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家穿什麼
㈠ 為什麼羅丹是古典主義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現代主義最初一位雕刻家
羅丹創作時注重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現,將其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融入到作版品中去,使雕權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觀看他的作品,人們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這一藝術思想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經過三百多年後第一次在羅丹的眾多作品得以成熟展現,並貫穿其一生,成為它們的靈魂和魅力的源泉。
羅丹的作品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他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他特別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
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隻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一隻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雙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㈡ 什麼材料適合用來木雕
如何識別和選擇木材,是初學者首先遇到的問題。一般地說,在木頭當中除去朽木,差不多都可以用來做雕刻。區別只在於有的木頭輕軟好雕,有的木頭粗硬難刻,有的質感強些,有的質感弱些。本質堅韌、紋理細密、色澤光亮、合臘性強、切面光滑的稱為硬木,如南方的紅木、黃楊木、花梨木、紫檀木等,具有雕刻材料的全部優點,是雕刻的上等材料,最適合造型的結構復雜、玲攏剔透、精雕細刻、有枝條感的作品,而且在製作過程中和保存時不易斷裂劈損,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是雕起來很吃力、費工夫。北方的硬木如:核桃木、柏木、杜梨木。這三種木料雖然種類、色澤各有差異,但質地較硬,不易變形且韌性高,含臘性強,可以雕刻各種類型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和收藏價值,優於北方的其它木種,歷代藝人都把它們視為雕刻之佳料。
木質比較輕松,適合初學者用的有:松木、銀杏木、柳安木、楸木、楠木、樟木等軟雜木均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作著色處理以加強其質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的材料如:水曲柳、松木、色木、榆木、香椿木等,就可以用來巧設計妙安排。一般說來,造型的起伏面越大,木紋的變化就越豐富,也就越有趣味;造型的形體動態越是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致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當然,這種木料的造型設計應該是最簡潔概括,最充分利用木紋的因素,過於復雜和過小的體積,不僅會破壞木紋,還會造成視覺上的反差。木紋固然美麗,但因木質成份中有含脂性與不含脂性,兩者相間界線分明的,雕刻起來就軟硬不勻,有一定的難度,故需較鋒利的刀具才能鏟平修光(上圖:《紋身》水曲柳木 王小蕙作)。
北方果園或農村庭院常有淘汰的老果樹,如:桃木、梨木、棗木,蘋果木等,也是較好易得的雕刻木材,但因其樹身短,分枝點低,疤節蟲眼多,選用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總之,木材是最容易雕刻的材料,其表面有變化多端的紋路,又有千姿百態的自然形狀,從事木雕藝術創作要懂得因材施藝,要有「相木」的本領。不少成功的木雕作品就是在揣摸木料的形、質、紋等方面,以稍加雕鑿的整體美、裝飾美與材料自身的質地紋理相統一,既協調了木材的整體性,又保持了它們生長的運動性,從而達到了比較理想的藝術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未經乾燥處理的生濕木料不易馬上用來雕刻,否則沒等雕完木頭就出現彎曲、炸裂等變形現象,影響作品的順利進行以至破壞整體的效果。應當選擇經過乾燥處理後(含水量在百分之十左右)或是自然風干一年以上的木料為好。有結疤或蟲蛀、發霉的木頭也要盡量避免使用,或力求放在作品的背面及次要部位,以免影響作品的質量或收藏價值。在這個方面,我國傳統的工藝木雕就很有講究,。如:樹有陰面、陽面、上風、下風之分,陽面年輪較疏,陰面年輪較密;上風紋細,下風紋粗。雕刻人物臉部及鏤空作品應選陽面、上風木料,既美觀又堅韌。
