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玉雕作品是如何在雕刻下栩栩如生的
A. 雕刻的具體過程
第一步,相料。相,即看。所謂相料,就是在一塊河磨玉的原石上仔細的觀察,這是設計製作河磨玉的行話。先把一塊河磨玉原石用清水沖洗干凈,在沖洗過程中,便反復觀察。一是相看其皮的顏色與薄厚。二是相看有沒有「露肉」的部分,即在原料上尋找能夠露出石皮的玉質,以此來判斷內部的玉質顏色。三是相看河磨玉原石形狀,適合站立式設計製作還是橫卧式設計製作。
第二步,問料。俗稱「開窗」。就是相完料之後,在河磨玉原石上選一處合適的部位,用金剛石圓鋸片在此切割下來一塊石皮,使其露出裡面玉質。切割時的面積大與小,以石皮薄厚而定,見到玉質為原則。從中觀察玉質顏色及紋理,以便作為玉雕作品選題構思。
第三步,選題。即確定作品創作主題。通過對河磨玉原石的「開窗」觀察,基本掌握了河磨玉的玉質顏色和紋理形態,然後根據這塊河磨玉的形狀及玉質顏色選擇表現主題的玉雕作品。如果有一塊造型美觀,質地優良,顏色純正的河磨玉,再加上設計合理,構思巧妙的題材和精湛的雕琢技術,這塊河磨玉的價值就要超出自身價值的數十倍,所有說選題是十分重要的,是很關鍵的一步。
第四步,設計。對河磨玉的設計,必須內外兼顧,相輔相成。無論什麼樣的題材,首先考慮好河磨玉多彩的外包石皮如何在玉雕作品中的利用。其次要擺正設計中主體與石皮陪襯的比例關系。如果把一件河磨玉工藝品,完全剝離掉它特有的石皮,那隻能算是普通玉器。河磨玉的價值將會大大的降低。
第五步,畫活與製作。在河磨玉原石上確定了雕琢玉器主題後,便開始畫活,也就是畫出設計製作的玉器最初圖形,雕刻者按著圖形線條用磨具雕琢作品雛形。然後再畫活再雕琢。如此循環若干次,由表及裡,施展雕琢技藝,直至成活,即河磨玉作品雕琢成功。但是,這還不能說成全部完工,最後還有一道玉器上光工序。
B. 市場上的玉雕,為何都雕刻成很薄的樣子
市場上的玉雕並沒有雕刻出很薄的樣子,在做玉雕的時候,主要看樣式來決定玉雕是不是會雕刻的很薄。而且有些玉雕是很粗的,比如手鐲和一些動物的雕刻。通常市場上的玉牌都是雕刻的比較薄的。畢竟對玉牌來說,如果雕刻的很厚的話,那麼就會影響美觀,很不好看,而比較薄的玉牌看起來美觀一些,也不會顯得很厚重。
不過,雖然玉雕的仿製品比較多,但是可以選擇正規渠道以及價格比較高的玉雕,這樣的玉雕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問題,而且玉質也比較好,比較通透。
C. 玉雕的雕刻技法一般有哪些
1、內雕
內雕主要是用於花、鳥、草的雕刻。這種用於花鳥的雕刻必須要精細,因為每一種動物、植物都要有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鳥類的站立有傾聽的神態,飛翔時羽毛有立體的感覺。
2、浮雕
浮雕是玉雕師在一塊平面上將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來,使它脫離原材料的平面。
3、透雕
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浮雕的背景部分。透雕分為兩種:一是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它的背景部分,分為單面雕和雙面雕。有邊框的稱之為「鏤空花板」。第二種是介於圓雕和浮雕之間的一種雕塑形式 ,也叫做凹雕或浮雕。
4、圓雕
圓雕也叫做立體雕,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的進行雕刻。它是雕件藝術的表現,觀賞者看圓雕,可以從各個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側面。
5、淺浮雕
淺浮雕起位較低,形體壓縮大,平面感強,很大程度的接近於繪畫形式。它不靠實體來營造實體性的空間效果,它更多的是利用繪畫的描繪手法或是透視、錯覺處理方法來塑造抽象的壓縮空間,因為這有利於加強浮雕載體的依附性。
6、中浮雕
地底一般要比浮雕深刻一些,層次變化也更多,一般是2-5毫米,這種厚度是根據膛壁的厚度來決定的。
7、高浮雕
高浮雕起位較高、較厚,形體壓縮程度小,其空間的構造和塑形特點更接近於圓雕,甚至局部的處理方式也是運用圓雕手法。
8、廢料巧用
廢料巧用可以降低作品成本,節省玉料資源,創造出和成品料同等價值或者高出玉料價值的工藝品。玉料是不可再生資源,「廢料巧用」顯得尤為重要。
D. 現在的玉雕大師哪個有潛力
張愛光大師可以說是非常有潛力了。
