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雕刻蠟牙
Ⅰ 蜜蠟雕刻只能用牙機嗎
可以,這種很便宜的,不過他送的那些磨頭不能期望有什麼表現,基本上是不能用的,你信回我,根本打不答動翡翠,和田玉還可以,
還有,這種電磨不如吊磨穩定,噪音也比吊磨大得多,吊磨要貴幾十塊,你可以到網上看看大家的評論就知道了
Ⅱ 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大全小學
好詞:
1、白凈柔嫩
2、目光炯炯
3、沒精打采
4、眉飛色舞
5、濃眉大眼
6、龍馬精神
7、爭分奪秒
8、滿頭銀發
9、油腔滑調
10、勤學好問
11、興高采烈
12、滿面春風
13、切齒拊心
14、心曠神怡
15、神采奕奕
16、全神貫注
17、雙目如潭
18、取長補短
19、落落大方
20、滿面紅光
好句:
1、一彎新月像一把銀打的鐮刀,從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來。
2、每條都是火鏡的焦點,彷彿一切東西就要燃燒起來。
3、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4、馬路邊,白雪給人行道蓋上了白被子,被子上又留下了人們一串串的腳印。
5、一朵纖趁不染的白蓮,從水中鑽出來,宛如一位白衣少女,羞澀的卧在碧枝翠葉與波光水影。
6、還沒等人意識到春天的來臨,桃樹就掛滿花苞,在春風中搖曳。
7、一彎新月宛如一葉小舟,翹著尖尖的船頭,在深夜的靜湖中劃行,給我送來一片情思。
8、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9、太陽剛剛升上山頭,被鮮紅的朝霞掩映著,陽光從雲縫里照射下來,像無數條巨龍噴吐著金色的瀑布。
10、公園里的梅花也不甘落後,隨著冬姑娘的到來,也舞起來了。
11、只見那雪花紛紛揚揚的落下來,雪落到了屋頂上,屋頂就像戴了一頂白色的禮帽。雪花落在樹上就像開滿了銀色的小花。
12、太陽泛起火紅的笑臉,使朦朧的校園豁然揭去紗帳。
13、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早霧,一縷縷地灑滿了校園。
14、嬌滴滴的花瓣,含苞欲放的花蕾。嫩黃的花心,這就是一朵朵美麗的花兒。
15、早晨,太陽像個剛出門的新媳婦,羞答答地露出半個臉來。
16、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冬天就是這樣一個季節,表面上冷酷,其實卻孕育著希望。
17、太陽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強光從樹梢頭噴射出來,將白雲染成血色,將青山染成血色。
18、月季花的花一片一片的,每片是橢圓形的。花瓣里是黃色的花蕊,透漏出醉人的芳香。
19、紅艷艷的太陽光在山尖上時,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城市漸漸地顯現在金色的陽光里。
20、這時候正是早上八九點鍾,明亮的陽光在樹葉上塗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銀色的光環。
Ⅲ 求口腔技工師雕刻蠟牙的視頻 (每一顆的)
哎!!!!!首先雕刻的話是日本的教學方式只雕刻石膏牙。為了讓你知道一刀下去專就沒有後悔的機會。這屬就是日本的理念。歐洲的教學是使用滴蠟的方法,初衷是基礎練習要緊貼工作。雕刻蠟牙本身就是不正規的教學。怎麼可能有視頻?
