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島媽祖是什麼朝代雕刻的
❶ 湄洲島媽祖服裝是從什麼時候有的
在媽祖十八歲的時候為了表示忠孝兩全,結過婚,她把自己關在房間三天三夜,內為自己設計了一套已容婚發髻和服飾。不過當時的服飾是由藍衣紅褲組成,現在的服飾褲子下半節是黑色,代表後代人對媽祖一種深深的思念之情,發髻不變。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寄平安
❷ 莆田的媽祖是哪個朝代的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親昵稱呼。據宋代的文獻史料記載,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
❸ 湄洲媽祖
媽祖,又 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海洋貿易者、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尤其是在福建、廣東、海南、台灣、東南亞中有廣泛的媽祖信仰,許多沿海地區均建有媽祖廟。媽祖的真名為林默 ,小名默娘,故又稱 林默娘 ,誕生 於莆田 縣湄洲島,為宋建隆元年 (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 雍熙 四年(987年)九月 初九逝世。媽祖,尊為海上女神,又名 天後聖母,天王母後。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後」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從宋朝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道教 封號:輔兜昭孝純正靈應孚 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編輯本段 媽祖生平 媽祖是莆田望族 九牧林 氏後 裔。媽祖出生時是南唐清源軍(今泉州)莆田縣人,莆田縣湄洲島之女,媽祖在其主要生活年代的籍貫是平海軍(今泉州)莆田縣人,964年宋太祖改清源軍(今泉州)為平海軍(今泉州),授莆田人陳洪進為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仍然管轄著泉(包括莆田)、漳二州,平海軍名義上歸兩浙西南路。莆田、仙游二縣為平海軍所轄。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復滅吳越。陳洪進納土歸宋,至此,莆田人陳洪進所管的泉(包括莆田)、漳二州才正式順歸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納入宋朝版圖。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劃平海軍(今泉州)莆田縣地和仙游縣地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縣)、福清邊境的一部分地方,另置興化縣。同年,改為太平軍,直屬兩浙西南路,轄莆田、仙游和興化三縣,軍治亦設於興化縣治所在地。980年太平軍改為興化軍。泉州天後宮我國東南沿海現存最早的一座媽祖廟。媽祖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有些失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閑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 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 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 礁石,在這海域里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❹ 媽祖是哪個朝代的人
名林默
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❺ 「媽祖是什麼年代的人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親昵稱呼。據宋代的文獻史料記載,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十年之後,司馬睿於建業即帝位,是為東晉元帝,林祿以招遠將軍散騎常侍領合浦太守。太寧三年(325),林祿奉敕守晉安(今福建省之閩中、閩西和閩南沿海地區,治所在福州),卒贈晉安郡王。林祿的十世孫林茂,於隋代遷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一帶)。迨至十六世孫林披,又遷澄渚(今西天尾鎮澄渚村)。
(林披於唐天寶十一年(752)明經出身,官終檢校、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生九子,名葦、藻、著、薦、蘊、蒙、邁、■,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稱「九牧林」。
媽祖的七世祖林蘊,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貞元四年(788)明經出身,辟為西川節度推官。元和元年(806),西川節度使劉辟謀反,派劊子手持刀脅迫林蘊隨他反叛,林蘊毫無畏懼地叱罵:「死即死,我頸豈頑奴礪石耶?」劉見其大義凜然,終不敢殺。川亂平後,擢為邵州刺史。卒後賜謚「忠烈」。林蘊後裔有一支居湄洲灣沿岸,地名叫忠門,即表其「忠節」之意,現在地名仍舊。
媽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時仕閩。曾祖保吉,仕後周,顯德元年(954)任統軍兵馬使,鑒於天也紛亂,棄官歸隱。祖父名孚,官福建總管。
媽祖的父親名惟願(一說名惟愨),宋初官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是這個家庭中的最小女兒。
媽祖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十分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大失所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閑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