雖然材料的選擇天地很大,但是選擇的好或不好,卻直接關繫到一件作品的「命運」。初學木雕者可以先從自己的周圍尋覓扔舊的桌椅板、搓衣板、木頭鍋蓋、桌椅腿等,先用軟雜木練習。首先要掌握材料的性能,做到得心應手,才能進行深入細致的創作。木材是一種極為樸素也是極易征服的材料,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得以有機會注入我們的感情,發揮我們的才能,創造我們的理想。
一、各種木雕用材及性能介紹
紫檀:名貴木材,產於亞洲熱帶,棕紫色。堅實細膩,通稱「紅木」,雕刻後經高度拋光上臘呈黑玉色,極其美觀。適合精雕細刻,多用於高檔工藝品和實用工藝品。
烏木:名貴木材。產於我國海南,質地堅實,色黑而有紋,通稱烏紋木。有真假之分,置水則沉是真、置水不沉是假。適合精雕細刻多用於高檔工藝品。
紅木:名貴進口木材,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紋理交錯美觀,材質堅實略粗糙,初 時色淡黃赤色,久時變為紫紅色,經高度拋光上臘極其美觀,適合做各類精緻的小件工藝雕刻品和紅木傢具雕刻。
檀香木:名貴進口木材,產於東南亞一帶,色灰黃,質地較堅韌、紋理細密,有極好的香味,適合雕刻各類高檔工藝品。
花梨木:名貴木材。是我國海南島特產,邊材色淡,質略疏鬆,心林色紅褐,堅硬,紋理精緻美麗,適於雕刻各類高檔工藝品和傳統傢具雕刻。
柚木:名貴木材。產於東南亞及我國南部地區,木質堅硬耐久,結構略粗,灰色有波浪與平直二種紋理,不易變形,極其美觀,但雕刻時需要很高技巧。由於柚木徑紉較大,可製作大型木雕。
楠木:名貴木材,產於南方,材質細密,松軟,色灰褐兼綠,有波浪形木紋呈金絲光澤,通稱「金絲楠」。適合雕刻簡潔概括及仿古作品,有古樸之美。
香樟木:產於我國南方地區,尤以江、浙、湘、川兩廣為最。味香、色黃至灰褐色、紅褐色。材質粗獷,耐久性能強。紋理交錯明顯,光澤美麗。自古以來作為木雕行業的上等材料,多用於仿古木雕和傢具木雕,不易蟲蛀。
柏木: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色淡黃至久變深黃褐。材質細密堅實,紋理直但略顯粗脆,適合雕刻比較大型粗獷的作品。
椴木:產於我國北部地區,與銀杏木相似,色微黃呈白(又稱白木),材質輕軟細密,紋理通直均勻,有絹絲光澤,極易雕刻。有不變形不開裂之特點,但不耐磨磕。適合精雕細刻,多用於各類浮雕壁飾和普通工藝品。
黃楊木:名貴木材,產於我國南方,屬黃色硬木,有象牙效果。材質堅韌細密,紋理細致均勻,雕刻後經高度拋光上臘極其美觀,最適合做精雕細刻的小型圓雕人物。
樺木:產於我國北方地區,黃白略褐,紋理純細均勻,有優美之斑點。材質堅硬細密光亮,略重易開裂,適合雕刻小型作品及實用工藝品。
色木:材性與樺木相似,產於我國東北地區。木紋較明顯有奇異的立體感,經過染色可以代替紅木,適合雕刻小型作品及實用工藝品。
楸木:產於我國東北地區,色灰白,有淡褐呈灰綠褐或淡紅褐,木材重量及硬度適中,結構略粗,較疏鬆。紋理呈波紋形,經過染色可代替楠木效果,不易變形翹裂,特別適合做大型浮雕,或簡潔概括的圓雕作品。
黃波羅:材質特點稍遜於楸木,產於我國南方地區,木紋美觀細膩光亮,初時色鮮黃。
山白楊:產於我國江南地區,生長量少,紋理細密。木質中軟、百年成材。多用於製作屏風屏掛等工藝雕刻品。
水曲柳:與花曲柳相似,產於我國東北地區,材質堅硬,紋理通直、木紋美觀。徑切面呈美麗的平行條狀花紋,半弦向切面呈明顯多變的帶狀花環。因木材易翹裂變形,僅適合雕刻簡潔概括或較大抽象性圓雕作 品,以特殊的木紋趣味見長(圖右:水曲柳)。
柳安木:產於東南亞地區。分白柳安和紅柳安。白柳安結構粗、紋理鈄、易於乾燥和加工;紅柳安結構紋理同上,徑切面花紋美麗,但乾燥與加工較難,二種均適合雕刻簡潔抽象的作品。
松木:產於我國東北,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及台灣地區。松木分落葉松、紅松、馬尾松。紅松為黃褐色微顯肉紅;馬尾松深黃褐色略微紅;落葉松色黃白略微褐。松木因年輪分界明顯,樹脂道多,而顯得木紋粗放美麗,有強烈的裝飾趣味,但不易加工,只適合雕刻簡潔概括,抽象性作品。著色方面可以發揮樹脂條紋作特別處理,如對比色,以加強其木紋的裝飾性(圖左:松木)。
銀杏木:又稱白果木,也是製作木雕的上乘材料,產於我國大江南北。木材呈淺黃色,質地紋理輕軟細密,有黃楊木外觀,不易變形,久時色愈深,適合做浮雕與概括性圓雕。但因其有葯用價值,屬國家保護植物,當前用於雕刻材料極少。
二、木材乾燥法介紹
人工乾燥法: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乾燥。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受到損壞,容易發脆失去韌性而不利於雕刻。一般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簡易人工乾燥法:一是用火烤乾木頭內部水分。二是用水煮去木頭中的樹脂成分,然後放在空氣中乾燥,稱作水浸風干法。這二種方法乾燥時間可以縮短,方法簡便且樹木的變異性也縮小,但只適合於小塊木頭(放在柏油桶內),而且浸水後的本材易變色也有損木質。
