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茶盤雕刻什麼詩詞好
A. 誰幫忙一下,有關於茶的。我要雕刻在茶盤上面,字數不要太長,要有意境的。
您好,您可以找廠家訂做,因為我本身也是在做這一塊的,現在的字大多是電腦雕刻上去的,當然要求手刻也是可以的,價錢比較高,只要你出的價錢合適,會幫你訂做的!
B. 本人新開茶盤店,請問大家有關於茶盤文化的詩有哪些呢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孫楚的《孫楚歌》,用「姜、
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
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鍾
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託詩人
的感遇,而廣為後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採摘實
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
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
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
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
《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
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
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高啟的《採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採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觀採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干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和對辛勤採制茶葉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餘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詩中說由於茶味好,詩人連飲數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
……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袁高 《茶山詩》
禹貢通遠俗,所圖在安人。後王失其本,職吏不敢陳。
亦有奸佞者,因茲欲求伸。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
我來顧渚源,得與茶事親。氓輟耕農耒,采采實苦辛。
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
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
陰嶺芽未吐,使者牒已頻。心爭造化功,走挺糜鹿均。
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眾工何枯櫨,俯視彌傷神。
皇帝尚巡狩,東郊路多堙。周回繞天涯,所獻愈艱勤。
況減兵革困,重茲固疲民。未知供御餘,誰合分此珍。
顧省忝邦守,又慚復因循。茫茫滄海間,丹憤何由申。
《謝灉湖茶》
灉湖唯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
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
《嘗茶》
石屋晚煙生,松窗鐵碾聲。因留來客試,共說寄僧名。
味擊詩魔亂,香搜睡思輕。春風霅川上,憶傍綠叢行。
《詠茶十二韻》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卧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松黃干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匱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謝人惠扇子及茶》
槍旗封蜀茗,圓潔制鮫綃。好客分烹煮,青蠅避動搖。
陸生誇妙法,班女恨涼飆。多謝崔居士,相思寄寂寥。
《琴茶》
兀兀寄形群動內,
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
不讀書不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
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
難道吾今無往還?
《吟元郎中白須詩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
吟詠霜毛句,
閑嘗雪水茶。
城中展眉處,
只是有元家。
《謝蕭員外寄蜀茶》
蜀茶寄到但驚新,
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
況是春深酒渴人。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園周匝向交親,
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
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
天下刀圭攪曲塵。
不及他人先寄我,
應緣我是別茶人。
《重題居東壁》
長松樹下小溪頭,
班鹿胎中白布裘。
葯圃茶園為產業,
野麋林鶴是交遊。
雲生潤戶衣裳潤,
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
