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上雕刻的三多指的是什麼
『壹』 和田玉上雕刻的三條錦鯉魚圍繞兩朵蓮花是什麼寓意
有魚有蓮花,寓意為年年有餘(魚)可謂中國傳統吉祥祈福最具代表的語言之一,若用圖畫表示則可看作是傳統吉祥符號。圖中要有蓮花或蓮藕,還要有魚,即「蓮連有魚」。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餘的財富及食糧!
『貳』 三十多年前買的玉佩,不知道上面的圖案雕的是什麼求助
有清晰圖嗎?背面好像是荷葉
『叄』 玉器三個圓環套在一起的叫什麼
玉環的諧音是「還」一般情侶互送為一方出遠門一方送玉環寓意圓滿回環,回就是盼望早答歸的意思,古代犯了錯誤的的官員被放逐在邊遠地區皇帝覺得可以回來繼續在身邊工作了也賜一件玉環意思是你可以回還了;此外,環也是圓,圓是元頭無尾的,就是希望幸福、財富、平安,圓圓滿滿無始無終。
三指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以三為大,所以在古時三字的詞很多。
三環套一起,就是無窮無盡的圓滿,寓意長長久久!
我是元實珠寶學院李老師,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肆』 一般佩戴的玉都會雕刻成什麼圖案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呢
1、蘭:蘭花為美好、高潔、純潔、賢德、俊雅之類的象徵,因為蘭花品質高潔,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稱。與桂花一起寓意蘭桂齊芳,即子孫優秀的意思。
(4)玉器上雕刻的三多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其他圖案的意義:
蓮荷:帶有蓮荷的圖案,寓意出淤泥而不染。如果蓮與梅花在一起表示和和美美,如果蓮與鯉魚在一起表示連年有餘,如果蓮與桂花在一起表示連生貴子,如果是一對蓮蓬就表示並蒂同心。
梅花:帶有梅花的圖案,寓意傲骨長存。因其花開五瓣,也寓意花開五福。
馴鹿:帶有鹿的圖案,寓意福祿常在。如果鹿與官人在一起表示加官受祿。
喜鵲:帶有喜鵲的圖案,寓意喜氣。兩只喜鵲表示雙喜,如果喜鵲和獾子在一起表示歡喜,如果喜鵲和豹子在一起表示報喜,如果喜鵲和蓮在一起表示喜得連科。
如意:事事如意,萬事皆靈(如意原型為靈芝)。
『伍』 圓形玉上雕刻了三個羊頭,請問這是什麼直徑4厘米多,厚度1厘米,請
三羊開泰(三陽開泰)
『陸』 一般刻在玉器底部的字會是什麼有哪些范圍
最有名的是明代玉雕大師陸子剛,下面貼一些網路上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簡介
陸子剛,中國明代玉器工匠,江蘇太倉人,擅玉器雕刻,長於立雕、鏤雕、陰刻、剔地陽紋、鑲嵌寶石及磨琢銘文印款等技藝。
[編輯本段]特點
所雕玉器大都為日用器皿,如壺、杯、水注、筆洗、香爐之類,能在所雕器物上雕琢出人物、花卉、鳥獸及幾何圖案、詩詞、銘文等,並在器物的隱僻處雕出「子剛」、「子岡」、「子剛制」等款文,頗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而名重一時,對後世的玉器雕琢有很大影響。
[編輯本段]影響
史稱「陸子剛治玉」為「吳中絕技」。其創作的「茶晶梅花花插」令人稱絕,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民間廣為流播佩玩的白玉牌中,人們可以隨處可見淺陋的「子剛」或「子岡」的刻款,這種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玉牌,上側大都有蟠螭或夔龍紋鏤雕或浮雕,一面淺雕山水人物,一面雕刻有行、楷書體的古詩,下方篆書落款「子剛」或「子岡」(後者多見),很受一般人士喜好,現今照此仿製的玉牌在海外還相當受歡迎。就是在富麗堂皇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收藏有數件「子剛」款的玉器。至於在世界各地的公私藏家中更是不乏此類藏品。古代玉器一般少見文字刻銘(玉的摩氏硬度達到7度,不易表達筆意),至於有名字落款者更是絕無僅有,由此亦可見其不同凡響之一斑。子剛(子岡)姓陸,是明代中後朝的蘇州琢玉大師,大致生活於嘉靖、萬曆年間。
[編輯本段]記載
