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輥雕刻深度最深是多少
❶ 雕刻壓花輥筒深度不夠怎麼辦
那隻能採取先進的高精度激光雕刻技術結合環保的電蝕刻工藝進行輥筒的製作
用葯水的話現在不怎麼流行了
而且不好控制
❷ 印花工序全套
紡織品印花有幾種方法,其中頗具商業重要性的印花方法有兩種:篩網印花和滾筒印花。第三種方法是熱轉移印花,重要性相對較低。其他在紡織品生產上很少使用的印花方法有:木模板印花、蠟纈(即蠟防)印花、紗線扎染布印花和防染印花。許多紡織品印花廠採用篩網印花法和滾筒印花法印製織物。印花廠進行的大多數熱轉移印花也用這種方法印製。
一、篩網印花
篩網印花包括印花篩網的准備,印花篩網(用於印花工藝的篩網曾經是用細細的真絲製成,該工藝稱為絲網印花。盡管絲綢篩網已不再使用,但印花工藝中仍經常使用絲網印花這個名稱。)由緊綳在木製或金屬框架上的具有細網眼的尼龍、聚酯纖維或金屬絲織物製成。篩網織物上要塗上一層不透明的無孔薄膜。有花紋處,要除去不透明薄膜,留下有細網眼的網版,這一區域就是將要印製圖案的部位。大部分商業篩網織物先被塗上一層光敏性薄膜,然後再通過感光法除去花紋部位的薄膜而顯現圖案。在要印花的織物上放置篩網進行印花。把印花漿倒人印花框內,通過刮刀(一種類似於汽車擋風玻璃上刮水器這樣的工具)迫使其從篩網的網眼處透過。
印花圖案中的每一種顏色獨自需要一隻篩網,目的是分別印製不同的顏色。例 3套色印花需要3隻網框,把3種顏色分別印到織物上去。另外,圖案中每種顏色的花紋必須在篩網上精確定位以便印花後花紋位置准確,避免如一朵玫瑰花的綠莖被印在紅色花瓣的中間這種現象出現。印花對花是指所有花紋顏色准確印到織物上的工業術語。
實現篩網印花有三種方法,每種方法應用原理基本相同。第一種是手工篩網印花,在1920年代十分普遍,至今仍被廣泛應用。直到1950年代中期,現代技術賦予這種工藝自動化手段之前,手工篩網印花一直是惟一的篩網印花方法。第二種方法叫做自動篩網印花(也稱為平網印花和自動平網印花)。在1960年代中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篩網形狀從手工及自動的平網轉向圓網形狀發展。第三種方法叫做圓形篩網印花或圓網印花,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篩網印花方法。
二、 手工篩網印花
手工篩網印花在長台板上進行商業化生產(台板長達60碼)。印花的布卷平滑地鋪在台板上,台板的表面預先塗少量粘性物質。然後印花工人沿著整個台板連續地用手移動網框,每次印一隻網框,直到織物全部印完。每隻網框對應一種印花花色。這種方法的生產速度為每小時50-90碼。商業手工篩網印花也大量用於印製裁剪好的衣片。在衣片印花工序中,制衣工序與印花工序排列在一起。衣片縫制在一起以前,就把客戶定製的或獨特的圖案印在衣片上。因為手工篩網印花能針對大花回花樣製作大型網框,所以通過該印花方法也可印製諸如海濱浴巾、新穎的印花圍裙、帷幕和浴簾等織物。
手工篩網印花也用於印製限量的、高度時尚的女子服裝以及印製小批量用於投放市場探路的產品。
三、 自動篩網印花
自動篩網印花(或平網印花)除了工藝是自動化的外,其他與手工篩網一樣,因此速度更快。印花織物通過寬橡膠帶輸送到篩網處,而並不是(像手工篩網印花一樣)置於長台上。與手工篩網印花一樣,自動篩網印花也是間歇式而不是連續式工藝。在這種工藝中,織物移至篩網下面,然後停下,篩網上刮刀進行刮印(自動刮甲),刮印以後,織物繼續移至下一個網框下面,生產速度大約每小時500碼。自動篩網印陀只能用於整卷織物,裁剪好的衣片一般不用這種方法印花。作為一種商業化生產工藝,由於喜歡採用生產效率更高的圓網印花,因此,自動篩網印花(指平網印花)產量正在下降。