清泠屈曲繞階流。
還有很多呢
C. 茶盤刻什麼語句較好。
關於"茶具"的詩句
1、有釣車茶具(宋·辛棄疾·《漢宮春》)
2、修茶具(宋·周密·《滿江紅》)
3、穩載取、筆床茶具(宋·劉克庄·《解連環》)
4、都在酒瓢茶具(元·陶宗儀·《南浦 會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其西九山》)
5、筆床茶具(元·張雨·《蘇武慢 至正八年夏和虞道園 原作月高山》)
6、試問釣車茶具外(宋·陶夢桂·《與弓王二尉談詩二首》)
7、茶具隨行試一甌(宋·楊光·《淳熙丁未初伏奉親避暑中岩》)
8、筆床茶具老空山(宋·黃升·《西河》)
9、蕭疏桂影移茶具(唐·皮日休·《褚家林亭》)
10、茶具筆床陪語笑(宋·陳造·《次韻嚴文炳兼簡張守二首》)
11、每攜茶具竹間來(宋·盧祖皋·《煎茶》)
12、願攜茶具作清歡(宋·梅堯臣·《依韻和吳正仲聞重梅已開見招》)
13、酒壺茶具船上頭(元·王冕·《吹簫出峽圖》)
14、酒壺茶具船上頭(元·王冕·《吹簫出峽圖》)
15、茶具權行酒(宋·胡仲參·《過千頃寺訪谷隱老》)
16、茶具偏於野客宜(宋·歐陽修·《答杜相公惠詩》)
17、午鍆添茶具(宋·宋無·《答馬懷秀兄弟見訪》)
18、惟攜茶具常幽絕(宋·文同·《送提刑司勛》)
19、陸子新茶具(宋·姚勉·《送廬陵郭僉判致仕歸》)
20、茶具鄰家自借將(宋·鄭剛中·《磨茶寄羅池一詩隨之後以無便茶與詩俱不往今》)
D. 茶盤上刻什麼字好
忍、潔、真、誠、靜
一、忍拼音rěn
1、耐,把感情按住不讓表現:忍耐。
2、狠心,殘酷:忍心。
二、潔拼音jié
1、干凈:清潔。
2、廉明,不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廉潔。
三、真拼音zhēn
1、與客觀事實相符合,與「假」、「偽」相對:真誠。
2、確實,的確:真好。
3、清楚,顯明:看得真。
四、誠拼音chéng
1、真心:誠懇。
2、實在,的確:誠然。
五、靜拼音jìng
1、停止的,與「動」相對:靜止。
2、沒有聲音:安靜。
3、安詳,閑雅:靜心。
(4)家裡茶盤雕刻什麼詩詞好擴展閱讀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鍾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徑山寺取經,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
E. 有什麼贊美雕刻的詩句
1、《詠瓢》
年代:唐作者:張說
美酒酌懸瓢,真淳好相映。蝸房卷墮首,鶴頸抽長柄。
雅色素而黃,虛心輕且勁。豈無雕刻者,貴此成天性。
2、《好事近·蕭灑點疏從》
年代:宋作者:趙士暕
瀟灑點疏叢,渾似蜜房雕刻。
不愛艷妝濃粉,借嬌黃一拂。
有情常恁早相逢,須信做尤物。
已是惱人風韻,更芝蘭香骨。
3、《念奴嬌·故山秋晚》
年代:宋作者:劉一止
故山秋晚,嘆蕭蕭華發,霜林同色。崖谷題詩追舊賞,往往蒼苔綠壁。二士權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佛香吹過,了知境是空寂。
別後風月佳時,拄頤何事,想東林遙碧。小砑蠻箋驚秀句,天巧何曾雕刻。倚馬雄才,凌雲逸氣,路覺丹霄直。三千牘就,看君歸奏文石。
4、《歸朝歡·山下千林花太俗》
年代:宋作者:辛棄疾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春風正在此花邊,菖蒲自蘸清溪綠。與花同草木。問誰風雨飄零速。莫怨歌,夜深岩下,驚動白雲宿。
病怯殘年頻自卜。老愛遺編難細讀。苦無妙手畫於菟,人間雕刻真成鵠。夢中人似玉。覺來更憶腰如束。許多愁,問君有酒,何不日絲竹。
5、《姑蘇台雜句》
年代:唐作者:李紳
越王巧破夫差國,來獻黃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艷傾,
妒月嬌娥恣妖惑。姑蘇百尺曉鋪開,樓楣盡化黃金台。
歌清管咽歡未極,越師戈甲浮江來。伍胥抉目看吳滅,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盡古墟,蕭條兩地皆明月。
靈岩香徑掩禪扉,秋草荒涼遍落暉。江浦回看鷗鳥沒,
碧峰斜見鷺鷥飛。如今白發星星滿,卻作閑官不閑散。
野寺經過懼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館。吳鄉越國舊淹留,
草樹煙霞昔遍游。雲木夢回多感嘆,不惟惆悵至長洲。
F. 古詩中關於「茶盤」的句子有哪些
古詩中明確描寫茶盤的詩句只有一句:
「茅屋樑和節,茶盤果帶枝。」出自唐代杜荀專鶴的《和吳太守罷屬郡山村偶題二首》
G. 茶盤雕刻什麼圖案好
雕龍不錯,品十茶城有幾款的,可以參考下
H. 刻在茶具上都有那些唐詩
茶中雜詠·煮茶(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
聲疑松帶雨,餑恐煙生翠。儻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酬黎居士淅川作(唐·王維)
儂家真個去,公定隨儂否。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
松龕藏葯裹,石唇安茶臼。氣味當共知,那能不攜手。
茶詩(唐·鄭愚)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與趙莒茶宴(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溜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嘗茶(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
訪友人不遇(唐·李咸用)
出門無至友,動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應捧杖,稚女學擎茶。吟罷留題處,苔階日影斜。
從弟舍人惠茶(宋·劉兼)
曾求芳茗貢蕪詞,果沐頒沾味甚奇。龜背起紋輕炙處,雲頭翻液乍烹時。
老丞倦悶偏宜矣,舊客過從別有之。珍重宗親相寄惠,水亭山閣自攜持。
即日(唐·李商隱)
桂林聞舊說,曾不異炎方。山響匡床語,花飄度臘香。
幾時逢雁足,著處斷猿腸。獨撫青青桂,臨城憶雪霜。
煎茶(唐·成彥雄)
岳寺春深睡起時,虎跑泉畔思遲遲。
