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机器人怎么样
㈠ 现在机器人哪个国家厉害中国水平怎么样
目前机器人在来美国、源日本等国技术较为领先,但是我国在863计划推动下,目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不同领域都涌现了大量的自主核心技术的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新松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派毅研发的“大毅”等,都是拥有不少国际领先的自主科技成果,相信未来我国的机器人研发一定会赶上欧美国家的领先水平。你想下,我们的无人机其实也是专业领域的军用机器人啊,绝对是国际领先的,总之一切皆有可能。
㈡ 国内机器人教育状况效果如何
机器人教育通过对既有器材的设计、组装、运营、搭建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教育方式。虽然机器人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对机器人的重视逐渐增强,机器人教育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短短3年时间,仅北京地区就有数十家机器人培训机构出现,其连锁机构更是遍布全国。
㈢ 中国机器人公司排名是怎样的
中国机器人公司排名如下:
1、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富士康科技集团
3、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4、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5、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7、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8、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9、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湖北三丰智能输送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11 、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23、深圳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24、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5、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26、广东伯朗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7、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8、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29、广州市井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30、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31、地平线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32、穿山甲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33、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
34、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东莞市博思电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36、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37、广东松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8、广东捷瞬机器人有限公司
39、厦门嘉柯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40、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41、广州普华灵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42、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
43、江苏中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44、东莞市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45、广州市动进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46、Gowild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47、深圳市极思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48、北京小鱼在家科技有限公司
49、北京萝卜科技有限公司
50、东莞市赢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㈣ 国内工业机器人现状是怎样
中国人力成本急剧上升,让中国制造业承压严重,亟待向低成本与智能化转型,工业机器人时代到来,市场与产业前景值得期待。
我国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2020销量将达21万台
从2010年开始,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激增,当年我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为14980台,2011年约为2.26万台,同比增长50.7%;2001-201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远高于同期世界机器人市场的10%。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36560台工业机器人,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需达到15万台,2025年销量为26万台,2030年为40万台。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未来几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速将保持在30%以上,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可达到21万台。
汽车成主要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四大格局显现
应用方面,汽车产业、电器设备制造、电子制造与金属加工是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其中,汽车产业应用最多,占比在40%以上。
工业汽车人产业方面,我国现已形成四大格局:
环渤海地区机器人产业以北京、哈尔滨与沈阳为代表,这类产业集群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和机器人科研成果上面占据优势;
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达,这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珠三角地区有着庞大的制造业市场,制造向智能化转型、生产线升级都需要用到机器人,这使得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中西部地区以武汉、长沙、重庆为代表,这类产业集群主要依托外部科技资源,衍生出众多行业龙头企业。
外资施压下 本土工业机器人待提高
