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雅風雕刻的橄欖核怎麼樣

雅風雕刻的橄欖核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1-02-26 01:26:01

① 核雕名家藝人

核舟記那麼有名的,取個同音的吧,核周吉,寓意又贊,周到吉祥

② 橄欖核雕刻大師有哪些 以及有哪些作品

蘇州名家幾百上千個,何以羅列啊。單就百度網路裡面羅列的近代小有名氣的雕刻大師:
朱堯力:
光福舟山下中人,師從朱宏偉,在蘇州核雕刻業中小有名氣,雕刻的羅漢頭講究神態。做工細膩,作品供不應求。,其細致的工藝及合理的價位,在上海有著一定的美譽度。

周義清:
1968年4月5號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舟山村--核雕老街。從小就受核雕刻文化的熏陶,對核雕刻有著一種痴迷的愛好。
1985
年學校畢業後就開始進入村辦廠:舟山核雕廠正式拜師從事橄欖核雕刻行業。受過多名師傅的指導,在當時同行一起進廠學習的同伴中算得上是郊郊者;擅長雕刻各
種佛教題材的人物作品,特別受到玩家的喜愛;後工廠解體,於1997年到無錫靈山大佛,面佛修心;在這九年中仍潛心於橄欖核雕刻.從沒放棄對核雕刻的研究
和創作,在這九年中製作了各種適應於不同層次玩家的佛教類題材的作品,在業界小有名氣。
隨著核雕刻行業的大好形勢,周義清師傅於2005年回到老家舟山老街;直接面向各類核雕玩家製作各種不同題材的作品;雕刻技術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他的知名度也從此在蘇州核雕業中名聲遠揚。
他的布袋佛像,姿態各異,可愛可親,是周義清師傅的所有作品中最受不同玩家歡迎的代表作品,很受各地客戶的推崇;他的部份精品多被藏家所收藏,市場上很少見到;他的作品極具收藏價值。

孫興軼

西人,從小喜歡畫畫,國畫、水粉畫都很擅長。自幼打下了一定的繪畫基礎,1997年開始製作燙畫藝術,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懷有深厚的感情。從藝10餘年,
是我網上認識的第一個來光福找我的網友,酷愛橄欖核雕刻,後從師於:鄧建學.開始了橄欖核雕刻藝術生涯。經過自已的刻苦鑽研.已經青出於蘭而勝於蘭;

陳滌非
徐州人,年過而立,因多種原因喜歡上了橄欖核雕刻,孤身一人不遠千里,到蘇州投師於核雕大師丁國良,又受多位高手的指點,在羅漢雕刻上有了自已獨特的風格,頗受客戶喜歡.;

雅風簡介
2008-08-11 09:32

州人;64年生;中國美術學會會員;蘇州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民間工藝家協會會員;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在紅木雕刻廠工作;後自已研究橄欖
核雕刻.在從事核雕刻的十幾年中,他的代表作品:十八羅漢,布袋佛,招財豬等深受玩家的好評;部份作品曾在省市參展中獲得銀獎,銅獎等多項獎項.其獲獎作
品均被藏友收藏.
雅風他除了創作,多年來還不遺餘力地在推廣核雕知識;傳播核雕製作技藝;宣傳核雕藝術文化;為了能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和接受核雕藝術,他經常在網路上發布各
類核雕相關的文貼;同時讓更多的想學核雕刻藝術的朋友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為核雕刻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雅風和一般的純粹製做工藝品的藝人不同;他注重
作品的藝術性,單一性,精巧的工藝,強列的立體感,活潑的造型,流暢的線條和人物的神態;雅風的作品風格細膩,體現了蘇州核雕作品的精,細,雅的神奇魅
力。

殷雪芸(1928-1996)女,吳縣舟山村人。自幼隨父學橄欖核雕。抗日戰爭後停工。1972年蘇州工藝美術局
發現她有獨特技藝,安排她到蘇州工藝美術公司專做橄欖核雕,並培養了董蘭生等藝徒。1978年橄欖核雕作品曾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1979年又去西德、
法國展出。作品有《壽星》、《三星》、《十八羅漢》等。

須吟笙
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寫意羅漢頭的鼻
祖,羅漢頭的山峰,尚健在,蘇州光福舟山人,是蘇工核雕殷派第二代傳人,師從殷根福(?-1940),和殷根福之兒子殷榮生、女兒殷雪芸同時學藝橄欖核雕
刻,作品有橄欖核雕《楊家將》三件須老先生已經八十多歲,少有作品上市,其實須老先生還雕東西,但只是為了應付宣傳做做樣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點不從心
了,由於年齡的關系雕的東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須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認的,他的羅漢頭可算殷前輩十八羅漢雕刻開派以來十八羅漢頭雕刻的一個里程
碑,現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謂名家除了繼承還是繼承,沒有一點點的發揚,須老先生的東西不多,新的幾乎不出,現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為須老先生的工
藝境界已經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經很難覓得。我去了數次也未能如願。到是在民間還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羅漢頭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麗娟是須吟
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藝品廠一帶一出來的徒弟(這一點鮮為人知)。其早年從事過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欖核雕中除了雕刻羅漢頭之外還有偉人頭像為大家所
知,還有一些其他題材的單子,但留存的已經很少。曾在舟山工藝品廠成立後在其中指導廠中學徒,可以說現在青壯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導過。