「陸子剛之治玉」,曾被當時著名文學家張岱稱為「吳中(指蘇州)絕技」之首(《陶庵夢憶》),這在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圈子內幾成定論。陸子剛因為只是一名工匠,故生平事跡少見詳贍記載。據當時《太倉州志》等載,陸子剛是太倉人(子岡可能是他的別名),一生主要在蘇州專諸巷(各種工匠的聚集處)琢制玉器,他的與眾不同之處是,玉器的治琢因為質地太硬自古以來一直是用解玉砂碾磨法,只有他獨創了一種用「昆吾刀」雕刻法,這也是他能夠流暢隨意書寫詩文銘款的主要原因,他死後這種技法便成絕響。
[編輯本段]所制玉器
陸子剛所制玉器以小型器玩為主,尤以文房器具一類居多,紋飾有仿古的雲雷、蟠螭、夔龍等,更多的是花卉、山水、人物等寫實一類的飾紋,刻琢極為雅緻生動。當時喜歡交遊的華亭隱士陳繼儒,在《妮古錄》中曾提到他見到過陸子剛所琢治的幾種玉器,有白玉嵌青綠石片的辟邪形水注,獸面錦地紋仿古尊水中丞(水盛),周身連蓋滾螭白玉印池(印盒),帶有十三連環柄的百乳白玉觶等,均為文房器玩。他最擅長雕琢飾有水仙花紋的玉簪,據《蘇州府志》載,他「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發。」當時著名書畫家徐渭曾寫過一首《詠水仙》的七言詩:「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解盡終難似,愁殺蘇州陸子剛。」意思是你陸子剛盡管琢刻水仙花飾紋的玉玩功夫再高,也還是及不上真正的「凌波仙子」,從側面描述了陸子剛的這種聲聞朝野的絕技。在當時,他製作的一枚玉簪,就已價值五六十兩銀子了,比一般市價要高數倍。 明代萬曆年間,社會上出現了一股「時玩熱」,許多文人雅士注重搜藏近時甚至當時名家的工藝作品,這也推動了當時工藝製作的精益求精,在工藝美術各領域涌現了許多名家工匠,帶有這些名匠落款的作品人們趨之若鶩,有的往往可價埒古董珠寶。許多工匠成名後,士大夫們也樂於與之交往,為之引援吹噓,從而躋身為社會名流。陸子剛正是隨著這股「時玩熱」應運而生的佼佼者。他所琢治的玉器都有自己的銘款,大都是字體嚴謹的篆體陰文款「子剛」,以示「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明清兩代琢玉工匠有姓名傳世的名家不下二三十人,幾乎沒有敢效顰者。
[編輯本段]精神
陸子剛十分注重名聲,從不粗製濫造,據說生前所琢玉器不及百數(有99件一說),玉料務求純凈無瑕,尤以羊脂白玉為多。他的作品不但為士大夫們所搜玩,有的還被宮廷所購藏。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明代青玉合巹杯,上刻隸書「萬壽」二字,杯身兩側刻以剔地陽文隸書體詩文,一側為「濕濕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瓊漿,鈞其廣樂。」末署「祝允明」三字;另一側為「九陌祥煙合,千香端日明。願君萬年壽,共醉鳳凰城。」末署「子剛制」三字。極為古樸典雅,當是陸子剛為皇帝大婚所制的玉玩。因為他的名聲大,所以有關他的傳聞也特別多。民間流傳明代皇帝曾召他入宮供事。有一次,皇帝存心想為難一下陸子剛,拿出一隻拉弓用的玉扳指(套在大拇指上者)要他在上面雕出百駿圖來。幾天後陸子剛便交卷了。皇帝一看,玉扳指上只有三匹駿馬(三即意味多也)、崇山峻嶺和打開的城門,一馬已到城門並向城裡奔去,一馬正奔向城門,還有一馬在山谷中剛露出馬頭,可謂以虛寫實之傑作,皇帝大為滿意。當朝的奸相嚴嵩慕名想求得一件玉玩,遭到陸子剛的拒絕,他懷恨在心,便向皇帝進讒言,稱陸子剛雕的玉佩將自己名字刻於二龍戲珠的珠子上,而珠子又高於龍頭,存心有藐視皇帝之意,結果陸子剛因此而遭害。雲雲。
[編輯本段]其它
陸子剛死後,仿冒子剛款的玉器便漸漸多了起來,有的甚至在明代早期的玉器上追刻子剛款識。至於現在傳世的子岡款玉器中以清代仿製的最為多見,特別是白玉牌大多為康熙年間或以後的偽作。
『柒』 玉器收藏中的老三代說的是哪三代
玉器鑒賞與收藏
玉器鑒賞——中國是美玉之國,玉器是華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燦爛光芒貫穿中華文明的全過程。在人們心中,玉是美好與高尚的象徵。從古至今,從中到外,人皆愛玉,玉作為文化和藝術具有無窮無盡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去琢磨、收藏、鑒賞……
