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象牙上雕刻
⑴ 關於象牙雕刻。。。
如你提供的尺寸,雕刻價格介紹如下:(指滿雕刻,單面雕刻價格減半,指手工雕刻價,版數控機雕權,微雕無法實現,圖文無區別,價格大概200左右,指的是批量,單個加工比手工雕刻還貴)
平面微雕:全文字2000左右,圖文並茂3000左右.
平面精細雕刻,圖文並茂,千元左右。
立體仿實物雕刻,3000以上。
透雕,鏤空,立體雕刻,平面雕刻並用,5000左右。
以上價格指的是雕刻專業技師價,聘請著名雕刻大師完成製品,萬元以上。
學徒工或非專業人士加工價格低廉,不建議使用。
以上是我所了解的象牙雕刻行情,特此奉獻。
希望能幫到你。
⑵ 戴象牙雕刻的飾品有何庇護意義(諸如辟邪之類的)
象牙雕刻
ivory carving
在象牙上雕刻出各種圖案和形象,通常也指用象牙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藝品。簡稱牙雕。
沿革 牙雕歷史悠久。中國象牙雕刻的發展經歷了4個時期。
①原始社會時期(公元前5000~前2000)。最早的牙雕工藝品是公元前4800多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小盅、匕等。其中牙雕小盅外表陰刻席紋等圖案;匕的柄首似鳥形,並陰刻幾何圖案。這些牙雕已運用掏膛、淺刻、磨光等工藝。在公元前4300~前2500年的山東寧陽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了象牙鏤雕筒、象牙梳以及牙珠、牙管等。其中象牙鏤雕筒以整段象牙掏空、鏤雕而成;象牙梳有16齒,齒較短,把長而厚,以鑽圓孔、陰刻、鏤雕等技法製成。大汶口牙雕比河姆渡牙雕在工藝上又進了一步。
②商周時期 (公元前16世紀~前256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象牙的梳、筒、杯、碟、碗、鶚尊、飾片等,其中婦好墓出土的兩件象牙杯最為珍貴,體現出高度的藝術水平。其中一件夔鋬杯的形狀似觚,通體以雙線陰刻繁縟精細的饕餮、夔龍、鳥等圖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鑲嵌綠松石,圖案周圍刻以細纖的「回」紋作為襯托。杯的一側安以鳥、夔龍圖案的鋬(提梁),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鑲嵌綠松石。另一件象牙帶流虎鋬杯,高42cm,直徑10.6~11.2cm,壁厚 0.9cm,是現存歷史上最高的象牙杯。
西周史籍記載的牙雕工藝品有尊、觚、笏,以及象牙裝飾的床、象輅等。春秋初期的劍柄鞘牙雕工藝品,是以整根象牙雕刻而成,鞘中掏空,以納劍,外表淺刻精細的蟠夔紋。
③秦、漢至宋時期 (公元前221~公元1279)。這一時期由於象牙數量不多,所以極為珍貴,由宮廷控制,禁止民間使用。宮廷使用的牙雕工藝品有印、笏、牌、束帶、尺、刀柄、劍鞘、發簪、球等,但傳世和出土文物很少。象牙製成的雙印,上刻書文66字,佩戴於腰間以辟邪。象牙笏為五品以上官員所用。唐代出現染色、傅彩的牙雕工藝品,即將象牙雕成器具,磨光後染成紅、藍、綠等色,再在其上鏤刻圖案,有的又在鏤刻圖案上施以彩繪。這一技法對後世的象牙雕刻產生深遠的影響。日本奈良市正倉院至今還珍藏唐代彩色牙雕,有的完好無損。宋代出現象牙球,即以一塊完整的象牙,巧妙地從內至外,逐層雕鏤成一層套一層的同心圓的薄殼牙球。當時已有3層,各層可自由轉動,稱為鬼工毬。金代女真族的牙雕腰帶稱為吐鶻,大多以狩獵為題材,為中、下級官吏所佩戴。此外,金代宮廷還明文禁止民間以象牙製作器皿,或裝飾刀柄、床榻等。