鍾年福
1927
年臘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歲開始學習雕刻,師從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藝品廠,1973年4月7日成立東山工藝美術廠。可以說為舟山的橄欖核
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鍾老刀法粗曠,作品特點鮮明,為了愛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無人能出其右。也從事過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質的雕刻。大女兒
鍾菊英(在89年後就不從事雕刻因為眼睛不好)、大兒子鍾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從事雕刻)、二女兒鍾菊仙(現在還在從事雕刻)。開門徒弟是鍾火元、其他徒
弟有謝才元、鍾秀琴、周雪官、須培金等,在舟山工藝品廠時指導過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

謝才元
1957
年生人,1973年進入舟山工藝品廠學徒,通過自己的努力練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開始自己創作,其現在正當壯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羅漢頭能看
到須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羅漢頭和吉慶有餘等題材,在舟山工藝品廠時曾和須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羅漢相。開門徒弟是朱紅為,還有徒弟陶菊英、
徐月明等。

鍾秀琴
1959年生人,師從鍾年福、鍾元慶、須吟笙。1973年進入東山工藝美術長,與須培金和周
麟鳳同時開始學習核雕,可以講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輩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細膩中能透露出鍾年福的粗曠,須吟笙的寫意和鍾元慶的工整,可以
說是集大家之所長,代表作品是走獸十八羅漢、走獸八仙、圓雕雲彩八仙及許多題材的單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
出生於核雕之鄉舟山村。師從顧仁笙,曾工作於舟山工藝品廠,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斷的深挖創新,終獲成功,創立了一種自己獨有的風格。尤其是在十八羅漢
頭這樣很能體現一個藝人的基本工的題材上更是力求完美,並且對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開發出鐵圓核、大四花等這樣核質非常高的原料。從不讓一條
質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場上。在近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雖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確實帶出了不少優秀的徒弟,並且他的許多徒弟(如胡君偉、蕭艷萍、殷
晨月等)現已揚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各種規格都堪稱精品,從27.500000000000004px~87.5px,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27.500000000000004px小籽和62.5px鐵圓核羅漢頭,表情豐富、刀工細膩、神態各異。

周麟鳳
1961
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藝品廠(當時有周雪官、須培金夫婦,周泉根、周麟鳳夫婦,謝才元、鍾秀琴夫婦),刀法精準而細膩,現在為了丈
夫和愛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犧牲,放棄了核雕工作,專心在家照顧愛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務閑暇的時候雕刻一些小掛件,現在除了一些「壽桃」之類的小
件,在市場上很難見到其作品。

徐月明
1964年生人,自學成才,80年畢業之後開始從事核雕的學習和雕刻,使
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細致,而且有創新性,作品不俗氣,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體現出他的與眾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眾多核雕愛好者的喜愛。代表作品有文
財神、武財神、福祿壽、觀音、關公、以及眾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蘇州,曾經參過軍,做過生意,
並且是中共員,如此復雜的經歷之後還能靜下心來從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開始學習核雕,師從周建明,2003年開始自己創業,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濃重的
殷派風格,固化,傳統,刀工規整,傳統題材非常之多。現而今他已經另闢新路,創作了許多新穎的題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體現心中所想,能化平面
於立體,化呆板為靈巧,使作品活起來。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羅漢系列,觀音,鍾馗等。現創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羅漢和浮雕八仙過海。

胡君偉
1970
年出生,蘇州藏書人,原本從事石雕,後迷戀核雕,決定改行!拜周全根學藝!先在其媳婦處學2月羅漢頭而後經師傅指點2周後回家自己琢磨!經過多年的潛心研
究,他將原來的石雕工藝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藝中。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簡潔,流暢,內涵豐富!給人想像的空間!並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題材新穎,廣
泛。有花鳥藤蔓,人物羅漢,動物風景等!作品非常強調新意,造型靈活,布局合理,刀法簡潔細膩流暢,在後期的拋光處理,尤被業內人士誇好!他的代表作有達
摩,祝福,三駝,龜龍,錢眼。生生不息,知足長樂,負荊請罪,和氣生財,十二金釵等等。收比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吳麗君等,都在核雕行業中有一定的知名
度!