日進公司有石膏牙雕刻教程包括圖譜雕刻步驟模型(不過步驟模型塑料的好像只有1.5倍的,新的3倍牙的好像一直沒有),德國有滴蠟牙的教學視頻但非常老了。新的我還沒接觸過。教學的時候日本是用圖譜加模型。德國是通過牙齒結構用模型指導練習。
Ⅳ 蠟牙雕刻 沒有雕刻刀可以用什麼雕
一、貼面修復的臨床操作程序和方法 1. 修復前的准備 (1)取研究模,製作診斷蠟型,確定治療方案。 (2)牙周治療:消除牙齦炎症,牙齦美學治療,調整臨床牙冠的比例。 (3)需要調整牙間隙和排齊牙列的患者應先進行正畸治療。 (4)拍攝記錄患者牙列和面部照片,前後牙咬合關系。 2. 牙體預備 可採用覆蓋式、對接式和開窗式等牙體預備方式。針對中國人的飲食特點和咀嚼習慣,一般採用覆蓋式瓷貼面進行修復。 (1)制備牙體唇頰面引導溝 (2)唇面牙釉質的磨除 (3)唇側肩台預備 (4)鄰面預備 (5)舌面預備 3. 取印模、制備工作模 (1)採用雙線壓排技術分離和退縮牙齦(5~10min)。 (2)採用兩次硅橡膠印模法獲取精細印模。 (3)印模沖洗、消毒,用超硬石膏灌注工作模。 4. 選色和比色 (1)在自然光線根據牙本質的顏色選擇基色,再根據鄰牙或對頜牙的顏色選擇顏色。 (2)比色和選色應充分考慮患者皮膚,個人愛好等因素准確選擇和標記牙齒切端、邊緣嵴、牙齒中部和頸部的顏色。 5. 貼面的製作: 直接法、間接法(樹脂、熱壓鑄瓷、粉漿塗塑、烤瓷、CAD/CAM) 6. 貼面的表面處理 (1)對於玻璃陶瓷貼面一般為4-10%HF處理0.5-2min,沖洗吹乾後塗硅烷偶聯劑和樹脂粘結劑。 (2)硬質樹脂貼面可以噴砂後塗布樹脂粘結劑。 7. 貼面的粘結 (1)75%乙醇清潔牙面,磷酸酸蝕牙面,沖洗、吹乾。牙體表面塗粘結劑,選擇合適的光固化樹脂水門汀粘結貼面。 (2)去除多餘的粘結劑,檢查咬合,調合,修整拋光修復體邊緣。 8. 貼面修復後的注意事項 (1)貼面修復前牙齦必須健康無炎症,有炎症的必須消炎,必要時進行齦上、下潔治和牙齦成形。 (2)貼面粘結前最好用試戴糊劑進行校色處理再用合適顏色的樹脂水門汀。對於重度變色牙可先漂白或遮色處理後再粘結。 (3)嚴格按照粘結技術步驟地要求操作。 (4)貼面邊緣與牙體對接面必須高度拋光,避免著色和微滲漏。 (5)貼面修復後避免咬硬物。 二、嵌體製作的臨床操作程序及方法 1. 牙體預備(1)根據牙體缺損情況做出適合的、能滿足固位、抗力要求的洞型設計方案。 (2)根據設計方案預備牙體,去除腐質及無基釉質。 (3)頰、舌及咬合面的溝、裂、點隙處可做預防性擴展,洞緣釉質層形成洞斜面,洞的深度大於2mm,鳩尾寬度大於2mm。 (4)高嵌體牙體預備應沿咬合面外形均勻降低0.5~2.0mm的間隙,范圍應包括牙體咬合面邊緣及工作牙尖。 2. 取印模、制備工作模(同貼面) 3. 採用直接蠟型法或間接蠟型法製作完成嵌體蠟型,送技工室加工。 4. 嵌體的試戴、粘固(1)檢查嵌體的就位、密合、鄰接、咬合等情況。 (2)清潔消毒牙體組織和修復體,適當的表面處理。 (3)根據製作嵌體材料選用相應的樹脂粘結劑進行粘固。 (4)去除修復體邊緣多餘的粘結材料,拋光。 5. 嵌體修復後的注意事項 (1)准確把握適應證,防止修復後牙折。 (2)活髓牙製作嵌體時,應採用氟保護劑以防術後過敏。 三、四分之三冠的臨床操作程序及方法 1. 前牙四分之三冠的牙體預備(1)鄰面預備:兩鄰面相互平行或聚合2~5°,預備間隙一般不少於0.5mm,唇邊界止於自潔區。 (2)切斜面預備:上前牙切斜面由唇側斜向舌側,下前牙由舌側斜向唇側,與牙軸呈45 °。正中及前伸頜預備出0.35 mm以上的間隙。 (3)舌面預備:正中、前伸頜時舌側有0.5mm的間隙,軸壁無倒凹。 (4)鄰溝預備:鄰溝從鄰切線角的中點開始,方向與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於鄰面唇1/3與中1/3交界處,深度1mm,由切端向齦端逐漸變淺。兩鄰溝相互平行,或稍向切端聚合。 (5)齦邊緣預備:鄰舌面頸部做肩台預備,各面及軸面角處修光滑圓鈍。 (6)切溝及附加釘洞預備:牙冠唇舌徑大者根據固位需要可在切斜面內做一條切溝增強固位作用。必要時舌面可增加釘洞附加固位形。 (7)精修完成:各個預備面無稜角,無倒凹,表面平滑。 2. 後牙四分之三冠的牙體預備與前牙相似,主要不同如下:(1)咬合面預備:咬合面預備出0.5~1.0mm的間隙,並在頰側邊緣嵴處形成小斜面或小肩台。 (2)咬合面溝預備:沿中央溝磨除深約0.5mm的溝,再以柱形車針修出底平壁直的外形,並與兩鄰面軸溝相連,溝緣銳邊修圓鈍。 (3)鄰溝預備:將鄰溝預備在鄰面頰側1/3與中1/3交界處鄰溝方向應與軸壁平行。溝深與寬度均應在1mm,各壁應平直。 