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标机器 » 什么机器人到了太空

什么机器人到了太空

发布时间: 2021-01-24 21:10:19

㈠ 一部动画片,是讲几个探索太空的机器人,有一辆飞机,载着几个机器人,是什么啊

有几个答案 一是变形金刚 二是飞向太空 在迅雷中搜索“天地科学季”似乎可以下载到电视翻录版。望大大采纳

㈡ 太空中需要什么机器人

太空机器人

㈢ 宇宙机器人的作文都有什么

“轰,轰!”宇航员又一次登上太空了,我连衣服还没穿,就跑到窗口去看火箭冲上天空了。“轰……”火箭坠落了!

原来,现在太空生存的太空垃圾包围着我们地球的大气层,像一个包围着我们的“百万大军”‘有时甚至掉入地球,与大气层摩擦,成了一个“火流星”,来破坏我们的环境,有时甚至引起火灾呢!

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是的,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帮忙除去太空垃圾的机器人了。

“叮叮叮”,糟了,要上学了,“快迟到了,太阳都晒屁股了!”爸爸说。

转眼到了中午,睡觉的时候,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我一看,正躺在沙发上呢,前面有一个方形脑瓜的机器人。

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穿着一件科学服装,我已经30岁了,成了一位科学家。那个机器人大摇大摆地向我走来,“主人,您好。”机器人说。我愣住了,心想:我怎么会有个机器人呢?这时,我用天文望远镜看了看,发现有大量太空垃圾包围着地球。这时我才知道,这是个太空机器人,只有它才能清除太空垃圾。我立即下了命令,叫机器人去清除太空垃圾。我在机器人的后尾装了一个喷射器,再在它手上安个翅膀。我顺便给它安了个“垃圾箱”,它就是碰到再大的太空垃圾也不怕,虽然它只能吃小的垃圾,但是它有着一个搅拌机,可以把大的垃圾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放进垃圾箱去充电,多方便呀!

“铃铃……”闹铃响了,我醒了,这才知道,原来是一场梦呀!

㈣ 太空工人——空间机器人是怎样的

新世纪太空科技工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也带动了空间机器人事业的飞速发展。研究表明,空间机器人将逐步担任主角,而人将退居二线。据科学家估计,建造一个500万千瓦的空间太阳能电站,需要600多人在空间工作半年时间,其中100多人在低轨道空间基地工作,而其余的则到地球同步轨道空间基地上去工作。并且还需要建立一支空间基地及发电系统的维修保养队伍。由此可以想象,未来的太空开发活动,将需要大量的人去完成。

我们知道,在以往的太空开发中,航天员已经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如登陆月球、舱外捕获失灵的卫星、太空修理“哈勃”望远镜等。但是这些活动究竟花了多少代价却不为人所知。未来开发和利用空间的前景虽十分美好,但要使人类能在太空中停留,就必须有庞大而复杂的生命保障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物资补给系统、救生系统等,而这些系统耗资惊人。据科学家预估得出,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其中生命保障系统、居住系统和航天员舱外活动系统3部分的体积约占核心舱总容积的16%,功耗占空间站总功耗的25%~38%,研制费占总经费的20%。而另据估计,为了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活动,每个航天员每天花费50万~100万美元。

由此看来,开发太空决不能像在地面工厂那样,将成千上万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送往太空,去从事各种空间材料加工、空间生产、空间装配、空间修理等作业。而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研制大量的机器人,把他们送上太空取代人类,使之成为劳动的主力军,成为航天员的得力助手。我们可用人体来形象地对空间机器人加以比喻,机器人好比人的四肢和躯体,由他们完成各种各样的繁重工作,而人的作用则相当于大脑,指挥和监控着所有的机械活动。而倘若要使太空科技工业具有最高的生产率,最低的运行费用,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在人的监控下,将机器人和高度自动化系统结合起来,组成高可靠、高效益的人机混合系统。