自然乾燥法:通常採用風干法。將鋸好的木材分類(板材、方材或圓材),擱置成垛,垛底離地500-700毫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數月,才能使木材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下圖左:自然乾燥法)。
三、處理浮雕板料變形的方法
干壓法:將翹曲變形的板料放在平整的桌上或地面上,用重量較大的物體(如石塊、鐵塊),壓在翹曲的部位,利用物體的壓力將翹曲部位壓平。如果板料彎弓翹曲,須將板料的凹面朝下平放,將重物體壓放在板料的凸面上,直至彎弓翹曲部位壓平再取出進行雕刻(下圖中:干壓法)。
水壓法:與干壓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利用上述於壓法的同時,將所需要壓平的翹曲部位灑水或整塊浸水。板料壓平後要注意平放要平、豎放要陡、要直,通風透氣要均勻,否則還會恢復原狀(下圖右:水壓法)。
在一般美術學院雕塑系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通常都是以西方學院派的造型方法為泥塑訓練的基礎。前幾年我教研室對裝飾雕塑專業在素描、泥塑上都作了許多的改進,然而作為浮雕課題的基礎教程還待進一步的探討。
四年制裝飾雕塑專業培養學生的目的有兩大方面:第一要掌握全面、扎實的泥塑基礎本領;第二是樹立正確的裝飾雕塑設計思想和掌握設計方法這把鑰匙,把學到的基礎知識用於設計實踐。近昀矗?以詬〉窕?〗萄?希?胖卮癰?陸萄?諶藎?慕?萄Х椒ㄉ希??κ寡??庸?サゴ康奈餮蟠?塵呦笮詞抵校??傻絞視?ㄖ?笆翁氐愕氖導?稀T誑翁獍才派希?貿鮃話氳氖奔洌?糜謚傅佳??願〉竦牟牧稀⒐剮浴⒓庸すひ罩譜魃系鬧厥櫻?閻疃嘁蛩贗騁輝諞桓鼉哂諧橄蠊δ艿男翁?小U飧魴翁?直匭朧僑說畝韻蠡???炊勻說納?懟⑿睦硪?蟮姆從場U飧鮁盜反癰〉襠杓頻謀局食齜ⅲ??⒀??拇叢炷芰Γ?磁卓?誦問瓶蚩虻氖?浚?侄土讀搜??浣旁諑嘸?評淼睦硇曰?≈?稀K?仁欽?飛杓撲枷氳囊?脊?蹋灰彩嵌圓牧稀⒐乖斕娜鮮豆?獺?
整個教程中強調和培養學生的構思的多樣性、系列性,並在過程中不斷綜合、篩選、歸納。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課題必須跟工藝實踐課結合起來,學生可運用不同的材料(玻璃鋼、銅皮、木頭、大理石、花崗石),根據其材料、構性及構造的形式、節點、工藝達到一個抽象功能——量感的需要。
「裝飾浮雕」的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屬性,同時這些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勞動中具有直接的實際用途,或者專門用來裝飾住宅、建築物、廣場、公園等等。在裝飾浮雕作品中,功能的結構的特點(經濟、堅固)和審美屬性(美、藝術形象等等)是融和在一起的。「裝飾浮雕」,也就是裝飾性浮雕。裝飾性,肯定要超脫自然形象,要改變形體與體量和空間深度。這個「變」字,像戲曲里的化妝、服裝,舞蹈中的舞姿一樣,是強調人物個性特徵而進行的誇張,還為了適應工藝製作而單純化了。這個「變」,必須服從意境、情調,要擺脫自然的約束。
「裝飾性」,要從三個基本方面來考慮,一是形象的概括,(不單單是一張臉)要誇張美的部分。二是構圖,強調形式美。三是具體凹凸體量的細節變化。每一個簡單的形體,都存在這個細節的變化,每個細節的變化,都決定著整個作品的成功與失敗。
「裝飾性」,就是要強調某些東西和舍棄某些東西。任何藝術,要成為自己的某種獨特風格,總要排除一些它無法表現的,或雖能表現,但不能超過其他藝術所特有的東西。繪畫沒有樂音,音樂沒有看得見的形體,雕塑沒有色彩關系和靈活的舞步,圖案不需要透視和量感。只有舍棄某一方,集中到另一方,才突出了個性和裝飾性。
「裝飾性」,在藝術處理上,往往採取以圓化方,依曲強直,舍縱學求平整,取形態去質感,把自然形態改變為工藝形態,突出了裝飾效果。這就是裝飾性的強化與削弱和誇張與簡化的重要方法。
「裝飾浮雕」除了藝術上的構思以外,還要考慮到功能性和製作施工上的問題。特別是安放在建築上的作品,應注重放大加工的准確性,不至於在施工中產生誤差,誤差太大,不僅不能保證藝術質量,也會影響到作品最後的使用效果和功能性。
在輔導學生的創作中,怎樣塑一個體、摳一個洞、取一個勢,表達一種感受、一種認識、一種因客觀變化而變化著的觀念,它總是有思維與心境的交流;直覺與理性的相伴;設想與任意的互生,只到你覺得構圖夠味了,也許這時合情而不合理。
我常常啟發學生,從某個形來說,哪怕一塊石頭或木頭、一根鋼筋,他一旦出自你的手,它所得的氣血、靈魂乃是你身上所分,一定帶著你的氣質。你的作品,就是你的孩子。
裝飾浮雕和其他雕塑作品一樣,是極有個性的,個體的;心血來潮因人而異的。即使同一種技巧,也絕對產生不同的結果,有時甚至會象羊吃草和用鍋煮草的區別,一個變成奶,一個還是草。作品既然因人而異,也就是說:作品就是你。你的凈與濁、厚與薄、幼稚與成熟,就一定是作品的氣勢和格調。難怪有人說:會看雕塑的人,能通過你的作品,看到你的性情和修養。
聆聽一部大型交響樂曲的過程與創作一件雕塑作品,有著驚人的相似!不同的樂音象變化莫測的形體,指揮家就象一位技藝高超的雕刻家,他調整與控制著「形體」的微妙變化。一件雕塑作品,形象中客觀的成份占幾分?主觀的成份占幾分?只是風格和觀念的問題,然而一件活靈活現的肖像與一個抽象的「體」,在造型價值上似乎是相等的。是選擇具象的人物還是抽象的「體」在構成作品,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現的內涵是否明了和選擇、處理形象的形式和手段。
