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怎么抽丝不用机器
⑴ 蚕茧怎么抽丝
蚕茧抽丝的手工方法:
需要工具:蚕茧、大铁锅、热水、纺车、纺锤、筷子
蚕茧的内手工抽丝方法(共需11步):容
1、把一个盛满水的大铁锅煮沸腾,先把蚕茧放进沸水里煮。
⑵ 蚕茧如何抽丝
蛾出来再抽的丝,或者直接将蚕茧剪个口把蚕蛹放出来在弄丝或者把蚕茧放在烫水里泡,把蚕蛾烫死,把蚕丝多余的剪去,拿一个棍子,把蚕丝往上绕,就可以了。
⑶ 怎样把蚕茧抽丝,要机器和手工两种方法都要
一、蚕茧抽丝的手工方法:
需要工具:蚕茧、大铁锅、热水、纺车、纺锤、筷子
蚕茧的手工抽丝方法(共需11步):
1、把一个盛满水的大铁锅煮沸腾,先把蚕茧放进沸水里煮。
(3)蚕茧怎么抽丝不用机器扩展阅读
经济衡量指标
经济性状指标 蚕茧经济性状的优劣通过下列指标衡量。
1、茧层率
指茧层重占茧重的百分比,是评定蚕茧等级的主要指标。茧层率愈高,丝量愈多。春茧的茧层率一般为22%~26%,夏秋茧为18%~23%。
2、茧丝长和茧丝重
指一粒茧能缫得的茧丝长度和重量。一般春茧茧丝长900~1500米,茧丝重0.35克~0.45克;夏秋茧茧丝长700~1200米,茧丝重0.22~0.37克。
3、解舒丝长和解舒率
均反映缫丝时茧丝从茧层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丝长是缫丝过程中茧丝每接头1次可连续缫取的平均丝长(米)。解舒率是解舒丝长对茧丝长的百分比。解舒好则落绪少、出丝多、质量好;解舒差则落绪多、废丝量增加、出丝率和生丝质量下降,缫丝时常因再次索绪而耗能大、成本高。
⑷ 如何在家庭中给蚕茧抽丝
抽丝所需要工具:蚕茧、大铁锅、热水、纺车、纺锤、筷子
方法如下:
1、准备一个回大铁锅,答加满水并煮沸,然后将蚕茧放入沸水中煮。
⑸ 蚕茧怎么机器抽丝
现在的加工厂专门有抽丝的机器,抽的水平很好而且不容易断裂,效率也高。专比传统有些人拍扁了属蚕茧抽丝快而方便多了。自动缫丝机的感知型式不同,可分为定粒感知缫丝和定纤感知缫丝两种。定粒感知缫丝是在缫丝过程中使每根生丝保持一定的茧粒数,缺粒就添绪和接绪;定纤感知缫丝则采用纤度感知器,当生丝细到一定限度(称为细限纤度)时即行添绪接绪。绪表示每粒茧的茧丝头。按生丝卷绕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小卷缫丝和筒子缫丝两种。小卷缫丝是将生丝卷绕在小卷上,然后返到周长为1.5米的大卷上,再做成绞装形式。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摘乱丝——制溶液——浸泡— —挑丝头——抽丝。
⑹ 蚕茧如何剥出蚕蛹而且不影响丝的使用
蚕丝是柔软、光滑、有弹性的纺织原料,用来做衣服是再合适不过了。然而,它的主要成分是丝素和丝胶。丝素就相当于纤维芯,丝胶则是包裹在丝素之上的。纺织的时候,就是取丝素,而不需要外面这种带粘性的丝胶。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缫丝是蚕茧抽丝一道工艺!也是丝绸面料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缫丝工艺包括煮熟茧的索绪、理绪、茧丝的集绪、拈鞘、缫解、部分茧子的茧丝缫完或中途断头时的添绪和接绪、生丝的卷绕和干燥。
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器逐渐取代人工,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但是机器抽丝对原料的要求更高。优质桑蚕丝因为它的丝质更长,强度更高。更有利于机器连续作业。所以一般我们用在服装和床品上的重磅真丝面料都是由机器抽丝制造而成。
相反,如果丝质一般的中短丝或者柞蚕丝,我们都是由人工抽丝而成。由此织造出的产品整体品质一般。
在制作蚕丝被的时候,同样也可以由人工或者机器来完成。人工抽丝基本上取的是整个蚕茧外壳。但是蚕茧靠近蚕蛹的部分油脂含量是很高的,用在蚕丝被里特别容易发黄,而且气味也相对较重。如果是机器抽丝,就可以控制抽丝的程度,只取外层丝质更好的部份用于蚕丝被。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优质桑蚕丝还是一般的中短丝或者柞蚕丝,目前都需要人工铺丝,一般需要铺50层以上。铺制完成后再手工定位,一张蚕丝被就制作完成了。
⑺ 蚕茧要怎么抽丝