我们知道,机器人是一种通用机械系统,它也像人一样,可以在事先未知的环境条件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具有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功能。但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人们也早已意识到并非所有的机器人都能到太空中去工作,因为空间环境与地面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空间机器人工作在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温、强辐射、照明差的环境里,因此与地面机器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重状态下,只要加速度不太大,纤纤细手也可挪动庞然大物。譬如说,航天飞机上的遥控机械手,是用复合材料制成的6自由度的机械臂,长达15米,自重400千克,在地面上虽然软弱无力,连自身重量的物体都抬不起来,然而,一到太空却能举起几十吨重的载荷。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失重状态下,只要对物体稍加推动,它就立即飞走,这给操作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给视觉识别带来麻烦。比如说,在地面上,放在工作台上的物体总是以固定面朝向视觉镜头,而在太空,漂浮的工件可以任何方位朝向镜头。这样空间机器人就必须具备三维视觉系统,还需配以特殊的标志码来识别物体及其方位。并且要求手指能灵活地选择所要抓取的方位上的物体,并带有接近觉、触觉、滑动觉、力觉等智能传感器,以便配合视觉系统来完成操作任务。在失重状态下,任何物体包括机器人本身都是处在漂浮状态,这样空间机器人必须是多臂型。一只固定用手臂抓牢某个结构件而稳住自身,一只操作手臂稳住工件,另一只操作手臂用来完成操作任务。而在高真空条件下,空间机器人的活动关节,与地面上的机器人活动关节也有本质上的差别,它需要采用固体润滑,并且要解决高真空条件下的金属冷焊问题。由于空间的微重力环境,操作手的动力方程与地面有较大差异,因此说空间机器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被选聘到太空工作的空间机器人,除了要能适应空间环境,还必须具备体积小、重量轻、挠性大;智能高、功能全、多臂型;微功耗、长寿命、高可靠等特性。而空间机器人在太空主要从事的工作则是:空间建筑与装配;卫星和其他航天器的维护和修理;空间生产和科学实验。

空间建筑与装配是空间机器人的一大任务,尤其是在空间建设的初期阶段。一些大型结构件,如无线电天线和太阳能电池帆板的安装,大型桁架及各舱段的组装等舱外活动,这些都离不开空间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去舱外将承担大型构件的搬运、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联结紧固、有毒或危险品的处理等一系列任务。据估计,空间建筑一半以上的任务,将落在能进行舱外活动的机器人身上。舱外活动机器人的特点是,在其末端操作器上带有高级遥控装置,可多臂协同工作,并配有工具夹和供货盘,由现场的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给出工作指令,完成各种建造任务。

随着空间活动的不断深入,人类在太空中的财产将会越来越多,世界各国已向太空发射了很多航天器,其中人造地球卫星约占90%。而这些卫星一旦发生故障,丢弃它们再发射新的卫星,一是很不经济,二是增加了空间垃圾,因此必须设法加以修理。而空间机器人将会把出现故障的卫星从轨道上抓回来,带到空间站上去修理,然后再用辅助火箭或轨道机动飞行器,将修复的卫星放回太空轨道上。倘若有的航天器不能带回空间站修理,大多利用智能机器人乘坐自由飞行器去执行任务,对某些部件进行拆卸和再组装,或者对构件进行切割焊接。事实上,有很多航天器,为了延长它的工作寿命,需要不断补给被消耗的物资,如照相胶片、氮气、燃料、冷却剂等。在这些物资中,有的是有毒物质,有的则具有强腐蚀性,有的低温冷冻,在失重状态下很难处理。而派舱外服务机器人去执行这些任务,既经济,又安全,可谓是两全其美。舱外服务机器人携带全向天线,以便与空间站保持通信。除此之外,还带有激光雷达和彩色立体视觉系统,用以导航和识别目标。并且,机器人手指上装有触觉传感器、滑觉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腕臂上装有力觉传感器,用以增加操作的灵活性和精确程度。体内可携带工作所需的工具、元器件。需要时可乘坐喷气背包飞离空间站去执行各项任务。

而舱内机器人则主要为科学有效载荷服务,因此,应按照实验的要求来选择机器人,可供选择的品种是很多的。他们不仅要执行应急和修理任务,而且要执行像添加反应物、产品收获、中间采样分析、搜集各种样品等一系列任务。舱内机器人的存在大大减轻了航天员的劳动强度和紧张情绪,并可在航天员离开现场时作为替补参与工作。有一种被科学家命名为“蜘蛛王”的小型舱内机器人,通过8根凯夫拉绳与机器人的工作环境相连接。这些凯夫拉绳从“蜘蛛王”身躯的边角延伸到工作空间各个触点上。通过增大或减小特定绳的拉力,机器人便可在整个工作间内移动,其位置精确度和重复率高得令人吃惊。

所以说,空间机器人在太空科技工业生产活动中,无论是在提高安全性方面,还是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都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随着航天活动的不断深入,空间机器人必将得到新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重返月球,飞向火星,飞出太阳系之际,空间机器人将以崭新的面貌大显神威!