四、 圓網印花
圓網印花有幾個重要方面不同於其他篩網印花方法。圓網印花與在下一節將要描述的滾筒印花一樣,系連續工序,印花織物通過寬橡膠帶被輸送到不斷運動中的圓網花筒下面。篩網印花中,圓網印花的生產速度最快,大於每小時3500碼。使用無縫的有孔金屬網或塑料網。最大的圓網圓周大於40英寸,因此最大的花回尺寸也大於40英寸。超過20套色的圓網印花機也已經生產出來,這種印花方法正慢慢取代滾筒印花。
五、 滾筒印花
滾筒印花好比報紙印刷,是一種每小時能生產超過6000碼印花織物的高速工藝,這種方法也叫做機械印花,滾筒印花中,圖案通過雕刻銅滾筒(或輥筒)印在織物上。銅滾筒上可以雕刻出緊密排列的十分精緻的細紋,因而能印十分細致、柔和的圖案。例如精細、緻密的佩利茲利渦旋紋花呢印花就是通過滾筒印花印製的一類圖案。花筒雕刻應與圖案設計者的設計圖稿完全一致,每一種花色各自需要一隻雕刻輥簡。(在紡織業特定印花加工中,五輥印花,六輥印花等常用來表示五套色或六套色滾筒印花。
滾筒印花是使用最少的大批量印花生產方法,產量每年持續下降。如果生產每一種花樣的批量不是非常大,這種方法就不經濟。在大多數情況下,滾筒制備和設備調整的成本高,耗長,使得使用這種方法印花不太經濟。然而,滾筒印花常常用於具有極細線條圖案的印如佩茲利渦旋紋花呢印花和許多季節都大量印製的主要印花圖案。
雕刻花筒的大小取決於印花機和印花圖案。大多數印花機可配置最大周長為16英寸的花筒,也就是說印花花紋循環的大小不能超過16英寸。花筒的寬度應略大於印花織物的寬度以便織物包括布邊在內能完全被印上圖案。一旦准備好,印花滾筒幾乎可以無限制地使用,一般印製幾百萬碼的織物沒有問題。
六、 篩網印花和滾筒印花後的固色
一旦織物經過篩網或滾筒印花,顏色即被定位在布上,還需要進一步處理以固色。
用作印花著色劑的染料,必須要能與纖維結合。把印花織物置於溫度接近或有時超過水的沸點(高壓汽蒸)的蒸汽中可進行固色;這一步工序稱為蒸化。蒸化以後,織物要通過皂浴以除去印花漿料和色漿配方中所用的其他物質。最後,織物經過幾道水洗和乾燥工序。在印花工藝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熱能。
印花中使用的如果是顏料,而不是染料,織物需要經受高達約210℃的乾熱處理,以使固著塗料的樹脂固化,這一步工序稱為焙烘,不再需要進一步處理。用顏料而不是染料印花可節約大量的水和能源。
紡織工業通常把用染料印花的織物稱作濕印花布,而用顏料印花的織物稱作干印花布。這是因為濕印花布需要蒸汽汽蒸,以及隨後的水洗作為整個工藝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印花布只需簡單地進行乾熱焙烘作為著色工藝的一部分,不需要水洗處理。
七、 熱轉移印花
熱轉移印花的原理有點類似於移畫印花法。熱轉移印花時,首先用含有分散類染料和印刷油墨在紙上印製圖案,然後把印花紙(也稱作轉印紙)存儲起來,以備紡織品印花廠使用。
織物印花時,經過熱轉移印花機(如圖9—10所示),使轉印紙和未印花面對面貼在一起,在大約210℃(400T)的條件下通過機器,在這樣的高溫下,轉印紙上的染料升華並轉移到織物上,完成印花過程,不需要進一步處理。該工藝相對簡單,不需要像滾筒印花或圓網印花生產中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參見圖9—11)。
分散染料是惟一能升華的染料,在某種意義上是惟一可以進行熱轉移印花的染料,因此該工藝只能用在對這類染料有親和力的纖維組成的織物上,包括醋酯纖維、丙烯腈糹纖維、聚醯胺纖維(耐綸)和聚酯纖維。熱轉移印花時,織物印花廠要從高度專業化的印花紙生產商購買這種印花紙。可根據花樣設計者和客戶的要求來印製轉印紙(現成的圖案也可用於轉印紙印花)。