与外资工业机器人相比,我国本土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弱、产品从研发到实际应用转化率低、产业资金运转困难,因此屡屡被压制。2014年5.5万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中,半数以上属于外资品牌,中国本土机器人厂商仅售出1.6万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亟待快速崛起,提高技术实力是关键。除此之外,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还需要把握住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并做出应对策略。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有三大发展趋势,包括语言交流功能将趋于完善;复原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高度的仿真、动作的完美化,这值得本土工业机器人跟进,并抓住市场先机。
㈤ 智伴机器人未来前景怎么样
智能机器人行业需求潜力巨大 四大方面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如何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成为焦点
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以及世界最大的潜在服务机器人市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技术滞后等多重因素,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奋力追赶。因而,如何客观看待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如何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智能机器人时代来临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智能机器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在迈入智能化新时代。当前,以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化突破,带动机器人感知、交互、决策能力的显著提升。今日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高达99.55%,超过97.35%的人眼识别率,语音输入辨识成功率也达到97%以上,机器人已经具备了“看得见、听得懂”的技术条件,同时,随着深度学习、无监督学习的逐步应用,机器人具备了更为关键的“会思考”能力,机器人开始真正迈入智能化的新时代。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向新兴领域拓展。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带动机器人产品功能与性能的显著提升,驱动智能机器人产品应用于更多新兴领域。一方面,以人机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更加安全、灵活,不但被广泛应用到传统的汽车、金属加工行业,而且带动了3C电子行业的应用新热潮。另一方面,面向家居、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智能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的功能不断丰富,相比以往产品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因此也开始步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应用热潮也带动产业规模的持续高速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2017年本体市场规模约为140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供应量将突破52万台套。智能机器人在非工业领域的市场潜力也在不断释放,预计2025年商业、家居和军事三大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70亿美元、90亿美元和165亿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的重心正在从欧美地区转向亚太地区,预计2020年亚太地区将取代欧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份额占比将从2015年的19%提升至57%。
2017-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球智能机器人市场新格局正形成
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格局正处于重塑期和窗口期,智能机器人产业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传统市场,UniversalRobots、RethinkRobotics等创新技术企业已经在协作机器人等新领域对发那科、库卡、ABB等传统巨头构成了威胁,而新松、埃弗顿、广州数控等本土机器人企业凭借成本、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崛起,也开始向巨头企业发起挑战。而在新兴市场,技术、思维与资本的相互碰撞推动了产业发展的百花齐放,既有专注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波士顿动力公司,也有产品精准定位、商业推广成功的大疆无人机公司,还有跨界融合、创新理念的达闼科技公司,一批特色鲜明的独角兽企业正在不断成长壮大。
国际竞争将愈发激烈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智能机器人相关战略规划,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目标,从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层面提前进行布局。其中,美国试图借助《机器人路线图》来建立下一代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方面的优势,欧盟推出《SPARC计划》以确保欧洲机器人在世界范围的战略领先地位,日本则在《机器人新战略》中指出,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应用国家,而我国也于2016年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力图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预见,今后围绕智能机器人的国际竞争将愈发激烈,我国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将不断加大。
我国智能机器人部分关键市场存在极大差距
1、上游核心零部件市场基本被日本和欧洲企业把持,国内企业在相关市场还缺乏竞争力。例如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两家日本企业主导了全球机器人用减速器市场,伺服电机市场则主要被松下、安川、三菱等日系产品和西门子、博世力士乐等欧系产品占据。
2、在部分后端应用市场,我国企业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都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例如以“四大家族”库卡、ABB、发那科、安川为首的外资品牌近乎垄断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据我国75%以上的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而在以医疗为典型代表的某些消费市场中,我国产品市场占有率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全球领先机器人企业正在中国加快本土化布局
工业机器人巨头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产业布局比较成熟。机器人“四大家族”已经在中国市场成功实现本土化布局,库卡早在1985年即开始申请中国专利并于2014年开始建立上海新工厂,ABB将其机器人业务总部迁至中国上海,发那科和安川与中国企业合资设立机器人公司推动业务发展。相比之下,服务机器人企业刚刚开始中国市场本土化布局,目前主要通过产品输出和商业合作来实现渗透,例如扫地机器人领军企业iRobot面向中国用户推出特定高端产品以打开市场,日本软银集团则联合阿里巴巴、海尔等国内企业推动Pepper机器人进入中国市场。
智能机器人发展优势与挑战并存
