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一塊玉料如何雕刻個葫蘆

一塊玉料如何雕刻個葫蘆

發布時間: 2021-02-20 09:29:25

⑴ 有一玉石擺件上面雕刻一個葫蘆和螳螂是什麼意思

葫蘆的寓意不用說了,多子多孫,多富貴,多福祿,總之正能量都多;螳螂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理解為多子多孫,生生不息。 玉雕作為一種具象文化,也就是說,通過具體圖像來闡釋其文化寓意的一種文化,所有的具象都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文化含義。 朋友的解釋是:「金玉滿堂堆長廊。」意思是你擁有一個翡翠螳螂,你家的錢就會多得沒有地方放,都要堆到外面的走廊上去了。 這種解釋似乎比較牽強。因為,螳螂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昆蟲。全世界已知有1 800種,我國約有40餘種。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螳螂雖然並不多見,但是有關它的軼聞趣事卻不少。 關於螳螂的傳說很多。在古希臘,人們把螳螂視作智慧和力量的象徵;在美國,許多人認為能看見螳螂會有好運氣;假如你迷失方向,歐洲人會告訴你,只要看一下螳螂的前胸指向哪裡,就能找到你所要去的地方;在義大利、法國,民間普遍認為螳螂具有神奇的魔力,若有人害病,是因為被螳螂看了一眼;若有孩童走失,只要祈求螳螂就能把孩子領回家;在日本,武士們都在劍上雕鑄有螳螂的形象;在我國中國的武術中,至今還保留著著名的螳螂拳。 捕蟲的能手 螳螂力大無比,能舉起自身重量20倍的物體。它更是捕蟲的能手,一生中能捕捉到上千隻害蟲。據一位動物學家報道說,螳螂能殺死小鳥、蜥蜴和小地鼠。螳螂的胃口好,食量大得驚人,一天能吃掉超過自身體重的食品,據觀察,有一次一隻螳螂在同一地點連續吃掉13隻大蟑螂,平時它主要捕食蒼蠅、蝗蟲、毛蟲、黃蜂,知了等。螳螂捕食的樣子很像貓,當蟲子進入它的目標范圍時,它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撲過去。捉住後大吃特吃,當美味吃完之後,會用兩前足左右「洗臉」,梳理觸角,樣子憨態可掬,令人百看不厭。 雌螳螂和雄性螳螂交尾方式非常奇特。雄性螳螂常常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去向雌螳螂求愛,在交尾過程中,雌螳螂會一口一口地把雄螳螂的頭吃掉,耐人尋味的是交尾卻依然照常進行,典型的「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風流。」 雌螳螂產完卵塊後長時間不動,不喝也不吃,過幾天就完成使命後死去。 來年春天,小螳螂出世,開始新一代的生活,年復一年,世世代代,延續至今,已有上億年的歷史,曾與恐龍同時代的螳螂,歷盡各種劫難,戰勝自然,其家族綿延到今天依然十分興旺。

⑵ 玉葫蘆裡面的中空怎麼雕的

這個雕刻是需要專用的工具。把玉石掏空,如果沒有專用的工具,是做不到的。

⑶ 請問玉雕刻的是一個葫蘆,上面右側一隻猴子是什麼含意

代代封侯

⑷ 我有一塊玉是一個人抱著葫蘆是什麼意思

應該不是人,是猴子吧
一般如果翡翠雕形只有葫蘆的就是福祿的意思
而又有葫蘆又有獸的就是福祿壽的意思

⑸ 玉葫蘆上刻個小葫蘆什麼意思

葫蘆的吉祥寓意

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們常掛在門口用來避邪、招寶。上至百歲老翁,下至孩童,見之無不喜愛。就連電視劇中也要賦於葫蘆以多能和神話的功效。緣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著古老的淵源。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里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 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亞腰葫蘆在外型上看是由兩個球體組成,象徵著和諧美滿,寓意著夫妻互敬互愛。如果夫妻緣薄,可以擺放一隻在床頭,加強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葫蘆還用作除病之用,只須掛在病者的床尾或擺放在病者的睡側。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氣,使其快速的好起來。如果是健康人,則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氣,提升運勢。葫蘆掛在大門外,則有保屋內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

