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雕刻什麼泥
⑴ 哪些泥可以做泥塑
我家就是祖傳做泥塑的。。。
選擇的時候要考慮到黏性,以及收縮性,建議你去工地上找些深層土用,使用過程中,適量摻入稻草做基,外層摻入細沙防裂,最外層薄薄細泥,光滑!
就ok了。。。
⑵ 雕塑畢業創作用什麼泥比較好 目結土怎麼樣
既然是做泥塑,你可選的材料無非就是普通雕塑泥、目結土、精雕油泥這么幾種。泥的檔次越高,價格越貴,當然成型效果也越好。
所謂的成型效果,是靠雕塑泥細膩度、常溫硬度、粘結性來決定的。檔次越高的雕塑泥,越有利於刻畫細節,可以做出大跨度、纖細、復雜的造型,也可以作出逼真、細膩的表面材質效果。
對於你來說:
第一、你要做80cm*60cm*40cm左右尺寸的作品,應該算是大作了,呵呵!強調的是遠觀效果,不太需要表現太多的細節。所以不用選太高檔的材料。
第二、目結土做你的作品是沒問題的,但是你以前沒接觸過這種材料,對它的特性不了解,甚至稱手的工具都不一定全,又怎麼能達到好的效果呢?
所以建議你還是用原來使用過的材料吧,這樣你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揣摩作品上。通常這么大尺寸的作品,重點是在造型結構和比例上,也沒有什麼太細節的地方,即便有也不會有人在意的。因為大所以不協調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出來,所以多在整體的造型上下下功夫吧。
⑶ 泥塑和雕刻的區別是
一、泥塑
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泥塑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泥塑發源於寶雞市鳳翔縣,流行於陝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泥塑是一種立體造型藝術,雕塑藝術的一種方法,既可以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也可以作為其它雕塑形式的輔助方法,例如:製作銅雕,玻璃鋼雕塑的模具通常要先製作一比一的泥塑。泥塑的材料一般是天然粘土或者現代的人工合成雕塑泥,混合入相應的纖維材料防止干後開裂,中大型作品還要在內部建造骨架以增加強度。由於泥的可塑性非常好,因此泥塑經常作為學習雕塑藝術的入門練習。泥塑也是世界各國民間美術常用的形式,其中包括泥塑、陶塑、彩塑等。中國著名的民間泥塑大師有天津的泥人張,無錫惠山阿福等。
二、雕刻
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刻通過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三、區別
泥塑重在手工的捏制,雕刻重在雕、刻、塑。
⑷ 泥塑需要什麼材料
泥塑需要什麼材來料?做泥塑都源需要的工具有泥工板、濕布、竹刀、牙簽、火柴、錐形刀具;需要的材料主要是黃泥。
泥塑是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製作方法是在粘土裡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捏製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塗上底粉,再施彩繪。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
自新石器時代之後,中國泥塑藝術一直沒有間斷,發展到漢代已成為重要的藝術品種。
⑸ 我想自己學雕塑,不知道初學者用什麼泥
有粘性的紅泥,要加水搓成粘狀,學校美院一般都有的,之後就要那塊板子立架子。陶泥,質輕,細膩,比較適合初學者使用,現在用雕塑泥,灰色的。
或者用油泥或精雕油泥練手,做30cm以下的,細節要很有耐心去做;如果想學大型雕塑,用泥巴練手,做小的東西,70cm左右的最好,既能一眼看到大形,也能塑造細節,骨架很重要,用粗鐵絲和細鐵絲配合搭起來。
(5)泥塑雕刻什麼泥擴展閱讀:
油泥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工業粘土(滑石粉)60%,柔性粘結劑(油脂即黃油)30%,固性粘結劑(石蠟或凡士林)10%。第二種是蠟9%~10%,硫磺50%~55%,灰9%~10%,油脂(黃油)20%~25%,樹脂、顏料少許。第三種是建築用油泥,成分為粘土和桐油等。
不同的油泥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學特性,第一種油泥在製作時固性粘結劑與柔性粘結劑的比例隨地域的變化難以控制。
第二種油泥的成分復雜,且油泥的膨脹系數隨溫度變化大,不適合長期保存。第三種油泥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粘性好,可塑性好,容易成型。
而且乾燥後可固結便於存放和測量;只是該種油泥有輕微的毒性,置干過程較長,且必須放置於通風清涼處,以免產生裂紋和高溫產生「流樣」,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
⑹ 卡通立體造型泥塑用的是什麼泥
是不是搭建場景的時候用的?