青田石雕藝術大師張愛光,1995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專組織和中國屬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文藝家」稱號。1998年7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評為「浙江省優秀工藝美術專業技術人員」,同年12月獲青田縣文聯頒發的95—98優秀文藝獎。1999年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2000年4月被青田縣委和縣政府評為青田縣第三批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2年2月被麗水市委和市政府評為麗水市第五批中青年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4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同年被地礦部中國寶玉石協會授予「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榮譽稱號。
玉雕大師張愛光作品——竹林七賢
E. 雕像是雕刻的栩栩如生還是惟妙惟肖
要看情況的
東方抽象,夾注了工匠的理解,所以是惟妙惟肖
西方巨像,傾注了雕師的心血,所以是栩栩如生
F. 玉雕是怎麼雕成的
玉雕來總稱玉器,有悠久的歷史。我自國在新石器時期已有玉佩出現,商朝的琢玉技藝就比較成熟了。玉雕的材料,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翡翠、水晶、瑪瑙、黃玉、獨玉、岫玉等幾十種。因為玉本身性質細致、堅硬而溫潤,或白如凝脂,或碧綠蒼翠,色澤光潔而可愛,適合製作名貴的裝飾品。玉雕藝人善於利用材料本身的花紋,因料設計色調和形態,通過精心構思創作出許多精美絕倫的玉雕珍品。如北京玉器廠製作的水膽瑪瑙製品《旭日東升》,就是一件珍品。什麼叫水膽瑪瑙?其中的水是在億萬年前火山爆發時,水蒸氣被岩漿密封,冷卻以後凝結而成的,因為它呈現膽狀,所以稱之為水膽。而水膽外面的岩漿隨著歲月的流逝,密度不斷增加,便形成了瑪瑙,這在自然界是極為罕見的。北京玉器廠藝人就是利用水膽瑪瑙的自然特點,雕刻出一輪紅日從海面上噴薄欲出、浪花飛卷、仙鶴齊鳴的景象,有如天成,令人稱絕!
至於玉石的製作,一般人以為是用雕刀刻成的,其實不然。玉石的質地很堅硬,雕刀刻不進去,而是採取琢磨的方法,即在製作時,用各種形狀的鑽頭、金鋼砂和水,根據作品形狀把多餘部分琢磨掉。因此完成一件玉雕作品要花很長的時間。
G. 玉雕的工藝特點
因料施藝 因料施藝是玉雕中首要的工藝。玉雕為工藝創作,無定形。玉雕需想像,並注於玉石之上,無塗改性。每部作品均需從料性、顏色、形狀等出發,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鳥、花卉、動物創作中更是因料設計,獨辟蹊徑。玉雕工藝悠久,其因料施藝之工藝日臻合理。歷史上只以小件為主,製品單一,數量有限。隨著工藝的進步,技藝的提高,因料施藝的技能越來越高,作品更豐富多彩。其玉雕形狀、作品大小、色彩合理利用等均為因料施藝而獲得最佳的效果。
二、剜臟去綹
臟、綹是玉器製品中之大忌。剜臟即把玉中的雜質去掉,使玉更純潔、明亮。琢藝軒和田玉的穆宇靜老師介紹,玉雕大件難以找到通體皆無一雜質的玉料,要盡其所能剜臟,余其形狀,根據其特徵設計作品,最大限度地用料。在這方面琢藝軒奉承大巧不工的設計理念,追求「唯美、唯藝、唯精」,通過對上等和田籽料的設計彌補其瑕疵,如果沒有能力讓其成為傳世精品,寧願讓其保持億萬年造就的形態而不去破壞它原有的美感。在作品的製作過程中,玉體或再次或多次顯露雜質,或黑色或白點或米粒狀雜質等,尤其是在正面的主要部位,這是設計人員最難處理的問題,均要盡力處理掉或「遮住」。玉製作品很多因剜臟而改變作品的原定結構,既去掉臟斑又使其結構造型趨於合理,煞費玉雕者之苦心。
去綹。綹即玉中之自然裂紋,沒有一定形狀、方向和規律。綹的成因受自然力沖擊、受冷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綹的種類有斷裂紋、破碎紋、龜背紋、炸心紋、炸驚紋等。玉的加工在選料和雕琢中首先要注重紋綹的處理,或順綹鋸玉或躲綹。去綹後根據料形進行設計。在設計後的雕琢中,亦多有再次出現紋綹,曰「紋線」、「水線」。需設計和做工者苦思冥想使其去綹改形,受到意外之效。玉雕作品無定型,剜臟去綹,雖去不利,卻有「因禍得福」另有創意之效。
三、化瑕為瑜
瑕本為玉中之忌,然玉中難求晶瑩剔透之碧玉,尤其在開采百年後,珍惜玉石資源、充分利用玉料,早已被玉雕專家們注意,形成「化瑕為瑜」的雕琢工藝特點。化瑕為瑜所創作的作品不但不影響作品,更使作品形象生動,增加逼真之感,達到普通玉料所達不到的效果。
四、廢料巧用
廢料巧用其目的為珍惜玉料資源,降低作品成本,創造出與成品料同等價值或高出成品玉料價值的玉雕工藝品,尤其在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的玉資源,「廢料巧用」更是難能可貴。
五、俏色巧用
俏色巧用為玉雕琢工藝的一大特點,為玉雕界普遍應用。玉色以綠色為主,兼備黃、黑、紅、白等色。有湖水綠、蘋果綠、草綠及綠白等色。有的玉為雜色玉,紅、黃、墨、綠諸色聚於一體,色彩斑斕,河磨玉玉色為墨綠,外包褐黃色之玉皮。玉料豐富的顏色和玉質為製作中巧用俏色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亦使玉製品精美、形象、生動逼真,給人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感覺,而使世人更加真愛。