鑒賞玉首先要認識玉,而對於玉的含義,自古就比較廣泛。漢代許慎說:「玉,石之美者。」因此一般說,自然生成的、加工後能成為細膩勻潤、色彩鮮麗、質地堅韌、化學性能穩定的美石,都可在玉類歸述。我們平時說玉其實以軟玉和硬玉為主。軟玉類,是指透閃石——陽起石礦物組成的玉石,色澤較近於油脂的凝脂美,硬玉也就是輝石類,有隱約水晶狀結構,質地堅硬,密度較高,具有玻璃的光澤。玉無論軟玉還是硬玉要求都是一致的,即質地堅硬緻密、色澤晶瑩鮮麗為好。但玉文化確實是中國深奧的一種特殊文化,她充溢了中國整個歷史時期,關於玉的鑒賞也豐富無邊,深不見底。
看玉的好壞是鑒賞玉的關鍵,「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道出賞玉的核心,一般它的標准有以下幾點:一是看玉的比重,比重越大,玉越珍貴。二是看玉的硬度,硬度越強者玉石越佳。三是看玉的色澤,紅的為翡,綠的為翠,翡和翠布滿就可以成為寶石。當然玲瓏剔透也是一個方面。四是聽玉的聲音,脆者為佳,啞者為劣。五是看做工,玉同藝術相結合才突顯它的價值。六是看玉的時間,玉有古玉和新玉之分。古玉是文物,新玉則是藝術品。
我們所指的「新玉」是「新工」,「舊玉新工」也屬此類,未多經人把玩,或未入土過,沒有天然色沁過,為近年來所製造的。而古玉則是有經年代的(通常指漢代以前)。古玉的刀法比較精美,文飾亦較古樸,所以即使不是出土的古玉,而只是傳世玉,也極為迷人。
鑒賞古玉,更應重視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古玉,在明清以前主要是指夏、商、周和秦漢時期所製成的玉器。不同歷史時期的古玉有不同的特色,相反我們也可以根據古玉的特色鑒定它的年代。
夏代的玉器,其風格應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有關夏代的考古資料不斷累積,其文化也正在不斷的被揭示出來。
商代玉器早期的不多,傳世與近年出土的商代玉器,以商中、晚期居多,商代玉雕已經有具體的紋飾規范,商玉器雕工的順序應是在作成粗坯後,現在預定的位置打孔,再用線鋸沾解玉砂作成器型,所以再鏤空部分,雖經修整,但仍可看到先打孔,後鏤空的痕跡,在商大多數的人物、動物玉器圓雕造型中,造型極寫實,刻虎似虎,雕像似象,琢人似人,但是,再造型表面,則刻上一些由卜兆紋組合而成的怪獸、圖騰圖案,與動物的毛色,人類的衣飾,毫無關連。此為商代玉器的特色。
西周玉器在繼承商代玉器的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派的坡粗線成細陰線鏤刻琢玉工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有明顯的表現。它雖然繼承了殷商雙陰線,或陰線減地的雕法,但是,創造性的演變成陰線斜刀的琢玉風格,已經形成。以片狀玉,作動物剪影形成的造型,還是承襲殷商而來,其中大部份為片狀玉器,僅有少數立體雕作玉器。紋飾的線條,流暢自然,布局均勻,在刀法上,使用斜刻的寬陰線與細陰線結合,使玉器紋飾有陰影的層次感,這都是西周初,發展出來的新刀工,俗稱「大斜刀」。
春秋時期玉雕,過渡氣氛濃厚,但仍不失時代的獨特風格。玉器開片整齊,各並行線間,雕琢對稱,未有滑刀交叉之現象,顯示玉工技藝的成熟。刀法上,早期也採用西周玉雕中,最常使用的『大斜刀』,而後各國形成各自的玉雕風格,紋飾有的用細陰線,有的用淺浮雕,有的則有強烈的立體感。
戰國時代出土的玉器數量較大,有四類:一是以殮葬為主要用途的玉器,這類殮葬玉,材質不佳,刀工不整,甚至常有以大理石、滑石、粗陶、仿製璧、琮之屬,較不具文物價值。二是遵循儒家"事死如生"的觀念,將死者生前所喜愛的玩賞、收藏、配飾用玉,隨葬死者,這類玉器,足可代表戰國時期玉雕的風格,與藝術品味,是真正戰國時期玉器的代表。三是使葬式風光,於葬前臨時趕制的玉器,形式包羅各類,有實用器、配飾器、玩賞器、甚或一些與死者身份不相屬,明顯越禮的禮儀器及盟書等,這類玉器,雖非以殮屍為目的,但製作手法,多及粗糙,與殮葬用玉多相類似,未見使用痕跡,是這類玉器的重要特徵。四是由於工具的進步,其鑽孔已甚平整,游絲雕亦甚精細,造形更是多樣化,為中國玉器史上一大高峰。
