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山如何雕
⑴ 雕刻怎麼學
雕刻
雕刻技法淺析
所謂技法,就是木雕創作中作者對於形象和空間的處理手法。這種手法主要體現在削減意義上的雕與刻。確切地說,就是由外向內,一步步通過減去廢料,循序漸進的將形體挖掘顯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減法造型中,我們不僅體會到作品在「脫殼而出」的快慰,而且還能感受到各種刀法產生的特殊韻昧,有些偶然的效果,能使作品產生新的意韻。因此,在木雕藝術創作中,最有意義的探索是運用各種刀法,恰到好處的體現我們的創作意圖。
刀法好比書法、繪畫中的筆觸,它能起到加強、豐富作品藝術效果的作用。優美的筆觸之所以形成是技術達到了純熟的表現。時常有人在臨摹一張好畫時,感到最難的莫過於筆觸,因為筆觸是作者的心靈與技巧相結合的產物,是任何模仿都難以體現的東西。所以只有掌握技巧並不斷地積累經驗,才能達到理想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刀法。那種木紋與雕痕、光滑與粗糙、凹面與凸面、用圓刀排列,平刀切削……它們所表現的藝術語言,其魅力是其它材質的雕塑無法達到的。
總之,刀法就是雕刻家用來體現自己創作構思的技術手法,也是形象地揭示藝術內容的手段。運刀的轉折、頓挫、凹凸、起伏,都是為了使作品更加生動自然以充分體現木雕的材質美,體現豐富的雕琢美。不明木雕藝術真意的人,在用刀時不是以刀代筆,而是描畫做作,再加膽子小怕刻壞,結果刀法死板匠氣,刻不出木雕的趣味來。因此要多刻多練多琢磨,熟而生巧才能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風格。
一般來講,搞木雕的人,除執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刀法,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外推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木紋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刀柄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小指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圓雕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黃楊木雕,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肩胛來抵住刀柄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手掌心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肌理效果。
木雕工藝的技術要求和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玉器雕琢的構思和設計:
玉雕要追求藝術美,就要了解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的正確含義。這里講的山川之精英,是指雕琢玉器玉料的顏色要美麗,質地要溫潤,雕琢玉器是採用的軟玉還是硬玉或是綠松石、瑪瑙、蛇紋石、水晶等玉樹,要選好的玉料,還要設計適合各種玉料的雕琢題材;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觀和雕琢要精湛,以及影響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藝、社會渚因素。由於歷代玉村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審美情趣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題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競相爭艷。現代玉雕也要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這是玉雕人員必須注意的。多少年來許多中國玉雕作品超凡脫俗給人們帶來意境之美讓人無限遇想和感嘆不已。中國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產品是世界雕塑苑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宗教觀念、美學思想等豐富的內容。粗雕是玉雕製作的實質性階段,即通過測、塹、底扣、劃、沖、軋、鑽等技術手段使玉料逐步變成一座或一件立體雕琢品、但還不能稱為完整的玉器;粗雕是玉雕製作的實質性階段,即通過測、塹、底扣、劃、沖、軋、鑽等技術手段使玉料逐步變成一座或一件立體雕琢品、但還不能稱為完整的玉器。
細雕在玉雕工藝中就是對粗雕的玉器進行精細修飾是使玉雕作品進一步完美和增添神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玉器的許多細部進行雕琢,例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睛、服飾花紋;獸鳥的眼睛、毛發、爪尖、嘴時;花草的莖、葉等最能顯現神韻的部位進行逼真的刻劃。
玉器雕琢追求逼真傳神和適度誇張,然而要使玉雕作品傳神、有意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可以說每一塊玉料都有其本身之意,本身之境,只有天才的藝術家才能發現其中奧妙,寸能根據自己長期的藝術實踐,將自己內在的意與境和玉石本身的意與境相結合,從而用自己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技巧在脫琢的玉器中表現出來,使之成為具體的可以供人們欣賞的藝術珍品。一件玉雕作品的好壞,主要看其是否有意境,雕琢是否精湛,顏色是否用得悄,題
材是否恰當造型是否完美;要從玉雕作品的玉質、色彩、題材、造型等方面來判斷其藝術價值。
總之,一件玉雕就是一件藝術品,它的美,或在於形態,或在於色彩,或在於意境,也可能兩者兼而有之,而意境是對玉器整體評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雕琢玉器設計和構思在先,要以噗玉為基準,「量科取村」、」因材施藝」是玉雕的基本要求。玉雕審玉是關鍵。器創作要有意境,玉器形態要逼真寫實才能出玉器精品。
⑵ 雕刻的微雕技法
微觀雕刻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總稱,是雕刻技法的一門獨立分支。常見的種類有微刻、微畫、微畫雕、核雕、骨雕和微雕等。
中國微觀雕刻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刻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中,用鐵筆題書作畫,寄託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刻藝術便開始出現。清初楊璇、周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畫刻上自己的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放大鏡等先進科學儀器在微觀雕刻領域的運用,微觀雕刻藝術便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嶄新藝術。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來愈小,內容也愈來愈多。