④元、明、清時期(1279~1911)。這一時期的牙雕工藝有較大的發展。元代官府設有牙雕作坊。帝王禮儀繼承古制,出行乘象輅,車輛和坐椅上裝飾象牙雕刻的龍、螭等圖案,並飾以描金。在社稷祭祀禮儀場合,官員都使用牙笏。御用監負責造辦御前所用的牙雕工藝品。
清代象牙進口增多,為牙雕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在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設有牙雕作坊,專為宮廷雕刻象牙器具,並從江蘇、廣州召募優秀匠師施天章、陳祖章、黃振效等進宮。他們留下的傳世作品有「漁家樂筆筒」(典型的宮廷牙雕工藝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乾隆年間的(1736~1795)的牙雕珍品「月曼清游圖冊頁」,此作品是在宮廷畫家陳枚的「百美圖」的基礎上,由廣州匠師陳祖章在其他廣州、蘇州匠師配合下,根據牙雕技藝特點,並採用染色和鑲嵌技法創作而成。清代,除宮廷外,廣州、蘇州民間牙雕也很興盛。廣州牙雕的品種很多,有席、梳、扇、筆筒、鼻煙壺、瓶、煙嘴、燈具、插屏、牙球、龍舟等。其中以鏤雕的象牙球、龍舟最為突出,並銷往歐洲。乾隆年間,廣州匠師翁伍章製作的象牙球已有 9~12層,後經其子翁彤、孫子翁昭的不斷努力,到20世紀初,象牙球已達26層,並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金獎。廣州牙雕風格趨向寫實,並且吸收了大卷葉、寫實花卉等外國圖案的長處,又以染色、螺旋狀的連接部件為特色。蘇州牙雕吸收了竹刻、繪畫等傳統藝術的特長,山水題材作品具有國畫風格,婦女和兒童形象仿效工筆畫,而花卉又有畫家惲南田流派的氣質,各種圖案古色古香,有著清淡明朗、秀美野逸的風格。
除中國外,其他國家的牙雕也有悠久的歷史。在歐洲的法國多爾多涅河地區,發現了距今 4萬年的牙雕工藝品。埃及開羅博物館珍藏有公元前26世紀牙雕帝王肖像和梳妝用具。希臘克里特島也出土了米諾斯文化時期(公元前3000~前1100)的牙雕藝術品「蛇女神」和人像。古羅馬帝國時期最著名的牙雕是"布里西亞首飾盒"(23×20×33cm),上面飾有15塊浮雕牙雕。現藏於義大利布里西亞博物館。8 世紀,西班牙象牙雕刻有了發展,並以科爾多瓦和昆卡為中心,品種以首飾盒為主。13世紀,歐洲牙雕以法國巴黎為中心。15世紀初,義大利威尼斯、佛羅倫薩的牙雕興起,作品主要是宗教人物像或鑲嵌象牙雕刻的櫥、櫃等傢具。17世紀,德國牙雕藝術家G.佩蒂爾、C.安格邁爾等聞名於歐洲。17世紀後,歐洲牙雕流傳到中國。20世紀以來,歐洲牙雕逐漸衰落。
在亞洲的印度河地區,發現了公元前2500年的牙雕。在公元前1800年,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是傳統的牙雕產區。阿富汗在公元3世紀也產牙雕。17世紀,在印度邁索爾創建了牙雕學校,傳授牙雕技藝。在非洲,15世紀的著名牙雕產於奈及利亞的貝南。紐約、巴黎的博物館都藏有貝南牙雕。
⑶ 為什麼象牙雕刻出來的東西很美
因為象牙為大象身來上最堅固的部分自,其光潔如玉、耐用、珍貴勘與寶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機寶石"之美譽。象牙雕刻藝術品,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精美的雕刻藝術,倍受收藏家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
⑷ 為什麼後來象牙只用來製作帝國徽章和宗教工藝品
