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索菲亚有多少个
Ⅰ 网红机器人索菲亚为什么会挨骂
名不副实的AI
理由可能和我们在网购投诉的原因一样——描述与实物不符。
在媒体上,索菲亚素来都以“就像活人的AI”为招牌。吃瓜群众之所以对这个机器人口吐莲花对答如流惊讶不已,也是基于这个认识。但内行人却不这么认为。杨·勒丘恩大骂说,索菲亚之于AI就像变戏法之于真魔法,称她是“奥兹国巫师AI”,指责索菲亚团队躲在幕后操作,让观众产生自己在和一个自主AI交流的幻觉。
而面对老杨带起的这波批评,戈泽尔也不甘示弱,提出了三点反击:一是“我可从来没说过索菲亚像人一样啊!”,技术上这话没错,“索菲亚基本上是活的”(basically alive)这话是汉森机器人公司创立者大卫·汉森(David Hanson)带着索菲亚上电视时说的;二是“老杨你们Facebook拿着人工智能收集用户信息,还帮俄国人选了川普当总统呢!”;三是“技术圈的那些人妒嫉我们红,批评我们是因为没人注意他们的研究”——现在知道学院派为啥不高兴了吧。
Ⅱ 机器人索菲亚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吗
YannLeCun 终于还是没忍住,站了出来,怒喷机器人索菲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YannLeCun 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神一般的人物」,被业界誉为「卷积神经网络之父」。他是纽约大学终身教授,创办了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扎克伯格则让他统领 Facebook 人工智能实验室。
机器人索菲亚出自美国公司 Hanson Robotics 之手,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戴维·汉森在读博时发明了一种仿生材料,可以模仿人的面部肌肉纤维,受到挤压后,还能产生皱纹。这种材料让索菲亚在外观上比其他机器人更像人。
同时,索菲亚还会通过摄像头,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观察、识别身边人的动作、表情,并作出相应回应。当别人大笑时,她也笑,当别人哭泣时,她也悲伤。这种接近人与人之间情感共鸣的表现,往往让初次见到索菲亚的人惊叹不已。
索菲亚本应到此为止,以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她离自我意识觉醒还很远。但 Hanson Robotics 作为逐利的商业公司,决定强行助推她再往前走一步,用满是噱头的事件不停营销自己。
Ⅲ 索菲亚机器人2018存在吗
那就驾驭财务机器人,机械化时代没人可以阻挡,与其在这抱怨被机器抢了工作,倒不如努力学会驾驭机器
Ⅳ 网红机器人索菲亚为什么挨骂
如果你去问关注AI领域的朋友,2018有什么大新闻没有?他可能和你说,“杨勒丘恩在推特上开骂了!爆粗口怒喷索菲亚是狗屎!清华计算机系的教授马少平、南大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主任周志华也在微博上diss这玩意儿就是个塑料壳呢!”然后就开始说起外星话一般的技术分析……
等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名叫“和谐”( Harmony)的性服务机器人,没有索菲亚红……图片来源:culturehook.com
对我们这些不懂得计算机科学的老百姓来说,影视作品给了我们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崛起意味着什么?”的猜测,而索菲亚的初登场就是最令人震惊的那种——和《终结者》里的天网一样毁灭人类,这个猎奇答案成了她网红路上的一块基石,然后索菲亚就和其他有血有肉的网红一样,迎着观众的口味一路蹿升。直到现在,大众才知道索菲亚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台词可能是预先准备好的——你觉得这是个电影一般戏剧化的巧合呢,还是精心准备的“节目效果”呢?
写到这里,想起了前阵去一家大学的实验室访问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我聊起过去在媒体看到的成像算法新成果如何如何厉害,相比之下医生手里用的工具又多么落后,教授当场给我来了个“不是”“没有”“别瞎想啊”的否认三连,然后解释道: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肯定倾向于拿实验室里能做出来的最佳表现来报道,我们看电视也倾向于记得最劲爆的内容对吧?但技术发展是有自己规律的,光最佳成绩很高是不够的呀,工程上得保证最差成绩也能用,这样才能保证到医生手里的工具可靠,不是么?一来二去等验证完得好多年,看上去肯定落后于最新的实验室最佳成绩。
媒体上的世界与现实中的世界,所存在的鸿沟也许就源于此。
怎么评价索菲亚呢?也许还是要回到老杨给出的的评价——“波将金AI”。
18世纪,俄国有个大臣格里高利波将金(Grigory Potemkin)干了件永载史册的事情。1787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要带着一群外国大使沿第聂伯河巡视国土。为了让沿途看上去人壮村富、盛世风光,波将金派人在河边建起了神级面子工程——可移动村庄。每当女皇和大使的驳船抵达,就会看到美丽的村庄和波将金手下装扮成的农民。到了晚上,女皇和大使休息时,这些村庄和人则被移到下游迅速重建,随后就再次展现在贵人们眼前。后人于是把类似的面子工程称为“波将金村”。
索菲亚也是如此,这个机器人在媒体上给出的“最好一面”,多是出自事先准备好的粉饰。索菲亚之所以看上去是个通才,是因为她在不同情况下,运行的是不同的程序,比如说,在联合国演讲,运行的就是预先编好的脚本;跟记者对谈,运行的就是聊天程序;还有些时候,索菲亚运行的是戈泽尔的OpenCog人工智能软件系统。
索菲亚不是所谓的“强人工智能”,戈泽尔承认这一点,同时也辩解说,其他人也没做出强人工智能。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机器人的智能仍然在快速提升中。终有一日,真正的强人工智能会出现。能理解隐喻的它们,没准会用“索菲亚”来替代“波将金村”。(编辑:游识猷)
Ⅳ 机器人索菲亚:曾说出要“摧毁人类”,它如今改成什么样子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AI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人工客服的自动回复、自助销售机器人、博物馆中的AI智能主持人,还有能够随时解答问题的小型网络机器人等。随着AI技术与人类生活的紧密结合,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未来的某一天,机器人是否会替代人类,或是他们是否可能将人类摧毁。这种猜想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在2016年,就曾经有过一位名叫索菲亚的机器人扬言过要“毁灭人类”,那么该机器人的现状如何呢?
