设备的单位,如:“一台汽车。两台挖掘机等”。
“班”是指“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比如“夜班、白班、三班倒等”,依照我国的工作时段规定,一个“班”指八个小时的工作时段。
(3)机器产量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某建筑机械耐用总台班数为2000台班,使用寿命为7年,该机械预算价格为5万。残值率为2%,银行贷款利率为5%,问该机械台班折旧费为多少元/台班。
时间价值系数=1+[(折现年限+1)/2]×年折现率=1+8/2*5%=1.2。台班折旧费={机械价格*(1-残值率)*时间价值系数}/耐用总台班={50000*(1-2%)*1.2}/2000=29.40元。
对可移动的机械设备﹙如吊车、挖掘机、道路工程施工机械、建筑施工机械等﹚,也可以是设备所有者向设备使用租赁者要求支付的使用租赁费。以一台机器工作八小时称一个台班为计算单位,亦可以折算为以小时计的小时台班费)。
4. 边际产量指的是什么
边际产量是指在技术和其他投入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产量的计算公式是: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
边际产量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a>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边际产量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5. 生物机器指的是什么
“生物机器”指的来是能自像机器一样生产产品的生物体。动物体和植物体一般是多细胞生物体,情况比较复杂;而微生物的情况要简单得多。因此,首先把微生物细胞作为生物机器来研究。微生物一般是以单细胞或细胞串的形式存在,它们直接面向其存在的环境,是细胞形态的生物机器,可以把他们当做典型的生物机器来研究。
6. 产量的意思是什么
产量
读音:chǎn liàng
产量是个通用性很强的词,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版来的产品的数量。权
园艺学中产量:植物经济意义方面的收获物。
在化工行业,产量又称通过量。一个化工设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物料体积或重量称为产量,也就是设备的处理能力。
7. 产量什么意思
[chǎ抄n
liàng]
产量
产量是个通用性很强的词袭,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
在化工行业,产量又称通过量。一个化工设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物料体积或重量称为产量,也就是设备的处理能力。
8. 产量的定义
工业上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农业上是指获得的目标性状的数量
9. 产能和产量有什么不一样
产能和产量的区别是:产能指生产能力,是理论值;产量指生产数量,是实际值。
产能指生产能力,也就是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产量一般指实际生产的数量。通常用一段时间生产产品的数量来衡量。
拓展资料: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位企业主管之所以十分关心生产能力,是因为他随时需要知道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当需求旺盛时,他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他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
产能的定义:
1、产能:是指单位工作时间内的良品的产出数。
2、工作时间:员工的实际的作业时间,由出勤时间减去相关活动产生的等待时间。
3、良品产出数:生产现场的产出必须一定要是良品才能作为产能计算的依据。
产量是个通用性很强的词,一般是指人或机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
计算产量有不同的标准。有的以原料为依据,有的以产品为依据。例如处理能力为100万吨的催化裂化装置,是指每年处理原料为100万吨的装置;又如30万吨乙烯装置则指的是每年能生产30万吨的乙烯的裂解装置。
10. 机械指的是什么
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主要特征
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
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机器具备机构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第3个特征即能代替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的机构。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概念来源
机械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最早的“机械”定义为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i)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主要对于搬运重物发挥效力的机械和工具作了区别:“机械(machane)和工具(organon)之间似乎有着以下的区别。即机械是以多数人工和很大的力量而发生效果的,如重弩炮和葡萄压榨机。而工具则是一名操纵人员慎重地处理来达到目的的,如蝎形轻弩炮或不等圆的螺旋装置。因此工具和机械都是利用上不可缺少的东西。古希腊时期已有圆柱齿轮。亚历山大利亚·希罗(Heron of Alexandria)在1世纪最早讨论了机械的基本要素,他认为机械的要素有五类:轮与轴,杠杆,滑车,尖劈,螺旋。希罗的论述反映了古典机械的特征。中国古代在香炉中应用了能永保水平位置的十字转架等机件。
英国机械学家威利斯(R.Willis)在其《机构学原理》(The Principle of Mechanism,1841年)所给的定义是:“任何机械(machine)都是由用各种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一组构件组成,使其一个构件运动,其余构件将发生一定的运动,这些构件与最初运动之构件的相对运动关系取决于它们之间连接的性质。”德国机械学家勒洛(F.Reuleaux )在其《理论运动学》(Theoretische Kinematik ,Grundzüge einer Theorie des Maschienenwesens,1875年)中的定义为“机械是多个具有抵抗力之物体的组合体,其配置方式使得能够借助它们强迫自然界的机械力做功,同时伴随着一定的确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