7世紀初年復以前,印度制和非洲的象牙大批湧入君士坦丁堡,價格也較便宜。公元619年,亞歷山大港被波斯攻佔後,帝國失去了與販運象牙到陸上貿易城市商人的聯系,拜占廷的象牙雕刻停止了。直到9世紀末利奧六世在位的時候才恢復象牙貿易。但到那時候,象牙已變得非常稀有,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一般只用來製作帝國徽章和宗教工藝品。
⑸ 為什麼中國要把成昆鐵路象牙雕刻獻給聯合國
成昆鐵路工程艱巨,全線修建各種橋梁991座,總延長92.7km,占線路長度的8.5%;隧道427座,總延長341km,占線路長度的31.5%;橋梁、隧道總延長達433.7km,占線路長度的40%。在橋隧密集的一些地段,橋隧長度竟占線路長度的80%以上。成昆鐵路橋梁、隧道總延長超過了北京至山海關的距離。全線土石方9687萬m3;擋土牆和路基加固工程163.4萬m3。成昆鐵路是一條高標准、高質量的山區鐵路干線。高標准、高質量的取得,依賴的是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結構、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的廣泛採用。經過全國各單位1200多名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直接參加的新技術戰斗組與全體築路人員的努力奮斗,在牽引動力、通信信號、線路上部建築、橋隧土石方各項工程快速施工等四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使我國的鐵路修建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
成昆鐵路的修建技術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別獎」。
中國送給聯合國的禮物—成昆象牙雕。這座象牙雕刻是1974年中國贈送給聯合國的禮物。它描述的是1970年通車的成昆鐵路。這條鐵路全長一千多公里。連接了中國南方的雲南省和西南方的四川省。這座象牙雕用八支象牙雕成,98個人雕刻了兩年多,工藝的精湛令人贊嘆。你甚至可以看到刻在火車里的細小人物。今天,許多到美國旅遊的中國人都會參觀紐約聯合國總部,在這里,他們會發現,中國致送給聯合國的第一件禮物,是一座關於鐵路的雕塑。見圖,這是一張象牙雕成的成昆鐵路。它與美國的月球隕石、前蘇聯的人造衛星並列!為了製作這高1.1m寬1.95m的雕塑,140個人用了8顆象牙,鐵道部曾開了一趟專列帶著雕刻家沿著成昆鐵路走了一圈,用於采風 .
陳列在聯合國總部的「成昆鐵路」象牙雕塑,它被喻為人類探索建築三大成就之一。
⑹ 為什麼拜占廷象牙雕刻師享有特權
早在公元429年,《抄狄奧襲多西法典》由拜占廷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和瓦倫提尼安三世發布後,用象牙作宗教藝術品和非宗教物品就有嚴格規定。當時的象牙雕刻師享有特權,體現出統治者對象牙雕刻的重視。法典免除象牙雕刻師加在其他工匠頭上所有的公民義務,這樣他們就可以使工藝日進,把這一行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⑺ 象牙雕刻的基本特點
1.明清的象牙雕刻都以小件居多。
2.象牙雕刻製作要經過鑿、鏟、開臉、磨、彩回熏五道工序,答明代象牙雕刻主要採用「圓雕+浮雕」兩種技法相結合,雕件風格多以圓潤細膩的把玩小件為主。
3.明代牙雕人物最出色,常見有仕女、現音、八仙、福祿壽三星和十八羅漢等,特點是人物的動態是藉助象牙料的自隅彎曲之形。
4.隨形雕刻,只是頭部兩側略有去料,全身去料很少,連手持器物都是隨料而做,不顧忌原來的形態;刀法簡練,衣紋採用富有裝飾性的大折疊式和陰劃線表現。