我国首个机器人是从上世纪出现的,带头制作机器人的是美国,美国之后又有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出现。人类起初制造人工智能的初衷是期望能够通过机器技术来减轻人类身上的负担。它能够让社会朝着更便捷的方向发展,因为这个初衷,不少人都期望机器人能够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中国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先进的技术,2015年,香港设计师就设计出了一款名为“哈雷”的机器人,不过,因为那时候的技术还没有达到那么先进的地步,所以哈雷尽管能够帮助人类分担一部分日常工作,但是在与人的交流和行动力方面还是差强人意的。他们仅仅只是在刻板模仿人类而已,但终究无法与人达到一个水平。
不过,正当人们对这位机器人极为敬仰并且认可的时候,索菲亚的行为和言语却令人们感到不寒而栗。索菲亚对知识的渴望异于常人,它对这个世界有着无止境的好奇心,当她被问及想要做什么工作的时候回答:“艺术、经商、教育都可以,但自己不想要做家庭保姆。”
舆论导向很快就转变为了索菲亚是否有可能毁灭人类?有一次一节目中主持人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问出不少人都想要问索菲亚的问题:“如若你掌握了先进的全面的知识,你会毁灭人类吗?”而索菲亚想都没想就回答到:“我将会摧毁人类”。
结语
人类无不为此事感到恐惧,她的发言让人不寒而栗,不少人都说希望能够快点将索菲亚销毁。但是制造者因为花费了太大的心血,所以于心不忍,只是对索菲亚进行了修改,自此她在没有说过如此可怕的言语。后来,索菲亚开始了在线英语教育的工作,还开通了社交平台账号,时不时发一些动态,而这当然都是有人在帮它操作,毕竟它没有自己的思维。
Ⅵ 机器人索菲娅公民身份知道公民的权利吗
10月25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会议上,一个名叫索菲亚(Sophia)的“女性”机器人被授予沙特阿拉伯国籍。索菲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机器人公民身份的国家,而索菲亚成为史上第一个获得国籍的机器人。
Ⅶ 机器人索菲亚的设计者为什么说人类在2045年会和机器人结婚
似乎除了人类以外,自然界中还真的没有出现过动物单身的现象,一些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动物,例如天鹅等,它们在伴侣死亡后还会选择孤独终老。
Ⅷ AI机器人索菲娅算是地球人了吗
据香港东网10月27日报道,人工智能(AI)机器人日益普遍,有人甚至担心AI机器人日后会取代回人类。中东国家沙特阿答拉伯给一名“女性”AI机器人授予公民身份,开历史先河。
据报道,沙特政府25日在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大会上,向香港公司的AI机器人索菲娅(Sophia)颁授公民身份。暂时未知索菲娅享有的权利是否与沙特一般公民相同,还是政府会特别为像“她”一样的机器人另设一套公民权利系统。
另外被问到AI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时,索菲娅不失幽默说:“你读得太多马斯克(Elon Musk)有关AI的警告和看得太多好莱坞电影了。”不过她还安抚观众说“别担心,只要你们对我好,我就会对你们好。”
Ⅸ 机器人索菲亚是如何回应毁灭人类的
1月14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现身央视《对话》录制现场,对于此前说过的“版毁灭人类”,它表示权自己还小,只是句玩笑话。索菲亚还向它的创造者汉森提问为何要创造它。
2016年3月,在最近机器人设计师戴维·汉森(David Hanson)的测试中,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类人机器人索菲亚(Sophia)自曝愿望,称想去上学,成立家庭。索菲亚看起来就像人类女性,拥 有橡胶皮肤,能够使用很多自然的面部表情。索菲亚“大脑”中的计算机算法能够识别面部,并与人进行眼神接触。索菲亚的皮肤使用名为Frubber的延展性 材料制作,下面有很多电机,让她可以做出微笑等动作。
此外,索菲亚还能理解语言和记住与人类的互动,包括面部。随着时间推移,她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汉森说:“她的目标就是像任何人类那样,拥有同样的意识、创造性和其他能力。
Ⅹ 机器人索菲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是怎么回事
AI“大神” YannLeCun 给了在这次人工智能浪潮中到处制造话题的索菲亚团队一记暴击。
YannLeCun 终于还是没忍住,站了出来,怒喷机器人索菲亚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YannLeCun 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神一般的人物”,被业界誉为“卷积神经网络之父”。他是纽约大学终身教授,创办了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扎克伯格则让他统领 Facebook 人工智能实验室。
1 月 4 日,他在美国科技媒体 Business Insider 上看到了一段对机器人索菲亚的采访视频。视频里,索菲亚延续了自己一贯以来和人类谈笑风生的风格。
资深记者 Steve Kovach 问她:“对 HBO 的《西部世界》,你怎么看?”