六、浮雕
浮雕為玉雕工藝種類之一。在雕刻平面的底板上塑造或琢制形象,形體輪廓線近似繪畫,凸凹變化不一,不拘泥於形式,主要從正面欣賞。浮雕主要用於素活、爐、瓶熏、器皿之中,其他各類作品亦施以浮雕。玉雕作品因浮雕各種花樣、紋飾,使作品古色古香、典雅華貴。浮雕的種類較多。
淺浮雕:即雕刻較淺,層次交叉少,其深度一般不超過2毫米,淺浮雕對勾線要求嚴謹。常用以線和面結合的方法增強畫面的立體感
中浮雕:「地底」比淺浮雕要深些,層次變化也多些,一般地子深度為2~5毫米,也根據膛壁的厚度決定其深度。
深浮雕:層次交叉多,立體感強。浮雕的圖案有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各種變形紋樣如回型紋、雷紋、勾蓮紋等。一類為寫實圖案如花卉、草蟲、鳥獸、山水、人物及具象型的龍鳳、吉祥圖案等。各種變形的傳統動物紋樣使器皿古樸、庄嚴、厚重。植物圖案紋樣富麗輕巧。幾何紋樣使器皿穩定均衡。變形圖案紋樣常施在器皿的腹、頸及各種邊沿上。
七、透雕
透雕是浮雕的進一步發展,又叫鏤空雕。是在淺浮雕或深浮雕的基礎上將某些相當於「地」或背景的部位鏤空。使形象的景象輪廓更加鮮明,使作品能體現出玲瓏剔透、奇巧的工藝效果。透雕使玉雕作品層次增多,許多作品花紋圖案上下起伏二三層乃至四層。由於層次增多,花紋圖案、景物上下交錯,景物遠近有別。因其工藝復雜,製作難度較大,採取鑽孔穿透碾磨法,故鏤空處上下層的線條錯落復雜,在拋光時最為費時費力,然而透雕藝術效果最佳。
八、圓雕
又稱「園身雕」,屬三維立體雕刻。前後左右各面均須雕出,觀賞其物不分正面、側面,可以從四周上下任何角度欣賞,器如實物,只是比例差異而已,有實在的體積。圓雕工藝應用最廣的品種是素活類和人物類。北玉圓雕工藝聞名全國,器身與器蓋比例合適,配件精緻,修飾華麗、富貴。通體作品形同實用器物,然而卻是一件精緻的工藝品。
九、內雕
內雕是較復雜的工藝。在一塊玉料上雕刻里外二層或三層景物,玉雕業稱之為「絕活」。從民國時期至建國初期,由於工具條件所限和玉雕工藝尚不嫻熟,內雕技藝一直空白。20世紀70年代後,玉雕藝人探索內雕技藝,並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十、螺紋組合
螺紋組合是將工業螺紋、組裝工藝應用於玉雕工藝品中。80年代後玉雕大件製品盛行。將螺紋引進玉製品中,效果理想。
此外,各類工藝雖分而述之,然在玉雕作品中很難分出某件作品為某種工藝,多數精品之作,將各種工藝集於一身,或以某一種工藝為主,其它工藝兼備。作品之精正在於此。
H. 形容雕刻的圖案的成語,如:栩栩如生
成語有: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出神入化、活神活現。
1、活靈活現 [ huó líng huó xiàn ]
解釋: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親眼看到一般。
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凶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2、惟妙惟肖 [ wéi miào wéi xiào ]
解釋: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各本序跋題辭〈讀聊齋雜說〉》:「形容惟妙惟肖,彷彿《水經注》造語。」
3、呼之欲出 [ hū zhī yù chū ]
解釋:呼:叫,喊。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出自:宋·蘇軾《郭忠恕畫贊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譯文:郭忠恕在畫中,好似呼喚下就出來。
4、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解釋: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聲,他連忙答應。金聖嘆:『真正出神入化之筆』。」
5、活神活現 [ huó shén huó xiàn ]
解釋:形容生動逼真,像真的一樣。
出自:近代 杜鵬程《年輕的朋友·第一天》:「他把衣袖一挽,活神活現地比劃著說,好像他真的在破壞鐵路一樣。」
I. 如何贊美雕刻作品
給你一段描述木雕作品的文字:
那些刨花鋸末,飄盪著杉木的新香。嬉內笑的孩童,拿著容捲曲的刨花玩耍;東家吸著水煙筒,看著躬身雕鏤的師傅,鑿子刻刀齊飛,刀法嫻熟,技藝高超。一棵棵杉木,躺在寬埕上,在木匠手中,變成各種木料,我彷彿看見年老的師傅,在杉木身上刺青紋身,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一種種植物瓜果,活色生香。當被裝上屋宇之後,生命開始了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