秦代雖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兵馬俑,但出土的秦玉卻寥寥可數。秦玉藝術,還有賴於今後考古的新發現。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而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社玉、葬玉、飾玉和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漢代葬玉很多,但工藝水平不高,反映漢代玉器工藝水平的是陳設玉。這些寫實主義的陳設玉有玉奔馬、玉雄、玉鷹、玉辟邪等,多為圓雕作品,凝聚著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漢皇室裝飾玉有衰落的趨勢,多見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剛卯等。東漢時,陰線刻紋又復甦盛行,繪畫趣味有所加強。
中國玉器經過很長一段歷史時期的演變,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並蒙上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在中華文化歷史長河中扮演著閃亮的角色。
『捌』 玉器裡面的東西,形狀有什麼寓意啊
玉器吉祥圖寓意 1. 佛: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常取材於大肚彌勒佛造型,是解脫煩惱的化身-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2. 龍:祥瑞的化身,與鳳一起寓意成雙成對或龍鳳呈祥。與馬一起為,龍馬精神,吉祥如意龍鉤,龍和地虎:望子成龍,龍頭出水:神龍出水,大顯神威。
3. 鳳:祥瑞的化身,與太陽梧桐一起寓意丹鳳朝陽。
4. 羊:洋洋得意,三隻羊寓意三陽開泰。
5. 菊:與松在一起寓意松菊延年。
6. 磐:寓意喜慶
7. 鵝:羲之愛鵝。王羲之是晉代書法家,從家鵝游水中悟出用筆之法,於是養成愛鵝之癖。
8. 蟬:蟬掛胸前,一鳴驚人。蟬掛腰間,腰纏萬貫。
9. 熊:與鷹一起寓意英雄鬥志。
10. 蝦:彎彎順。(前進)活力十足,節節高升;(後退)退一步,海闊天空
11. 龜:平安龜或長壽龜。與鶴一起寓意龜鶴同壽。帶角神龜即長壽龜。龍龜:長壽,榮歸
12. 豬:財富諸事如意。寓意龍,漢皇子劉彘的彘意思是豬,也是龍。
13. 蟾:蟾與錢的諧音,常見蟾口中銜銅錢,寓意富貴有錢。蟾咬錢,錢滾錢。金蟾送寶與桂樹一起寓意蟾宮折桂。常有三腳蟾與四腳蟾之分。
14. 觀音:保佑平安,觀音慈悲普渡眾生,是救苦救難的化身。
15. 仙鶴:寓意延年益壽。鶴有一品鳥之稱,又意一品當朝或高升一品。與松樹一起寓意松鶴延年。與鹿跟梧桐寓意鶴鹿同春。
16. 靈芝:長壽之意。
17. 如來:即如來佛,是萬佛之祖。
18. 達摩:常有達摩渡江,達摩過海,達摩面壁等造型。達摩面壁九年修行,有「面壁九年成正果,風風火火渡江來」的說法。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是第一個到中國的印度傳教者。
19. 鍾馗:揚善驅邪。常有鍾馗捉鬼的造型。(白臉)財神,福神,門神;(黑臉)鬼見愁
20. 和尚:兩個和尚寓意和合二仙或和合二聖。布袋和尚即彌勒佛。
21. 怪獸:與蝙蝠、銅錢、喜鵲一起寓意福祿喜。
22. 獾子:寓意歡歡喜喜。
23. 獅子:表示勇敢,兩個獅子寓意事事如意。一大一小獅子寓意太師太保,意即位高權重。私房錢
24. 喜鵲:兩只喜鵲寓意雙喜,和獾子寓意歡喜。和豹子寓意報喜。喜鵲和蓮在一起寓意得喜得連科。
25. 財神:招財進寶。
26. 八仙: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八仙慶壽。八仙是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鐵拐李、鍾離、曹國舅、藍采和。有時用八仙持的神物法器寓意八仙或八寶。八種法器是葫蘆、扇子、魚鼓、花籃、陰陽板、橫笛、荷花、寶劍。
27. 蘭花:與桂花一起寓意蘭桂齊芳,即子孫優秀的意思。
28. 梅花:與喜鵲在一起的寓意喜上眉梢。松竹梅一起寓意歲寒三友。
29. 馴鹿:福祿之意。與官一起寓意加官受祿。
30. 麒麟:避邪吉祥,麒麟送子。祥瑞獸,只在太平盛世出現。麒麟、龍、獅頭:避邪迎福。
31. 蝙蝠:寓意福到。五個福和壽字或壽桃,寓意五福獻壽,五福臨門,福氣滿滿。和銅錢在一起寓意福在眼前。與日出或海浪一起寓意福如東海。與天官一起寓意天官賜福。
33. 大象:寓意吉祥或喜象。與瓶一起寓意吉祥平安;與如意一起叫吉祥如意;走象叫走向成功。
34. 鸚鵡:成雙成對,美滿和睦之意。
35. 壽桃:長壽祝福。
36. 鯉魚:年年有魚,魚跳龍門或鯉魚跳龍門。龍頭魚寓意高升一級。與漁翁一起寓意漁翁得利。
37. 金魚:寓意金魚滿堂。
38. 豆角:四季發財豆。富貴豆。