鍾靜峰
1971年生於舟山村,鍾火元長子,自幼深受父親核雕藝術的熏陶
1985年隨父學藝
1986年拜沖山佛像雕刻祖師李永良之子李榮壽為師,學習佛像雕刻。從藝二十多年來,主要作品有橄欖核雕「老子出關」、「西廂記」,紅木雕筆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紫檀木筆筒「紅樓夢十二金釵」、「八仙過海」等,其作品人物鮮明,刀功簡練醇厚,深受大眾喜愛。
曾獲
蘇州市吳中區工藝美學會會員
助理工藝師

③ 哪裡有文玩橄欖核雕藝人排名

繆小明,曹福抄英,鍾錦德,都傳恭,張良,楊洪武,宋梅英,李劍,李見東,梅芬,姜中華,核雕牛阿劉,陳素英,洪曉清,李智勇,徐志軍,丁國良,虞偉東,周春義,嚴孝其,陸小琴,董蘭生,丁惠榮,肖艷紅,李建豐,吳建東,許忠英,鄒麗青,宋水官,鄧建學,朱堯力,周義清,孫興軼,陳滌非,雅風,殷雪芸,須吟笙,周志堅,何志清,陳愛玉,陶莉華,胡小蘭,吳榮方,殷英,陶宇華,王篩俊,宋亞琴,顧平方,王義強,朱堯仁,陳敏,殷曉紅,須培達,朱靜安,須夢再,須小芳,周建興,沈元根,鍾擎峰,陳蓉芳,殷根福,鍾年福,鍾火元,謝才元,鍾秀琴,周泉根,周麟鳳,殷晨月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順序。想要購買文玩橄欖核雕,就去博寶網寶珍商城吧,那裡有不少名家作品。