熱轉移印花能用於印製衣片(如邊印、胸袋刺綉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要使用特殊設計的圖案。熱轉移印花作為一種完全的織物印花方法從印花工藝中脫穎而出,因此,省去了使用龐大而昂貴的烘乾機、蒸化機、水洗機和拉幅機。
由於在印花前可以對印花紙進行檢驗,這樣就消除了對花不準和其他病疵。因此熱轉移印花織物很少出現次品。
連續式熱轉移印花的生產速魔大約是每小時250碼。
八、 噴射印花及其發展前景
噴射印花是把染料小液滴噴射並停留在織物的精確位置上,用來噴射染液的噴嘴和圖案形成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並可以獲得復雜的花樣和精確的花樣循環。
噴射印花消除了雕刻滾筒和製作篩網所造成的延時和成本增加,這是一個在快速多變的紡織品市場上頗具競爭性的優勢。噴射印花系統靈活且快速,能迅速從一種花樣轉到另一種花樣。印花織物不受張力(也就是說,不會因為拉伸而導致圖案歪扭),織物表面也不會被輾壓,因而消除了織物起毛或起絨等潛在問題。然而,這種工藝不能印製精細圖案,圖案輪廓模糊。
現在噴射印花法幾乎都用於地毯印花,並非服裝紡織品印花的重要工藝。然而,憑借機械和電子控制技術的研究和發展,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目前,已有幾種噴射印花機投入紡織品印花生產中,包括由Millilin及其公司開發的米里特郎(Millitron)噴液印花機。
唉.也不知道是不是..也不提問一些好回答的.真是的。
❸ 電子雕刻凹印版輥怎麼判別優劣
版輥檢驗中有以下注意事項:1.版面光潔無腐蝕點和碰傷,網點均勻無毛刺,倒角圓潤,堵頭無專橢圓,整體手感屬光滑。2.用專業的測量工具測量其規格尺寸、硬度、橢圓度以及版輥的偏重和動平衡。3.檢查其凹印樣,圖文顏色內容尺寸是否准確、各單元的顏色是否一致,印刷追蹤裁切標記是否符合要求。4.印刷之前還要先試印製袋出小量成品樣,檢驗各項指標是否都能滿足客戶要求。5.還要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版輥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以上標准都能符合就是優質印版,反之就是劣質的。
❹ 輥筒印花機與圓網印花機的區別
晉江遠盛化工為您解答:
輥筒印花是用刻有凹形花紋的銅制滾筒在織物上印花的工藝方法,又稱銅輥印花。刻花的滾筒簡稱花筒。印花時,先使花筒表面沾上色漿,再用鋒利而平整的刮刀將花筒未刻花部分的表面色漿刮除,使凹形花紋內留有色漿。當花筒壓印於織物時,色漿即轉移到織物上而印得花紋。每隻花筒印一種色漿,如在印花設備上同時裝有多隻花筒,就可連續印製彩色圖案。輥筒印花在國內部分地區也稱之為鐵牛印花,其原理與我們日常蓋章一致;
圓網印花是利用刮刀使圓網內的色漿在壓力的驅使下印製到織物上去的一種印花方式。圓網印花有幾個重要方面不同於其他篩網印花方法。圓網印花與滾筒印花一樣,系連續工序,印花織物通過寬橡膠帶被輸送到不斷運動中的圓網花筒下面。它的原理與輥筒相反,是在圓網(鎳網)內部像外滲漿(通過刮刀、磁棒和壓力)完成印花;
這2中工藝都屬於連續印花的方式,速度都比較快;輥筒印花在花紋精細度是由雕刻的精細度來決定,從理論上上來說精細度可以到20微米左右,也在實際生產中體現明顯,但是圓網印花精細度是由鎳網的精細度(目數)來決定,就目前市場成熟而言,155目以下比較合理;
另一個不得不說的區別是圓網印花在大面積印花的飽和度,特別是克重高的面料是輥筒無法比的;當然輥筒在同時雙面印花(面料正反面)優勢明顯,圓網就無法做到;
❺ 有懂輥筒印花技術的朋友嗎內牆磚!