葫蘆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系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所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博大精深,葫蘆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歷史積淀,以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現代文化中仍佔有重要的地位。

總之,葫蘆已成為觀賞、收藏、實用的上好佳品,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我國考古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7000年前的葫蘆及種子,是目前世界上關於葫蘆的最早發現。葫蘆在我國古代有許多記載,同時關於其名稱也有多種叫法,「瓠」、「匏」、「壺」、「甘瓠」、「壺盧」、「蒲盧」均指葫蘆。「壺」、「盧」本為兩種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形狀和用途都與之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盧」合成為一詞,作為這種植物的名稱。而「葫蘆」則是俗寫,並不符合原意。不過後來人們約定俗成地寫作「葫蘆」,一直延續到現在。葫蘆文化研究者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鍾敬文認為,葫蘆文化是中華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義的組成部分。中國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於葫蘆的神話,葫蘆被當作祖先的來源看待。從文獻上看,我國古代民間就有以葫蘆等為多子象徵的信仰。後來道教興起,葫蘆被納入其宗教體系,增加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佛教的傳入和流布,也給葫蘆增添了新的花葉。現在民間傳承的故事中,葫蘆成為一種「靈物」。例如廣泛流傳的「寶葫蘆」故事就說故事的主人翁擁有了寶葫蘆,想要什麼就可以有什麼。這表現了過去貧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使他們慾望得到滿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寶葫蘆。所以說,葫蘆是中華文化中有豐富內涵的果實,它是一種人文瓜果,而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瓜果!

更多的民俗學研究者認為,由於葫蘆在我國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曾經出現過對葫蘆的信仰和崇拜,這不但可以征之以古代典籍的記載,還可以從現存的眾多民俗現象中考察出來。

⑹ 我有一塊玉石。想和兄弟兩個人雕刻出來兩個能提現感情的吊墜雕刻什

可以能兩個葫蘆,如意。
既體現兄弟情誼。又有福祿如意的寓意。

⑺ 和田玉佩雕刻有3個葫蘆

樓主問的是寓意嗎?

這個題材叫三生福祿,古人相信人有三生,即前世,今生和來世。三個葫蘆,代表這三生。葫蘆的諧音是福祿,綜合寓意就是:前世,今生和來世,都福祿雙全,餓就好榮華!

⑻ 玉上刻了兩個葫蘆什麼意思啊

這個圖案應來該叫福壽如源意.意思是有福氣、健康且萬事如意! 在玉石雕刻中葫蘆指代福祿,即福氣和官職.鼠為小獸,諧音「壽」. 這個圖案不是古玉器圖譜上的圖案,古圖不用鼠,而用貔貅或祥獸、螭龍、猴等.

⑼ 如何雕刻木葫蘆

1、工具:圓刀、平刀、斜刀、玉婉刀、中鋼刀、三角刀、段面刀

2、技法。
葫蘆的雕刻是在汲取以往其他材質的雕刻技法的基礎上,結合了自身材質的特點和工藝要求,主要歸納為圓雕、浮雕和線刻三種表現形式。另外還有一些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的雕刻技法,如微刻、鏤雕等。