20世紀80年代,所出現的微畫雕便是微觀雕刻藝術發展的一個方面,如初山微畫雕流派等等。微刻文字也越來越講究書法效果,受人注目的有「懷禪八大刻」等。
一時間「精微藝術」之花如燦爛群星在中國大地到處開放。
以郭月明老師為例,四川省屏山縣人。聯合國教科文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美術家藝術創作中心「終身名譽教授」,三希堂侯明明藝術館「副館長」,國際羲之書畫院「名譽院長」,攀枝花市硬筆書法協會會長、攀枝花市硬筆書法藝術學校常務副校長、硬筆書畫報常務副主編、中國詩酒聯誼會詩書畫院副院長。
郭月明從小喜好習書、繪畫、弄琴,對傳統民族文化有濃烈的興趣。 1966 年, 20 歲的郭月明,避開塵世的喧囂,開始沉醉於傳容文化藝術之中,系統地研習書法、繪畫、雕塑和篆刻技藝。他博採眾家之長,兼蓄各體之韻,從而形成自己「沉著鋼動,衣冠楚楚,森嚴之態,咄咄逼人」之風格。
1976 年,以其毛筆、鋼筆臨帖 10 年之功夫,轉攻微書、微雕、微刻,並經 16 年探索,將中國的氣功及中國繪畫、書法、刻字技藝熔於一爐,將微書、微雕、微刻集於一體,獨得「精微藝術」之神韻,首先在藝海中托起了「精微藝術」這朵充滿新意和神秘色彩的浪花。
1987 年,他的第一件硬筆書法作品微書小扇面,入選「中國首次赴日硬筆書法作品展」,後被日本書道收藏。
1989 年,他在 2.5 厘米乘 3 厘米的紙片上,用鋼筆寫下 6183 個漢字,打破了在紀念郵票( 2.8 厘米乘 3 厘米)的背面用鉛筆寫下 2000 多個字母,因而被稱為「世界微型書法大師」的匈牙利的埃曼·拉約浦的記錄。這幅作品,在十倍以上的放大鏡下,字距、行距分明,字體蒼勁清晰。
我們的老師認為:精微藝術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必須在微小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我們新一代的微觀雕刻藝人能學有所成,卻不奢望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們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會的承認,他恥於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盜名。時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頭磨礪,不知晨昏,也屋所謂冬夏;在精微藝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問收獲,也屋所謂個人名利。淡泊寧靜,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這就是中國微雕藝人學藝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般來講,搞木雕的人,除執刀法基本相同外,都各有自己擅長的刀法,初學者只要熟悉平刀、圓刀二種不同的用途,很快就能掌握刀法技巧。先強調一下執刀姿勢的重要性,其正確與否不僅影響雕刻操作的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那麼,在大量切削木料的粗坯階段,我們主要是用敲錘配合刀具進行工作,執刀姿勢呈握拳狀,當雕刻向外推進或深挖時,可作拳心向下狀;當雕刻向內推進時可作拳心向上狀,當雕刻輪廓欲切斷木紋絲縷時又可作拳心向內或向外狀,三種方法靈活掌握。如刀具刻入過深,切勿搖動刀柄急以抽出,否則會引起鋒口開裂或剝落,應使用另一刀具並輕微削去該刀具周圍的木料,直至其可搖動為止。在雕刻進行到細坯和修光階段,我們主要運用刀具從事刻削工作,一種是雙手握捏刀具,如:右手握緊刀柄上端,左手捏住刀桿上部,慢慢向右手方向推進。另一種是右手執刀呈握筆狀,但要將無名指和小指緊抵在雕刻物上向前運刀,以控制尖刀。要注意左手的位置,做小件圓雕時,握住作品的左手應放在右手的後下方,作品一端可頂靠在工作台上;做浮雕時,為了按住木板,左手應遠離右手的刀具,或者放在右手的後方。溫州那邊的黃楊木雕,因木質堅硬,人們時常要用肩胛來抵住刀柄向前運刀。對付木質細軟的,可用右手掌心輕拍刀具即足以削去少量木料。
平刀塊面法:主要是在鑿坯時用平刀大塊面的切削出作品的輪廓和結構部分,使其產生粗獷有力的斧劈刀削感,所以運刀必須穩、准、狠,要肯定有力、刀刀相符、爽氣不膩,要使每一刀都說明問題並達到作品的最後效果。平刀塊面法的運用過程實際上也是用簡單抽象的幾何形體概括各種復雜形體的造型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將每一個形體、每一塊骨路,肌肉減化成大大小小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因此,要求作者有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和慨括自然形體的能力。平刀塊面法可以結合一些圓刀貫穿於雕刻的全部過程以形成最後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只運用在雕刻的初級階段作大形處理,然後再用其它刀法做由方到圓的更豐富細膩的刻畫。
圓刀雕琢法與排列法:由於圓刀刀法不肯定,刻出的形體輪廓比較含糊,產生的凹凸感又比較清晰,所以很適合探索表現各種物體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作為浮雕的底面處理,俗稱「麻底子」,也是一種極好的起襯托作用的表現手法。圓刀雕琢法是以大大小小不規則的凹凸形成體積,並在表面造成自然、渾厚、拙樸的美感。倘若與平刀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光滑細膩,如人的皮膚;一方面是粗糙毛澀,如人的發鬢、衣飾等,那麼兩者會形成強烈的質感對比,使作品產生豐富有趣的表現力。圓刀排列法與雕琢法的意義相同,只是作者要有意識的排列刀法,使其產生一定的裝飾性和肌理效果。
⑶ 如何學好雕刻
多多在街道里逛逛,因為這經常會碰到一些高手的,那時再請教請教,如果想在某些培訓機構里學的話,不用說了,一定會獅子口開價,並且態度不一定好,畢竟多人嘛.不可能那麼詳細的.
為了要開始,你將會需要一個地方工作,雕刻工具,木材和一個方法使你的工具尖銳。 在我的經驗方面,使你的工具尖銳是你將會需要早發展而且很多練習的技術。 找某人表示你如果可能的, 但是你能靠你自己開始。 我推薦容易受驚的高調方法 (做網搜尋找它), 以非常好的撒沙帶子作為使工具尖銳的圓鑿。
最好的書關於使我已經見到尖銳是雷納李關於使尖銳的完全指南。 李跑李山谷工具,為木工藝家有可得的許多質量材料。
對於非常好雕刻品的一般介紹, 閱讀木雕: 初學者的引導者。 不理睬事實「掩護有一個以機器製造的雕刻品 (出版者的差勁選擇) 的照片」。 克里斯 Pye 的工作, 尤其木雕的元素, 非常有幫助和詳細。 Ian Norbury 的工作, 包括計畫為有創造力的木雕, 也是清楚、深思、和有用的。 更努力地對發現, 威廉 Schnute 優良的書呼叫深浮雕木材雕刻品 有許多非常有用的貨幣檢驗箱, 而且是一有髓又沒有無意義的事關於減輕和一般的雕刻品的指南。 Schnute 已經發展一些傑出的, 清楚地為雕刻品合成物材料描述了技術。
Taunton 關於雕刻有一個文章的好收集在雕刻品 (罰款木工藝在)之上。這些其中的一些是基本、一些前進。 在系列上的他們的全部 FWW 是優良的。 來自 Taunton 的另外的一本有用的書可能是工作室書: 一個工匠關於盡量利用任何的工作空間的指南 (工匠關於的指南 )。 它通常高水平 (和為職業者) ,不過有關建立一個工作室有一些有用的信息在這里裡面。
因為有雕刻工作和較進一步的閱讀的例子, 我推薦公牛裝飾的木雕: 完全的課程, 而且 Butz'該如何雕刻木材: 計畫和技術的一本書。 也好是狄克 Onians'必要的木雕技術 (木雕).