3. 四分之三冠的取模、製作與嵌體類似,主要採用金屬製作。 4. 四分之三冠的試戴和粘固 其基本程序和要求與嵌體類似。 5. 四分之三冠修復後的注意事項(1)牙體小、齲患易感人群、固定橋要求固位力大者均不宜選擇四分之三冠。 (2)牙冠透明度大者易透出金屬色者,故不宜設計切溝。 (3)唇面已有缺損時,可將溝、箱形、洞型固位形採取綜合變異設計。 (4)注意舌面前伸咬合時預備出必要的修復體空間。 (5)鄰面兩鄰溝相互平行。 四、全冠修復的臨床操作程序和方法 1.牙體預備的基本原則(1)聚合角的理想范圍為10~20度。預備體頜齦距或切齦距與頰舌距的比例至少為0.4。 (2)提高預備牙體的固位形。必要時可採用軸溝或箱狀洞型來調整。 (3)保留足夠的牙體組織,確保抗力形,如預備體的抗力形不足,應採用樁核材料進行加強。 (4)修復體齦緣肩台的終止線盡量在齦上,當美觀和固位需要時,齦緣終止線可位於齦下,但不應該延伸至上皮附著處。 2. 全冠牙體預備的要求(1)頰舌面:消除倒凹,將軸面最大周徑線降到全冠邊緣的終止線處,開辟修復材料需要的厚度。 (2)鄰面預備:消除倒凹,與鄰牙完全分離,形成協調的戴入道,開辟修復材料所要求的鄰面空隙。 (3)切端及咬合面預備:為恢復全冠咬合面形態提供足夠的垂直向的咬合空間。 (4)牙體組織切割及磨除量:金屬冠的軸面和咬合面降低分別不少於0.5mm和1.0mm。金屬烤瓷冠的軸面和唇面牙體組織磨除應不少於1.2mm,磨牙咬合面一般降低2mm。全瓷冠修復一般前牙軸面、唇面及舌面磨除不小於1.0mm,後牙軸面磨除不小於1.5mm,咬合面磨除不小於2 mm。 (5)頸部肩台預備:鑄造全冠頸部通常為寬度0.3mm的淺凹緣終止線;金屬烤瓷冠對齦邊緣終止線類型的選擇基於個人的愛好、美觀、病例種類和金瓷冠的類型;全瓷冠為肩台或淺凹終止線。 (6)精修完成:基牙各軸面角、邊緣嵴處的線角應圓鈍。 3. 取印模、制備工作模(方法同前) 4. 全冠的製作(1)金屬全冠採用失蠟鑄造法; (2)烤冠首先採用失蠟鑄造製作金屬基底冠、飾瓷、上釉; (3)樹脂冠主要採用間接法製作; (4)全瓷有熱壓鑄造、粉漿塗塑技術、離心鑄造技術、玻璃滲透技術、CAD/CAM製作技術。 5. 全冠的試戴、粘固及完成(1)試戴:首先在模型上試戴,檢查咬合及鄰接關系。清洗、消毒,在口內試戴,調整鄰接關系和咬合。將全冠磨光、拋光或上釉處理。 (2)粘固:將全冠及預備牙體表面清潔、消毒、乾燥,對修復體和牙體組織進行必要的表面處理後,選用合適的粘固劑。 (3)粘固劑結固後,去除多餘的粘固劑,清理齦溝,拋光修復體邊緣。 6.全冠修復的注意事項(1)活髓牙應先做局部浸潤麻醉。 (2)預備時噴冷水降溫以保護牙髓。 (3)夜磨牙和臨床牙冠較短的患者應採用金屬全冠修復。 (4)鎳鉻合金過敏的患者應採用鈦或全瓷修復。 (5)注意冠邊緣和鄰接關系處理,以防齦炎和食物嵌塞。
Ⅳ 我想買一些蠟塊,就是口腔學用來雕刻牙用的,大家有知道在哪買到的嗎,最好是淘寶網上滴,比較便宜。。。
哥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一盒臘片,再弄個方塊形的容器,把臘溶化後放在容專器里即可成行。。以屬前我們都這么弄,懶的就捏一個了,呵呵
要是買成品的的話,買石膏成品雕刻比較好。。
一般當地的口腔器械都有賣的。。
網購帶郵費,也不是很劃算。。
Ⅵ 溫州有哪些特產
溫州石雕
溫州石雕主要取材於青田的優質葉蠟石,顏色豐富,花樣奇特,種類繁多,有蠟狀光澤,具有滑感。要想製作精美的石雕,需要有配套的工具:有鑿子、雕刀、車鑽、刺條(一種渾身有鋒利銅刺的工具)、鋸等。
製作過程大致分為五步:首先是選材、構思、布局;第二步叫「打坯、戳坯」,就是將石頭劈削出作品的外輪廓;再進一步在石料上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圓洞,為縷雕創造條件;最後是細致精刻,颳去不要的刀痕鑿跡,使作品光潔。作品刻成後再進行一些裝飾工作,如:配座、裝墊和打光、上臘工作。 石雕技法多樣,以圓雕。鏤雕 為最常見,鏤雕最具特色。
溫州石雕的石質很美,也顯示了高超的技藝,很具地方特色,因此深受國內外遊客的喜愛。
米塑
米塑的製作是用煮熟的米粉團為原料,通過揉、捏、掐、刻等多種手法,製成各種生動形象、色彩艷麗 的人物、走獸、花鳥。由於米塑大小不一,大都用於喜慶節日和慶祝壽辰等,並作為饋贈親友的交際禮物。
三寸黃柑擘永嘉