蜀茶倩個雲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題山居(唐·曹鄴)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閑無夢夜窗虛。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峽中嘗茶(唐·鄭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里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嘴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家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與陸處士羽飲茶(唐·皎然 )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岩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I. 求大神賜教點古詩中茶盤的句子
關於"茶具"的詩句
1、有釣車茶具(宋·辛棄疾·《漢宮春》)
2、修茶具(宋·周密·《滿江紅》)
3、穩載取、筆床茶具(宋·劉克庄·《解連環》)
4、都在酒瓢茶具(元·陶宗儀·《南浦 會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其西九山》)
5、筆床茶具(元·張雨·《蘇武慢 至正八年夏和虞道園 原作月高山》)
6、試問釣車茶具外(宋·陶夢桂·《與弓王二尉談詩二首》)
7、茶具隨行試一甌(宋·楊光·《淳熙丁未初伏奉親避暑中岩》)
8、筆床茶具老空山(宋·黃升·《西河》)
9、蕭疏桂影移茶具(唐·皮日休·《褚家林亭》)
10、茶具筆床陪語笑(宋·陳造·《次韻嚴文炳兼簡張守二首》)
11、每攜茶具竹間來(宋·盧祖皋·《煎茶》)
12、願攜茶具作清歡(宋·梅堯臣·《依韻和吳正仲聞重梅已開見招》)
13、酒壺茶具船上頭(元·王冕·《吹簫出峽圖》)
14、酒壺茶具船上頭(元·王冕·《吹簫出峽圖》)
15、茶具權行酒(宋·胡仲參·《過千頃寺訪谷隱老》)
16、茶具偏於野客宜(宋·歐陽修·《答杜相公惠詩》)
17、午鍆添茶具(宋·宋無·《答馬懷秀兄弟見訪》)
18、惟攜茶具常幽絕(宋·文同·《送提刑司勛》)
19、陸子新茶具(宋·姚勉·《送廬陵郭僉判致仕歸》)
20、茶具鄰家自借將(宋·鄭剛中·《磨茶寄羅池一詩隨之後以無便茶與詩俱不往今》)
沈存周(1629-1709年),浙江嘉興人。據《耐冷談詩話》載?「康熙初,沈居嘉興春波橋,能詩,所治錫斗,鐫以自作詩句。錢籜石詩集中載有《錫斗歌》,頗令人稱贊。元明以來,朱碧山之銀槎,張鳴岐之銅爐,黃元吉之錫壺,皆勒工名,以垂後世,而不聞其能詩。」沈存周善制各種式樣的錫茶具,所雕刻的詩句、姓氏、圖印均規整精良。這件沈存周刻詩句錫茶壺,高12.9cm、口徑6.9cm、底徑6.9cm,壺身呈核桃形,短直徑嵌入飾白玉珠鈕的拱蓋,執柄鑲嵌髹黑漆的紫檀,曲流,矮圈足。壺腹部一面刻「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陸希生句,沈存周書」。詩的右上角刻橢圓形「竹居」篆書白文戳記,句末刻方形「存」、「周」篆書白文連珠印。另一面刻「愛其真成癖,嘗多合得仙。徐弦句,存周再筆」,其後刻方形「存周」篆書白文戳記。底部圈足內刻方框「竹居主人」篆書款。
如果說這件錫茶壺上所引用的均為他人的詩句,那麼在另一件錫茶葉罐上的吟荷塘采蓮七律,則足以證明沈存周的詩文之工。詩雲?「長歌一曲采蓮舟,四壁花屏韻逼幽。雨蓋底擎獨高珍,露花才吐半含羞。盤珠錯落驚魚戲,香氣融合滯客游。自恨欲無佳句贈,空餘花片夕陽流。」末有「戊申冬月」及「沈存周」款。
西晉左思的《嬌女》詩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登成都樓》,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孫楚的《孫楚歌》,用「姜、
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
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白居易的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鍾
俱繞身」;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等等, 有的贊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託詩人
的感遇,而廣為後人傳誦。詩人袁高的《茶山詩》:「黎甿輟農桑,採摘實
苦辛。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終朝不盈掬,
手足皆鱗皴……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則表現了作者對顧渚山人民蒙
受貢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貢焙歌》,描寫官府催迫貢茶的情景,也
表現了詩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內心的苦悶。此外,還有杜牧的《題茶山》、
《題禪院》等,齊己的《謝湖茶》、《詠茶十二韻》等, 以及元稹的《一
字至七字詩·茶》、顏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聯句》等等,都顯
示了唐代茶詩的興盛與繁榮。歐陽修的《雙井茶》詩: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
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斛茶養一兩芽。
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尤須三日誇。
高啟的《採茶詞》:
雷過溪山碧雲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採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觀採茶作歌》詩:
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傾筐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續續添,干釜柔風旋旋炒。
慢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肅酪奴惜不知,陸羽茶經太精討。
我雖貢茗未求佳,防微猶恐開奇巧。
盧仝在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中,除寫謝孟諫議寄新茶,和對辛勤採制茶葉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餘寫的是煮茶和飲茶的體會。詩中說由於茶味好,詩人連飲數碗,每飲一碗,都有一種新的感受:
……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袁高 《茶山詩》
禹貢通遠俗,所圖在安人。後王失其本,職吏不敢陳。
亦有奸佞者,因茲欲求伸。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
我來顧渚源,得與茶事親。氓輟耕農耒,采采實苦辛。
一夫旦當役,盡室皆同臻。捫葛上欹壁,蓬頭入荒榛。
終朝不盈掬,手足皆鱗皴。悲嗟遍空山,草木為不春。
陰嶺芽未吐,使者牒已頻。心爭造化功,走挺糜鹿均。
選納無晝夜,搗聲昏繼晨。眾工何枯櫨,俯視彌傷神。
皇帝尚巡狩,東郊路多堙。周回繞天涯,所獻愈艱勤。
況減兵革困,重茲固疲民。未知供御餘,誰合分此珍。
顧省忝邦守,又慚復因循。茫茫滄海間,丹憤何由申。
《謝灉湖茶》
灉湖唯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
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
《嘗茶》
石屋晚煙生,松窗鐵碾聲。因留來客試,共說寄僧名。
味擊詩魔亂,香搜睡思輕。春風霅川上,憶傍綠叢行。
《詠茶十二韻》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卧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松黃干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匱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謝人惠扇子及茶》
槍旗封蜀茗,圓潔制鮫綃。好客分烹煮,青蠅避動搖。
陸生誇妙法,班女恨涼飆。多謝崔居士,相思寄寂寥。
《琴茶》
兀兀寄形群動內,
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
不讀書不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
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
難道吾今無往還?
《吟元郎中白須詩兼飲雪水茶因題壁上》
吟詠霜毛句,
閑嘗雪水茶。
城中展眉處,
只是有元家。
《謝蕭員外寄蜀茶》
蜀茶寄到但驚新,
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玩,
況是春深酒渴人。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園周匝向交親,
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
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
天下刀圭攪曲塵。
不及他人先寄我,
應緣我是別茶人。
《重題居東壁》
長松樹下小溪頭,
班鹿胎中白布裘。
葯圃茶園為產業,
野麋林鶴是交遊。
雲生潤戶衣裳潤,
嵐隱山廚火燭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
清泠屈曲繞階流。
茶具
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詞最早在漢代已出現。據西漢辭賦家王褒《憧約》有「烹茶盡具,酺已蓋藏」之說,這是我國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條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詞在唐詩里觸處可見,諸如唐代詩人陸龜蒙《零陵總記》說:「客至不限匝數,競日執持茶器。」白居易《睡後茶興憶楊同州詩》「此處置繩床,旁邊洗茶器。」唐代文學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詩》有「蕭疏桂影移茶具」之語,宋、元、明幾個朝代,「茶具」一詞在各種書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禮志》載:「皇帝御紫哀殿,六參官起居北使……是日賜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將「茶器」作為賜品,可見宋代「茶具」十分名貴,北宋畫家文同有「惟攜茶具賞幽絕」的詩句。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的名句,元畫家王冕《吹蕭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明初號稱「吳中四傑」的畫家徐責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猶設,歌壺醒不敲。」不難看出,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常可以讀到「茶具」詩句。說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還有這個網頁里的:
http://www.lincha.com/Chaye/Tang-Dynasty-Chinese-tea-poesy-441.shtml
J. 茶盤上刻什麼字比較好
你喜歡的都好呀,何必在乎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