在課堂上,面對擺好的model,讓學生充分觀察、分析每個model的男性的陽剛、或女性的陰柔;這一個帶有幾分苦澀和凄艷之感;那一個帶有純凈和崇高之感。這一個豐腴、圓滑而富有旋律感;另一個清瘦、勁挺而產生節奏感。但不管多麼的入木三分的深刻,只有把所看到的、心中體會到的真實,都用裝飾浮雕的獨特的語言表現出來,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裝飾浮雕作品。
石膏像是雕塑作品的「半成品」,雕塑作品必須用實際的用硬質材料來加工製作,即使在展覽會中展出石膏作品,大多也做出仿銅、仿石材效果來。因為,它本身也存在著「材料美」尤其是裝飾浮雕作品,用什麼材質加工製作,在構思設計時就要考慮到,設想出某種材質的完成後的效果,預計到在加工製作過程中所遇到的意想不到的材質變化和困難。我系成立的教學實踐研究所,正是為了改進教學方式和用於教學實踐而成立的。為了讓學生在學校內就能夠參與、嘗試硬質材料與石膏稿子在肌理上不同以及產生的視覺沖擊力。實踐課前,系裡准備了玻璃鋼材料、銅皮和白色大理石。學者鍛打銅皮的同學,在設計構圖時,就考慮到大小尺寸,用料的多少;學貼玻璃鋼的同學,可以把尺寸做的略大一些,因為玻璃鋼材料相對來說,稍便宜一些,並且操作也容易一些。
面對現有的幾種硬質材料,哪位同學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夢幻式的理念和處理手法的多樣化,明確本作品放置的地點:是室內的案頭上,還是室內的牆壁上;是公園的影壁牆上,還是某個建築物的外牆上。誰能夠注重和利用這些材質本身的美,加上造型簡潔、結構合理、製作精巧,其作品肯定會取得突出成績。
一般情況下,玻璃鋼材料的作品,可以在外層噴塗銅粉和「真石漆」,還可以塗各種色彩的進口「自噴漆」。這種材料適合表現輕松、歡悅的題材。鍛銅材料的作品,通過紫銅皮的鍛打、拋光,然後在噴上一層硝磯漆,最後把它鑲嵌在義大利進口的「大花白」理石板上,(它適合放置在室內來裝飾牆面)。表現題材上,一般用於塑造人體美的構圖上。大理石材料的作品,一般利用「剁斧」塑痕與磨光體面的對比,表現人物和冷峻的動物。(其他材料,如「不銹鋼、鑄銅、鑄鐵、鋼鐵焊接」等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述了)。
總的來說,各種材料的加工製作,都有自己特殊的技巧和奧妙。做為一個雕刻家來說,它本身與工匠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因為一個雕刻家既是個有榮譽的工藝師,又是個有著高超技藝的石匠才對。我們在校培養學生,就是培養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後,能夠獨立設計、製作豐富多彩的裝飾雕塑作品。
㈢ 雕刻家的菲狄亞斯在從事雅典衛城的重建工作時,完成了什麼著名作品
雕刻家的菲狄亞來斯(Phidias),他自最主要的成就還在雕刻方面。他以20年的時間從事雅典衛城的重建工作,完成了豎立在衛城廣場上的武裝的雅典娜銅像和巴底農神廟內祭壇上的雅典娜黃金象牙像。巴底農山牆和間板、飾帶雕刻,也是在他的指導下完成的,風格上亦屬菲狄亞斯派。《神壇上的雅典娜》於公元前438年完成,高達12米,內胎木質,面部和裸露的肌膚用象牙片鑲貼,衣服、武器、盔甲用黃金製成,全重2000千克左右。雅典娜是雅典的保護神,她從宙斯的頭腦中誕生,是智慧和技巧之神。這座雕像表現她頭戴戰盔,胸佩甲胄,右手托著尼開小像,左手扶著盾牌,盾牌上雕刻著希臘人與阿馬戎的戰斗,在希臘人的行列中有伯里克利斯和緊隨著他的菲狄亞斯本人的形象。原作已佚,現存的是大理石摹品。《廣場上的雅典娜》全高9米,身穿長裙,手執長矛,在海上便可見到鍍金矛尖的閃光。
㈣ 雕刻家維利吉爾莫在莫德納大教堂留下的雕塑作品是怎樣的
雕刻家維利吉爾莫在莫德納大教堂留下了一批出色的雕塑作品。內其中貫穿於立面檐容壁上的雕刻取材於《創世紀》,作品具有厚重感,屬於紀念碑風格。從這些雕刻中可以看出維利吉爾莫曾對古羅馬浮雕有過一些研究,但其風格的形成主要還是來自於羅馬式雕刻的影響。維利吉爾莫的作品還包括西立面中的浮雕《創造夏娃》以及大教堂南面的浮雕《真理之神拔掉謊言惡魔的舌頭》。
㈤ 是如何拿雕刻家的事例說明藝術創作的本質目的
人對超越性存抄在的領會,非襲通過使物成其為物,便無法呈現自身。這正是藝術創作的本質目的。試想雕刻家為何要把人體置入一塊冷冰冰的石頭之中。活生生的人體有血有肉,人的肌膚有其特定的質感,而雕刻家們卻要用岩石來雕刻人像,把有血有肉的軀體放入冰冷的、堅硬的、碩大的石塊中。雕刻家在雕琢石料的時候,讓一個人的臉龐、額頭、鼻樑、嘴角等等在冰冷堅硬的石塊中呈現。如果這個被雕塑的人物手中拿著一本書,那麼這本書也須在石塊中呈現出來。假如這人物是穿衣服的,其衣褶也在石塊中呈現。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把一個人的形體外觀連同他的衣物等等置入粗糙、冰冷、堅硬的石塊中去觀賞?這是為了再現真人嗎?但它與真人的形象之間距離非常之大。
㈥ 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塑家