39. 葫蘆:福祿之意,收納財,防桃花,福氣。
40. 佛手:福壽之意,橫財到手,掌上明珠。
41. 老鼠和錢:數錢
42. 螭龍:傳說中沒有角的龍,又叫螭虎。
43. 瓶:或花瓶,寓意平平安安。與鵪鶉和如意在一起寓意平安如意。與鍾鈴一起寓意眾生平安。
44. 百合:百合與柿子在一起寓意百事如意。
45. 雄雞:吉祥如意,常帶五隻小雞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
46. 麥穗:歲歲平安。
47. 蓮荷:與梅花在一起寓意和和美美。和鯉魚在一起寓意連年有餘。和桂花一起連生貴子。一對蓮蓬寓意並蒂同心。
48. 竹子:平安竹,富貴竹。竹報平安或節節高,步步高升,節節高升之意。
49. 柿子:事事如意。
51. 石榴:榴開百子,多子多福。
52. 牡丹:富貴牡丹,與瓶子一起抑鬱富貴平安。
53. 菱角:寓意伶俐,和蔥在一起寓意聰明伶俐。
54. 鷺鷥:寓意一路平安,與蓮在一起寓意一路連科。
55. 螃蟹:橫行天下,八方來財。
56. 風箏:寓意青雲直上或春風得意。
57. 猴:陞官發財,與馬在一起寓意馬上封侯。與印一起寓意封侯掛印。大猴背小猴寓意輩輩封侯。
58. 劉海:大善人,與銅錢或蟾一起寓意劉海戲金蟾或叫仙童獻寶。
59. 紅杏:寓意進士及第。
60. 蜘蛛:知足常樂;喜從天降。主偏財。
61. 柿子:事事如意,百事大吉。
62. 鵪鶉:平安如意。和菊花、落葉一起寓意安居樂業。
63. 鰲魚:龍頭魚身,是鯉魚誤吞龍珠而變成。寓意獨占鰲頭。
64. 辟邪:傳說中一種神獸。頭有角,似獅,帶翼。一角為天祿,兩角者為辟邪。有除邪避之意。
65. 花生:長生不老之意。
66. 關公:做生意人(商人)的祖師爺。誠信第一,信譽第一。
67. 樹葉:意為事業,即事業有成。學業有成。
68. 壁虎:必得幸福。
69. 甲殼蟲(金龜子):富甲一方,金龜女婿。
70. 牡丹花:富貴花,富貴牡丹。
71. 壽星老:寓意長壽。
72. 平安扣:平平安安。
73. 路路通:各路暢通。
74. 四季花:四季平安。
75. 谷釘紋:青銅器和古玉器常用的紋飾,寓意五穀豐登、生活富足。
76. 宜子孫:玉佩中常用的文字。萱草即忘憂草亦有宜子孫之意。
77. 纏枝蓮:寓意富貴纏身。
78. 玉蘭花:寓意玉樹臨風。
79. 百鳥圖:寓意百鳥朝鳳。
80. 洞天一品:太湖石造型。宋朝書法家米芾喜愛的一塊太湖石名洞天一品。寓意書香門第,品性高遠。
81. 枯木逢春:玉石雕刻成朽木和新芽。
82. 花好月圓:牡丹花和月亮。
83. 歡天喜地:獾子和喜鵲。
84. 魚翁得利:寓意福祥吉利。
85. 麒麟獻書:孔子救麒麟得天書、努力學習終成聖人。
86. 君子之交:靈芝和蘭草。
87. 一品清廉:一莖蓮花或一莖荷葉。
88. 蒼龍教子:一大一小兩條龍或鯉魚跳龍門、龍頭魚等皆為此意。
90. 平升三級:花瓶中插三隻戟。又有吉慶有餘之意。
91. 官上加官:雞冠花上站蟈蟈或雄雞和雞冠花。
92. 指日高升:鶴高飛日出或官人指太陽。
93. 女媧補天:民間傳說,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94. 後羿射日:民間傳說,後羿張弓射箭,挽救眾生。
95. 誇父逐日:民間傳說,誇父族首領,為挽救蒼生,累死在追日途中。
96. 連中三元:常用荔枝、桂圓、桃核表示連中三元,即解元、會元、狀元
『玖』 問一下以下幾個關於玉器的問題 高分 第五部分
兩漢400餘年間,玉器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表現為不同時期玉器種類組合的變化及其器型的演變。因此,對漢代玉器進行分期研究是揭示這個變化的重要方法。分期首先是以可靠的墓葬年代為依據。一般看來,出土玉器較多的墓內往往有許多其他器物共存,對這些器物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能夠大致判斷墓葬的相對年代,特別是有銘文的器物,提供了准確判明墓葬年代的依據,有的還可作為辨明諸侯王國別的參考資料。利用這些條件,再參考墓葬出土的玉器種類及其造型、紋飾上的變化特徵,大體可將漢代玉器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四期),即西漢前期(西漢初年至文景時期)、西漢中期(武帝前後)、西漢後期(武帝以後至王莽)和東漢時期。下文依據上述分期,分別論述各期中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組合以及部分器物器型的發展序列。