應該是特製的細陶土泥料。
顏色選擇灰白色的,整體搭建成功後用
噴筆
和毛筆上色比較容易,也不會因為時間長而開裂。
⑺ 初學雕塑(泥塑)需要買什麼材料呢
初學泥塑,材料紅泥抄最佳,其次是灰泥,目結土之類的。如果是做很小的泥塑,可以買精雕油泥,美國土,陶泥之類的。工具泥塑刀大中小買幾把就可以了,一般是竹桿的,初學用這個足夠。買一個轉台,方便多角度塑造。打磨的話可以用海綿或者硬卡片都可以。初學基本就這些。
⑻ 做泥塑用什麼泥
做泥塑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黃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蜂蜜等。
要避免光的影響,絕對不許陽光直射到泥塑上。倘已排除了過量的潮氣,一般講在暗處保存較為有利。
最好採用人造光源照明,這樣便於控制照明度,更有效地消除光線對泥塑的損害。要防止灰塵、煤煙以及各種有害氣體對泥塑的危害。作為個人收藏的中小泥型塑,也應遵守以上保管事宜。
(8)泥塑雕刻什麼泥擴展閱讀
在明清以後,民間彩塑贏得了老百姓的青睞,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張」和無錫的惠山泥人。它早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遠涉重洋,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愛。
雖然泥塑並非以科技含量而論,但它確實在您的生活中增加了新的亮點。朴實、直觀、真實和更加的「零距離」。在珍藏時間上也極具挑戰性,而且還具有收藏價值。就是說每件作品均是手工製做,皆為孤品,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不存在仿造、復制、盜版等被侵權現象的發生,它更不同於油畫、剪紙、浮雕等其他藝術的表現形式。
泥塑藝術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欣賞角度也極為的豐富和多樣化,更能貼近於人們的生活。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是人們追求其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同時也是當今人們追求時尚、個性的一種體現。
⑼ 敦煌泥塑所用細泥有___兩種
敦煌彩塑敦煌彩塑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的主體。因敦煌石窟是開鑿在礫岩上,因此多為木架結構。在人工製作成的木架上束以葦草,草外敷粗泥,再敷細泥,壓緊抹光,再施白粉,最後彩繪。始自十六國,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直到清代,目前尚存彩塑3000多身,其中圓雕2000多身,浮塑1000餘身。其保存古代彩塑之多,歷時之長,技藝之精,為世界所罕見。敦煌彩塑藝術風格的發展、演變可分三個時期。(一)發展期,包括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四個時代,歷時180年。早期洞窟形制有三:1.禪窟,塑像在正龕;2.方形或長方形殿堂窟,塑像置於正龕或南北壁列龕內;3中心柱窟,塑像置於長方形柱四面之龕內。(二)極盛期,包括隋唐兩個時代,歷時300多年。洞窟多為方形殿堂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龕里列置以佛為中心的群像。(三)衰落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回鶻、元幾個時代,歷時460餘年。繼承晚唐時代殿堂中心佛壇窟形制,塑像置於中心佛壇上。
敦煌彩塑是以莫高窟為中心的敦煌地區約577個洞窟里遺存的佛教藝術品的主要部分,這些施以彩繪的塑像,有三十多米高的巨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像,計3O00餘身。雖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歲月,但保存得十分完好。 敦煌彩塑的主要形象是各種佛像,如釋迦牟尼、彌勒、葯師、三世佛及七世佛等;其次為菩薩像,如觀音、大勢至及供養菩薩;還有弟子、天王、力士和飛天等。因石窟開鑿在礫岩上,不能雕刻,便採用泥塑的傳統方法塑像。 主要形式有:圓塑——指不附著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四面欣賞的,完全立體的塑像。主要用於表現佛、菩薩、天王等。 浮塑——是在平面上塑出凸起的形象。如塑像的衣服、飄帶及人字披的背、檐等。
影塑——多為;模製;而成,然後貼到牆上,再塗上色彩。主要有千佛、飛天等等。 由於塑像地位不同,塑像在窟內的布局方式也有所不同。 主要有: 一、獨立式,指獨立設計製作的單身塑像,與其他塑像無連帶關系。 二、向心式,以佛居中而坐為中心,兩側對稱排列弟子菩薩、天王和力士。相互之間有尊卑關系,是彩塑中最常見的多種組合方式。 三、多中心式,在洞窟中安置好幾組塑像。四、平列式,主要指造型一致、按縱橫等距排列的影塑千佛等。
敦煌彩塑最突出的藝術特點是整窟塑像和壁畫互相結合,互為一體,互相陪襯,互相補充。佛龕、佛壇上的彩塑與四壁的繪畫輝映呼應,相得益彰,既達到了整窟藝術的統一和諧,又襯托出塑像在窟中的主體地位。另一特點是豐富多彩,姿態各異。所塑神像在洞中重復出現,容易千人一面。但古代雕塑家憑著豐富的想像力將同一神像塑造出形神風貌、性格特徵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態的彩像,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