清明時節,風光一時的溫州蜜柑已在市場上銷聲匿跡了。貌不驚人的甌柑開始粉墨登場,倍受青睞。 溫州有悠久的柑桔種植史。據三國?吳沈瑩《臨海異物志》載:「雞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寧界中有之。」三國時,溫州一帶屬於臨海郡的永寧縣,可見距今1700餘年前,溫州的金桔已很著名了。據史書記載,三國時曹操曾派使者到永嘉,選取了40擔甌柑,運回都城鄴郡。
唐宋時,溫州甌柑以質優味美,譽冠全國,成為帝王元宵佳節分賜群臣的果品。《新唐書?地理志》載,甌柑和甘蔗、土布、鮫革等早在唐朝就列為朝廷貢品。元林《柑子記》載:「唐開元,天子元夕會宰執侍從,餐黃柑拜賜饋遺,號曰:傳柑。」《宋史》有「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八月中午罷溫州黃柑」的記載。黃柑就是甌柑。當時都城開封街頭也有甌柑出售。梁章矩《浪跡續談》載:「永嘉之柑,俗謂之甌柑。其販至京師者,則謂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東坡《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詩》:『燕南異事真堪記,三寸黃柑擘永嘉』。」梅堯臣《和沈文通學士貽溫柑桔詩》:「禹貢書厥包,未知黃柑美。競傳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可見甌柑自古聲名卓著,難怪張世南在《遊宦紀聞》中發出了「永嘉之柑為天下冠」的感嘆!直至元明清三代,甌柑仍列為貢品。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大兒子、永嘉太守韓彥直編著了《橘錄》(又名《永嘉橘錄》)三卷,詳細記載了溫州柑桔的品種及其性狀,總結了當時柑桔的種治、始栽、培植、去病、澆灌、採摘、收藏、制治、入葯等經驗,對溫州柑桔品質之優,贊譽備至。《橘錄》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學術專著,至今仍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國際植物學界認為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桔類園藝學的著作」。《桔錄》中記載,當時溫州柑桔有27種,尤其以泥山(今蒼南宜山)出產的乳柑為珍品。 早在宋代時,市郊西山一帶就盛產甌柑。《岐海瑣談》載:「永嘉之土最宜樹橘。宋韓守彥直之譜足證。宋世產於西山。葉正則詩雲:『對面吳橋巷,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此其證也。厥後盛於隔江之河田,而上剛,而南仙,漸延至於十一都之吳田。」 明代,甌柑傳往日本後,培育成溫州蜜柑。這種世界上種植最廣,產量最多的柑桔,已盡失甌柑的獨特風味。近幾年來,經過科技人員多年的精心研究與培育,無核甌柑新品種已問世,為古老的甌柑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甌柑是珍果良葯。它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有機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比一般水果都要高。甌柑除鮮食外,可以製成蜜餞、果酒、果汁和罐頭食品。甌柑剛摘下時,略有苦味,稍酸。長期貯藏後,苦味盡消,柔軟多汁,甜美爽口。隨著果品貯藏技術的不斷進步,甌柑可以貯存一年,這是其它柑桔無法做到的。甌柑是良葯,可以治病,有清熱生津、去痰止咳、潤肺定喘、消炎解毒等功效,尤其是經過長期儲藏的甌柑,葯用效果更佳。民間有諺:「端午甌柑賽羚羊」。
甌綉
甌綉是我國六大名綉之一,早在唐宋時 ,溫州民間刺綉遍及千家萬戶。綉品多為鞋面、枕頭之類。1853年,溫州收設專業綉鋪,到20世紀20年代,各綉鋪請畫師繪畫,增加刺綉品種,逐漸向裝飾品和欣賞品發展,並出口歐美及南洋各地。1980年高級工藝師張國民設計的《錦羽迎春》等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陳列於浙江廳。近年來甌綉場佳作多次被選為國家級禮品,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名家展並出國展覽。
溫州黃楊木雕