(1)圓雕:
所謂圓雕是指適於多角度欣賞的完全立體的雕刻作品。圓雕中還包括一種半圓雕,即雕刻出需要表現的主要部分,舍棄次要部分,形成一半是圓雕,而另一半隱藏成原物,也有的是用其他圖案、景物、平面等不同手段作襯底的一種雕刻形式。
實際上,不論是圓雕還是半圓雕,它們都是立體的、可多角度欣賞的、獨立的個體。作為葫蘆雕刻,多以藝術作品為主,不具有實用功能,或不以實用功能為主,因此圓雕葫蘆在葫蘆雕刻中很少見到,雖然有些個別葫蘆圖案只從單個圖案來看,有圓雕的影子,但放在整個葫蘆中看,由於不是獨立的「個體」,圖案是附著在葫蘆上的,因而,這種雕刻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圓雕,只能算作是半圓雕。
圓雕的製作,首先要有一個准確的設計方案,把葫蘆的各部分都盡可能地利用起來。設計要合理,有些可以打破常規,例如在利用顏色方面,就可以根據自己對大自然的認識理解,不必考慮諸如枝葉須用綠色來裝飾等。在雕刻用色上,絕不會有人責難用色不當。圓雕是比較難於掌握的雕刻技術,需要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還應多看圖譜,多看各種葫蘆作品,拓展自己的思路。
製作一件雕刻作品,大致需要經過設計——選葫蘆——定型——細雕——磨光——上蠟等幾道工序才能完成。雕刻一個葫蘆首先要根據顏色的情況、設計確定要雕刻景物的布局,用墨線勾畫出輪廓,再用開鑿或雕刻機打去葫蘆,整理成所設計景物的雛形,然後用平鑿細細雕刻。要注意,用力要適當,用刀要准確。正確的姿勢是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桿,無名指抵住雕件,左手拇指倚住刀鋌,保持刀鋌的穩定性,防止跑刀,劃傷別的部位。在雕刻精細的鏤空雕件時,應首先將外部紋飾刻好,再用雕刻機或手鑽把內部鑽通,最後用平鑿修整。鏤空件需要的特種刀具,要根據情況製作,以適應鏤空雕刻為准。

(2)浮雕:按照雕刻深度可分為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三種。
高浮雕:又稱三面看。一般選用葫蘆為雕刻原料,如果前面部分有一層顏色反差分明的葫蘆,更為合適。利用前面葫蘆的顏色雕刻景物,後面顏色部分作為倚托。這種雕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也是最常採用的一種設計方式。高浮雕的各種景物的雕刻應盡可能地採用圓雕的技法,使雕刻的物體比例合適、構圖豐滿,側面和正面的比例合理。初學者往往只注意正面的構圖雕刻,忽視側面的圖景比例,這是應予注意避免的。
高浮雕的製作多見花卉、人物、動物。高浮雕是浮雕向圓雕過渡的階段,是葫蘆雕刻經常採用的技巧之一。在學習雕刻的過程中,要首先學習構思設計,前後左右都要照顧到,循序漸進,不能逞一時之快,大量剔除葫蘆,致使最後有些景物無法安排,不得不改變原設計。應該採用的步驟如下:先在葫蘆上畫圖,沿線用平鑿勾勒一遍,用刀剔除空白地方的葫蘆。經過一個小階段的剔除,墨線不清楚時,要停工審視,將不清之墨線補上,再繼續進行,邊剔除葫蘆,邊深入設計。達到預定深度後,將背景定型,然後將前景雕刻完成。要前後都照顧到,不能
只顧一方。雕刻時,要注意總體設計,留下空間要充分,防止因突現的瑕疵損害設計。待雕刻全部完成後,經封蠟處理,一件雕刻品就完成了。

淺浮雕:這是相對高浮雕比較而言,所刻的景物一般比較淺。所設計的畫面,要有中國民族性的裝飾效果,構圖要豐滿。常見的圖案有龍鳳、山水、花卉、歷史故事等。雕刻方式如下:根據葫蘆的具體情況,確定作品題材和構圖。在設計中盡可能地把缺陷根據情況設計成山崖、怪石等景物。盡量通過巧妙的設計,使成品雕件上基本找不到這些缺陷,或不明顯。
設計完成後,用鉛筆在葫蘆上細細勾畫。線條要准確,翻轉折疊的地方要交待清楚。設計定稿後,用平鑿的側尖沿線條勾勒一遍,刀鋒要向線條一側稍稍傾斜,目的是要保證線條的完整性。勾勒完畢,用小平鑿削剔線條間的空白部分,這個工作叫「清底」。清底時要照顧全局,使整個畫面基部深淺一致。待清底工作完成後,再將各線條按照設計意圖進行雕刻。對一些翻轉折疊的地方,要特別注意層次關系,力求交待清楚。雖然淺浮雕是薄層雕刻,而在結構上則要求富有主體感。初學者在線條和基礎平面接觸部,總是留有許多刀痕,這在行業中稱為「根不凈」。這種情況,只要用側弧形修光刀細致耐心地沿線條刮削,就可以消除干凈了。