1、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簡介
法國著名雕塑家。他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姐姐瑪麗靠自己掙得的工錢來供給他食宿費,因此羅丹從小就深深地敬愛他的姐姐。他14歲隨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游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隻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一隻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羅丹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生平
羅丹進的美術工藝學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寵幸的畫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創建的,學生在這里學習裝幀藝術和制圖。在這里他遇到了終生敬仰的啟蒙老師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個普通的美術教員,但他一開始就鼓勵羅丹忠實於真正的藝術感覺,而不要按照學院派的教條去循規蹈矩。也許正是這種教導影響了羅丹的一生。在此期間,他常去盧浮宮臨摹大師的名畫。由於買不起油畫顏料,羅丹轉到了雕塑班,並從此愛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紹他到當時法國著名的動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1875)那裡去學習,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礎訓練。在渡過三年艱苦而勤奮的學習時間後,羅丹躊躇滿志,准備投考巴黎美術學院。勒考克把羅丹介紹給當時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讓他做為推薦人在羅丹的入學申請書上簽字 ,但這也沒用,羅丹落選了。第二年依然落選。第三年,一個老邁的主持人在羅丹的名字旁邊乾脆寫上:「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系浪費。」就這樣,未來的歐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術學院永遠拒之門外。這對渴望成為雕塑家的年輕的羅丹,是一個沉重打擊。
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羅丹心愛的姐姐瑪麗因失戀而入修道院了,兩年之後,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體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羅丹的精神在這雙重打擊下徹底崩潰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當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羅丹強健的肉體供給他源源不斷的慾望,其中創造慾望在一顆藝術家的心中燃起了難以遏制的火焰,使對上帝和藝術同樣虔誠的羅丹陷入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達的修道院院長埃瑪爾,從羅丹受壓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創造條件讓羅丹有機會去畫畫和雕刻。當他看到羅丹確有才氣後,就勸說羅丹還俗,去繼續其雕塑事業,「用藝術為上帝服務」。這樣鼓勵羅丹。羅丹用一顆被撫慰而充滿感激的心在修道院為埃瑪爾院長做了一件雕像,這件雕像顯示出23歲羅丹已經具備當一個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勁兒。
羅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邊,在他的幫助和支持下,開始了邊工作邊自學的奮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兒,他就請一個塌鼻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乞丐的醜陋使羅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損的臉上,有著人類所共有的愁苦和凄涼,同時他也想到了那位終生辛苦勞作而孤獨的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從而在羅丹的眼中生活的美醜和藝術的美醜有了不同意義。他創作時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現,將其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人們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這一藝術思想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經過三百多年後第一次在羅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現,並貫穿其一生,成為它們的靈魂和魅力的源泉。
