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打标机器 » 什么是机器人农业

什么是机器人农业

发布时间: 2021-02-14 08:23:30

1. 农业机器人的内容简介

《农业机器人》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作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近期推出的重点译著。这套书的原著为日文版,日本是一个劳动力缺乏的国家,为了缓解这个矛盾,日本十分重视农业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国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我国也迫切需要通过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促进我国的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在“863计划”中设置了多个农业机器人相关的研究课题,包括水果、蔬菜收获机器人,农业机械智能导航技术,自主作业农业机器人,农田信息自动获取技术等。引进本书的目的即在于拓宽我国研究者的视野,推动我国农业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的发展。
《农业机器人(I)》主要介绍农业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第1章简要介绍从农业机械到农业机器人发展的进程;第2章介绍农业机器人的感知技术中最重要的机器视觉,包括农业机器人的机器视觉、农作物的光学特性、机器视觉系统及相应的支持软件、从机器视觉获得的信息等;第3章介绍末端执行器和机械臂,包括农作物的机械特性、机器人的驱动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和机械臂;第4章系统地介绍了机器人的移动机构的自动化,包括非道路行走、导航传感器、运动建模、行走控制、作业和行走路线规划、安全性和障碍物避让等。
《农业机器人(II)》介绍了大量已开发农业机器人的实例,既有日本开发的机器人,也有美国、荷兰、英国等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和《农业机器人(I)》相对应,第1章介绍农业机械的机构和发展中的农业机器人;第2章介绍用于黄瓜、番茄、圆白菜、草莓、柑橘、苹果等的收获和分级机器人的机器视觉系统的实例;第3章介绍用于作物嫁接、移栽,果园中套袋、剪枝、收获、分级,挤奶、剪毛等作业的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和机械臂的实例;第4章介绍基于GDS、GPS和机器视觉控制的农业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实例,如自动拖拉机、耕作机器人、移栽机器人、除草机器人、干草收获机器人,轨道、履带式、行走式机器人,自动式直升机等。随书所赠光盘不仅包括大量彩色照片和图片,还提供很多机器人工作时的动画,有助于读者理解。
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是农业机器人领域的国际领航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课题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藤直教授1984年发表了在京都大学研究农业机器人的成果,这也是世界上农业机器人研究的开始,之后他一直致力于农业机器人的开发并积极推进农业机器人的实用化。门田充司副教授一直是近藤教授的合作伙伴,和近藤教授一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野口伸教授任职于北海道大学,在机器人拖拉机和无人直升机方面造诣颇深;他还是日本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参与引领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国家决策。
本书的四位译者李民赞、陈兵旗教授,乔军、孙明副教授均为中国农业大学教师,都曾在日本学习、工作多年并在日本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回国后仍旧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语言和专业领域非常熟悉。在本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和原著作者多次沟通,对原著中的疑点进行探讨,力求准确、正确。
《农业机器人(I)》200页,《农业机器人(II)》242页(附赠光盘一张),合计定价70元。

2. 农业机器人由哪五个部分组成

服务机器人可以为您治病保健、保洁保安;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捞沉船、回铺设电缆;工程机答器人可以上山入地、开洞筑路;农业机器人可以耕耘播种、施肥除虫;军用机器人可以冲锋陷阵、排雷排弹……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喷漆、重物搬运等;有些工作要求质量很高,人难以长时间胜任,比如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等;有些工作人员无法身临其境,比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适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一些枯燥单调的重复性劳作等……这些人们干不了或干不好的领域变成了机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3. 农业机器人的分类

英国科技人员开发的菜田除草机器人所使用的是一部摄像机和一台识别野草、蔬菜和土壤图像的计算机组合装置,利用摄像机扫描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层层推进除草作业。它可以全天候连续作业,除草时对土壤无侵蚀破坏。科学家还准备在此基础上,研究与之配套的除草机械来代替除草剂。收割机器人美国新荷兰农业机械公司投资250万美元研制一种多用途的自动化联合收割机器人,著名的机器人专家雷德·惠特克主持设计工作,他曾经成功地制造出能够用于监测地面扭曲、预报地震和探测火山喷发活动征兆的航天飞机专用机器人。惠特克开发的全自动联合收割机器人很适合在美国一些专属农垦区的大片规划整齐的农田里收割庄稼,其中的一些高产田的产量是一般农田的十几倍。
1794年,Eli Whitney发明了轧棉机,轧棉机能够快速把棉花纤维和棉花种子分离,当年一台机器每天生产45斤干净的棉花,相当于上百个劳动力小时,使棉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27年,Edwin Budding发明了割草机,代替了镰刀。
1834年,Cyrus Hall McCormick发明了收割机,并申请了专利,建设工厂生产和销售收割机,成为那时候美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1917年,Henry Ford引进了Fordson拖拉机,这是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拖拉机。
1918年,Carl Gustav创造了第一台商用的挤奶机。
1979年,剪羊毛机诞生,消除了单调的剪羊毛工作。 2007年扫描果实并收集土壤、种子数据的Ag Tracker被发明出来。
2012年能够在植物育苗室内移动盆栽树苗的机器人——收获运输车HV-100被研发出来,同年能够除去生菜土地里多余种子的生菜机器人Lettuce bot诞生,2012年还诞生了剪除或者栽培葡萄藤的Wall-Ye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收集土壤健康状况和葡萄库存的数据。
2013年采摘草莓的机器人出生,该机器人使用两个数码相机来拍摄草莓的颜色,判断草莓的成熟程度,并且采摘已熟的草莓。
种植水稻的机器人正在研发中,该机器人能够分析田地的贫瘠等环境。

4. 农业机器人的介绍

农业机器人是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区别于工业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劳动方式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5. 农业人工智能是什么意思