1. 分期
①西漢前期玉器:
種類主要有璧、璜、環、觿、韘、心形玉佩、玉人、玉蟬、玉豬、玉衣、帶鉤和劍飾等,其中不少玉器種類的型式比較繁雜。
璧有I型各式、I型a式,其中常見的是I型b式、c式、d式和e式。璜常見的是I型b式、Ⅱ型a式和Ⅲ型。環以Ⅱ型為多,Ⅲ型和Ⅳ型環中的a式偶有發現。Ⅰ型a式觿、I型韘、Ⅱ型a式蟬和I型豬出土不多。心形佩有I型各式。玉人常見I型a式和Ⅲ型。玉衣為I型,數量很少。帶鉤包括I型各式。劍飾的數量較多,幾乎包括了各種型式,除了I型玉璏和I型玉珌發現較少且製作粗糙外,I型a式、b式劍首、Ⅱ型、Ⅲ型a式劍格、Ⅱ型a式和Ⅲ型玉璏、Ⅱ型a式、b式玉珌數量較多且雕琢精美。
②西漢中期玉器:
除繼承前期的種類,新增加了I型、Ⅱ型圭和I型蟬,一些玉器的型式也有所簡化。
I型e式璧中不見雙周獸帶紋的式樣,新出現Ⅱ型b式璧。璜以Ⅱ型a式較為常見,而不見I型b式璜。環中Ⅳ型a式少見,與Ⅱ型環流行的同時I型環大量出現。觿的數量較多,器型有I型b式和Ⅱ型。Ⅱ型韘是本期特有的式樣,I型韘還偶有發現。Ⅱ型a式豬開始出現,Ⅰ型豬消失。心形玉佩流行I型b式,I型a式消失。玉人不見I型a式,以I型b式和Ⅱ型玉人最為常見,Ⅲ型玉人偶有發現。
Ⅱ型玉衣出現,縷別主要為金縷,廣州南越王墓中出土有絲縷編綴的玉衣。帶鉤仍流行I型a式,但不見I型b式、c式,新出現了Ⅱ型a式、b式。劍飾的式樣減少,除Ⅱ型劍首,Ⅲ型a式、b式劍格,I型、Ⅱ型a式玉璏及Ⅲ型a式、b式玉珌數量較多外,前期存在的其他各型式驟減或消失。新出現的Ⅲ型劍首僅見於巨野紅土山西漢墓中。
③西漢後期玉器:
種類主要有璧、圭、璜、環、觿、心形玉佩、玉人、蟬、豬、玉衣、帶鉤和劍飾。器類組合與上期基本相同,惟不見玉韘。除璧、圭、觿、豬、玉衣等仍保存原有的型式外,具他玉器的型式變化較大。
璜以I型a式和Ⅱ型c式為多見,I型a式璜是I型b式的簡化形式。環以I型為多見,Ⅱ型和Ⅲ型a式稀少,新出現的Ⅲ型b式簡化來的。Ⅳ型b式環僅見北京大葆台漢墓中。心形玉佩常見的是Ⅲ型a式和b式,I型b式逐漸減少。玉人流行Ⅰ型b式和Ⅱ型,這些式樣在本期較具特色。玉蟬發現較普遍,以Ⅱ型b式為主,Ⅱ型a式消失。帶鉤僅流行I型a式。玉衣仍為Ⅱ型,以金縷為主,銀縷和銅縷發現較少。刻鏤花紋的玉衣片為本期所特有。劍飾的式樣進一步簡化,有I型b式劍首、Ⅲ型玉璏、I型、Ⅱ型b式和Ⅲ型a式、b式玉珌,數量都不多。
④東漢時期玉器:
種類主要有璧、璜、環、觿、心形玉佩、玉人、蟬、豬、玉衣、帶鉤及劍飾。不見上期的玉圭,新增加較有特色的剛卯。與上期相同的種類大多在器型上改變了,器物的式樣大為簡化。
璧除了I型各式仍較流行外,新出現了I型c式,而Ⅱ型a式、b式消失。I型c式觿、I型c式蟬和Ⅱ型b式玉豬都是在原來舊型式上演變出的新型式。Ⅳ型心形玉佩是本期富有特色的器型。玉人只流行I型b式,Ⅲ型玉人發現極少,僅見於小墓中。玉衣僅見Ⅱ型,目前只發現銀縷和銅縷,不見金縷。帶鉤基本消失,只是I型c式偶爾可以見到。劍飾除I型b式劍首和Ⅲ型玉璏不多見外,常見的是Ⅱ型玉劍格、Ⅱ型b式玉璏和Ⅱ型b式劍珌。
綜上所述,漢代玉器種類的組合經歷了一個由多變到穩定,器物的型式由繁到簡的過程。 西漢前期的玉器較為繁雜,器型甚多,且型式變化較大,如璜、環、帶鉤、劍飾等,但從中 期開始出現簡化的趨勢,—些具有特色的玉器(如I型b式玉人、Ⅱ型玉豬和Ⅱ型玉衣等)開 始出現。西漢後期的玉器組合與中期基本相同,變化不大,反映出玉器組合趨於穩定,但這一期有個顯著特點,就是一方面一些玉器的型式同上期相比趨於簡化,如I型c式璜、Ⅲ型b式環等;另一方面在原來的器型上又派生出—些新式樣,如Ⅱ型c式璜、Ⅱ型玉人等。東漢時期玉器的型式進一步簡化,主要器類的組合基本穩定。這一時期墓葬出土的玉器在種類和數量上雖多寡不一,但基本組合及型式沒有大的變化。這一時期玉器的另一個特點是大型玉器增多,如座屏、案、Ⅱ型玉枕等.這也反映了治玉水平的提高。
漢代玉器的紋飾主要以渦紋、蒲紋、卷雲紋和各種動物紋(包括各種龍紋、鳳鳥和獸首 等)為主。這些紋飾在兩漢各個時期基本沒有變化,如果僅就這些紋飾式樣來判斷具體時代 是很困難的。當然,也有一些紋飾具有時代特徵。西漢前期尚能見到較多的勾連紋,到西漢 中期以後這種紋飾逐漸減少以至絕跡。東漢時期的一些玉器上(如Ⅱ型c式璧和剛卯)刻出吉 祥語及辟邪詞句。在玉座屏上還出現東王公、西王母這樣的神話人物形象,不過,這類題材 的紋飾少見。從整個漢代玉器的發展過程來看,紋飾變化不大。
漢代玉器的種類,按其造型和紋飾可大致分為玉璧,玉圭、玉璜、玉環、玉玦,玉觿、玉韘、心形玉佩、牌形玉飾、玉人、玉龍、玉衣、玉竅塞、玉枕、玉案、玉座屏、玉鋪首、玉帶鉤、玉印、玉剛卯、玉劍飾、動物形玉雕、玉串飾和玉制容器等。其中許多種玉器還包括繁多的式樣。以下分類敘述。