羅丹不僅是一位雕塑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或者助手,哪怕是僅僅有過交往,都在藝術上深受羅丹的影響。但羅丹作為先生從不在藝術觀點上束縛學生們,因此他的學生都能成熟為自己的獨特風格而脫潁而出。他們學習的是羅丹的創造精神,所以其中出類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後與老師齊名。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羅丹藝術術論
在藝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羅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飛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內而外開放的。同樣,在美麗的雕刻中,常潛伏著強烈的內心的顫動。這是古代藝術的密。 --羅丹
藝者的德性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 --羅丹
藝術之源,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傳達情感。 --羅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愛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藝術家,先要從人做起。 --羅丹
惡是枯乾。 ——羅丹
《羅丹藝術論》是對歐洲雕塑史的科學總結,又是個人經驗的精練概括,其中貫穿著羅丹對前人的崇敬、對名作的卓見和創作的喜悅、深思的刻痕、點滴的自省。當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翻譯此書作「美學講義」發給學生,意在未曾涉及純粹美學之前,先對於美術名作的形式與精神有一確切認識與探討。
重編彩圖本緊扣大師談話,將二百餘幅美術名作與談話內容融為一體,更利於名作的欣賞和名著的理解。
這里只對該書作簡要介紹,阿文建議你去買一本,因為可以放在床頭慢慢的看,還可以聞到書香。裡面有很多精美圖片,書頁的紙質也很好。另外,為了不損壞原書,阿文捨不得掃描,因為掃描圖片的時候要把書壓平,很容易把書弄壞……
《羅丹藝術論》法國·葛塞爾【著】傅雷【譯】
年譜
1900年奧古斯特·羅丹在巴黎舉辦作品展,確立他作為一個雕塑家的聲譽。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恢復西方雕塑對人類的理解和對精神世界的表現,被認為是雕刻史上最偉大的肖像雕塑家。
1864年,羅丹隨著名動物雕塑家路易·巴耶學雕塑,由於刻苦努力,進步很快。後又到有「小美術學院」之稱的盧浮宮學畫,畫室主人是第二帝國時代很有名氣的裝飾雕刻大師阿爾貝歐內斯特-加里埃-貝勒斯。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羅丹己具備了成為一個優秀雕刻家的條件。35歲之前,羅丹的個人風格還沒有確定,1875年,羅丹訪問義大利,對偉大的米開朗基羅贊賞備至,對其日後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1878年,羅丹展出《青銅時代》引起了不少議論,許多人不承認這是藝術作品,因為它太逼真了,說它是根據真人塑造的。此事對羅丹震動不小,使他開始思考作品的表現問題,他感到極端近似意味著毫無新意,且不利於表現深層的思想感情。因此,羅丹以後的作品形象生動且富於內在的精神氣息。他的代表作《地獄之門》共186個形體,歷時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沒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獨立成為享譽世界的名作。
羅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傷鼻的男子》(1864)、《青銅時代》(1876)、《聖約翰的說教》(1878 )、《地獄之門》(1880-1917)、《亞當》(1880)、《夏娃》(1881)、《加萊義民》(1884-1 886)、《吻》(1886)、《巴爾扎克》(1897)、《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法國雕刻家羅丹逝世
㈦ 《雕刻家的秘密》讀後感
故事發生在義大利光榮的城市佛羅倫薩。至於其他城市會不會發生這樣的事,當你聽完我講的這則故事以後,自己去思考吧!