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少礁石,在這海域里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林默十六歲那年,有一次父兄出海未返,天氣突變,颶風大作,狂濤怒威。她預感這次父兄航海必然凶多吉少,急得痛哭流涕。不久,風浪稍息,她便駕舟出海尋覓父兄。父親果然被她救了回來,但其兄屍體尚未找到。於是,她安慰了父親後,自己又奮勇駕舟出海尋找兄屍,終於在茫茫大海中,把其兄屍撈回安葬。鄉親們對林默這次救父尋兄的行動,無不嘖嘖稱贊。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又恍惚聽見空中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
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❻ 莆田湄洲媽祖歷史由來
媽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後裔。媽祖生於公元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廿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總管。父林願(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有些失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閑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洞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里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這一天,湄洲島上群眾紛紛傳說,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又恍惚聽見空中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 從此以後,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救助遇難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歷代對媽祖的賜封根據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後」到「天上聖母」,並列入國家祀典。 媽祖逝世時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於同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祖廟於公元1023-1032年(天聖年間)擴建,日臻雄偉。1403年-1424年(明永樂年間),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至清康熙時,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海上龍宮」。可惜,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已廢圯,現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規模較小。近年來,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新殿宏偉壯觀,被世人譽為「海上布達拉宮」。如今台灣及東南亞各地的眾多媽祖廟都由莆田湄州媽祖祖廟分靈出去的。 湄洲祖廟是湄洲媽祖廟的俗稱、尊稱,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湄洲祖廟位於台灣海峽西中部湄洲,隸屬福建省莆田市。距莆田市區東南方40多公里處,從文甲碼頭乘輪渡20分鍾便可到達;東距烏丘島(烏丘原本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現為台灣省金門縣管轄)二十海浬。湄洲祖廟是全世界二千多座媽祖廟(宮)的祖廟。經過千百年的分靈傳播,隨著信眾走出國門,媽祖也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成為一尊跨越國界的國際性神祗。 除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外,寧波慶安天後宮,天津的天後宮,澳門的媽祖閣,台灣北港的朝天宮和鹿港媽祖廟為我國天後宮有名的大廟。
❼ 媽祖是什麼朝代的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專興於明、屬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媽祖文化體現了中國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
歷史上宋代出使高麗、元代海運漕運、明代鄭和下西洋、清代復台定台,這一切都體現海洋文化的特徵。中國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
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由航海關系而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中國民間信仰崇拜神之一。
❽ 有湄洲島的嗎湄洲島媽祖神像。是媽祖的真身嗎
不是。湄洲島上來的媽祖自神像是巨型石雕媽祖像。
湄洲媽祖祖廟位於湄洲島北部的祖廟山上,1993年,正殿前方上建造了一尊高達14.35米的巨型石雕媽祖像,面向台灣海峽,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瞻仰。從山門至升天樓的石階有323級,從天樓至媽祖石像的石階有99級,含有「3.23」和「9.9」,即媽祖誕辰和升天的月日之意。
(8)湄洲島媽祖是什麼朝代雕刻的擴展閱讀:
媽祖,作為民間神祈,道教神祇,護航海神,自宋經元、明、清等幾代傳播迄今已歷千年以上。奉祀媽祖的宮廟,在中國沿海各省、市,例如莆田、潮州、揭陽、汕頭、汕尾、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內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區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媽祖廟。
《媽祖宮集成》乃匯集全國30個省、市(包括港澳地區)500多縣、市有關節媽祖宮廟的記載而成。隨著元明清之間航泫交通的日益發達,也隨著華人足跡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東南亞、加拿大、美國乃至法國巴黎、丹麥、南美的巴西等。
❾ 在湄洲島有媽祖的雕像的是哪裡
嗯。媽祖的園林。進去需要門票30元。
地圖。
❿ 莆田湄洲島上的媽祖廟創建距今有多少年
此廟建於宋雍熙四年(987年)
莆田新城網上面有很多這樣分享,你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