在农业生产中,人工智能助力农业生产精细化,从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在种植领域,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及环境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在养殖领域,企业通过对畜禽多元化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精准养殖。
在农业服务中,人工智能可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供需失衡及农业融资难等问题。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建立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模型,指导农业生产主体动态调整产能,既可减少由于盲目生产导致的成本浪费,也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和服务环节都涌现出了一些融合应用的典型案例,为促进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但这些融合应用目前主要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融合模式仍需优化完善,应用范围也有待逐步扩大。
我国人工智能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面临多重挑战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国外农业领域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融合模式和较大范围的应用。而我国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典型案例,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对网络实时响应和海量数据积累有较高要求。但我国村级信息化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农业领域网络化水平还有待提升。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6.5%,仅为城镇地区的一半。
二是智能化农业设备供给水平不足。针对智能农业设备的专用芯片较为缺乏,而通用芯片在环境较差的农业现场非常容易发生损坏,进而导致农业智能设施应用受阻。同时,由于农业场景复杂,农业智能机器人等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效率不高、灵活度不够等问题,智能化设备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是农民应用人工智能的意愿和能力不够。一方面,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导致农民“不敢用”。另一方面,智能化农业设备的操作方式与传统农业设备差别较大,农民对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能力不足,“不会用”也阻碍了农业的智能化发展。
加快人工智能与农业领域深度融合的建议
针对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面临的挑战,行业主管部门应从基础设施、技术供给、产业需求等多角度入手,全面促进人工智能与农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6. 什么是农业机器人

你见过这样的“农民”吗?他只知干活不知疲劳,不管是给果树接枝,还是采收果实,或者耕地,你只要把任务交给他,全都干得又快又好,真不愧为种田能手。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新型农民”——农业机器人。

相比起工业机器人来,农业机器人的诞生要晚得多。日本也是在十几年前才开始发展农业用机器人。一种专门为作物接枝的机器人近年上市子。他每小时可接枝700根,工作起来根本用不着休息,所以一个机器人干起活来能抵得上4个好劳力,是不是挺能干?

如果让你到菜园子里摘西红柿,你也许会很高兴,看着满园红色的饱满果实,真让人精神振奋。可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说:“真是太累人了,我都腰酸背痛了,不干了。”可是劳动模范——机器人看起来却不急不躁,干得津津有味似的。只见他接近果株后,手臂就自动找到红色西红柿,并用手掌抓住西红柿旋转后摘下。在他身后的果筐里已放了满满的西红柿。他除了可以摘西红柿外,还可以被派采收黄瓜、葡萄、橘子、莴苣、白菜、西瓜等蔬果。这种机器人的身上装有传感器。利用传感器,他可以准确地找到果实在哪里,并判断出是否成熟,区分了果实和枝叶后才将果实稳稳地摘下来放进果筐里。在采摘高空果实时,他的手臂可以随意伸缩,真是运用自如。

另外,现在还有一种无人耕耘机,是利用电视摄像机来判别已耕和未耕的土地。如果未耕,他就会主动下地去耕耘。因为他仅从地的外表色状来判断是否已耕过,所以,如果刚下过雨,地又湿,色又深,机器人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准确了。

当然,机器人还可以帮助我们干许多农活,譬如除草、喷洒农药等。总之,落后于工业机器人几十年的农业机器人已经走进了田间,成为农民的好帮手。

7. 机器人的定义是什么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7)什么是机器人农业扩展阅读:

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中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8. 机器人能做农业吗

1智能机器人可以做来农业生产工自作。只是目前大多数智能机器人价格昂贵,维修以及易损件价格高,专业性强。相对人还是不够智能。所以目前只有一些科研单位和极少数大型农业企业有少量机器人使用。多为展示。
2目前主要还是人力机械化操作,未来随着科技进步,智能设备重量减轻,造价降低,机器人会进入普通农场。
3很久的未来农业生产,以及一切赃,累,简单重复,污染,危险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9. 什么是机器人

机器人就是像人那样动作的机器。机器人有“智能”,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和做内各种动作。机器人由电容脑、传感器、机械手、行走装置组成。机器人的外形并不很像人,但可以代替人做事。机器人用机械手可以装配机器、焊接工件、搬东西、从事农业劳动、做家务、画画、写字、打牌、下棋;机器人可以像人那样行走,在水中游动,在山地上爬行,在太空中行走,在核电站工作。

机器人按进化水平可分为,笫一代机器人:没有智力,只能简单动作;第二代机器人:有感觉和大脑,能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能做较复杂的工作;第三代机器人:能进行学习和思考,有知识和积累,可做复杂工作。因此,机器人世界是个很有趣的世界。

10. 农业机器人有哪些特点

农业机器人是用于农业生产的特种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农业机械。内农业机器人的问世,是现代容农业机械发展的结果,是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农业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劳动方式,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热点内容
线切割怎么导图 发布:2021-03-15 14:26:06 浏览:709
1台皮秒机器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5:49 浏览:623
焊接法兰如何根据口径配螺栓 发布:2021-03-15 14:24:39 浏览:883
印章雕刻机小型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3 浏览:395
切割机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钱 发布:2021-03-15 14:22:30 浏览:432
加工盗砖片什么榉好 发布:2021-03-15 14:16:57 浏览:320
北洋机器局制造的银元什么样 发布:2021-03-15 14:16:52 浏览:662
未来小七机器人怎么更新 发布:2021-03-15 14:16:33 浏览:622
rexroth加工中心乱刀怎么自动调整 发布:2021-03-15 14:15:05 浏览:450
机械键盘的键帽怎么选 发布:2021-03-15 14:15:02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