浙江著名傳統工藝品之一,主產於溫州。採用黃楊木為雕刻原料,故名。以古樸美聞名於世,與青田石雕、東陽木雕並稱為「浙江三雕」。黃楊木質地堅韌、紋理細密、表面光潔、色澤黃亮,經精雕細刻磨光後,可與象牙雕刻媲美。可長期保存,且年深日久顏色由淺變深,更顯得古雅可愛。特點是精巧細膩,刀法明快,疏密得體,形神兼備。清末,溫州著名藝人朱子常應用獨特的圓雕技法,創作了一批優秀作品。1910年送南洋勸業會展覽,獲優等獎;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二等獎。從此聲名遠揚,雕刻藝人也越來越多。黃楊木體積較小,適宜雕刻人物和動物等小件案頭陳設品。80年代以來,藝人們吸取石雕和牙雕藝術的長處,應用了鏤空和群像拼接法,使之反映盛大場面,更好地表現主題。產品銷往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溫州魚餅
早在民國十年(1921)就已出名。當時,永強沙村人周阿實專賣魚餅。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長條,放在蒸籠里蒸熟,而後再放在油鍋里去炸,人們稱他為「魚餅實」。現在魚餅製作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做時先刮取黃魚、帶魚等少刺多肉的魚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蔥、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團,然後作餅形,或上蒸籠,或下油鍋炸至焦黃再入鍋燉熟,可單獨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塊煮,或切絲加佐料翻炒。
溫州魚丸
以魚肉或海鰻肉為主料,切成細條,用酒、味精、鹽漬片刻,加白澱粉,用手揉透,然後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食時連原湯舀入小碗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蔥花。溫州大街小巷設有許多魚丸店攤。1998年12月,溫州酒家的魚丸以其風味佳,有特色,同縣前湯圓店麻心湯圓一起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溫州魚面
制魚面,先是刮取黃魚、鰻魚等色白質細的魚肉,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烤熟後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掛面、細絲面等形式,曬干收存,用時入湯煮,則柔滑如面,味鮮爽口,通常則用魚圓和面合煮,稱「魚圓面」。魚皮餛飩用色白細膩的魚肉,敲成小薄片,製作如餃子皮大小,裹以肉餡,捏成荷花形狀,或蒸熟備用,或入沸水煮熟撩出,加調味食用,俗稱「魚皮餛飩」。吃起來魚肉片透明、光滑,形似花朵,味鮮爽口。
Ⅶ 硯台第一次怎麼使用
硯台使用方法;
1、如何研墨
「水養」就是把硯台放在水裡,保持滋潤。特別是老坑,未開采出來之前常年水浸,石質非常滋潤,出土之後就開始風化了,所以水養是一種不錯的好方法,很多硯友家裡就放一個大魚缸,裡面除了水養一些硯台外,還有幾尾小魚相伴,非常雅緻,一舉兩得。當硯台長期不使用時,可用上蠟的方法對其進行保養。硯台上蠟就如傢具上漆一樣,既可保護材質,也能增加美感。同時也可以防止風化,使端硯的美麗珍貴石品花紋可以清晰呈現。
拓展資料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其中以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山西絳縣的澄泥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
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台的造型更加多樣化。
硯台歷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台製作。其中採用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製作的硯台,被分別稱作端硯、歙硯、洮河硯。史書將端、歙、臨洮硯稱作三大名硯。清末,又將山西的澄泥硯與端、歙、臨洮,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也有人主張,以天然硯石雕制的魯硯中的徐公石硯代替澄泥硯,合稱四大名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