分類我已經叄加而且感到滿意已經在加州被 Agrell 和村莊拿著, 和在奧地利的 Geisler Moroder。 他們倆都有網出現。
這是非常基本的介紹,但是這些是我已經為快樂和實效看的書。 像其他事物, 它有最好的到僅僅做它。 有樂趣。
⑷ 石雕是怎樣雕出來的
就是跟你說了你也不怎麼好,石雕難度也是不小的哦。我現在就是學這個。我就讀於河北曲陽雕刻學校。有興趣的話可以來上學
石雕像製作
簡言之,用雕、琢、刻、磨、塑等手段製作出具有實在體積的各種藝術形象,總稱為雕塑。它與建築、繪畫、工藝美術並稱為造型藝術。雕塑一般分圓雕和浮雕兩種。按其尺寸、形制又分為大型雕塑、小型雕塑兩大類;按其不同功能則可分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紀念碑雕塑、裝飾性雕塑、園林雕塑、噴泉雕塑、民間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製作材料有泥、木、石、磚、銅、陶、牙、瓷、玉、骨、漆、竹以及其他金屬、化工材料雕塑等。雕塑不論採用哪種材料製作,都有它的造型規律,也有它的局限性。雕塑是一種可觸的空間造型藝術,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視關系,圓雕可以從四面八方去欣賞。因視點、放置地點和光線的不同,以及採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
雕塑的歷史悠久:
雕塑幾乎和人類本身同樣古老。人類成為高級動物的重要標志便是製造工具,而更為重要的便是創造形象。實際上在石器年代的石頭工具已是一種雕塑形式,而當人類知道可以把思想和願望用固體的實物來表現時,也就導致了從磨製石斧到雕塑石像的一大進步。 世界上被發現最早的雕塑之一,至少已有二萬五千年歷史的「維侖多夫的維納斯」 像,是用石灰石雕成的。在我 國古代大型石窟,摩崖、陵墓雕刻與建築雕 刻,絕大多數是石材雕刻。如秦代的石鯨魚、 現存的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雕刻材料為大 理石、花崗石、青石、砂岩石等。因中國石 材蘊藏量極為豐富,且能長期保存,故石雕 已成為大型紀念碑、城市雕塑、園林雕塑、 裝飾性雕刻的主要藝術品種。
雕刻學習: 1. 如何選料 2. 開料方法 3. 石雕工具 4. 點線機的應用 5. 石雕的工藝過程 6. 石雕粘接材料 7. 石料刻字 8. 石雕像著色
一、選料:選好石料是把石雕作品刻好的不可勿視的重要環節。石質的軟硬、石層的疏密、石質內有否雜質,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在選擇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藝。根據作品的規格大小,作品的風格造型、作品的置放地點環境,採用不同產地的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石料來進行藝術加工、雕刻。公元9世紀,卡拉拉成為義大利主要的大理石開采地。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曾親自到卡拉拉選采大理石雕刻他的作品。現在卡拉拉的一所美術學校開辦大理石開采學習班,專門學習開采大理石的技術。雕刻經驗豐實的雕塑家或老藝人一般憑實踐經驗鑒定石料的質量。(一)「看」:觀察岩石被砸開的橫斷面,如顏色一致、均勻、質地堅密、細致、屬於好料。反之,顏色不勻,有雜色,能見明顯層次,橫斷面是鋸齒形狀。是石質差。總之,以無裂縫,污點及紅白線等缺點良材為合格。另外,為觀察石料是否合乎上述要求,可用水澆潑在所看的部位上,這樣更易鑒別石料的劣。(二)「聽」:用鐵錘輕輕敲擊石塊,如發出 當當清脆之聲的,石質好;如發聲暗啞,即證明有隱線(如斗漏子、砂眼、石核子等),石質便差。但冬季選料時,注意裂隙內有結冰,就不能單憑敲打聽聲音,必須依靠「看」 進行仔細檢查,才能鑒定石質好壞。
二、石料的開料方法:所謂「開料」即是把整塊石料劈成自己要的規格尺寸若干塊。 這項工作在山場地下或山上的石料經過周密的計劃,結合石料所處的自然環境進行 「開料」,俗稱開山。開山工作有用風槍機眼辦法,也有用人工和炮崩(俗稱放炮)結合進行。一般用手工挖溝開采,炮崩用在清除石料上層雜質石層進行(俗稱所謂蓋,即掩蓋料石層的非料石部分)。開掘大理石礦產是此種情況。在明山(即全部料石都裸露在外面,其表層只是同樣料石經過數年風化形成一層不堅固的料面表層,沒有其他雜石覆蓋),一般多為花崗岩石,此類開采系多用炮崩和人工結合進行。雕刻加工用料的開料是由山場運回到加工廠的已開采出的石料。根據我們雕刻造型所需要進行開料工作。除須要用風槍、電鑽打眼開料或採用切斷電鋸外,一般採用人工開料,所以要掌握不同性質的石料採用不同的辦法進行開料。 石料有它形成結晶體的紋理,要順紋開料。但某些大理石為塊石。河北曲陽石就不能只用楔窩開料辦法,只能用挖溝開料。根據石料大小。薄厚一般用鏨子挖成15厘米的長溝,深淺要視厚度而定。一般花崗岩、青白石即在開料線的中間每隔10厘米左右挖長 5厘米至10厘米寬3厘米至5厘米的楔窩,深度為7厘米左右,在開料線上,沿線排列順直,然後用鋼楔一個一個打入楔窩,卡緊方向,一定不要左右歪斜,再把各個鋼楔用繩連貫綁好。防止打楔時,鋼楔跳出傷人。根據情況使用手錘或磅錘,沿線逐個打,並注意兩側順向開裂情況,一般一遍錘即可達到開料的目的。在開料前放線要留出富餘的開料寬度,防止開料後的兩側百小的粘掛而影響使用規格。如有打眼機械沿開料線打較密的眼孔,然後灌注「膨脹水泥」效果會更好。