有一個名叫弗洛里奧的青年雕塑家,住在這座光榮的佛羅倫薩城裡,他用大理石和青銅雕出了不少塑像,賺了許許多多的錢。但他並不因為有這手藝而到處誇耀
自己,也不因為賺錢方便,而隨便亂花。弗洛里奧是一個非常節儉而又非常虛心的人,所以,大家把他看作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連他的名字幾乎都沒人知道。
城裡還住著另一個叫法比阿諾的人,他也是一個手藝很高的雕塑家、畫家。許許多多的青年藝術家從各個角落來到佛羅倫薩求見他,向他學習藝術技巧。
過多的贊美使法比阿諾暈頭轉向,他整天想的是自己的名聲和財富。日子一長,他再也看不起普通的人,只同少數幾個社會名流交往,甚至同公爵大人掛上了鉤……於是他對刀和筆使用得越來越少。
這一天,弗洛里奧去看望他,想拜他為師,說:「老師,請告訴我,怎樣雕人像才顯得更美?」
法比阿諾一聽,笑了起來,說:
「很簡單,但又很復雜。我用最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話來回答你:
『拿一塊大理石,只要把不必要的部分都切掉就是了!』」弗洛里奧對這句話認真地思考起來,從這以後,他練得更刻苦了,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過了一年,二年,三年,有一次法比阿諾去參加一個熱鬧的假面舞會,很晚才回家。當他走過自己的工作室時,看見在一個角落裡亮著一支蠟燭,燭光下弗洛里
奧還在工作。法比阿諾悄悄地走過去,站在他背後一看,呆住了:學徒的刀下竟刻出了那麼好的作品……法比阿諾見學生超過了自己,贊賞立刻就變成了嫉妒,
而後又變成了懼怕……他彷彿聽見人們到處都在談論弗洛里奧,而對他法比阿諾再也沒有人提了!
這時,弗洛里奧才發現身後有人,轉過來一看,是法比阿諾,就鞠了個躬,說:
「老師,您看一看,給我指導指導!」
「是啊,作品不壞,」法比阿諾裝作漫不經心地答道,「你的努力和勞動沒有白費,但你要相信我的經驗,一個無名藝術家的作品,無論怎麼好,都沒有人想看
一看的!人們崇拜的是響亮的名字……但是我作為你的老師,我一定幫助你。這樣吧,我同意你把我的名字刻在雕像的台基上!另外,我,我再付給你十個金
幣……」
弗洛里奧想了想說:
「對我來說,最大的獎勵是讓人們看到我的雕刻品,也許,它會給人帶來一點愉快,至於別的,我什麼都不計較!」
這話正中法比阿諾的下懷,他又看了弗洛里奧其他幾件作品,說:
「如果你幹得不錯,我大概也會同意在你別的作品上也刻上我的名字!