④ 從a30到千燈鎮走高速怎麼走

千燈古鎮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古鎮千燈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古鎮物華天寶,人文薈萃,素有「金千燈」之美稱。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國學者顧炎武先生的故鄉,其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直激勵著天下無數仁人志士。遠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先氏生存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她美麗、富饒、古老而充滿生機,至今仍保留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 千燈鎮
」的棋盤式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沒想到千燈更小。說通俗點,就是一座小廟,一座破塔,一條石板街,幾個名人故居。沒有什麼東西好看,也沒有什麼東西好吃。" 假如這是你游千燈的感想,那你不是真正的遊客. 只能說你沒雅興. 千燈古鎮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游是很難讓遊客在腦海中留下記憶的;游千燈古鎮應該去尋千燈的文化. 千燈歷史上的名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顧炎武,顧堅等,古跡有:秦峰塔,古戲台等,文化特色的店鋪有:聚珍堂,雅玩閣等; 就歷史文化名人顧炎武而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這一名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顧炎武作為封建時代的偉大學者,他的道德言行,學問文章雖然帶有那個時代的局限性,但其對後世的進步影響還是不可磨滅的。 秦峰塔--又稱釋迦佛塔,位於千燈鎮尚書浦西岸,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從義開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廣寺基,建造此塔。因位於秦柱山之陽,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般若寺改為延福禪院,秦峰塔亦進行重建,從那時算起,至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了。 雅玩閣是一個不足二十平米的雕刻作坊展示室。店內有一師傅叫雅風,是一個正直的江湖藝人。店主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千燈鎮風景圖集(1)(20張)地女士叫芳芳,店中有著再現明奇人王叔遠的核舟記 一牧長不過4.5厘米、寬只有2厘米、高2.1厘米。的小小核舟,分上下兩層,共有8扇窗, 每扇窗都能打開。船上是共有29個人,一個人只有一粒黃豆大小,但每個人的五官清晰可見。船上還雕有牡丹等飾物。真是精妙絕倫。令人贊嘆不已 千燈類似的文游之地還人很多,絕非一天二天能看透的.需要你慢慢的去品,才能體會到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江南水鄉的古樸風貌,才能了解真正的特色獨具的千燈. 游千燈攻略 文游千燈 新核舟記 來到神往已久的千燈古鎮,從公交車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雕刻有:「千燈古鎮:四個金色大字的牌樓。走過牌樓進入千燈古鎮,前行大約百米左右便是古鎮景點的停車埸和售票點,邊上就是狀元碼頭和恆升橋。在恆升橋上可以一覽無余的觀看古鎮 全景。走下橋,前行幾十步左拐便踏上江蘇保存最完好,最長的石板街,走在石板街上前行幾十米便是古鎮 景點之一的顧堅紀念館。從顧堅紀念館出來第一看到的是對面小弄內一個酷似涵洞的水碼頭,是江南水鄉以前以船為主要交通工具時用來出行和回家時停靠船舶用的,也是小鎮居民做飯時淘米及洗滌時用來來取水的地方。邊上拐角處是一個不起眼的店鋪 走進店鋪是一個不足二十平米的雕刻作坊展示室。店內有一師傅正在認真雕刻作品。店主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女士叫芳芳,據店主芳芳介紹:店中的師傅是她聘請的專業雕刻橄欖核的技師雅風。 千燈鎮
是她店的一個招牌。在店主芳芳的熱情介紹下。我們有幸得見了再現:明奇人王叔遠的核舟記 在芳芳手中。一牧長不過4.5厘米、寬只有2厘米、高2.1厘米。的小小核舟,分上下兩層,共有千燈鎮風景 圖集(2)(11張)8扇窗,每扇窗都能打開。船上是共有29個人,一個人只有一粒黃豆大小,但每個人的五官清晰可見。船上還雕有牡丹等飾物。真是精妙絕倫。令人贊嘆不已 出了芳芳的店鋪,再往前行是古戲台,千燈館,因為天熱的原因,我們沒有繼續前行就回了,回時再次到了芳芳的店鋪坐了會兒,和芳芳聊了些雕刻的話題,真正做了迴文雅之士,別有一種樂趣。這次千燈游最難忘的要數是有幸見到令人敬嘆的核舟了,所以在走時特地留意了芳芳的店鋪之門牌和店名(南大街:107號,雅玩閣)。 崑山千燈古鎮:南大街俗稱:文人街,文化氣息很濃。 南大街:107號雅玩閣是一家專業製作文人雅士所喜好的蘇州橄欖核雕刻的作坊。 蘇州崑山古千燈鎮是 崑曲的發源地 崑曲的創始人顧堅的故居: 顧堅紀念館.就在南大街:116號:有崑曲現場表演 南大街上還有留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的故居有現場表演蘇州評台的古戲台,千燈館,等文人雅士游賞之地.
編輯本段鎮名由來
千燈鎮(3張) 千燈舊稱千墩。據清陳元模著《淞南志》載,崑山縣東南36里, 川鄉有水曰千墩浦,蓋淞江自吳門東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故名千墩。清宣統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 千燈鎮
其來歷傳說有二:一謂文人雅稱;一謂因墩上長滿茜草之故。1966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改名千燈迄今。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千燈位於長江三角洲,隸屬江蘇省崑山市,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12萬,其中本地人口5萬,外來人口7萬。她位於崑山市南15公里。東接上海青浦區,距上海虹橋機場30公里;西鄰蘇州,離蘇州市中心35公里。
編輯本段氣候及交通