三、石雕施工工具與安全設施: (一)敲鏨工具:風箱(或電動鼓風機)、鷹嘴鉗子、大鴨嘴鉗子。葫蘆小鴨嘴鉗子、望子、卡扁、刻刀、雙面錘、兩用錘、剁斧。爐條、火勾、蓋火、水桶、蘸鏨盆、鐵勺、鐵簸箕、鐵篩子、敲錘子和八磅錘等。設施:蘸鏨槽、紅煤、盤紅爐、工作棚。(二)做雕刻工具:墨汁、彎尺、晝尺、畫簽、小線、金屬水平尺、線墜、墨斗、金 屬直角尺、大小卡尺、鋼撬棍、木杠、大繩、 花錘子、手錘、各種型號鏨子、笤帚、哈達、 碓子、壓斧、12磅錘子和樁子棍等。(三)磨光工具及其他材料:手握砂輪 機、角磨機、電動拋光機、廢砂輪、金剛石、 白蠟、松香水、川蠟、煤油、細磨石、草酸、 地板蠟等。(四)安全設施:襪罩、圍裙、套褲、套 袖、手套、眼鏡、防塵口罩等。(五)敲鏨淬火:石雕經常使用的主要 工具是大小鏨子,剁斧和花錘等刃鏨尖鋼口 的軟硬和純銳能直接影響工藝的質量和工程 進度。因此敲鏨淬火時,必須掌握好火候, 才能使工具得心應手,發揮更大作用。1.將圓鋼或八角鋼斷成長約22至24厘 米,首先敲成圓形的鏨頂,此時鏨頂不準淬 火。送進爐內過火時鏨尖塞進火內5至6厘 米,待顏色燒到將顯發白時,即可用鉗子夾 出,放在砧子上敲成鏨尖。但這段工序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即一火敲成),迅速夾起蘸水,鏨尖頓時發白,然後由白逐漸變黑 (這種現象叫做迴流)。要注意白色徐徐變成將近鏨尖尚有5厘米時,要及時放進蘸槽內豎起,不可躺倒放置,務需使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猛然放進冷水內使其驟涼,這樣會造成鏨尖過硬、使用時易於斷裂。蘸鏨槽內的水深以不超過4厘米為宜。2.哈達剁斧:是一個兩面斧形。一般兩端刃口方向成垂直交叉形式或兩端刃口方向一致形式的雕刻錘。用45號鋼鍛制淬硬,用以砍剁石面,一般根據雕刻的形體,石材的紋理趨向砍鏨出工整、平行的細線條,能加強體面的方向感、體積感、肌理效果等。第一次過火,要燒到顏色將發白時,用鉗子夾出敲打,必需一火敲成一面,不準翻過重敲將刃敲傷。其刃面不齊時,可用錘子墩齊,將刃修理齊整後,要放在一邊放涼,必須使其溫度自然降低,再送入火內烘燒。 第二次過火,要燒到呈現紫紅色時(不能發白),就可放到蘸槽內去蘸,這次同樣待其溫度自然降低,不準用水浸涼。哈達因系兩面刃,在前刃過火時,為了防止另已蘸好的一面因受熱過高而軟刃,必須在蘸成的一端用刷子蘸水向上擦蹭,即可降低溫度。3.花錘:錘頭面由9、12、16、24個排列規整的方椎體組成,由45號鋼鍛制。是一種特殊專用工具,待石雕作品接近完成做表面效果,用花錘敲擊成粗麻面,能產生粗獷、厚重、渾然一體的雕塑感。它的製作方法是,第一次過火時,要燒到發白,再用鉗子夾出,鍛打成方椎體,須要頭方面平,再回火去燒,燒到呈發白時,用鉗子夾住放穩,再用劈斧劈成所需要的溝。完成此工序後,要穩放一旁,使溫度自然降低,緊夾在台鉗上,將尖刀或刃用鋼挫打磨成型,務使鋒利,再過火,但這次火不要大,燒到顏色將呈現有紫紅色時即可用鉗子夾出,放入蘸鏨槽內,使溫度自然降低即成。 4.石雕錘 石雕工具,用以敲擊望子,雕鑿石料。兩端錘頭尺寸稍有差別,硬木做把,長約20。厘米,安置位置偏於錘頭大的一方,以適應打擊不同材質所用不同粗細的鏨子用。通常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號約重1400克左右,為開荒錘,中號為800克左右,為打坯用,小號為600克左右,雕刻細部用。錘身略呈弧狀,用45號鋼鍛制,表層淬硬,錘面向下稍作收分約10。角。5.合金鋼鏨 上面所談淬火望是傳統加工石雕工具,一些地方的石雕藝人仍然採用此法,現代工業發展,科技發達,已把合金鋼頭嵌入鋼棍,做各種樣式的雕刻刀。或把較大的合金鋼板嵌入剁斧一面或兩面。經砂輪機磨,成所用的形狀。此法優點是使用方便,壽命長,不用反復淬火。
四、點線機(點線儀)的應用:圓雕、浮雕、尤其是園林雕塑,紀念性雕塑, 寫實的裝飾性的,甚至是抽象的雕塑做成石 雕往往應用「點線機」作為輔助工具進行加 工。點線機是用金屬製作的,一種有三個基 准點(三坐標)的儀器。是以一個可調節,固 定三個基準點的「T」字形金屬管(銅或不銹 鋼管),帶有二個可滑動並可作垂直和水平方 向迴旋的萬向結關節的部件及指針組成。把 點線機固定在石膏模型和准備加工雕刻的石 料上(相同的位置),利用點線機輔助找好各 種造型的輪廓和不同的起伏高低尺寸進行雕 刻,一般分為三遍作成石雕作品:第一遍, 用點線機找好石膏模型的輪廓後,預留l厘 米的荒料,先雕刻出石膏模型的大輪廓;第 二遍,邊雕刻邊用點線機檢測,並預留0.2至 0.3厘米的荒料;第三遍,同樣邊雕刻邊用點線機檢測,做細完成作品。使用點線機輔助進行雕刻,其優點如 下:1.能掌握基本雕刻技法的人,利用點線 機輔助進行雕刻能較順利地完成作品的雕刻。2.雕刻的各種圓雕、浮雕,其整體、局 部及形體的高低點不會發生很大的誤差,幾乎與石膏模型一樣。須要注意的是,雕塑家一定要參與雕刻 的監制。在作品接近完成階段,雕塑家與雕 刻師博要密切配合進行藝術再加工,必要的話。作品關鍵的部位,雕塑家自己要動手進行雕刻,使作品更完美。弓把系卡鉗雕塑用量具。有兩個可開合的 月牙形卡腳,現在用不銹鋼製造。工作需要時,隨時改變卡腳的彎度。測量方法是:用 兩個卡腳對准物體上需要測量部位的兩點, 取下,兩卡腳尖之間的距離便是所測的距離。 用來檢查雕塑的形體尺寸與實物的誤差,糾 正視覺偏差。比例弓把雕塑工具之一。一種對頂的兩個弓把, 中間由兩條重合、刻有固定比例尺度的滑尺 相聯而成之量具。專用於雕塑的放大。因而 弓把的共用中心絞合螺絲可在滑尺中間的滑 軌中隨意改變與兩端的距離,就形成兩個弓 把一定的比例關系,滑尺上刻有固定的比例 尺度。故使用時按需要固定中心絞合螺絲的 比例位置,張開一端弓把的規腳,對准原稿 的兩個點,另一端弓把規腳間的距離,便是 已放大的尺寸。反用便能縮小,故亦稱「縮 放弓把」。
五、石雕的工藝過程:中國古代傳統石雕是由石雕藝人,繼承 下來的雕刻技藝,自己設計(往往是畫稿), 自己雕鑿,獨立完成。到目前為止很多石雕 藝人還仍然沿用此法,如雕刻的傳統人物、 動物。也有少數藝人熟知西洋雕塑法、可在 石材上直接雕刻西洋人體的。我國城雕的興起,很多大中型石雕的設 計及模型的製作由雕塑家直接參與,之後才 由工廠的石雕師博進行加工製作,其工藝及 雕刻技藝要求都比較高,其雕刻工序大體分 下面幾個步驟:(一)開荒:也有稱「開大荒」,將石料 粗坯鑿去多餘部分。到初具大體輪廓的階段。 進一步打出體面關系基本形狀的過程叫做 「開中荒」。一般加工打到離石膏模型形體約1厘米左右叫「開小荒」。 三個過程有時交替進行,所使用的工具 為大、中、小鏨子。 (二)打細:將「開小荒」餘下的多餘部分鑿掉,重點是刻畫形象和找准形體的起伏結構等微妙變化。是對石雕像進行藝術處理的重要階段,使用的工具為齒鑿、平鑿、石銼等,這是石雕最後階段,需要耐心精雕、 細刻。(三)打磨:在打細石雕的基礎上,用 研磨材料進行打磨,拋光後能將石質的材料 點顯示出來,使石雕作品增添光彩,提高作 品的藝術感染力。打磨的工具和材料有拋光 機、砂輪、沙布、沙紙、水沙紙、氧化鉻、拋 光膏等。此道工序是根據藝術效果而進行的, 有的是全部通體打磨、有的是局部打磨。