知识点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他最先论证了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近地轨道站的可能性,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合理途径,找到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技术解决方案,他有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㈤ 为什么机器人能到太空中去工作

1994年9月9日,首次启用太空机器人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你可知道机器人为什么能到太空工作?让我们来看一下!

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是人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20世纪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登月、建立太空站、探测火星等创造了条件,为此也揭开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序幕。然而,航天员进入太空工作不仅需要耗资巨大的安全保障系统,而且生命仍然时刻受到威胁。因此,各国都在开发高级的太空机器人,希望它们助人类一臂之力,代替人类完成预定的工作。现在,许多太空机器人已投入应用,它们可在航天器的舱外自如地进行工作,不用穿昂贵的航天服,也不再需要那套生命安全保障系统;它们可以在人的控制下搭建空间建筑,维护和修复卫星和航天器,还能够进行太空生产,完成科学实验……

太空机器人是在微重力、高真空、大温差和强辐射等环境下工作的,因此它们与普通的机器人有很大的差别。许多太空机器人由特殊的复合材料制成,抗辐射性好,耐高温、耐低温,具有体积小、挠性好、重量轻等特点。别看它臂长且轻,在陆地上显得“软弱无力”,但在太空中却可以举起几十吨的载荷。

太空机器人配备了各种先进的智能传感器,信息回路畅通,结构比较特别,能耗比较小,可靠性十分高。例如,许多太空机器人具有“三头六臂”,它们有多条操作手和爬行腿,非常适合在太空中移动和工作,灵巧的“手”具有力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件,并配合三维彩色的视觉传感器,实现多臂协同、“手眼”协同,体现出太空机器人优越的特点。

太空机器人还具有高级的控制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远距离的通信网络和高速的计算机系统,对它们进行遥控。

太空机器人还具有较高的智能。在航天飞机和早期工作站使用的大多是遥控机器人。而现在,具有自主控制能力的高智能太空机器人也已从研究走向实用化。这种机器人具有许多类似于人的感觉功能,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自动适应外界的环境,一般还具有自动修改和编制计算机程序的能力,并能对故障进行自动诊断,它不仅可以对自己发生的故障进行修复,而且还能修理其他机器人。它们依靠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能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地完成预定的任务。用于火星探测的机器人就具备了这些能力。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功能完善的自主控制太空机器人,将在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㈥ 为什么机器人能到太空中去工作

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是人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航天员进入太空工作不仅需要耗资巨大的安全保障系统,而且生命仍然时刻受到威胁。因此,各国都在开发高级的太空机器人,希望它们助人类一臂之力,代替人类完成预定的工作。

㈦ 但曾几何时,什么机器人干活太空遨游之类,早已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目的:知识是就是力量,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为回社会主义建设做答出成绩贡献力量。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我理解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知识是科学的载体,没有知识的科学是盲目的科学。所以说,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发展的最大动力。电脑网络全球通无性繁殖等科学成就的出现,为我们开拓眼界和思路。为我们的建设铺平了道路。促进了生产发展。10苏教授认为:这句话传达了一个信息,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是现代的立身之本,外语是认识世界的了解世界的科学工具。我认为,这句话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首先要学好来自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然后用科学知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11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无性繁殖也就是克隆技术。1科研成果:转基因技术。科技精英:袁隆平。科技知识:资源整合

㈧ 机器人在太空里能干什么

维修空间站或宇宙飞船的外部设备
进行太空射线的实验
呵呵,发展到太空战阶段就可以进行武器攻击了

㈨ 飞赴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机器人F-850”的智能机器人,它的出行任务是什么

国外媒体发布组图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中的机器人大家庭。当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忙碌于各种太空任务时,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正参与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而且太空机器人F-850正变得越来越智能,人类希望在未来的太空任务中让机器人承担更多的工作。目前,已有一些机器人参与到太空行走、重型托举等任务中。

宇航员最危险的任务之一是更换空间站上的氨泵。Dextre可提前把某些较重的备件搬运到位以降低宇航员的操作风险。例如,2015年,Dextre把失灵的氨泵移除后,把备件移动到需安装的位置上,这样宇航员就可以更轻松地更换备件。

㈩ 为什么机器人能够在太空工作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