千燈鎮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5℃;年平均降水量1097.1毫米,年平均日照時間2085.9小時,歷史極端最高氣溫39.0℃(2003年8月1日),歷史極端最低氣溫-11.7℃(1977年1月31日)。 千燈鎮交通便捷。北有滬寧鐵路、滬 千燈鎮
寧高速公路、312國道。蘇虹機場路東西向貫穿全鎮,與蘇州和上海虹橋機場直接相通。離蘇州市中心35公里,上海虹橋機場30公里,上海浦東機場95公里。蘇滬高速公路在千燈境內有2個互通,建成後,到上海虹橋機場、蘇州市中心只需15分鍾。與崑山相連的有南北公路、黃浦江路、順陳路三條主幹道。水路方面,吳淞江、尚書浦呈十字形貫穿全鎮,吳淞江為5級航道,通航能力300噸,尚書浦為8級航道,通航能力30噸。距離上海港60公里,太倉港50公里,張家港100公里。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從少卿山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說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春秋戰國時,地屬婁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地屬婁縣。西漢王莽時,婁縣一度改稱婁治。東漢建武(25-55年)時,復名婁縣。梁天監六年(507),婁縣改置信義縣,地屬信義。大同二年(536年),信義縣分置崑山縣,地屬崑山。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地屬崑山縣川鄉、全吳鄉,沿至清末。清宣統二年(1910年),建茜墩鄉,直屬崑山縣。民國17年(1928年),茜墩鄉核定為二等鄉,仍屬崑山縣。次年,縣下設區,茜墩鄉改為茜墩鎮,屬第四區。民國27年11月,撤銷區制,茜墩鎮復為茜墩鄉,直屬崑山縣。民國30年5月,茜墩鄉復為茜墩鎮,屬縣第四區。民國31年底,茜墩鎮改屬縣第八區。民國34年9月,茜墩鎮復屬縣第四區。同年12月,第四區改稱茜墩區。民國36年2月,撤茜墩區,茜墩鎮屬楊湘區。9月,茜墩鎮改茜墩鄉。12月,撤楊湘區,茜墩鄉為甲等鄉,直屬崑山縣。民國38年初 千燈鎮
,縣下設督導區,茜墩鄉屬第五督導區。1949年5月12日,茜墩解放。7月,建立人民政權。設茜墩區,原茜墩鄉屬茜墩區。1950年,改劃鄉鎮,建茜墩鎮,屬茜墩區。1956年12月前,撤區並鄉,分建茜墩鎮、茜墩鄉,均直屬崑山縣。1958年4月,茜墩鎮並入茜墩鄉。10月,實行政、社合一,茜墩鄉改建為茜墩人民公社,屬崑山縣。1963年5月,析茜墩公社置茜墩鎮,為縣屬鎮。1966年4月,茜墩更名為千燈。983年3月,實行鎮管村體制,千燈公社並入千燈鎮,仍屬崑山縣。1989年9月,崑山撤縣設市,千燈鎮仍屬崑山市。2003年12月,撤千燈鎮、石浦鎮建制,合並成立千燈鎮,鎮政府設在千燈集鎮。2004年3月,崑山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範區由千燈鎮託管。
編輯本段主要景點
三橋邀月
千燈龍樂易鎮於2010年5月15號開盤 投資顧問 李平 187 2100 4793 三橋是千燈水鄉橋文化的精華和縮影。跨過三橋,就跨進了具有二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千燈古鎮。三橋連袂而築,分別呈現宋、明、清三代的不同特色。東邊的小橋叫方涇浜橋,因河名方涇浜而得名,為明代特色;中間橫跨尚書浦上的三孔石拱橋為恆升橋,恆升取步步高升意,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瓏的木橋是黿渡涇橋,為宋代特色。三橋有一美麗的名字,稱為「三橋邀月」。
秦峰塔
梁天監二年(503年),延福禪寺僧從義,在千燈浦西、延福禪寺南、千燈鎮的中心,募建七級秦柱峰(現名秦峰塔),明洪武年間重修。該塔系磚木結構,高十一丈六尺一寸(合38.7米),橫斷平面為正方形,每邊長一丈四尺六寸四分(合4.88米),頂剎系鐵鑄,高二丈一尺(合7米),鐵葫蘆作頂,下焊八角環,每角立一紫銅小鳥,再下嵌四片白銅大耳形片,大耳片邊有鐵連接頂層四隻翹角,每角檐 千燈鎮
下系銅鈴,陣風吹過,銅呤叮當,煞是令人心曠神怡。塔內各層用扶梯連接,每層都用楠木作為底板,可直上頂層,舊時頂層設有茶室,各層外圍裝有木欄桿,可遠眺四方景色,清代方豪思有詩雲:「千墩墩上塔層層,高入雲霄礙野鷹。我欲登上觀四海,秋風病骨未堪勝。」明末塔坍。清,徑山僧嵩堂募捐重修,恢復原狀。雍正二年(1724年)7月,大風吹折秦峰塔頂,折頁上鑄有萬曆鑄錢數枚猶未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延福寺僧見雲募修,至四層,資盡而止。同治年間,太平軍與清軍作戰時,秦峰塔的各層擱板、扶梯、四周欄桿均付之一炬(現尚存頂層擱)。至此,不能拾層而上,遊人只能望塔興嘆。1962年、1963年進行「封角護塔身」保護性維修。1978年,進行「圍牆」護塔維修,1989年,進行加固塔剎、更換避雷針等維修。1994年,大修,恢復宋代風貌,遊人又可登塔遠眺。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釋迦牟尼涅盤像
名貴的緬甸白玉精雕細琢而成。白玉毛料1999年在緬甸發現,歷經三年艱苦開采,始現於世。玉料為一塊完整一體的純天然玉料。據玉材的天然造型,經過精心設計,由德純藝高的工匠歷兩年 千燈鎮
時間精工雕成。玉佛精美華貴,庄嚴殊勝,玉清底白。佛像長8.9米,高2.45米,總寬1.35米,體型比例均確,栩栩如生而自有靈氣。玉佛全身鑲嵌有1500多粒紅、藍、紫晶寶石和翡翠,衣紋和蓮花台由24K黃金鎦金而成,彩繪部分採用天然石色彩畫而成:如白色、紅色、藍色分別由白海螺、紅珊瑚,綠松石研磨製成。玉佛2004年10月被納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是世界第一大玉卧佛造像,彌足珍貴。
編輯本段傳統小吃
·芝麻糖 ·油氽考古 ·油煎蝦花餅 ·腌醬瓜 ·熏青豆 ·香糍團 ·田螺肉炒蛋 ·青團子 ·年糕 ·螺螄佳餚 ·老米酒 ·海棠糕 ·墊榫糕 ·糍飯糕 ·重陽糕 ·千燈肉粽
編輯本段特色食品
·同豐牌色拉油 ·千燈羊肉 ·九里香雪菜 ·保健薑汁 ·油煎蝦花餅 ·田螺肉炒蛋 ·老米酒 ·陽澄湖大閘蟹 ·千燈古鎮的燠鴨店
編輯本段特色農產品
·香妃茄子 ·聖女番茄 ·迷你小南瓜 ·美人指葡萄 ·禮品西瓜 ·黃芯大白菜 ·豐香草莓 ·東方明月甜瓜 ·翠冠梨 ·玻璃生菜 千燈鎮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依託歷史悠久的傳統種植和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提出一整套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和發展綠色食品標准化體系,著力發展生態農業,其所生產的生態農產品質量好、品種多、營養豐富,受到廣泛歡迎。千燈鎮有農產品基地2個,佔地2000畝,輻射帶動種植面積8000多畝。其中崑山大唐農業生態基地佔地面積630畝,引進瓜果類、葉菜類、茄果類新品種20多個,產品種植環境周邊無污染,符合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技術條件》,生產的農產品按照綠色食品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基地環境的主要指標水、土已通過南京大學現代分析中心檢測。崑山市綠苑農副產 千燈鎮