六、石雕粘接材料及其配比:任何室內外大中型石雕像極少用整塊石 料雕刻。(現代依山雕鑿的石窟除外)這樣便 需要用粘接材料進行粘合組裝。下面介紹幾 種粘接材料及其配比:(一)舊法粘接1.焊葯粘接(1)材料和配比:白蠟、芸香、松香、 黑炭,重量配比為:2:1:1:33。(2)單位用量:每平方寸(營造尺)用 量,計白蠟二分四厘、芸香、松香各一分二 厘、黑炭四錢。(3)調制方法:將上述幾種材料,按照 重量配比拌合在一起,徐徐加溫後即熔化成 一種粘接劑,用它來粘接石雕可取得較好的 效果。 此粘接辦法用於中型雕刻為妥。2.補石配葯雕刻過程中,石材內部有雜質,或雕刻 技術失誤,造成石料缺損影響作品完整效果, 故採用此法。(1)材料和比例:白蠟、黃蠟、芸香, 石粉、黑炭重量配比為:3:1:1:56:30。(2)單位用量:每平方寸(營造尺)用 量,白蛤一錢五分,黃蠟、丟香各五分,石 粉二兩八錢八分,黑炭1兩五錢。(3)調制方法同1項。3.黃蠟粘接劑(1)材料及比例:黃蠟、松香、白礬。 重量配比為:1.5:1:1。(2)調制辦法同1項。(二)新法粘接1.水泥沙漿粘接一般較大型石雕的粘接,用1:1水泥砂 漿進行粘接。此辦法材料便宜,調配容易, 省工時,用得普遍。2.環氧樹脂粘接劑 隨著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許多種高分子化工材料,近年來在建築業和城市雕塑的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經實踐經驗證明,下列三種用環氧樹脂等合成的粘接劑,是行之有效的。其配方,比例(重量比)如下:(1)環氧樹脂(#6101):乙二胺,其比例為100:6-8。(2)環氧樹脂(#6101):乙烯三胺:二甲苯。100:10:10。(3)環氧樹脂(#6101):活性稀釋劑 (#501):多乙烯多胺。其比例為:100:10: 130此辦法適於大、中型石雕的粘接。 以上所述粘接辦法拼縫總會出現縫隙,尤其是異型的石雕粘接,保證不了嚴絲合縫。那麼在縫隙部分再用原來石質的石粉拌合粘接劑(常用的有502膠),勾抹嚴實。待干後,用鏨子或扁子將縫剔鑿隨型。使其看不出粘接的痕跡。
七、石料刻字: 因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而在石料上刻字,在技法上和字形上有所不同。有的在雕刻完字體要著色。有的要求自然古樸體現雕鑿的功力。一般是將石料經過粗加工或細雕打磨平整,再過譜刻字。有的依山雕出平面、就崖刻字。1.常見的字形字體:有仿宋、手寫字體、隸書、草書、美術字體、外文字,篆字較少,但偶有遇到。刻字的主要要求在於不失真,邊棱挺拔、保持原字的精神,要氣勢貫串,能體現出書法名家的真跡為高手。在雕刻手寫字體之前要仔細研究,理解用筆起落關系,與書法家共同確定如何歸並、增減,雕刻筆畫的外輪廓要明確,有些疑問均須在原字稿上解決。 2.書寫字放大、縮小:常用的有九宮格 放大法、放大尺、幻燈放大、照像放大等方 法。目前用復印機放大、縮小極為方便,並 很准確。書寫字與要求雕刻字的大小相差倍 數太大可分幾次縮放。3.過譜:將放大好的字譜,或書寫好的 字譜檢查字的間距、行距、上、下、左、右 關系,行的橫平堅直,留出天(上面),地 (下面)的尺寸,找出垂直的中線(做出記 號)。然後與石料刻字面上的十字線,完全吻 合後即可過譜。傳統的方法是採用銀砧單勾或雙勾。在 字譜的背面按字劃用毛筆勾出雙線或單線, 在石面上徐上白膠水,找好十字線,把字譜 鋪正,用木錘沿線輕錘打,這樣把銀砧過到 石面上,過譜完成。此法費事但優點是穩妥、 准確。現在一般採用復寫紙過譜。為保存原件 不損壞,事先復印。將區別於石料顏色的復 寫紙墊其背面在石面上過譜。最好勾勒時一 氣呵成,最後要仔細對照原件,進行必要的 修改。4.刻字:雕刻的字底形式不同,其刻法 也不同。基本分為三大類即陰字、陽字、群 陽,而每類由於字底處理不同又派生出許多 刻法,分述如下:(1)尖底字:一般字小、筆畫細,阿拉 伯數字、外文字,採用尖底字為多。 雕刻的辦法是按字體的要求,選擇合適 的雕刻刀,開始下刀要留半線逐步加深,使 用快刀刻字口,兩坡要求一致,尖底居中, 深度根據字的大小,筆畫的寬窄而定,字口 棱線、硬挺順直,不能刻成鋸牙狀,更不能 有驚活棱和掉棱粘補情況。(2)半圓底:字底是半圓弧形,弧度大 小深淺根據字體而定,開始與上面做法相 似,字底弧線要圓滑一致,遇到筆畫轉折、頓筆時,要適當加深區別,先後筆順重合要能感覺出來,但不能太明顯,如果要求貼金或銅箔時,底子要打平拋光,不能留有刀痕。(3)群陽字:刻法要求基本一致,形體有所不同。即從外線輪廓刻出字口,有的垂直刻下,一般放出小坡,筆畫中間是凸起弧狀,從弧狀兩邊緩緩放坡與棱底邊相接。字畫形成中間平緩向兩邊坡下,兩棱有溝。還有一種刻法即中間弧狀形的高點不與石面相平,有的中間弧狀形較窄形成寬溝,這三種形狀以前音效果較好。 4)平底字:從字口邊棱垂直下挖,上、下筆基本等寬,這種刻法一般深度須達到是筆畫寬度的一半或再深些,視效果而定。這種字一般是噴砂刻成,遠效果很好。(5)陽字:是凸出石面的字,有圓頂平頂之分,較為費工、費料,在特殊環境刻字還有使用的。字刻完之後,還需要在字的表層進行各種處理。其方法,根據不同用途和要求有所不同,現在概述一般常用的石刻字表面的幾種處理方法。 1.塗漆上色:為了使刻在石面上的字、醒目、鮮明突出。可以在字刻完後,根據石料顏色的不同塗以反差較大的色漆。這種辦法操作簡便,省工料。但是缺點尤其在室外的石刻字塗漆保存時間有限。它的另一個特點可以隨時塗掉另塗新漆。2.徐金粉:用金粉調以清漆(硝基清漆加適量稀料,硝基清漆優點是不怕水浸)。刷到字上,干後金色效果。其優點省工省料易操作。缺點是不能持久,日光久曬,易氧化變暗、變黑。3.徐礦物質顏料:眾所周知礦物質顏料能經受住歷史的考驗,經久不褪色。