1、发展四大优势分析。1)市场规模与需求潜力十分巨大。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3年起一直稳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市场机器人供应量达到87000台,是全球位居第二的韩国的两倍,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所占比重将超过40%。同时,我国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市场潜力正在快速释放,分别保持着25%和1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老龄人口增多、可支配收入增加等因素刺激下,我国今后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服务和特种机器人消费市场。
2)关键技术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和中国是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表现最为活跃的两个国家。据《全球人工智能专利资源发展概况》统计,美国和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分别约为35000件和34000件,而日本、韩国、德国等其他主要国家的专利数量合计为40000件左右。
国内以科大讯飞、网络、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技术型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创新,助力我国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群体协同等尖端研究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并驾齐驱,为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工智能技术基础。
3)产业基础和发展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我国机器人产业链条完整,涵盖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智能传感器、本体加工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等上下游产业。在龙头企业全力带动和地方政府积极扶持下,国内初步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大产业集聚区,包括起步较早的长三角地区、数控产业强的珠三角地区、积极引进外部资源的华中和华北以及具备科研人才优势的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4)新兴力量正在成为加速产业发展新动力
国内各领域领先企业在应用需求和转型需求的驱动下,纷纷从产业下游的应用端向上游延伸,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业务,同时金融市场对智能机器人的关注度提升也驱动资本优势向产业发展力量进行转化。
在看到优势、把握机遇的同时,业界也应该看到亟待突破的挑战和瓶颈。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主要存在三大挑战,分别是基础技术能力与研发设计经验欠缺、产业竞争能力相对薄弱和泡沫化风险。
2、发展三大挑战分析。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主要存在三大挑战,分别是基础技术能力与研发设计经验欠缺、产业竞争能力相对薄弱和泡沫化风险。
四大措施助力产业发展
如何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四个方面的工作不容忽视:
1、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抢占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从应用端牵引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更新、市场变革和格局未定的发展机遇,凭借前沿技术和市场规模的相对优势,综合发挥政策体制优势,做大做强本土智能机器人产业。
2、利用机遇、克服困难,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和新应用领域布局,实现换道超车。避免在传统弱势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竞争,瞄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当前处于并跑或领跑的领域进行发力,构筑和巩固自身竞争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3、化解挑战、强化优势,构建平等互利的合作生态,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和资本规模优势,积极与国外领先企业开展合作,快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产业能力,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国产化进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品牌。
4、直面挑战、正视问题,补短板与筑基础协同发力,促进产业发展水平稳定提升。应清醒地认识到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汲取自身发展经验,小步快跑,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㈥ 中国机器人网app怎么样
看你怎么看了,毕竟现在科技是社会的主流,也是未来的趋势。凡事都有利弊,重点看你怎么想。
㈦ 中国哪些机器人公司比较好
深圳泰科智能机器人
㈧ 中国十大机器人公司
1、新松。新松机器人隶属中国科学院,是国内首家机器人上市公司,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 大系列,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洁净(真空)机器人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封锁,大量替代进口;
2、华昌达。华昌达的原有业务主要是生产销售汽车总装生产线,2013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500多万元进行了包括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系统和机器人集成应用等在内的项目研发。
上海德梅柯是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供应商,一直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而DMW是美国专注于提供汽车生产线的物料管理系统提供商,主要面向北美汽车行业与工业市场制造商,是美国本土最具规模的汽车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商之一。
3、上海机电。2014年,上海机电实现营业收入207.79亿元,同比增长4.38%。公司代理的纳博特斯克减速器业务占比较小,电梯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公司还是日本纳博特斯克的代理商,随着纳博特斯克常州减速器工厂的设立,将为公司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5年2月,上海机电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601727)液压气动有限公司(简称“液气公司”)将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简称“日本纳博”)合资设立纳博特斯克(中国)精密机器有限公司(简称“纳博精机”),从事生产机器人精密减速机。
4、均胜电子。均胜普瑞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主要技术来自于公司的下属子公司 Preh 和 IMA,在工业机器人集成领域分别拥有近 40 年的经验和积累,拥有强大的机器人生产线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均胜电子整合Preh和IMA 工业机器人业务布局国外市场,成立子公司均胜普瑞、携手浙大开拓国内市场,打造智能制造大平台,有望分享工业4.0万亿的巨大市场。