品基地佔地面積1300畝,設施農業達到60%以上,其中智能大棚8000平方米,連棟、鋼管大棚500畝,並與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緊密,科研和技術力量雄厚。引進生產品種40多個,年產量3000餘噸,產值1000多萬元。已認定無公害產地3個,基地生產的12個產品被認證為無公害產品。申報西瓜、大白菜、生菜、芹菜、茄子、蘿卜、番茄、南瓜8隻綠色食品,已經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 二大生態基地共引進、試驗新品種60多個,其中禮品型西甜瓜8個:早春紅玉、拿比特、黑美人、小蘭、甜瓜6個,西薄洛托和古拉巴、東方蜜1、2號,網紋甜瓜明珠2號,其它如台灣大青棗2個新品,食用仙人掌、洋參菜,翠冠梨、烏克蘭大櫻桃和蔬菜新品,如莧菜、系列生菜、櫻桃番茄、荷蘭黃瓜、彩椒、杭椒、蘆蒿、蘆筍等共計60個名特優新品種。新品種示範10個,新品種推廣8個,重點以西甜瓜為主,新技術引進5項,示範4項。基地通過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形成3000畝的西甜瓜生產基地,帶動農戶300多戶,其中:「西甜瓜協會」150戶會員,「雪菜協會」會員102戶,種植雪菜面積1000畝。二大生態基地共承擔農業科技項目13隻,其中省級以上項目2隻,蘇州市級項目4隻,崑山市級項目10隻。
編輯本段景點介紹
·顧堅紀念館 ·秦望山 ·少卿苑 ·石板街 ·延福禪寺 ·余氏典當 ·世界第一大玉卧佛 ·顧炎武故居 ·秦峰塔 ·三橋邀月 ·千燈大唐生態園 千燈鎮的石板街,南北貫穿古鎮,並連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長1.5公里,主幹街道長800米,由2072塊長條形花崗岩鋪設而成。石板下面設有既寬又深的下水道,與古鎮各處的河埠、河灘相連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從不積水,轉晴即干,讓古建築專家也驚嘆不已。 千燈的古河埠約有二百多個。它的構築真可謂千姿百態。鎮市中心有寬大的公有碼頭,專供大船裝卸貨物。除此以外,還有特色河埠和大量的獨家河灘。有的縮在石駁岸內呈凹式河灘,有的設在樓下,在石框內裝木柵門或水榭門封閉。這些河埠,與古鎮的貿易和居民的生活關系密切,是千年古鎮繁榮昌盛的見證。 秦峰塔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系磚木結構,原分7級,高38.7米。現在,秦峰塔儼然已經成為千燈鎮的鎮標,還未進鎮,老遠就可以看到古塔直指雲天。因塔身修長,故又有「美人塔」之譽。 在秦峰塔下的玉佛殿中,躺著一尊來自緬甸的號稱世界第一大的玉卧佛。這尊玉卧佛長8.9米,高2.45米,重約有30噸,鑲嵌有1500多顆紅寶石、藍寶石和翡翠,蓮花座和衣紋用 千燈鎮
純金鎦金而成,整座佛像顯得華貴端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座玉卧佛由於體積空前巨大,已經被載入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大玉卧佛候選世界紀錄。 千燈由大戶名宅構成的古建築群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居——顧氏南宅「貽安堂」。南宅現存五進明清建築,雕梁畫棟,磚刻門樓十分精細,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千燈的名門大戶有「南顧、中余、北葉」之說,「立三堂」就是余氏的家宅。余宅的建築特色為前典當、後住宅。現保存雙排四進。其中「立三堂」是前後三進六座樓房,相互穿通,呈「亞」字形走馬樓,為典型的徽派建築藝術。 既然叫作「千燈」,自然與燈離不開干係。千燈正在古鎮區建設一個集燈之大成的燈藝術館,開發燈藝術品,將相思長廊和千燈鋪用燈來點綴,在三里石板街懸掛各色花燈,在古鎮區勾勒出千燈齊明,萬家燈火的場景。
編輯本段千燈古鎮交通
公共交通:A、崑山火車站乘107、2路到汽車站,轉往千燈的中巴前往。(可以選擇崑山→青浦、崑山→澱山湖、崑山→石浦)。B、從青浦乘坐公交車至千燈鎮。 自駕游線路(上海出發):滬寧高速往南京方向,在安亭收費站前轉A30往滬杭高速方向,2公里左右,在白鶴出口下,在出口處的外青松公路右轉,在白石公路第一個十字路口左轉,過趙屯出石浦鎮,在機場路口右轉,向千燈古鎮方向。全程約60公里,過路費約40元。
編輯本段千燈大唐生態園
崑山市國家農業示範區大唐生態園,位於千燈古鎮西側,涉及大唐和大潭兩個行政村。區域內河流縱橫,水域寬廣。 大唐生態園佔地面積630畝,總投資1000萬元。建成設施連棟栽培區65畝,優質果品(葡萄、枇杷、梨、桔子)栽培區100畝,防蟲網設施栽培區85畝,優質水產養殖區150畝。大唐生態園種植各種奇花異草,有小木屋、亭台水榭、玻璃餐廳等休閑設施,遊人可在這里參觀、採摘、垂釣、就餐,是農業休閑旅遊的好去處。
編輯本段環境整治
通過收購、置換、搬遷等方式,累計用於動遷資金達1000多萬元,先後拆除古鎮內70、80年代現代建築約一萬平方米,搬遷居民100多戶,拆遷居民住宅7000多平方米。為使古鎮區內建築風貌更趨於協調,對千燈老飯店、千燈供銷社的建築立面進行了仿古包裝,並啟動了石板街沿街建築修繕工程。此外還先後拆建了古鎮區種福橋、凝熏橋和恆升橋等古橋,建成了長600米的千燈浦河東臨水長廊,並對沿千燈浦部分損壞駁岸用舊石材進行了整修加固,對流經古鎮區的蔣涇灣等河道進行了徹底清淤。古鎮歷史風貌逐步展現。 深化文化內涵的挖掘。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千燈古鎮的魅力不僅來自古樸的水鄉風貌,更來自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中始終立足於弘揚自身文化特色,堅持把文化內涵的挖掘,文化特色的展示作為保護開發的重要內容。在建築修繕、景點建設、風貌整治和展館布置中盡可能突出對文化底蘊和文化含量的追求,努力做到在保護中傳承文化、在開發弘揚文化,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景點。以顧炎武主要思想和經歷為脈建設的顧園、以崑曲鼻祖顧堅為主題兼表現中國戲曲發展史的顧堅紀念館、以展現典當文化和江南明清建築為內容余氏典當行、以展示宗教文化為主題的秦峰塔園及以燈文化歷史展示為主題的李宅千燈館已成為體現千燈古鎮深厚文化積淀的新景觀。
編輯本段千燈古鎮預定須知
① 景區開放時間:8:00—16:30 ② 兒童票:身高1.2米—1.4米半票,1.2米以下免票 ③ 預訂老年票、軍官票須憑證購買詞條圖冊更多圖冊千燈鎮風景圖集...(20張)
千燈鎮風景 圖...(11張)
千燈鎮(3張)