輥筒印花瓷磚裝飾高檔化的最新技術
為了滿足人們對瓷磚裝飾藝術效果的追求,陶瓷牆地磚生產企業普遍採用印花技術來改善瓷磚表面的花色,提高其品味。在陶瓷生產強國義大利,瓷磚的釉面裝飾效果一直領導著世界瓷磚生產潮流,為達到這些效果,他們採用的印花技術也在不斷改進,從最早的傳統平板絲網印花,到絲網輥筒印花,現在,橡膠輥筒印花技術的應用在義大利又呈現出上升的趨勢。為進一步了解義大利的輥筒印花技術,記者日前采訪了TECNO ITALIA膠輥花機在中國的唯一代理商--佛山堅尼釉料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曉波。
據介紹,在義大利有兩家公司生產輥筒印花機比較出名,他們的產品在中國都有一定的市場。一個是TECNO ITALIA,另一個是SYSTEM,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各有其特點,SYSTEM生產的絲網輥筒印花機和橡膠輥筒印花機採用不同的尺寸,膠輥尺寸小,絲輥尺寸大,在多色印花時,兩台機要分別獨立使用,互相之間不能套用,這就要在生產現場同時擺上兩台機器。而TECNO生產的花機絲網輥筒與橡膠輥筒尺寸相同,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套用,實現彩色印花不用同時擺上幾台機器,只需交橡膠輥筒換成絲網輥筒就可以了。
膠輥花機的輥筒是一種特製的橡膠印筒,瓷磚要印製的圖案靠激光打點雕刻直接做在橡膠面上。這種橡膠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本身很耐磨,並且有彈性,彈性不僅能增加筒的耐磨性,還可使釉料能在垂直的區域中均勻分布。激光技術使膠輥網板對位準確,花紋極清晰細膩,網點緻密度可高達220目以上,用在瓷磚生產中,產品印刷精美,色彩鮮艷,其自然的紋理效果逼真,可與天然石材相媲美。並且印出的釉面具有立體結構層次,在釉面磚生產中使用,其優勢更加明顯。
相對於橡膠輥筒來說,絲網輥筒印花技術前幾年在義大利被大量使用,現在相對呈飽和的狀態。它可將圖案印得很深,而且從網上滲透下來的釉料相對多一些。如果做滲花磚的話,它就比橡膠輥筒好一些。橡膠輥筒要求釉料特別細,用料很少,花印得很淺,但條紋清晰,特別適合印製釉面磚上的精細花紋。
與早期的間斷屏幕式平板印花機相比,輥筒印花無論在產量還是在質量上都有其優越性,它可以實現全自動化操作,自動上釉,自動擦網,皮帶傳送,可重復、間歇使用,不會造成釉面缺陷,可連續生產,中間損耗小。輥筒印花產量大,網板使壽命長,一般來說,平板絲網印花印2000m2就要換一個網,而一個輥筒可印13-15萬m2。當然,輥筒本身的價格要比平板絲網貴很多,但相對於產品的產量和檔次來說,這是不可相提並論的。輥筒印花技術生產的磚質量好,檔次高,磚對位準確,圖案不容易錯位,沒有肉眼可看到的間斷條紋和經緯線。
現在輥筒印花技術在義大利應用已經很普遍,在中國推廣應用還有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個是輥筒國產化的問題,現在國內很少生產與之配套的輥筒是推廣應用的一個障礙,據說橡膠輥筒印花機在山東無法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做輥筒的地方,要換輥筒的話還得到義大利或新加坡去買。另一個問題是釉料國產化的問題,由於輥筒印花網點緻密,要求釉料顆粒非常細,質量也要非常好,目前使用在膠輥印花機上的釉料還得依賴進口。
隨著陶瓷牆地磚生產的發展,產品檔次不斷提高,我國不少地區也逐漸引進輥筒印花技術,如山東、佛山等都有不少企業購進了輥筒印花機來生產瓷磚。將來平板印花機是不是就要淘汰了呢,陳曉波告訴記者,平板印花機不會被淘汰,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它可能要被取代,使用會越來越少。但這還需要一個過程,畢竟國內目前還是生產低檔產品多,就靠平板印花來實現。其實,平板印花機也有它的優點,比如某種磚的圖案效果需要滲入一大滴釉,網紋細的輥筒花機就滲不過去了,這時平板印花機就顯出了它的優勢。將來就算輥筒印花技術普及了,平板印花也不會退出歷史舞台,到那時它就會走向高檔化,就象現在還有一些用手工做的皮鞋一樣。對於少量特殊效果的瓷磚來說,它還是有用武之地的,將來可能就要靠它來做高檔產品。
多年來一直從事義大利釉料及設備經營的陳曉波對義大利的陶瓷最新產品均有所了解,他說,義大利、西班牙的瓷磚先進就先進在釉面裝飾效果上,如果將他們的磚敲碎來看,其燒制技術並不見得比中國強多少。所以,中國陶瓷產品要上檔次並走向世界的話,就必須在印花技術上有所提高,增強裝飾藝術的競爭力,這也是今後陶瓷產品發展的趨勢。
❻ 打標機怎麼樣深度雕刻才可以達到腐蝕的效果
凹版印刷起源於中世紀的雕刻凹版畫,它與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一樣,是印刷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印刷中的一種主要印刷方法。
