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星如何雕刻
『壹』 食品雕刻的老壽星圖片兒
……
『貳』 翡翠壽星和達摩的雕刻有什麼區別
一個長壽,一個辟邪
『叄』 雕刻中的壽星頭怎麼樣才能更好的體現他的嘴在笑
\額頭凸出,眼睛微米,嘴角上翹
『肆』 彌勒佛和壽星雕刻在一起好嗎
這個自願的 恭敬就好!
『伍』 老壽星木雕在家裡擺放有什麼說法
古代星宿崇拜,來名目繁多,源而能經久不衰,且備受人們歡迎的即為壽星,對壽星的信仰自古以來就極為普遍。《史記·封禪書》司馬貞索隱說:「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現安 ,故祠之以祈福壽。」民間為男性長者做壽時,往往供祀拄長拐杖、白鬍須「肉頭老兒」模樣的壽星。南極仙翁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老壽星,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公」或「老人星」。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其實是道教追求長生的一種信仰。根據封神演義的記錄,他名列昆侖十二仙之首,是昆侖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道教信奉的保佑人間性命年壽的神仙,福祿壽三星之一。
老壽星, 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也是道教(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和信仰)中的神仙,本為恆星名,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杜縣建壽星祠。後壽星演變成仙人名稱。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古人作長壽老人的象徵。常襯托以鹿、鶴、仙桃等,象徵長壽。
『陸』 壽星和彌勒佛雕刻在一起好嗎
觀音和彌勒可以放在一起,而壽星是道教的,所以不能放一起。
『柒』 有哪位師傅幫我看看這件雕刻壽星木雕大概多少錢
一看就是燒火的東西,機器雕刻,工藝過於粗糙,如果是名貴木頭,還不如雕刻前的原料值錢。
『捌』 家有一老壽星石雕,一直不知道是什麼石頭雕的
讓我看看圖片,說不定我知道那是什麼材質的
『玖』 撿到一塊石頭 雕刻了一個壽星 不知道什麼料子的求科普
黃蠟石,屬矽(硅)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為石英,由於其地質形成過程中滲雜專的礦物不同屬而有黃蠟、白蠟、紅蠟、綠蠟、黑蠟、彩蠟等品種。又由於其二氧化硅的純度、石英體顆粒的大小、表層熔融的情況不同,等而下之可分為凍蠟、晶蠟、油蠟、膠蠟、細蠟、粗蠟等,凍蠟可透光至石心,主要產於兩廣安徽遼寧甚至長江沿線等地區。
『拾』 食品雕刻壽星
福祿壽三星 傳統吉祥紋樣。福星,古稱木星為歲星,所在有福,故又稱福星。《李商隱北齊歌》:「東有青龍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祿星,《論語》:「人有命有祿,命者富貴貧賤也,祿者盛衰興廢也。」壽星即南極老人星,《觀相玩占》:「老人一星弧矢南,一曰南極老人,主壽考,一曰壽星。」吉祥圖案都畫三位老人,寓意「三星高照」,鴻運通達。古稱福祿壽三神為三星,傳說福星司禍福,祿星司富貴貧賤,壽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徵著幸福、富有和長壽。圖案為一老壽星一隻鹿一隻飛蝠的,亦稱之為福祿壽。南木雕福祿壽三星福星原本怪獸模樣 木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稱之為歲星、福星。距今兩千多年前的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占》中就有關於木星的記載。 古人經過觀察發現,在木星活動的12年周期當中,氣候也呈現周期性變化,因為木星與太陽的活動周期規律相似。在《史記》、《漢書》等史書中,都明確記載歲星是主管農業的星官,地位崇高。從《史記·天官書》中的記載來看,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有政府專門建造的廟宇來供奉歲星,而且這種祭祀制度一直持續到晚清。 現存最古老的星官畫像,繪制於1300年前唐朝開元時期,名《五星二十八宿圖》,里邊描繪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位星神形象。排在眾星之首的福星,卻有著一副怪獸模樣,他的頭部似虎非虎,一雙豹目圓睜,身著簡朴長衫盤膝而坐,又酷似一位讀書人。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匹碩大的野豬。這幅畫像的作者梁令瓚是中國古代天文技術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唐時期著名的天文儀器製造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物畫家,他描繪的必定是當時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星官形象。 唐朝福星變清官 福星轉變是從唐朝開始,《新唐書》里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清官故事,一位唐朝官員——陽城後來成了福星的人間化身之一。 唐朝時期,道州每年需要把身材矮小的人作為貢品,送到宮中做太監,但是道州並無那麼多侏儒,歷任道州刺史往往把好端端的兒童置身於陶罐中,只露出頭部,由專人供給飲食,用這種殘酷手段製造畸形侏儒進貢,滿足皇帝荒唐的需求。陽城任道州刺史後,冒死上書給當朝皇帝,拒絕上貢,為當地百姓免除了災禍。這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被大詩人白居易寫進《道州民》詩中。於是,當地人開始把陽城當做福星供奉。 