敦煌彩塑便是有力的證明。根據石料顏色的不同採用石青、石綠調和膠塗於所雕字上效果甚佳。但要注意,用在室內或避雨水的環境中為妥。4.貼金:(1)字底雕刻要求平、光、滑、順,否則貼金後達不到光、亮、平整的效果,貼金 的字顯得富麗堂皇、高貴典雅,要注意在淺色石料上貼金,易產生靠色,尤其在直接陽 光照射下易串色,不能突出字,效果不佳。(2)貼金方法:工具毛筆、小剪刀、小鑷子、竹夾子及小刷棉球等。操作時先把字底刷干凈,在避風塵的環境中刷金膠油,注意厚薄一致。待似干又不幹時開始貼金箔。刷金膠油的薄厚對貼金效果關系很大。金膠油何時能貼金箔這與操作時的季節、氣候、干濕程度,油製作的火候有著密切的關系。貼好金箔要壓實趕亮,最後用快刀去掉毛邊。如果貼一層金箔達不到要求,還可以按上面辦法貼第二次,或第三次。 (3)過去也有用大漆底貼金的,貼完的效果底色好,有厚重的感覺。操作起來和要求業的環境要嚴格。(4)金膠油是桐油兌料加熱的再加工粘結料,做好後要妥善保管,否則會逐漸凝固。 貼金面積不大,又無金膠油也可以用清漆代替。(5)在室內乾燥的環境中貼金,也可以採用化開冰糖水,以此代替膠水,用來貼金。(6)金箔罩漆:為防止氧化、長時間保持金箔效果,有用封閉塗料,塗在金箔上,其效果比沒封閉前發暗。(7)金箔:金箔是金子錘制而成,分為庫金(含金98%)、赤金(含金74%)兩種,後音較前音金色偏黃而淺。金箔一般規格為9.33×9.33厘米,赤金為8.33×8.33厘米。近期有前音四分之一張規格的金箔,一般是一百張一捆,一千張為一巨,一般是兩張同規格薄綿紙夾一張金箔,近年有一張紙一張金箔的。5.銅箔:做法基本與貼金相似。因金箔價格貴,又不好買到,故以銅箔代替,其效果比不上真金的,但比金粉(市場上賣的稱金粉,實力銅粉)效果要好。
八、石雕像著色:史前時期法國西南部多爾多涅地區一個山洞裡的中帽上的著名石質浮雕《勞塞爾的維納斯》,還殘留著原來塗上的赭色顏料。 遠在紀元前埃及時代的雕刻,很多是上了色的,博物館內陳列著全身像,半身像。圓雕、浮雕,都用土紅、土黃、黑和綠色彩繪。希臘大理石雕像,當年很多都是著彩的。年代久遠,色彩剝落了。最著名的雅典巴底農神殿額上三角破風內相傳出自菲底亞斯之手的一組雕像(現收藏在博物館內),還可以從那衣紋的深處,窺見到剝落餘存的彩色痕跡。距雕刻之鄉一一河北曲陽縣十餘公里處有一座南北朝時期高約5米的菩薩像,它是』 由漢白玉雕成,雖坐落在露天的農田裡經千百年風吹日曬,到今天仍然可以從衣紋深處看到石青、石綠的顏色。中國很多古代石窟更不難找到裝蠻的例證。 今天為了美化生活環境,創作室內外大、中、小型石雕除了利用石質本身具備的天然色澤紋理,進行藝術加工、處理外,仍然可以挖掘古今中外人類創造的在石雕著色優秀遺產為人民服務。旅遊事業的發展,名勝古跡石窟廟宇的石雕修復,以及仿古旅遊產品的開發,往往要求做舊,使作品產生古色古香的藝術效果,才能引起遊客的注目、鍾愛。現就石雕做舊,仿古表現處理分述如下:一)將石雕表面用硝酸水或鹽酸水刷之。因化學反應已將石面腐蝕。放於夏季露天中雨淋,放久頗與文物相似,因硝酸水或 鹽酸水所致呈黑色而且亮渾然一體,況且其 上猶有一皺皮之狀。但是真正文物並無此等 之物。(二)將石雕用火烤熱,用白礬水調黃 土塗抹其上,待干後做出土文物狀。(三)將石雕用大煙水略加白礬煮之數 日。再將石雕取出,乾燥後,呈似鐵屑銹之 色。(四)用滕黃白礬水煮石雕數日,同 (三)之效果。(五)用香頭將石雕熏上一層原胎,置 於向陽處,每日噴水數次,經數月再將浮煙 灰浮土用涼水刷去,所剩煙釉與石雕凝結之物與真正黃土銹所差無幾。(六)用「高錳酸鉀」開水沖好,塗到 石雕像上,挨高錳酸鉀向里浸潤後,按照顏 色的深淺要求,再將表面浮色用清水沖刷干 凈,隨後用少許黃泥漿擦一遍,即能達到仿古作品的效果。這里需知真正石雕文物,若用鹼水刷之其銹不會剝落。若造假之銹,呈逼真,但以鹼水刷之其銹不復存在.
⑸ 山壁上的字是如何雕刻的
那些都是勤勞智慧的石匠們,先用紙寫好再拓到石壁上,或者是先直接用筆寫到石壁上再請石匠一鑿一鑿出來的
⑹ 怎樣自己動手雕刻假山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在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生活,而一些景區,生態山莊,游樂場,別墅等為了吸引遊客,紛紛開始製作小型假山瀑布,更有甚者自製魚池假山瀑布。那麼,小型假山瀑布製作方法?
怎樣自製魚池假山瀑布?
首先,小編先跟大家說明一下:小型假山瀑布、魚池假山瀑布是假山瀑布中的主體,也只有完成了假山的製作,才能組合成完整的小型假山瀑布、魚池假山瀑布。
小型假山瀑布製作方法:
1、定位放樣:根據施工總平面圖,進行場地整理,暢通道路,對實地進行勘查,復核標高及與周圍建築的相互位置關系,確定施工范圍。
2、打底:放樣開線挖土方澆混凝土墊層打基礎。
3、預埋件埋置:預埋件位於現澆砼上表面。
4、骨架焊接製作:建造骨架結構骨架結構有磚結構、鋼架結構以及兩者的混合結構等。磚結構簡便節省,對於山形變化較大的部位,要用鋼架懸挑。山體的飛瀑、流泉和預留的綠化洞穴位置,要對骨架結構做好防水處理。
5、鋼網片焊接製作:在已經成型的骨架上面鋪上小型鋼筋,用電焊機焊接、固定、造型。這一步基本能確定假山的基本形狀。
6、鐵絲網片綁扎:把鋼絲網鋪在已經造好型的鋼架上,然後用小鋼絲進行捆綁、固定。
怎樣自製魚池假山瀑布?
室內陽台假山魚池的製作步驟具體可以分為五步,分別是:選擇石材、砌築魚池、刷防水粉、製作假山、安裝循環系統。只需按照本網站介紹的操作步驟,一步一步,認認真真的實踐,小型的室內假山魚池,你自己就能輕松搞定(具體操作步驟可見官網)。
特別注意:自製魚池假山瀑布要結合瀑布的水量,不同的水量,營造出的氣勢也不同;關於瀑身,也能夠經過塑石假山的形狀不同,創造出姿勢各異的瀑身。別的,在假山瀑布之下,必須設有一個受水池,一般也就是魚池,要考慮魚池的深淺度,以及容水量等。
來源:江西禧福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⑺ 要怎麼樣才能學好雕刻呢
多多在街道里逛逛,因為這經常會碰到一些高手的,那時再請教請教,如果想在某些培訓機構里學的話,不用說了,一定會獅子口開價,並且態度不一定好,畢竟多人嘛.不可能那麼詳細的.