隱藏
蘇州旅遊景點
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古村古鎮 周庄鎮 黎里 堂里古村 山塘古鎮 同里古鎮 千燈鎮 錦溪 陸巷古村 光福鎮 角直 木瀆古鎮
山水風光 佘山島 蓮花島 靈岩山 支硎山 蘇州東山 虎丘山 穹窿山 春申湖 天平山 沙家浜 羅星洲 蘇州天池山 蘇州三山島 陽澄湖 蘇州古運河 金雞湖
博物館 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 常熟博物館 蘇州博物館 蘇州中醫博物館 中國崑曲博物館 中國刺綉藝術館 蘇州市規劃展示館 古樟植物園 蘇州民俗博物館 蘇州碑刻博物館 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
生態園林 三角咀濕地公園 旺山生態園 梁豐生態園 白馬澗生態園 蘇州光福風景區 荷塘月色濕地公園 白塘生態植物園 虞山國家森林公園 楓橋景區 洞庭西山 洞庭東山 肖甸湖森林公園 沙湖生態公園
當地特色 太湖大橋 周庄歡樂世界 蘇州樂園 陽澄湖旅遊度假中心 蘇州水上樂園 李公堤 平江路 定慧寺巷 蘇州石路步行街 吳梅故居 俞樾故居 唐寅墓 橫塘驛站 況公祠 韓世忠墓
寺廟建築 寒山寺 重元寺 蘇州紫金庵 小九華寺 西園寺 北塔報恩寺 楊家橋天主堂 蘇州太平坊清真寺 靈岩山寺 包山寺 蘇州文廟 玄妙觀三清殿 吳縣軒轅宮 城隍廟工字殿 興福寺 司徒廟 銅觀音寺 聖恩寺
歷史文化 蘇州鐵鈴關 賀九嶺石關 蘇州報恩寺塔 瑞光塔 羅漢院雙塔 盤門 三橋 越城橋 醉石山莊 維摩山莊 師儉堂 太平天國忠王府 春在樓 耕樂堂 崇本堂 APEC會議船坊 張廳 沈廳 明善堂
蘇州園林 拙政園 滄浪亭 留園 獅子林 網師園 環秀山莊 藝圃 耦園 退思園 靜思園 亭林園 定園 高義園 書台公園 張家港公園 蘇州桐涇公園 石竹園 尚湖公園 方塔公園 蘇州何山公園 崑山亭林公園 曲園 鶴園 啟園 柴園 南北半園 樂蔭園 五峰園 石梅園 惠蔭園 怡園 聽楓園 燕園 曾園 蘇州公園 桂花公園 暢園