在500年後元朝道教著作《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這位福星陽城完全是溫厚的長者形象,已經非常接近現在的福星樣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大福大貴之像。明清以來福星的變化不大。祿星 祿星是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他身份復雜,有人認為他就是保佑考生金榜題名的文昌星,也有人認為他原本是身懷絕技的道士,祿星身上寄託了人們生活理想的方方面面。 隋唐祿星開始走紅 祿星也是由一顆星辰演化而來,他位於北斗七星的正前方,總與北斗七星相伴升起。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北斗七星正前方這六顆星統稱文昌宮,裡面最末一位就是主管官祿的祿星。 進入隋唐時期以後,科舉制度的興起讓祿星開始走紅。科舉考試使平民百姓有機會靠讀書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這是一條太過狹窄的羊腸小路。求之不得,自然會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文昌宮里的那顆祿星就顯得特別明亮了。到了北宋,文昌星漸漸成為祿星的代名詞。 四川綿陽梓潼縣的七曲山文昌大廟,是現存最古老的文昌廟,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廟的祖庭。在七曲山文昌大廟,宋代鑄成的鑄鐵神像,每尊重達12000斤。或許因為神像過於沉重,難以損毀,躲過了千百年的刀兵戰火,得以保存至今,也因此使我們有幸一睹千年前文昌星的廬山真面目。 宋代文昌星的形象是一派朝廷大員氣度。幾位辦事員和貼身童僕侍立左右,更襯托出他高貴不凡的身份,廟中獨占鰲頭,蟾宮折桂種種吉祥圖案隨處可見,營造金榜題名的美好意境。這里是歷代讀書人的許願福地,文昌星是他們的幸運之星。 明代變身送子神仙 在明代,祿星又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角色——送子的神仙。明朝初年的戲劇唱本中,就開始出現「祿星抱子下凡塵」的唱詞,看來早在四五百年前,祿星就已經成為送子的神仙。這送子的職能,有些來歷不明。在流傳的民間故事裡,祿星被稱為送子張仙,一位姓張的神仙。《歷代神仙通鑒》記載,這位張仙是五代時期一位道士,名張遠霄。在巴蜀道教名山青城山修道成仙,擅長彈弓絕技,百發百中,目標是那些作亂人間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時期,他在巴蜀地區已經小有名氣。 北宋文人筆記中記載了一則張仙送子的應驗故事,蘇洵在他的一首詩《張仙贊》中記載,他的兩個兒子蘇東坡和蘇轍,就是張仙托夢送來的。蘇東坡和蘇轍兩兄弟參加同一年科舉考試,在同一考場上雙雙高中進士,一時轟動朝野。張仙也名聲大振。 祿星從一顆普通星辰下凡人間,演化為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科舉考試神,搖身一變成為送子的張仙,最終成為福祿壽三星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燦爛明星。 壽星 壽星也是由一顆星辰轉化而來的,它在天文學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於南半天球南緯50度左右,在中國北方地區其實很難看到。司馬遷《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咸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壽星。 壽星手杖何用? 大家都知道,壽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漢書·禮儀志》記載,東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滿70歲,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魏晉以後,壽星的手杖產生了變化,斑鳩的王杖換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漸被削弱。據說桃木能祛病強身,延年益壽,過去象徵特權的王杖,現在成了壽星手中祛病強身的長壽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壽星大腦門何來? 後來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的要數他碩大無比的腦門兒。山西永樂宮壁畫中的壽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在永樂宮上千位神仙中,我們一眼就能將他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 壽星的大腦門兒,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的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傳說是3000年一開花3000年一結果,食用後立刻成仙長生不老。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種長壽意象融合疊加,最終造就了壽星的大腦門兒。 湖南長沙有條壽星街,因這里曾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壽星祠而得名。據地方誌記載,早在唐朝這里就建有壽星祠,一直持續到民國。由此向南100多里,就能到達真正的長壽福地——南嶽衡山,也就是對聯里經常講到的壽比南山的南山。唐宋時期,山上建有大小壽星廟不下10座,山腰石壁上還留有歷代名家墨寶,其中一幅最為出名,相傳是出自宋徽宗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