蚕茧
silkworm cocoon
【异名】蚕衣(《说文》),茧黄(《圣惠方》),蚕茧壳(《药材资料汇编》)。
通常指桑蚕茧。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保护层包括茧衣、茧层和蛹衬等部分。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蛹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可用于制药及提取蛹油,并可作鱼及家畜的饲料。
形成和形态结构 熟蚕上蔟后,先吐丝做成松乱的茧衣;然后头胸部开始有规则地摆动,吐出呈~形或∞字形的丝圈,积15~25个丝圈成丝片;许多丝片由丝胶粘着构成茧层。茧层上的丝缕称茧丝。由外及里完成茧层后,在茧层内腔形成蛹衬,即完成吐丝结茧过程。蚕茧有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茧有白、黄、淡绿、肉红等颜色,生产上大多用白茧。
经济性状指标 蚕茧经济性状的优劣通过下列指标衡量。
①茧层率。指茧层重占茧重的百分比,是评定蚕茧等级的主要指标。茧层率愈高,丝量愈多。春茧的茧层率一般为22%~26%,夏秋茧为18%~23%。
②茧丝长和茧丝重。指一粒茧能缫得的茧丝长度和重量。一般春茧茧丝长900~1500米,茧丝重0.35克~0.45克;夏秋茧茧丝长700~1200米,茧丝重0.22~0.37克。
③解舒丝长和解舒率。均反映缫丝时茧丝从茧层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丝长是缫丝过程中茧丝每接头1次可连续缫取的平均丝长(米)。解舒率是解舒丝长对茧丝长的百分比。解舒好则落绪少、出丝多、质量好;解舒差则落绪多、废丝量增加、出丝率和生丝质量下降,缫丝时常因再次索绪而耗能大、成本高。
④出丝率。指丝重占茧重的百分比,或用茧层缫丝率表示,是茧质好坏的综合指标。出丝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上茧率、茧层率和解舒率等因素。鲜茧出丝率一般为14%~16%,高的可达19%~21%。茧层缫丝率是丝重占茧层重的百分比,一般为75%~85%。
⑤茧丝纤度。表示茧丝粗细的程度。单位为旦尼尔,简写作“旦”或“D”,俗称“分”或“条分”,即900米长的茧线重0.1克时为1个旦尼尔。旦尼尔数字愈大,茧丝愈粗。杂交种的茧丝平均纤度,一般春茧为2.8~3.3旦,夏秋茧2.0~2.7旦。
⑥茧丝颣节。茧丝局部呈现的畸形现象,大多因吐丝中断或缫丝过程中茧丝∞字形胶着部未离解而造成。颣节多会增加缫丝和织造过程中的断头,降低质量。
⑦茧层分离细纤度。又称微茸。是丝胶中的细纤维,其染色性能差,影响织物品质,是茧丝病疵之一。
蚕茧质量检验 已采收的蚕茧须根据蚕茧检验标准确定蚕茧等级,按级定价。茧质一般按下列价值标准衡量:①丝量价值,主要指产丝量与鲜茧出丝率。②解舒价值,包括解舒率、解舒丝长等与缫丝生产效率相关的性状。③丝质价值,包括茧丝纤度、粗细差距和茧丝性状。④群体价值,指同一批次蚕茧茧粒之间各种性状的均匀程度及该批蚕茧的数量。这4项价值综合构成缫丝工业原料茧的商品价值。凡上茧率高和具有解舒好、丝长长、出丝率高等性状的蚕茧,均属优良蚕茧。另外茧色洁白、光泽正常、茧形匀整等性状也是优质茧的重要标准。检验上述标准一般可采取干壳量检验法和缫丝检验法确定。
蚕茧干燥和贮藏 利用热能杀死鲜茧内蚕蛹并烘成干茧,同时保持茧质、防止霉变的工艺和管理过程。蚕茧干燥,俗称烘茧。除及时杀死蚕蛹、防止羽化和茧层蒸热霉烂外,主要是除去鲜茧中的大部分水分,特别是烘干蛹体。鲜茧茧层含水率约为11%~13%,蛹体含水率约为74%~79%,以烘到15%左右为宜。过干则茧层丝胶亲水性降低,导致解舒不良。蚕茧干燥过程分预热阶段、等速干燥阶段和减速干燥3个阶段,干燥方法一般多用烘茧灶和烘茧机。此外还有用真空干燥、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和核辐射干燥等。干燥室内热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须与蚕茧干燥各阶段的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一般控制在110~120℃,空气流速由快到慢逐渐调整。经烘干的蚕茧冷却后,即包装入库贮藏。茧库应建在高燥处,并具备防潮、密闭和换气等条件,以防止霉变和虫、鼠为害。为害干茧的霉菌主要有曲霉属、青霉属和白霉属3类,多湿环境极易蔓延,导致蚕茧霉坏。为此,库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范围内。茧库主要害虫有大谷盗、双皮蠹和棉红铃虫等,入库前需用药剂杀除。