高浮雕和淺浮雕,是葫蘆雕刻中的基本技法,是常見的表現形式。所以初學者應首先熟練掌握這兩種技法,以便向更高難的圓雕過渡。如果沒有從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難掌握所雕刻景物的比例關系和准確布局,也不可能很好體會雕刻各種景物的感覺。所以一個初學者,應從基本技巧開始學習,注意觀察各種花卉、草蟲、動物,尤其要注意觀察好的雕刻成品,先行臨摹,再自己加以變化。觀察動物要注意神態,因為雕刻動物時傳神是最重要的,身體的其它部分都可能也可以做變形處理,只要表示出它們的精神氣質,就可能使作品有傳神之感,成為好的作品。
薄意:薄意是一種極薄的浮雕,因為它的施用對葫蘆極少破壞,而又飽含詩情畫意,所以在一些質地好而透明度高、材料相對較小的葫蘆上,經常採用這種裝飾形式。

薄意的取材非常廣泛,其中主要有歷史人物、山水花鳥甚至書法手跡,具有吉祥寓意的題材更是經常採用。薄意的製作主要工序如同淺浮雕,但凸起部分一般不超過0.5毫米。在照顧到葫蘆瑕疵遮蓋時。應當著重整個畫面的布局章法,隨著葫蘆形的凹凸而進行雕刻,把用刀的技法與畫面的詩情畫意熔於一爐。在雕刻過程中,要用心去刻,要把自己的情感深呈作品之中,把中國畫的章法布局和畫理在薄意雕刻中展現出來,讓薄意雕刻的方寸天地,包容進名山大川的無限秀美風光,小中見大,這樣才能達到意境。薄意的線條間的空白要仔細地清根,這個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其後還要對其中的細部進行裝飾性修整、開臉、開絲或點綴。

(3)線刻:顧名思義,線刻就像中國畫中的白描畫一樣,是用單線條的雕刻來表現物象。
在葫蘆的雕刻中,線刻主要是以陰線雕刻表現。線刻方法簡單明了,有些結合淺浮雕雕刻,能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線刻表現形式單一,在近距離把玩的葫蘆中,一般不單獨使用,大多數情況下,用於浮雕的細部描寫刻畫。
在各種雕刻中,線刻是最為省工的一種,但是真正能夠刻得出神入化,將畫面設計得典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線刻要求製作者要有較強的繪畫能力。首先用鉛筆加以勾勒,然後用平鑿側尖或特製刻刀撥刻,其實可以說是用鐵筆往葫蘆上寫畫。待全部完成作畫後,用褚石加調少許墨色,將所刻畫面塗勻,待乾燥後,用潮濕毛巾擦去浮色,這件作品就完成了。注意畫面布局一定要有章法,多參考一些畫冊,如芥子園畫集等。
(4)微刻:在葫蘆之上撥寫極小的書法,每字約有1毫米大小,也有更小一些的字,形式生動。具體製作如下:用支架夾持一塊放大鏡,做成一個觀察鏡,在頭發絲兩端夾上兩個小鐵夾,放在葫蘆之上充作劃線,透過觀察鏡,進行刻寫,然後用白水彩色塗抹即可。當製作熟練以後,不用觀察鏡也能刻制。此種工藝要求製作者有較好的書法根底,再加以練習,就可以掌握微刻了。注意葫蘆的平面要光潔,最好先用較深顏色的葫蘆。
(5)鏤雕與鏈雕:鏤雕與鏈雕是圓雕中相對獨立的雕刻技法,常與圓雕或其它技法相結合,使雕刻作品更富表現力。鏤雕也稱鏤空,即把葫蘆中沒有表現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現物像的部分留下來。如古代雕龍,在掏空龍口腔的同時,要在口腔里保留下一顆「珠」。這顆「珠」是原材料的一個部分,雕刻者用細刀小心翼翼地通過「龍嘴」,往裡鑿出一顆「珠」來。這顆「珠」剝離原石材後,不僅能滾動自如,而且還不能滾出「龍嘴」。