為了要開始,你將會需要一個地方工作,雕刻工具,木材和一個方法使你的工具尖銳。 在我的經驗方面,使你的工具尖銳是你將會需要早發展而且很多練習的技術。 找某人表示你如果可能的, 但是你能靠你自己開始。 我推薦容易受驚的高調方法 (做網搜尋找它), 以非常好的撒沙帶子作為使工具尖銳的圓鑿。
最好的書關於使我已經見到尖銳是雷納李關於使尖銳的完全指南。 李跑李山谷工具,為木工藝家有可得的許多質量材料。
對於非常好雕刻品的一般介紹, 閱讀木雕: 初學者的引導者。 不理睬事實「掩護有一個以機器製造的雕刻品 (出版者的差勁選擇) 的照片」。 克里斯 Pye 的工作, 尤其木雕的元素, 非常有幫助和詳細。 Ian Norbury 的工作, 包括計畫為有創造力的木雕, 也是清楚、深思、和有用的。 更努力地對發現, 威廉 Schnute 優良的書呼叫深浮雕木材雕刻品 有許多非常有用的貨幣檢驗箱, 而且是一有髓又沒有無意義的事關於減輕和一般的雕刻品的指南。 Schnute 已經發展一些傑出的, 清楚地為雕刻品合成物材料描述了技術。
Taunton 關於雕刻有一個文章的好收集在雕刻品 (罰款木工藝在)之上。這些其中的一些是基本、一些前進。 在系列上的他們的全部 FWW 是優良的。 來自 Taunton 的另外的一本有用的書可能是工作室書: 一個工匠關於盡量利用任何的工作空間的指南 (工匠關於的指南 )。 它通常高水平 (和為職業者) ,不過有關建立一個工作室有一些有用的信息在這里裡面。
因為有雕刻工作和較進一步的閱讀的例子, 我推薦公牛裝飾的木雕: 完全的課程, 而且 Butz'該如何雕刻木材: 計畫和技術的一本書。 也好是狄克 Onians'必要的木雕技術 (木雕).
分類我已經叄加而且感到滿意已經在加州被 Agrell 和村莊拿著, 和在奧地利的 Geisler Moroder。 他們倆都有網出現。
這是非常基本的介紹,但是這些是我已經為快樂和實效看的書。 像其他事物, 它有最好的到僅僅做它。 有樂趣。
⑻ 雕刻的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 曲陽是中國雕刻之鄉,曲陽城南山石質純凈、堅韌潤滑、品位絕奇,其多彩的資源給其藝匠施展技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曲陽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朧的粗框氣魄,又承啟唐宋自然豐滿莊重優美的造型,菩薩觀音、力士天女、龍鳳獅獸為其藝術典型。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進橋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豐富了石雕造型技藝,開創了小件精品的製作,拓展了石雕創意的廣闊天地,使曲陽石雕成為現代民間石雕的重要代表。據了解,曲陽縣大大小小的石雕廠有2300多家,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產值數億元。
關於石雕藝術的起源,曲陽當地有個很盛行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與鬼穀子齊名的黃石公隱居黃山,把《雕刻天書》傳給了兩位曲陽弟子,從此曲陽人便學會了雕刻。
曲陽石雕迄今為止已歷經兩千年的發展歷程,曲陽雕刻藝人輩出,雕刻藝術不斷創造中國乃至世界輝煌。元代雕刻藝人楊瓊雕刻的「一獅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嘆為「絕藝」。清末曲陽雕刻藝人的作品「仙鶴」「干支梅」在巴拿巴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銀獎,自此有了「天下咸稱曲陽石雕」之說。新中國成立後,曲陽石雕藝人先後參加了天安門修復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等重大工程的興建,曲陽雕刻馳名國內外。 易水硯又稱易水古硯,是漢族傳統名硯。產於河北易州(今易縣),故名。相傳始於唐代。硯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種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點綴有碧色、黃色斑紋,石質細膩,柔堅適中,色澤鮮明。雕山的硯台精美古樸,保潮耐固,易於發墨,宜書宜畫,書寫流利。易硯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藝人因材施藝,精心設計,巧用硯石,刀法精湛。千百年來,易硯以其悠久的歷史、天賦的優等石料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名揚天下,在中國博深精美的硯文化藝術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易水硯」是易硯的傑出代表和當家品牌。
易水硯石料是名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質優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點綴著天然的黃色、白色、綠色等顏色的斑點、紋理,質地細密柔膩,堅韌皆備,硬度適中,渾然天成。所制硯台發墨快,不傷毫,墨汁流潤而不易蒸發,具備了發墨、貯墨、潤筆、勵毫的優良特性。正如《易州志》記載:「石質不亞端溪」。「硯石有紫、綠白諸色,質細而硬,為硯頗佳」。
易水硯因取石於易水河畔的鍾南山的古黃伯陽洞而得名,而易水之名,則源於約5000年前居住在河兩岸的商族有易氏部落。《山海經·大荒東經》:王亥托於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仆字即卜,意為占卜。古時占卜用龜甲和牛胛骨作工具,上面刻上文字叫甲骨文,殷商民族和有易氏部落善占卜,用於占卜用的牛叫仆牛。由此可見,有易氏之易字應源於《易經》的易字。易水河靜水流深,水質清澈,與兩岸之秀山合抱有情,萬年龍虎抱,夜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的風水寶地清西陵就建於易水河北岸的雲蒙山下,故知,易水硯產於易水河畔,從根上便秉承了天地之靈氣,作為吉祥用品及風水鎮物更是平添了一份神力。
易水硯的雕刻師使用鑽、刀、鏟、鋸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構圖,根據硯璞石質,去粗存精,因材施技,採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鏤雕、陰陽雕等技法製作完成。易水硯硯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膽,對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膽,活靈活現地表現花鳥魚蟲、自然風物、亭台樓閣和歷史人物等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易水硯設計也就成為表達藝術靈性的重要環節,成為化腐朽為神奇、給予厚重的石料以鮮活生命和靈魂的偉大創造。 因產於浙江省東陽縣而得名。約始於北宋,有10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乾隆年間,東陽木雕已聞名全國。東陽木雕以浮雕技法為主,它既是欣賞品,又是實用品。它的藝術風格獨特,在設計上,借鑒傳統的散點透視、鳥瞰式透視的構圖,並且講究布局豐滿,散而不松,多而不亂,保留平面,不傷整料,突出主題,表現情節。各類傢具,雕刻精細,裝飾部位適當,圖案協調,線條流暢,刀法清晰。在木雕掛屏上,他們往往運用多情節、多層次的傳統手法,構圖飽滿,安排恰當,裝飾性強,形象生動,而且突出主要人物和情節。
東陽縣著名的明代建築「肅雍堂」建築上的木雕極為壯麗,它已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為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製作的「釋伽牟尼大佛」高19米,2噸多重的琉璃燈、香案桌及其他佛具,雄偉壯觀。1958年,為中國駐蘇聯大使館製作了長80多米的建築裝飾,富有很強的裝飾效果,為建築增色不少。1981年又為新加坡「董宮大廈」製作了14條大型條屏、60多塊掛屏以及插屏75件,富麗輝煌。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董宮大廈」的開幕典禮上,聲稱這是「新加坡最完美的建築裝飾」。著名的工藝美術家樓水明,早年在香港從事東陽木雕,他的作品在東南亞國家享有一定的聲望。他把傳統的東陽木雕和現代的西式傢具完美地結合起來,設計的傢具暢銷國際市場。東陽木雕已有2700多個花色品種,在外貿出口方面很受歡迎。 浙江是中國黃楊木雕的傳統產區,主要分布在樂清縣,已有約150年的歷史。它起源於民間鬧元宵時盛行的「龍燈會」,是在木雕龍燈骨架上裝飾木雕小佛像。到了清末著名黃楊木雕藝術家朱子常經過創新,使黃楊木雕從民間龍燈的附屬裝飾發展成藝術欣賞品。