5、埃斯顿。成立于2002年的埃斯顿,前身为南京埃斯顿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埃斯顿一直专注于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金属成形机床的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广泛适用于各种机械装备的交流伺服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等。
6、博实股份。博实股份在搬运机器人设备、经济型物流搬运机器人等领域部分完成中试,有的在推广应用阶段,有的已实现规模销售,高温机器人、智能货运转移设备等是博实的战略新产品。
博实股份是中国石化(600028)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单位,其客户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601857)、中化集团、中国海油、中国大唐等全国大型企业集团。
7、新时达。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是新时达股份全资子公司。2003年新时达收购了德国Anton SigrinerElektronik GmbH公司,分别在德国巴伐利亚与中国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把全球领先的德国机器人技术引入中国。2013年在中国上海建立了年产能2000台的生产基地,机器人产品系列已覆盖6kg-275kg。
新时达依托机器人控制器、驱动器、系统软件平台等领先技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的服务网络已覆盖中国31个省、市地区。新时达机器人适用于各种生产线上的焊接、切割、打磨抛光、清洗、上下料、装配、搬运码垛等上下游工艺的多种作业,广泛应用于电梯、金属加工、橡胶机械、工程机械、食品包装、物流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制造领域。
8、蓝英装备。蓝英装备与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骏腾发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书》,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向目标公司增资,增资后持有其51%股权。
据了解,骏腾发于2010年进入机器人自动化集成领域,公司营业收入在近几年得到较快增长。未来发展中,蓝英装备有望携手骏腾发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做强做大。
9、智慧松德。智慧松德原有业务受行业整体环境的影响仍然亏损,但智慧松德于2014年底完成了对深圳大宇精雕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2015年大宇精雕的业绩纳入其合并报表,导致智慧松德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大幅增长。
2014年8月份,智慧松德以9.8亿元收购深圳市大宇精雕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宇精雕”)100%股权,并由此涉足自动化、智能专用设备及机器人生产线等业务。
10、三丰智能。近几年,三丰智能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并购整合动作一直在不断加快。2014年1月下旬,三丰智能宣布收购合肥天海小松自动化仓储设备有限公司;8月底,公司又宣布相继收购湖北众达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70%股权与湖北三扬石化有限公司70%股权。
㈨ 国内的攀登者机器人做的好吗
国内的机器人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局域事件前列要相信中国现在的科技水平。
㈩ 中国的机器人足球水平怎么样
看这个发展年表就知道了
1997年
n
1997年9月,东北大学仿真中心正式成立机器人研究室,开始研制足球机器人。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的师生进行了相关软硬件的研发。
1998年
n
中国科技大学组建了国内第一支RoboCup仿真足球队。中国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国内引入了RoboCup仿真比赛。
1999年
n
首届全国RoboCup仿真机器人足球赛在重庆举行。中国科技大学夺得了冠军和亚军。
n
1999年东北大学的牛牛(NEWNEU)代表队,用自行开发的硬软件系统在巴西举行的第4届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1999
FIRACup)上一举夺得了标准动作比赛冠军,实现了中国在机器人足球国际赛场上金牌零的突破。
n
全国首届机器人足球邀请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东道主最后获得冠军。
2000年
n
哈尔滨工业大学代表队在FIRARWC2000(澳大利亚)摘取了标准动作比赛的桂冠。
n
中国科技大学的代表队首次参加RoboCup2000世界杯仿真组比赛中,在110个队的较量中闯入决赛,并夺得第九名的好成绩。
n
2000年中国RoboCup机器人足球赛仿真组比赛于6月29日在中国科技大学结束,清华大学队获得冠军。
2001年
n
第六届国际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2001
FIRACup)在中国举办,在8个比赛项目中,中国球队战绩辉煌,一举夺得6项冠军。
n
2001年6月26日,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国家863计划提供了专项基金予以资助。工作委员会决定联合各个高校,统一举办全国各种机器人竞赛活动,并与国际比赛接轨,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比赛。
n
中国RoboCup2001仿真比赛随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年会于2001年8月13日-16日在昆明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中共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学校的12支仿真机器人足球队参加了比赛。
n
2001年8月,第五届RoboCup世界杯赛在美国西雅图举行。清华风神队获得冠军。中国科技大学蓝鹰队进入仿真组和四腿组八强。
2002年
n
2002年1月,中国863机器人主题专家组正式将足球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开发列为863项目。
n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开始统一组织包括RoboCup和FIRA两个项目的机器人足球比赛。
n
2002年5月,FIRA世界杯比赛在韩国举行,中国队战绩不俗,共获得三枚金牌。
n
2002年6月在上海召开了首届中国机器人竞赛,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主办的首次最大规模的全国机器人竞赛活动,囊括了FIRA、RoboCup和机器人灭火三大项目,汇聚国内机器人竞赛方面的各方队伍。
n
2002年6月,日本福冈第六届RoboCup世界杯赛,清华大学蝉联仿真组冠军,北京理工大学获得亚军,中国科技大学进入仿真组和小型组前8名。
n
2002年8月,“五里河”杯机器人足球邀请赛在沈阳举行,来自中国和韩国的优秀球队参加了FIRA的MiroSot比赛和RoboCup中型组比赛的角逐。
2003年
n
2003年1月,蓝鹰队参加了首届澳大利亚公开赛(悉尼)并获得冠军。
n
2003年3月在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培训活动,吸引了大批院校加入到机器人足球竞赛的研究中来。
n
2003年7月,第7届RoboCup世界杯在意大里帕多瓦结束。在仿真组比赛中,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进入八强,分列二、四、六位。
n
2003年8月21日—24日,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研讨会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