基於鏤雕的難度很大,所以從葫蘆挑選、作品布局、刀具配備到雕刻程序等,都與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鏤雕的葫蘆必須質細性純,尤其是鏤空部分,更不應有裂紋和高密度的陰皮,否則容易造成斷裂。鏤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還需要特製的長臂鑿、扒剔刀、鏟底刀、鉤型刀,以及小鋸刺等專用刀具。由於鏤雕內部景物的用空間的很大限制,只能依靠擴大入刀方向的辦法來克服操作上的困難,所以鏤雕景物的設計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一般來說,透空的方向愈多,空洞愈密,鏤雕就愈易,效果也就愈佳。鏤雕的程序是「先外後內」,待外層景物及其它襯景的打坯、鑿坯工序全部結束之後,才能進行鏤雕。
鏈雕是用一個葫蘆鏤空雕刻出一整條活動石鏈的雕法。該法源於玉雕,卻比玉雕更難,因為葫蘆不比玉質堅韌,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鏈斷瓢破。
葫蘆的鏈雕源於清初。新中國成立以來,鏈雕的表現技法日臻完善,有時一件作品中,鏈環多達數百圈。鏈條之多,鏈環之細,前所未見,令人嘆為觀止。鏈雕對葫蘆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須經過嚴格挑選、鑒定。一般情況下,質細性堅、純而無格的葫蘆比較合適。在葫蘆構思時,也要特別精心細致。首先要安排好鏈條的位置,使鏈條巧妙避過瑕疵。在雕刻時,鏈條可與其它景物同時打坯,但不能急於穿孔脫環,必須等待作品修光完成之後,再慢慢進行脫環。脫環是一項非常精細的工作,難度極高。先用小型鑽具小心翼翼地順著每環的內廓並排鑽孔,每孔之間略留距離,然後再用特製的小鏈刀或針鑽,謹慎按序,一一脫環。為了防止已脫鏈環遭受破損,每完成一環後,還要用「可回性打樣膏」加以固定,待整條鏈環刻成後,再將膠合的部分用溫水泡浸,慢慢脫落。
3、裝飾形式
雕刻葫蘆有印、刻、砑、燙等各種裝飾形式與手段。

印模屬於印的范圍。待葫蘆長成印上花紋,形成浮雕,一般設計在葫蘆通體,四周布滿花紋,八卦圖、五福捧壽、雲龍、太師少保、三陽開泰、合和如意、四季花開、人物故事等。印花工藝多用於蟈蟈葫蘆,因其身長便於印模,黑蟲與金鍾印花葫蘆較少。

刻,用牛角或瑪瑙刻成器具,按葫蘆圓體隨勢刻畫,線條流利,形體簡練,多為花草、魚類及戲曲人物故事。秋後,很多山東聊城等地的農民帶著自種自刻的扁圓葫蘆來津出售,物美價廉,多用於晚秋蟈蟈飼養之用。

砑,砑花是匏葫的特殊製作工藝,創制於北京。在清道光年間,北京有徐某獨善其藝,所作如天生成。天津近代有陳錦堂老藝人,為砑花工藝高手,他構思高雅,布局疏密有致,手法精細,每件作品如同浮雕國畫,題材為山水、花鳥等,還有的用畫師劉奎齡的稿子,更加絕妙名貴。砑花的製法是將葫蘆表層硬皮輕度軟化,之後用不同角度的瑪瑙砑子為工具,在已定稿葫蘆身上砑制出點、線、面,凸於平面,力輕則砑不凸出,力重則劃破表面面線,完全靠手感力度進行創制。

燙,燙面也稱火筆,老法以自製火香,製成如手指粗的燃香,中心插入鋼針以為筆頭,點燃之後導熱至銅針,用以燙畫圖案。現代以電烙鐵代替,但燙染效果,遠不及舊法理想。陳錦堂擅長這種藝法,所燙雲龍後人無人可比。現代有姓曹的和王殿華所燙山水、人物也為藏家珍藏。

漆,舊時天津大漆葫蘆,顏色絳紅,晶瑩可愛,匏體經漆之後,堅固耐用,它也同於古樂器,在美化音色方面,也會起到良好效果,也有雕與描金工藝,更為罕見。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