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一個門匾多少錢
⑴ 私人房屋可以在大門雕刻對聯嗎
別說你是個客家人,你知道客家門匾的講究嗎?客家人,無論是平原還是山區,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幾乎都能在門額上看到精巧別致的匾框,匾框裡面一般寫有四個大字。這就是「客家門匾習俗」。「客家門匾習俗」廣遍鄉村,歷史悠久。比如,江西上猶縣180多個常住姓氏里有160個姓氏保留有固定的門匾題詞,門匾題詞達4萬副以上。
「客家門匾習俗」是客家人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繼承漢人中原匾額文化後,逐步形成的內涵豐富、樣式固定的文化現象。一般是在民居或祠堂的大門頂上繪制一幅長方形匾框,選取與自家姓氏相關的成語、典故或體現房主理念的一個詞語題寫其上,有的還配上吉祥圖案,融書法、繪畫藝術於一體。
上猶客家門匾的源流,從形式上是由民間姓氏的「堂匾」演變而來的,從內容上是隨南遷的漢民由古代仕宦的「閥閱功狀」演變而來的。
所謂「閥閱」,原指中國古代達官貴人大門外的兩根柱子,左邊的稱「閥」,右邊的稱「閱」。因古人常用此來榜貼本戶的功狀,故「閥閱」又成為做官人家的標志。凡世代為官的家庭,均可稱為「閥閱」或「門閥士族」。「門匾」沒有「閥閱」那麼莊重,但卻比「閥閱」簡單、美觀、實用。因此,「門匾」漸漸替代古代士宦人家表示豪門高第的「閥閱功狀」,進入尋常百姓家。
至明代中葉,上猶「客家門匾習俗」基本定型為現今在住房、祠堂大門門額上繪制門匾的習俗。在以後的幾次遷徙中,客家人又把這種文化形式帶往各聚居地。
上猶「客家門匾習俗」的內容以姓氏郡望、堂號、祖居地和歷代名人的有關信息以及中華古籍名言警句為主,總體上可以分成4大類。
1
一類,以姓氏來源為內容,如「冰清玉潤」中「冰」字代表凌姓。凌姓的祖先在周朝王室擔任儲藏冰塊的官員,叫凌人,「凌」就是冰。
二類,以姓氏的郡望為內容。郡望,是古代稱一個姓氏成為名門望族時所在的郡。如「太原遺風」,古代太原郡在現在的太原地域,王、易等姓的祖先曾在太原郡成為名門望族。「潁川流芳」代表鍾、陳、賴等姓,古代潁川郡在現在的河南省境內,鍾、陳、賴等姓氏的祖先都是在潁川郡成名門望族的。
3
三類,以姓氏堂號為內容。堂號,是一個姓氏或其中一個支脈的稱號。如「紫荊傳芳」代表田姓,「紫荊」是田姓的堂號之一,這來源於一個分財產的故事。據《田姓族譜》記載,田氏二十八世祖田真、田慶、田廣兄弟分財產時特別公平,要將房前的紫荊樹劈為三份,搭配均勻。誰知當晚紫荊樹突然憔悴。第二天,弟兄們嘆道:一株樹木聽說要分開就憔悴了,可見人還不如樹木,於是大家不再提分財產的事,紫荊樹也重新茂盛如初。
4
四類,以姓氏先輩、公頭、歷史名人的相關信息為內容,如「文正遺風」中 「文正」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謚號。或以先輩的隱居地為題詞,「富春流芳」中以先輩的隱居地富春江代表嚴姓。
客家人把「客家門匾習俗」作為崇尚祖訓、銘記歷史、注重家教、愛惜名節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
2006年6月,上猶縣「客家門匾習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一方一俗,「客家門匾」是上猶縣的奇特風俗,反映了客家人繁衍發展過程中值得書寫與記憶的真實歷史,堪稱客家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