【内容介绍】:蚕茧 (《纲目》)
【异名】蚕衣(《说文》),茧黄(《圣惠方》),蚕茧壳(《药材资料汇编》)。
【汉语拼音】can jian
【英文名】Silk Cocoo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mbyx mori L.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
【优质产地】山西省阳城县
国家质检总局以2006年192号文件向全国公告,自2006年12月22日起,对“阳城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该县所辖18个乡镇为“阳城蚕茧”地域保护范围,且当年审请当年就获得了批准。
经专家审查认为“阳城蚕茧”具有良好的品质特性,形成与特殊的地域、气候环境密不可分。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检中心对全国11个蚕茧主产区所生产的蚕茧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阳城蚕茧生产的蚕丝上车蚕率达95%以上,解舒丝长大于710m,茧丝长度大于1100m,洁净大于92分,出丝率大于36%,属于质量上乘的蚕茧,“阳城蚕茧”优质方格簇蚕茧被认定为特级,综合指标全国排名第一,成为全国的品牌产品。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蚕茧,方书多用,而诸家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近世用治痈疽代针,用一枚即出一头,二枚即出二头。煮汤治消渴,古方甚称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泻膀胱中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故能止渴也。
【药材】呈长椭圆形,或中部稍缢缩,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未经羽化的蚕茧,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脱下的淡棕色、皱缩的蚕皮。全国养蚕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用鲁桑叶饲育的蚕,其茧的化学组成如次:水分1.40%,灰分1.14%,蛋白质97.34%,醚溶性浸出物0.26%,纤维0.39%。蚕茧主要是由纤维状蛋白质丝纤蛋白,外包以另一种蛋白质丝胶蛋白粘结而成,此外尚含少量油脂类、色素、无机物等等。在生丝中,丝纤蛋白约占70%,丝胶蛋白约占22%。丝纤蛋白是一种角蛋白,其组成氨基酸,以甘氨酸、丙氨酸为最多,此二氨基酸的氮,约占总氮的80%。10万克丝纤蛋白所含氨基酸如次(物质后数字,是克分子数):甘氨酸578,丙氨酸381,缬氨酸29,亮氨酸7,异亮氨酸9,丝氨酸157,苏氨酸12,酪氨酸67,苯丙氨酸8,脯氨酸5,色氨酸2,赖氨酸4,组氨酸2,精氨酸6,天门冬氨酸17,谷氨酸13,共计1297个克分子。丝胶蛋白亦是角蛋白,其组成氨基酸大体上与丝纤蛋白相似,微异处在于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较少;丝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较多。茧又含游离氨基酸50毫克%(以甘氨酸计)。蚕茧含油蜡状物质,由伯醇类、固体脂肪酸、石蜡及液体脂肪酸所构成。又含谷甾醇(成葡萄糖甙)及蛇麻脂醇。黄茧所含色素有各种胡萝卜素衍生物,而它们也是黄橙、粉红、棕灰等色的茧的色素。绿茧的色素,有些与黄酮有关,有些与叶绿素有关,特别是野蚕茧。茧色素种类颇多,有人从绿蚕茧分出7种有黄绿色萤光的色素及2种黄棕色萤光的色素;又有人分出9种黄色萤光色素,它们都是黄酮类的葡萄糖甙。各种蚕茧,每克含铁10.08~49.16微克及相当多的氟。每公斤白茧含锰7.06毫克,黄茧含8.48毫克。每克白茧含锌3.19微克,黄茧含3.67微克。