1. 璧類:平圓形,中央有孔。按璧面紋飾分作三型。
I型:璧面陰刻紋飾。分五式。
a式:素麵無紋。
b式:陰刻或淺浮雕渦紋。
c式:陰刻蒲紋。
d式:在蒲紋上加刻渦紋,
e式:陰刻紋飾。紋飾分內外圈,內圈為蒲紋或渦紋,外圈為勾連紋、獸首或鳳鳥,還有的渦紋帶內側加刻一圈獸首紋。
Ⅱ型:璧外緣或內孔有透雕紋飾。分三式。
a式:璧體較小。透雕附飾位於璧的兩側,紋飾為對稱的鳳鳥或柿蒂圖案;璧內孔往往透雕出龍的形象,作曲身舞爪狀。
b式:透雕附飾位於璧外緣上方,為雙螭相背,頂端有卷雲紋。
c式:透雕附飾位於璧外緣上方,為雙螭相對,作曲身舞爪相鬥姿態。有的雙螭首間置一環;有的雕出「宜子孫」等吉祥語。
Ⅲ型:璧面透雕出鳳鳥紋或卷雲紋。
2. 圭類:長方體,上銳下方。分兩型。
I型:體型較小,下端無孔。
Ⅱ型:體型較大,下端有孔。
3. 璜類:半圓形或弧形扁平體,脊部多有穿孔。分三型。
I型:璜體兩端平齊。分兩式,
a式:素麵無紋。
b式:璜面陰刻渦紋或勾連紋。滿城一號漢墓出土一對璜形玉,無孔,紋飾與I型e式壁相同,系用該璧玉段改制而成。
Ⅱ型:璜體兩端雕成龍首形。分三式。
a式:龍首略呈方形,璜面陰刻渦紋;有的璜體上部和下部外緣上透雕卷雲紋或螭紋。
b式:龍首較圓,作回顧狀,口微張,璜體中段下部附有卷雲紋。
c式:龍首細長,作回顧狀,張口露齒,璜體中段上部和下部外緣上透雕卷雲紋和鳳鳥紋。雕鑿精細,陰刻線條流暢。
Ⅲ型:璜體為透雕的卷雲紋或龍紋。
4. 環類;體窄而內孔大。分四型。
I型:環體截而呈扁平長方形,環面為素麵或飾渦紋。
Ⅱ型:環體作絞絲狀,截面略呈圓形。
Ⅲ型:環體為透雕紋飾。分兩式。
a式:透雕出對稱的龍鳳及卷雲紋飾。圖案較復雜,雕琢精細。
b式:環體為龍體,透雕出一龍首,張口咬尾,陰刻其細部。
Ⅳ型:環體細窄,內孔及外緣透雕紋飾。分兩式:
a式:呈套環狀,雙環間及內孔為透雕的龍鳳,造型極為生動。
b式:環體內孔透雕一螭虎,外緣上方為透雕卷雲紋。
5. 玦:形體小,有一窄缺口。另外,兩廣和雲南地區漢墓中還出土有一種方形玦。
6. 觿類;一端尖銳,另一端雕刻獸紋。分兩型。
I型:分三式。
a式:觿體作捲曲龍體,龍首作回顧狀。
b式:觿體細長,呈銳爪狀,觿首雕刻龍首或風首,亦有作回顧狀。
c式:觿首透雕螭紋和卷雲紋。
Ⅱ型:觿首作龍首,觿身飾勾連紋,觿脊上有透雕的螭虎和龍鳳附飾。
7. 韘:橢圓形,上部有圓孔,一側有鉤鈕。分兩型。
I型:韘體素麵。
Ⅱ型:韘體飾勾連紋及卷雲紋,與鉤鈕相對一側雕有龍首和鳳首。
8.心形玉佩:扁平心形,中央有圓孔。分四型。
I型:心形體作橢圓形,中孔較大。分三式。
a式:心形體兩側雕有翼形耳。
b式:心形體為素麵或陰刻卷雲紋,兩側透雕鳳鳥、螭虎或卷雲紋。
c式:心形體上方透雕變形鳥紋。
Ⅱ型:心形體細長,中孔較小。分兩式。
a式:心形體呈窄長圭形,兩側透雕卷雲紋
b式:心形體略呈弧狀,兩側透雕有寬大的龍鳳及卷雲紋。Ⅲ型:心形體嵌刻於圓環中。
Ⅳ型:心形體呈弧狀,浮雕的雙螭環繞其周圍,中孔呈扇形。
9. 牌形玉飾:圖案主體為一長方形框。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牌形玉飾,框內布一變形鳥紋,框內四周有透雕的懸垂瓔珞、卷雲紋和鳳鳥、勾連紋璧等。長沙曹·墓出土的牌形玉飾方框內透雕獸紋。
10. 玉人:作舞蹈或跽坐狀。分三型。
I型:作扁平透雕舞人狀。分兩式。
a式:雙人對舞,各舉一袖於頭頂之上相連,雕刻簡煉。
b式;單人舞,舞人甩長袖於頭頂之上,另一袖置於腰間。陰刻線條流暢,舞姿生動。
Ⅱ型:作方牌形,舞人形象均用陰線刻出。
Ⅲ型:圓雕作品,共見兩件。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圓雕舞人,作扭腰並膝跪姿,雙臂舞長袖。滿城一號漢墓出土一件憑幾而坐的圓雕玉人。
11. 玉龍:由龍首和捲曲的龍體組成,龍體上有穿孔。分三型。
I型:連體雙龍首,龍首相對,張口露齒,有爪,龍首間有透雕雲紋,龍體飾勾連紋。
Ⅱ型:龍體較細,捲曲,無爪,龍首較小。
Ⅲ型:龍體較寬,爪呈羽狀,龍首作回顧狀。
12. 玉衣類:按其造型分兩型。
I型:由面罩或臉蓋、頭罩、左右手套和左右鞋構成,以金縷穿綴。
Ⅱ型:由臉蓋、頭罩、上衣前後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和左右鞋組成。