一、凹版印刷及其特點
凹版印刷因其版面特徵而得名。凹印版的圖文部分低於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來表現原稿圖像的不同層次,空白部分處於同一版面上。印刷時,先將油墨填塗於印版上,然後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過壓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圖文部分)的油墨與紙(或其它承印物)接觸,將該部分油墨轉印到紙張(或其它承印物)上,則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凹版印刷與復印的區別是,它通常以高速度進行批量生產,而復印只從原稿直接製作少數復印件。印刷產品有書籍、報紙、雜志、課本、圖片、畫冊、地圖、招貼、商品目錄、表格票據、有價證券、包裝材料和各種日用印刷品等。凹版印刷與平、凸版印刷相比較,其突出的優點是印刷質量好,通過不同深淺程度的油墨層,能將連續性色調原稿豐富的層次較完整地表現出來,墨色厚實,色彩鮮艷,富於立體感,它的墨層比平印產品厚5倍之多,比凸印產品厚2倍以上。由於凹印具有能在各種大幅面的高級紙張、粗糙紙張、塑料薄膜和金屬箔紙等承印物上印刷並能達到很高質量的優點,在現代印刷中常用來印刷各種精美的畫冊、畫報,尤其在包裝裝潢工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各種造型的商標、折疊紙盒、軟包裝材料(玻璃紙和各種薄膜材料)、禮品裝材料、各種類型的包裝紙和其他商品的包裝、裝潢材料的印刷等均可採用凹版印刷。又由於凹版印刷的印版耐印力高,在大批量印刷中優勢最為明顯,經濟效益很好。
總之,凹版印刷具有墨層厚、色彩鮮艷、耐印力高、適用范圍廣、適合連續綿延的圖案的印刷。現已廣泛應用於塑料包裝印刷、紙制包裝印刷、裝飾印刷、轉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領域。
二、凹版製版工藝的發展
凹版製版是凹版印刷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技術的發展,凹版製版工藝也發生了變化。
從凹印工藝本身來講,隨著工藝技術的變化,凹印工藝也經歷了其興衰變化的歷史。
在15世紀中葉,凹印版的製作首先是用手工的方式完成的。手工用刻刀在銅版或鋼板上挖割。
17世紀初,化學腐蝕法被用於凹印版的製作。具體做法是:先在銅層表面塗一層耐酸性的防腐蝕蠟層,然後用銳利的鋼針在蠟層面上描繪,經描繪的線條的蠟層被破壞,使得下面的銅面外露,並在下一步的腐蝕過程中與酸性溶液接觸,從而形成下凹的痕跡。
18~19世紀期間多項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給凹版製版工藝的巨大變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包括:1782年發現重鉻酸鉀具有感光性;1839年照相技術的發明;1839年發現重鉻酸鉀曝光前後物理性能的不同;1864年碳素紙轉移法等;1878年照相凹版技術誕生,並於1890年在維也納正式投入生產。照相凹版法採用照相技術製作膠片,利用碳素紙作為中間體,從而徹底代替了手工雕刻,極大地提高了製版的質量和速度,但由於工藝特點的限制,使得當時的凹版印刷仍然只能印刷較低檔次的印件,而隨後出現的布美蘭製版法也未能從根本上提高凹印的質量。
直到出現了電子雕刻凹版工藝,從而使凹印版上不再單純依靠一維變化來反應濃淡深淺的層次(照相凹版法是依靠網穴的深度的變化,布美蘭製版法是依靠網穴表面積的變化),電子雕刻凹版依靠網穴的表面積和深度同時變化來反應濃淡深淺的層次,這就使得用凹印工藝復制以層次為主的高檔活件變為了可能。
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在凹印領域被廣泛採用以後,凹印製版及印刷技術更是如虎添翼。從凹印製版來講,先是率先實現了無軟體技術,在膠印工藝仍在大力宣傳推廣CTP技術的今天,凹印領域的CTP已經成功運轉了近10年;其次是成功運用了數碼打樣技術,如今數碼打樣技術已經被凹印領域所廣泛接受,並在生產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圖4-1為凹版印刷工藝框圖。
三、凹版的分類
凹印刷版按圖文形成的方式不同,可分為雕刻凹版和腐蝕凹版兩大類。
(一)雕刻凹版:是利用手工,機械或電子控制雕刻刀在銅版或鋼版上把圖文部分挖掉,為了表現圖像的層次,挖去的深度和寬度各不同。深處附著的油墨多,印出的色調濃厚;淺處油墨少印出的色調淡薄。雕刻凹版有:手工雕刻、機械雕刻、電子雕刻凹版。
1.手工雕刻凹版:手工雕刻凹版是採用手工刻制和半機械加工相結合的方法,按照尺寸要求,把原稿刻制在印版上。
2.機械
❼ 現在的版輥上的花型都是用激光雕刻出來的嗎
是的,膠印棍、印刷膠板等都是激光雕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