【药理作用】蚕蛾的茧有拟胆碱作用。先用石油醚、乙醚、氯仿处理过的蚕茧的90%乙醇提取物对麻醉猫的血压、离体豚鼠回肠及家兔十二指肠上均呈现胆碱能作用;但在蛙腹直肌标本上,对横纹肌无作用。
【炮制】将蚕茧剪开,去尽内部杂质。或置罐内,煅存性用。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蚕茧长椭圆形或中间稍缢缩,长3-4cm,直径1.7-2.1cm。表面白色 或淡黄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整形绒毛状。其内壁的丝很有规律。体轻而韧,不易撕裂。微有腥气,味淡。
【功效分类】止血药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疮,痈肿。
《纲目》:烧灰酒服,治痈肿无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选方】①治肠风,大小便血,淋沥疼痛:茧黄、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用米饮送下,日三服。(《圣惠方》茧黄散)
②治消渴:煮蚕茧汤,每服一盏。(《朱氏集验医方》)
③治小儿因痘疮余毒,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脓水不绝:出蛾绵茧,不拘多少,用生白矾捶碎,实茧内,以炭火烧,矾汁干,取出为末。干贴疳疮口内。如肿作痛,更服活命饮。(《小儿痘疹方论》绵茧散)
④治反胃吐食:蚕茧十个。煮汁,烹鸡子三枚食之,以无灰酒下,日二服。(《普济方》)
⑤治口糜:蚕茧烧灰,调蜂蜜,抹口内。(《泉州本草》)
⑻ 蚕茧怎样人工抽丝
具体方法如下:
1、先把蚕茧放在开水里。
2、把杂丝除掉。
3、接着用筷子把蚕茧的丝头找到版,用力一权抽。
4、然后把蚕丝慢慢的卷在筷子上或者其他的器具上。
注意:蚕会死的,要留种。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长期来,缫丝工具改进缓慢,直至清末,上海地区的缫丝,采用改进后的浙江七里缫丝车,仍无加捻装置,因此,成丝粗细不匀、断头多(不接头),与近代机织大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⑼ 怎样把蚕茧抽成丝
古代大多是手工抽丝,现在已经有了专门抽丝的机器。
缫丝是抽引蚕丝的过程。最初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蚕茧可以在水中舒解,并试探出分离的丝缕是可以织作的,于是古人逐渐摸索出用水煮蚕茧以抽引出蚕丝。
缫丝技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具有一定水平,浙江钱山漾出土了4000年前的绢片,丝条粗细比较一致,这说明当时已能初步控制水温和沸煮的时间,而且抽丝的手法也较为熟练。
练丝,是指进一步去除丝胶和杂质,使生丝或坯绸更加白净,以利于染色,并充分体现丝纤维特有的光泽、柔软及悬垂感。
明代的《多能鄙事》和《天工开物》记载了练丝技术。
(9)蚕茧怎么抽丝不用机器扩展阅读:
传说故事
如何从雪白的蚕茧中抽出一条条长丝,又如何织作衣物,历史上有很多传说。
相传5000年前,一个蚕茧掉进了黄帝的妻子嫘祖的茶杯里,嫘祖从茶杯中取出蚕茧时,意外抽出了蚕茧中的丝线。之后,她有了编织蚕丝的想法。在黄帝的建议下,她观察桑蚕的生活并教授大家饲养桑蚕的技术,史称“嫘祖始蚕”。
慢慢地,养蚕织丝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流域,然后再传遍全国各地。考古学家在河南、浙江、福建等地都发掘到距今几千年的丝织物,这无疑证明了中国是蚕丝起源最早的国家。
其实,在中国许多地区,都流传着与蚕有关的美丽传说。
在湖南苗族传说几千年前有人在深山开荒,发现树上挂着一个个白黄色的蚕茧,摘下来带到家中,不小心落到沸水锅里,用竹竿去挑,茧没有捞上来,却引出一缕丝来,又细又长。
后来大家摸索出来让茧发蛾,产卵留种,以种养蚕,缫丝织物,从此便有了桑蚕业。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中也记载着:“冬天孵幼虫,春天养家蚕,夏天浸茧抽出丝,秋天用丝织锦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