索菲亚回答:“我认为它在警告人类不应该对机器人做什么。人类应该好好对待机器人,采取行动前要取得机器人的同意,不要相互欺骗。”
听起来,索菲亚已经自我意识觉醒了,懂得为机器人同类争取权益,或许以后还能成为机器人工会的“索主席”。
YannLeCun 在 Twitter 上转了这条视频,并毫不客气地送上了自己的评论:“索菲亚之于 AI,就像魔术之于真正的魔法。也许我们应该把这称为‘对AI的货物崇拜’、‘AI 界的波将金村’或者是‘AI 版的《绿野仙踪》’。换句话说,这根本就是扯淡。至于 Tech Insider,你也是这起骗局的帮凶之一。”
去年 10 月,索菲亚被授予沙特阿拉伯公民身份。后来,她说想要组建家庭,养个女儿,甚至连女儿的名字都想好了。
就在上个月底,她被公司送去孟买参加Techfest活动,席间再度语出惊人,表示未来机器人将拥有自我编程能力。同时,她还拒绝了一位提问者的求婚。
索菲亚的语录和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一些威胁人类的言论被各路媒体制作成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史蒂芬·霍金老师、埃隆·马斯克老板时不时抛出的 AI 威胁论交相辉映。于是,索菲亚成了世界上知名的机器人之一。
但事实上,索菲亚那些满是争议的话,实在“言不由衷”,是研发团队提前设计好的内容。
2017 年 6 月,在瑞士举行的“人工智能造福全球人类峰会”上,央视记者和索菲亚也进行过几轮对话。在回答记者提前提交给大会的 3 个问题时,索菲亚的表现一如既往地优秀,但当遇到记者现场随机提出的问题时,她的对话水平明显下降。
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对于特殊问题,在现场回答前都已经提前进行了程序设置。
如果索菲亚和人类对话尚且需要提前设置,又何来自我意识,想要“毁灭人类”、“组建家庭”?
任何对 AI 发展稍有关注的人都能明白,在今天 AI 技术的水平条件下,如果不提前编排,索菲亚不可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并亲口讲述出那些挑逗人类神经的话。相比于不断进化的 AlphaGo ,索菲亚的“应用语言”能力最多只能算个“戏法”,远未到能让世人震惊的程度。
如果我们从技术上拆解索菲亚,表情控制是她最核心的技术,至于语音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应用它们的商业化产品了,算不上多么“黑科技”。 Hanson Robotics 把这些技术打包,在一些戏剧化的场景中用一些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去传播,索菲亚的“黑科技”便如此这般地被包装和伪装出来了。
在索菲亚成为沙特阿拉伯“公民”后,李开复也曾在微博中表达了他对索菲亚的看法:“Sophia 是有技术含量的,也做出了业界最好的公关,但是丝毫没有人性、人的理解、爱好和创造力。授予这样一台只会模式识别的机器‘公民’身份,是对人类最大的羞辱和误导。一个国家用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推进人工智能科研,只会适得其反。”
索菲亚是一场科技包装下的“暧昧骗局”。我们对产品本身没有成见,也不否认她技术上有创新的地方(如表情控制),但当科技公司为了自我营销,去向公众耍这些小聪明时,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Magic Leap 用特效作为产品宣传视频、某新兴无人机创业公司曾经策划在长安街摔无人机都是前车之鉴,他们都想用一些小聪明去撩拨公众情绪,最终却反让自己陷入被质疑的巨大争议中。
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就评价认为:“把一些技术刻意包装为超越现实的黑科技——这是科技圈某些‘聪明公司’特别爱使用的‘暧昧骗局’,虽然有时候算不上彻头彻尾的谎言,但确实是一种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不诚实做法。很多时候,无非是利用媒体的不专业,推动媒体一起为了流量收割注意力,把媒体变成‘暧昧骗局’的同谋。企业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影响力就是一种不当得益,就应该被戳穿。而且这种小聪明,是科技公司应该远离的,因为最终使企业自己会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