黃楊木生長緩慢,有「千年矮」之稱,它質地堅細,色黃而溫潤,很像象牙,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色澤就會慢慢變深,古樸而美觀。它以小型、精巧、細膩為特色,在表現技法上除了圓雕、鏤雕、深淺浮雕外,還有鑲嵌等手法。
浙江黃楊木雕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僅反映現實生活,反映社會主義時代的風貌,而且還有歷史題材、民間故事,涌現出不少優秀的作品。著名藝人王鳳之作品「蘇武牧羊」講的是,公元前100年匈奴被打敗後,一方面假惺惺地派使者求和,又另一方面等待再度進犯中原的時機。為了答復匈奴的表示,漢武帝派中郎蘇武拿著旌節出使匈奴。匈奴的首領單於用盡了威脅利誘想勸蘇武背叛朝廷,投降匈奴。但他寧死不屈,單於惱羞成怒,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蘇武歷盡了無數的磨難,到公元前85年,才被漢朝的使者救出來。他出使時才40歲,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回到長安那天,百姓們都出來迎接他,瞧著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手中仍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感動的,都說他是一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這一優秀黃楊木雕作品再現了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1954年全國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獲得好評,還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辦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1957年他的作品「巡邏」被北京軍事博物館選入建軍30周年展覽。1959年他的大型木雕作品「畢升」在北京歷史博物館長期展出。溫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著名藝人葉潤周,出身於祖傳四代的黃楊木雕世家,功底深厚,並擅長鏤雕技藝。他在繼承傳統和創新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的代表作有「飼養員」、「天女散花」、「皆大歡喜」等,其中有的榮獲浙江省創作一等獎,有的作為國家級禮品,還有的出國展覽。今天黃楊木雕已行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主要產於福州的莆田、泉州等地,始於明末清初。最初只是建築、傢具上的裝飾和寺廟佛像雕刻,後來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木雕行業。福建木雕原料主要是龍眼木,它生長在閩南一帶,質脆纖維細密,便於雕刻。雕好後,磨光漂凈,涼干後,再把它染成龍眼核、荔枝核、桔柚黃、古銅等色,然後再罩上一層漆,待漆干後,再上蠟,使之色澤光潤。動物題材的作品中,還用骨製成牙齒,用玻璃製成眼睛,鑲嵌在動物身上,使之更加生動。
歷史上福州木雕主要有3個不同的流派:①以陳天賜為代表的大坂村派。他主要雕一些彌勒佛、觀音、十八羅漢、八仙等宗教人物,後期又有一些天仙仕女、獸類等。所用材料除了龍眼木、黃楊木外,還用象牙、牛角、竹根、紫檀等。②以柳慶元為代表的象園村派。他們擅長雕刻草蟲、花卉、果盤木雕等作品,玲瓏而生動。如作品:「劃龍舟」、「踏水車」等。③以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鄉派,又稱漆器派。擅長雕刻圖案花紋以及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鳥作品。 金漆木雕早在明清兩代,就已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無論是從建築上的雕梁畫棟,還是那朝拜祖宗的屏風神龕、饌盒、香爐罩,以及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床榻、櫥櫃、燭台、筆筒等,無不飾以金漆木雕。
它是選用優質的樟木,先鑿粗坯,然後再精雕細刻。再經磨光,最後貼上金箔,它呈現出閃閃發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在題材上,大多選用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地方戲劇等。在構圖上,飽滿、布局勻稱,常常帶有連續性,並以「之」字形的徑路來區分不同的情節和場面。在技法上,有浮雕、拉花鏤雕、多層雕、圓雕等。並加上適當的藝術誇張。在建築上的雕刻比較粗獷,刀法簡練,注重動態。如人物的五官則鼻高、眼深、嘴尖,放在高處,仰首望去,使它恰到好處。常使用的茶櫥,或供祭品的饌盒、香爐罩等雕刻得精緻入微,便於細心觀賞。
解放後,著名藝人張鑒軒的「餐籠」雕刻精巧生動,富有生活的情趣,曾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榮獲銀質獎。潮陽縣工藝師葉錫永的作品「飛奪滬定橋」是一件對現代題材大膽嘗試的新作。他把鐵索橋的橋鏈一環扣一環精雕細刻成活動的鏈條,更襯託了作品的主題。汕頭工藝師張維懷為廣州東方賓館設計的大型木雕裝飾「大觀園」,長14米,高49米。畫面共容納了13座亭台樓閣,100多個人物,姿態各異,布局勻稱,徑路通透,疏密均勻,金碧輝煌,遠觀有氣勢,近觀精美細致,為飯店增光不少。工藝品,銷往港澳地區和東南亞、歐美各國。 蘇州雕刻主要包括紅木小件、牙雕、黃楊木雕、竹雕、刻硯、印章獸紐等,聞名於全國。
著名工藝美術家陸涵生,技藝較全面。他與老師共同創作的黃楊木雕「荷葉擱筆」至今仍珍藏在上海博物館中。它是利用天然形狀的樹樁雕刻而成,幾個面都是以紅木鑲拼,組成荷葉的葉脈。荷葉的邊緣翻卷向上,並點綴著幾只小青蛙,整個造型生動美觀。特別是每塊葉紋鑲嵌的榫頭都在反面,正面看不出絲毫的破綻。 它產於山東曲阜縣,約創始於漢代孔子的九世孫孔騰。它取材於曲阜孔林中所特有的楷木,主要品種有龍頭手杖、人物、花卉等。當時作為孔子生辰祭日時贈送的禮品。解放後,孔子後裔孔憲斌繼承了其祖傳的技藝。今天楷木雕刻,已成為曲阜的主要旅遊工藝品,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⑼ 山子雕的鑒賞要點
山子是玉雕擺件工藝中的一種,這種工藝多表現山水人物題材,要求製作者有較高的造型能力、富有創造性的構思能力和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 製作時先按玉料的形狀、特徵等進行構思,順其色澤,務使料質、顏色、造型渾然一體,然後按「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的法則,在玉石料上或浮雕,或深雕;使山水樹木、飛禽、樓台、人物等形象構成遠、近景的交替變化,以取得材料、題材、工藝的統一。「山子雕」技藝是揚州玉雕的傳統技藝。 山子雕多用子玉材料。子料中有的存在石性和綹裂,山子雕造型就在於利用子料光滑的卵狀外形,選擇保留玉質好的地方,運用傳統雕刻技藝表現人物、樓亭山水、花草飛禽,並「集聚」於山坡或崖窟,推鑿也可深可淺,由此造就一個比較完整的令人神往的藝術場景。它是雕刻中能使玉料獲得最高利用率的藝術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 山子雕的工藝技術,繼承了玉雕中的浮雕、圓雕、鏤空雕等傳統技法,並得以發展,如浮雕技術中則將淺浮雕、深浮雕、陰刻、陽刻、線刻等多種技藝相結合,在構圖設計上運用國畫的寫意、線描的寫實以及建築透視技巧,使作品層次清楚,章法合理。 山子雕刻的鑒賞要點,一是在光源照射下觀其作品的層次是否清楚;二是亭台樓閣建築物是否成一平面線,是否符合透視的一般規律,以達到和諧的視覺效果;三是看作品的細部刻畫是否細膩、生動,主題是否突出;四是用料上是否去臟遮綹以及俏色、皮色的合理運用等等。
⑽ 如何完成山體雕刻巨幅畫
用噴繪做好圖線,貼在山體上刻出線路,再去雕刻就行了,我這還有一個雕刻活,有朋友就介紹個給我,1868487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