5.清朝則在前兩種雕法的基礎上增加了透雕技法,工藝更趨復雜繁瑣,追求奢華效果。
6.區別真假象牙的重要標志是看牙紋,真象牙的任何切面上都可以觀察到一種類似鏇削的線條,呈圓弧狀兩組交叉,而具菱形網格,也叫牙紋。
⑻ 象牙的雕刻工藝
雕刻形式象牙球
因商貿的需求,民間藝人仿自石雕,創造了鏤空雕花、專門用作觀賞的象牙球。這種象牙球交錯重疊,玲瓏精緻,表面刻鏤著各式浮雕花紋。球體從外到里,由大小數層空心球連續套成,外觀看來只是一個球體,但層內有層。其中的每個球均能自由轉動,且具同一圓心。並且象牙球里外每一套球均雕鏤著精美繁復的紋飾,有百花、龍鳳及山水人物等數種。球與球之司相互連接,雕刻外層球體表面較易,但刻鏤內層許多球體時,因施工空間的限制,很難,所以象牙球工藝會讓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這種球被稱為「鬼工球」。到清乾隆時期,有了更大發展。起初廣州牙雕藝人借鑒石獅口中含珠的鏤雕形式,經過細心的設計與鑽研,並加以大膽的想像和巧妙的手藝,用象牙材料創作了球內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從開始的1層,至清乾隆時期發展到14層,再到清末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60層,確是我國象牙雕刻中的一種特殊技藝。
牙雕工藝
中國的牙雕工藝
·商代牙雕工藝水平已很高。主要作筷、杯。紋飾和青銅器的風格雷同。
·春秋時期象牙除作生活用品外,還作劍鞘等。
·到唐代,象牙的鏤雕工藝達到很高水平。
·元代在皇宮內成立了牙雕加工部門。
·17世紀我國象牙雕刻造詣很深,可雕出幾個層次的雕件。
·19世紀中國牙雕已具工業規模,並大量出口。雕刻內容有民俗、飛禽、走獸、花卉、童趣、神話、景物等等。
·20世紀象牙雕刻已較少,更多的用於製作實用小物,如鏡框、麻將牌、把手、杯托、葯稱……等。
宮廷象牙
從康熙時起,被徵到清宮造辦處的牙雕工匠就不斷地創作製造著。這些身懷絕技的匠師,有的來自廣東,有的來自江蘇。當然,他們能做到讓皇帝真正滿意並不容易。因為在清中前期時,皇帝認為蘇、寧、杭、嘉、粵等地的牙雕都有「外造之氣」,粗糙又笨俗,不符合宮廷的口味。皇帝的藝術標准范疇是既要雅秀,又要精巧。這樣,這些工匠在遵照皇室的要求製作時,就得精心構圖,避免廣東牙刻繁復堆砌、刀鋒畢現的缺陷。他們在牙雕中糅進畫風和竹刻技巧,使作品較之北方渾朴簡練的風格,則顯得雍容精細;較之南派的繁復堆砌的雕刻工法,又顯得清秀典雅、細致簡潔。有些工匠因為設計、雕刻都得到皇帝的賞識,所以能夠得到皇帝的格外恩准,在作品上刻上他自己的款識。如黃振效刻的「漁家樂」筆筒和「雲龍紋火鏈套」,李爵祿刻的小方盒,陳祖璋等人刻的「月曼清游冊」等。這些作品以嫻熟的刀法、精細的雕琢,賦予作品以挺秀清新的姿彩,顯示出種種自然清逸的雅韻和技師們敏智的才幹。
⑼ 關於象牙雕刻的問題
長度有什麼要求
⑽ 清代象牙雕刻有何特點
清代象牙有幾抄類,非亞猛襲三種原料,品質為血、黃、白,非牙血白居多,亞黃居多,能照透的黃、血,猛(新時)。白照不透。
古董牙表麵包漿(紅黃)厚一點其它應該無分別。特點不缺:亞洲牙和非洲牙紋理#角度均大於115度,只有猛獁象牙紋理角度小於或等於90度。
要有專業見識積累。專業眼光分辨象牙紋理、顏色才能分析是否真象牙。
象牙橫切面有獨特顏色紋理,近皮處明顯,近心處淺。
清代的象牙雕刻比較發達,象牙雕刻在清代中期比較繁榮,用竹子和象牙雕刻結合生產的鳥籠,是當地的特產。另有小件平板的深浮雕、鏤空雕和平刻,紋樣多用民間故事、戲曲故事、吉祥圖案和當地風景,在不到4英寸寬的牙板上刻大觀園全景或成都杜甫草堂全景,層次豐富,雕工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