不過,你可放心,每件作品我都慷慨地付給你十個金幣!但是,但是……但是你要記住,任何人都不應知道我們倆的協議……」
弗洛里奧答應說:「老師!你放心,誰也不會從我的嘴裡聽到這件事!」
就這樣,弗洛里奧仍然默默無聞地雕著塑像,然後刻上法比阿諾的名字送了出去。法比阿諾的名聲,當然就越來越響了。
弗洛里奧有一個朋友——青年詩人西漠,雖然一個用刀工作,另一個把句子編
成奇妙的詩,但是他們很要好,也非常談得攏,就像兩個同胞兄弟一樣。他們在一起,可以度過許多小時。他們經常在佛羅倫薩的郊外散步……西漠常常朗誦自己的
詩和別的詩人的詩,弗洛里奧經常談起別人的創作,卻從來不談自己的。後來,西漠感到奇怪了,為什麼對美的東西像弦一樣敏感的弗洛里奧,在雕塑方面到現在還
沒有什麼成就,難道他在混日子?有一次西漠忍不住問弗洛里奧:
「請你看在快樂的上帝巴克哈的面上,給我解釋一下,這個對上層獻媚討好的法比阿諾怎麼能用大理石創造出充滿生活和思想的雕塑藝術品?弗洛里奧,我坦率地對你說:我憑詩人的敏感,斷言這里有某種秘密!」
弗洛里奧沒有回答,只是淡淡地一笑。
但是西漠下決心要搞清楚其中的奧秘。有一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弗洛里奧約定同西漠見面,但他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到來。而西漠正好作了一首新的十四行
詩,急切地想要朗誦給自己的朋友聽。他看弗洛里奧沒能准時赴約,便決定到法比阿諾的工作室去找他。但是工作室的門鎖著。西漠望著鎖著的工作室,忽然記起好
像還有為傭人用的第二個通道。於是西漠走過有噴泉的院子,從一條狹窄的樓梯走上走廊,經過廚房,來到了工作室外面的幾間房間一看,空無一人,但西漠並不灰
心,他又穿過了許多房間和走廊,來到了最裡面一間小屋。西漠終於發現:弗洛里奧在這屋子最偏僻的角落裡雕著塑像。
這時,弗洛里奧站在雕像前,看來這座雕像快完成了。但是,弗洛里奧還是一次又一次地用刀接觸白色的石頭,精湛的手藝,使站在弗洛里奧背後的西漠為之傾
倒。大理石雕像塑的是一個照鏡子的少女——還帶有一點小姑娘的樣子。她的臉、手、肩一切都表示她預感到一種自己也不知道將來如何的幸福……西漠站在背
後,再細細一看,這座無與倫比的雕像,明明是自己的朋友弗洛里奧的傑作,而下面,卻刻上了法比阿諾的名字!
「現在我知道了真相!」西漠嘆息說,「法比阿諾他多麼無恥!」
弗洛里奧回頭一看,知道西漠看出了其中的秘密,頓時臉色都變白了,結結巴巴地說:
「我求你別講出去,因為我對他發過誓——神聖地遵守協議!」
「這你放心,你確實是什麼也沒有告訴過我,是我自己親眼看見的。」
也應邀來看雕刻家的新作。
這一天,西漠也來到了那裡。弗洛里奧默默無聞地站在最旁邊。這些來看雕像的人,大多數都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
這時,法比阿諾揭掉了蓋在雕像上的布。人們一看,頓時都驚得發呆!
公爵第一個說話:
㈧ 中國雕塑家
其實,樓主的這個問題可以說比較迎合現在這個選秀的時代。現在到版處都在搞所謂的排名(大權學排名,人氣排名什麼的)
我想,中國歷朝歷代那麼多與雕塑有關的故事,還有那麼多默默奉獻,不知姓名的民間工匠,他們都沒有被記載到史冊,然而他們卻從商周,秦漢,兩晉,南北朝,唐宋元明等。都有著無數的貢獻。沒有他們,何談商代的精美青銅器,何談秦俑、漢代石刻,更何談中國的四大石窟藝術。所以,不能簡而概之的來評論。
如果,您一定要問國內雕塑家誰第一。前面有位朋友說是吳為山老師。呵呵,雕塑圈內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的雕塑家們,無人不知劉開渠先生。樓主可以去中央美院或者中國美院以及有王子雲老師編寫的《中國雕塑史》中看看劉開渠先生,對於樓主的提問,我只能談及到此。
㈨ 雕刻家的菲狄亞斯在雕刻方面有哪些成就
雕刻家的菲狄亞復斯以20年的時間從事制雅典衛城的重建工作,完成了豎立在衛城廣場上的武裝的雅典娜銅像和巴底農神廟內祭壇上的雅典娜黃金象牙像。巴底農山牆和間板、飾帶雕刻,也是在他的指導下完成的,風格上亦屬菲狄亞斯派。《神壇上的雅典娜》於公元前438年完成,高達12米,內胎木質,面部和裸露的肌膚用象牙片鑲貼,衣服、武器、盔甲用黃金製成,全重2000千克左右。雅典娜是雅典的保護神,她從宙斯的頭腦中誕生,是智慧和技巧之神。這座雕像表現她頭戴戰盔,胸佩甲胄,右手托著尼開小像,左手扶著盾牌,盾牌上雕刻著希臘人與阿馬戎的戰斗,在希臘人的行列中有伯里克利斯和緊隨著他的菲狄亞斯本人的形象。原作已佚,現存的是大理石摹品。《廣場上的雅典娜》全高9米,身穿長裙,手執長矛,在海上便可見到鍍金矛尖的閃光。
㈩ 一個雕刻家從一個地方帶回了一批神奇的石榴第一天這些史料是圓柱形的第二天卻
弄成木屑,弄成什麼形狀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