構成玉衣的玉片上均有穿孔,玉片形狀有方形、長條形、梯形、三角形、璧形、弧形、舌形、圭形等。有的玉片上刻鏤柿蒂紋或幾何雲紋。徐州北洞山漢墓出土有—種比較特殊的凸字形玉衣片。另外,徐州子房山西漢墓出土一件玉面罩,由眼罩、鼻罩及面飾組成,縫綴於織物上。
13. 玉竅塞類:包括眼蓋、耳塞、鼻塞、口塞、肛門塞、生殖器罩盒和生殖器蓋。
滿城漢墓出土了兩套完整的玉竅塞。眼蓋作橢圓形或杏仁形,多有穿孔。耳塞、鼻塞和肛門塞作圓柱或八稜柱體。口塞呈月牙形,側面有塞狀突起。生殖器罩盒作圓筒形;生殖器蓋作圭形。
14. 玉枕:按其結構分作兩型。
I型:枕體長方形,由長方形素麵玉板組成。分兩式。
a式:橫截面呈方形,枕面平坦。
b式:橫截面呈六邊形,枕面為弧形。
Ⅱ型:枕體為長方形玉塊,遍飾變體雲紋,枕面下凹。
15. 玉案:略呈方形,底下有四足。
16. 玉座屏:由兩側長方形支架和上下兩塊玉屏拼合而成。上層屏板透雕東王公及鳥獸等,下層屏板透雕西王母及龜蛇等,均以陰線刻其細部。
17. 玉鋪首:均作獸形。分兩型。
I型:獸首銜一隻套連的玉璧,獸首右側為一螭。
Ⅱ型:獸首長鼻露齒,兩側環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18. 玉帶鉤:分兩型。
a式:鉤體浮雕獸紋。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全獸形玉帶鉤,鉤體較寬,全鉤由七節玉段組成,以鐵條串接。
c式:鉤體為龍虎合體,陰刻簡化勾連紋,龍首回顧,銜一隻勾連紋璧。
a式:無翅,鉤體或為素麵,或飾卷雲紋。
b式:有翅,鉤體短粗。
19. 玉印:按印座和鈕的結構分兩型。
a式:鈕作浮雕獸形,多作螭虎形。
b式:鈕作覆斗形,有橫孔。
20. 玉剛卯:長方四方體,由上至下豎穿一孔,四面刻辟邪文句。
21. 玉劍飾:包括玉劍首、玉劍格、玉璏和玉珌。
劍首:平面呈圓形,正面雕紋飾,背面有孔。按紋飾分三型。
a式:正面略呈喇叭口形,外圍紋飾為勾連紋,內圈為柿蒂紋。
Ⅱ型:扁圓柱體,浮雕兩條纏繞的螭。
Ⅲ型:異型劍首。斜梯形扁平體,截面為橢圓形,兩面浮雕出五隻螭虎及雲紋。
I型:格體兩面為素麵。
Ⅱ型;格體兩面陰刻簡化的獸首及雲紋。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玉劍格,在陰刻獸首兩側各透雕一隻鳳鳥。
a式:格體兩面浮雕螭虎。
b式:格體一面為浮雕的螭虎,另一面為陰刻雲紋。
I型:素麵無紋。
a式:陰刻勾連紋或渦紋。
Ⅲ型:璏面浮雕螭虎紋。
I型:素麵無紋。
a式:中部刻渦紋,四周飾變體雲紋。
b式:刻飾簡化的獸首或雲紋。
a式:珌體兩面均浮雕數只螭虎。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玉珌上,還浮雕出熊等獸類。徐州北洞山漢墓出土的—件玉珌,下部為透雕,上部為浮雕,紋飾為螭虎和鳳鳥。
b式:一面浮雕螭虎紋,另一面為陰刻獸首和雲紋。
22. 動物形玉雕:分平雕和圓雕兩種。
平雕動物包括玉蟬、玉豬、玉犀牛、玉猴、玉魚、玉龜等。
I型:體內自口至尾豎穿一孔,陰刻羽翼。
a式:蟬體較寬,頭、翼雕刻不清晰。
c式:蟬體呈長方形,眼突出,頭、翼雕刻逼真。
I型:僅具豬形,未刻細部,豬體中有一孔,附有飾件。
a式:呈卧式,雕出豬體輪廓,陰刻頭、耳及四肢。
Ⅲ型:豬呈立式。頭、尾有孔。
玉犀牛:呈卧式,有雙角,張口。犀身飾渦紋。
玉猴:上部刻作猴頭,昂首上視,身方形,胸部突出,兩足直立,身部有穿孔。
玉魚:體扁平,圓邊,兩面陰刻眼、嘴、鰭和鱗片。
玉龜:僅見殘片,刻龜背紋。
圓雕動物有馬、熊、鷹和辟邪等。
a式:立姿,潤澤光滑。
b式:作奔騰狀,昂首挺胸,身飾羽翼,上騎一仙人。全器雕琢精美,生動逼真。
熊、鷹雕刻精煉,小巧圓潤。辟邪均作張口露齒狀,身體飾有羽翼。分二式。
a式:作爬行狀。
另外,漢墓中還出土有微雕的獅、鴿等。
小巧的玉器。
玉珠均貫穿一孔,多為素麵圓形,也有作鼓形,飾渦紋。玉貝正面凸,背面凹,中有—道貝齒痕,兩端各有—孔。瓶形玉頸部有穿孔。花蕊形玉作細長花蕊形,有短柄,柄中有穿。聯珠形玉作平底聯珠形,上珠橫穿一孔,平底縱穿一孔。
24. 玉制容器:有杯、盒等。
Ⅱ型:高足杯。杯身筒形,飾勾連紋,近口部飾一周卷雲紋,也有的杯身為素麵。
盒由盒身和蓋組成。盒身深圓圜底,附小圈足。盒身飾勾連紋,近口部有一周變體雲紋,口沿處有子母口與蓋扣合,盒蓋漫圓,頂端有橋形鈕,貫穿絞絲形圓環,蓋面飾勾連雷紋,近口沿處有變體雲紋一周,
漢代玉器,器形除玉璧、玉環、雞心佩、劍佩、帶鉤外,各種用於殉葬的明器和各式容器、玩賞品大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