⑤ 光福核雕的橄欖核雕名人

最新版:核雕藝人名錄大全(點擊姓名附簡介)
夏白眼 湛谷生 杜士元 陳祖章 封錫祿 殷根福 殷雪芸 須吟笙
名錄按姓氏拼音首寫字母排序
中國當代核雕藝人名錄
步士青曹福英曹 樂 曹平原 曹 智 陳 彬 陳克明 陳敏芳 陳前剛 陳仙紅 陳向民 陳源寶 陳敏 陳蓉芳 陳愛玉 陳偉強 陳素英 陳滌非 陳亮亮 陳紀元 陳雲華 承莉君 程德柱 崔傳芳 崔新剛 鄧 威 鄧建學 丁 峰 丁國良 丁惠榮 丁曉東 丁忠明 董繼學 董蘭生 都傳恭 芳芳 付洪波 葛志文 顧寶平 顧金方(顧金芳)顧永方 顧靜麗 顧林華 顧正東 顧平方 顧海峰 過建偉 過靜艷 韓志耀 洪曉清 黃依華 藝海核雕 黃新立 黃學文 何志清 何桂枝 胡君偉 胡海生 胡小蘭 姜中華 蔣春升 金 黎 金雲玲 金建珍 蒯向東 李申莉 李劍 李見東 李智勇 李建豐 李學軍 李曉青 李光桃 李 超 李曙光 李衛東 李曉華 李永利 陸小琴 劉敏霞 劉 磊 劉洪朋 劉 建 劉善斌 劉文虎 繆小明 林國璽 馬延來 馬玉琴 馬勝華 馬啟德 馬志勇 梅芬 牛阿劉 彭莉 裴曰信 浦莉亞 浦繼豐 浦志良 錢明清 茹柏平 任敏華汝鳳倫汝冬梅 宋亞琴 宋梅英 宋水官 蘇鎮煥 史同剛 沈元根 沈錦 沈峰 孫興軼 孫建忠 孫小明 孫勤賢 帥道富 帥道華 承莉君 史小軍 陶莉華 陶宇華 陶美華 陶菊英 陶惠國 陶智剛 田洪波 胡小蘭 吳雲平 吳榮方 吳建東 吳明智 溫憲和 王篩俊 王義強 王緒德 王育紅 王娟娟 王繼峰 王 蒙 王洪良 王緒德 王義強 王照峰 肖艷紅 肖艷萍 肖艷琴 須培達 須夢再 須培金 須小芳 夏棟 許忠英 徐月明 徐志軍 徐益明 徐 英 徐華亮 許衛星 奚曉東 謝才元 謝春潔 謝志吉 謝 勇 邢友弼 殷英 殷晨月 殷毅君 殷麗芬 殷小紅 須豪君 殷曉紅 尤小軍 楊洪武 揚曉明 楊會能 楊立飛 葉海峰雅風嚴孝其 嚴龍 虞偉東 郁小平 於海林 於微姚天全姚天華朱建宏 朱東琴 朱敏 朱惠元 朱紅為 朱小毛 朱靜安 朱堯仁朱堯力朱曉娟 朱 鳳 朱耀龍 周志堅 周雪官 周麟鳳 周泉根 周建興周義清周燕青 周春林 周福林 周彩紅 周禮勇 周國年 周春毅 周寅 周梅 周洪寶 周建明、周康全、鄭升帥 鍾年福 鍾秀琴 鍾勤峰 鍾火元 鍾錦德 鍾小軍 鍾嘉慶 鍾曉東趙英勝 趙秉科 趙惠萍 趙巨濤 趙才信 趙勇 張衛英 張 良 張志剛 諸麗芬 左宗燦 鄒麗青

⑥ 中國蘇州橄欖核雕名人

鄒麗青
字秋人,號核痴,百核齋創作室主人,浙江青田溫溪人,中國工藝美術家學會會員。自幼喜歡繪畫,從事核雕藝術十多年,被譽為「核雕高鏤空藝術創始人」,核雕鑲嵌藝術曾獲中國電視吉尼斯之最。他的作品構思巧妙,寓意深遠,刀工精細,獨樹一幟,秋人每個題材只雕一核也就是說每個作品都是孤品。他的作品以花鳥動物山水為主,雕刻的技法以高鏤空為主要刀法,模仿了中國畫里的寫意和工筆的特點,作品表現大自然的生活情趣。他的作品有兩大特點:一類是高鏤空作品,雕工精細,細如發絲,只能收藏不能把玩;另一類是以高浮雕為主,巧妙設計,寓意深遠,可以把玩。0 Y L" \: {8 h0 o2 r

秋人的作品有99%的作品因為不盡他意均被砸毀;13年來,秋人創作了100多件作品,除了被別人拿走的,就是被他砸毀。他說:「我認為有瑕疵的,就一定要砸毀。」
秋人是我所知的核雕刻藝人中最敬佩的一個。第一次見他的作品是:05年在北京朋友:邊泉那兒看到的。當我一看到他的作品後就感到自已不能算是職業藝人了,他的作品可以稱得上是:鬼斧神工了。由於秋人的作品大部分在南方地區,北方地區很難見到,為此和北京的玩家在北京建立了秋人核雕藝術交流中心。
宋水官
宋水官,1946年生於核雕村——蘇州市舟山村。1967年至今從事工藝雕刻事業40餘年。江蘇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多次榮獲國內外藝術獎項,其中,1998年舉辦的上海國際藝術節二十世紀末民間工藝精品博覽會獲民間工藝紀念精品獎、2006年在第41屆國際旅遊品和工藝品交易會上,獲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銀獎」;2007年1月舉辦的首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上,與女兒宋梅英一起獲「迎春花獎」;在2007年5月舉辦的第二屆中華藝術品收藏博覽會上,其橄欖核雕刻作品「十八羅漢」、「核舟」同獲金獎。2005年11月,被國家評審為美術工藝師職稱。
在近40年的核雕生涯中,培養傳授了一批又一批徒弟,特別是女兒宋梅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另外,他還創作了許多作品,尤其是各種羅漢像,雕刻細巧精緻,個個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他的作品得到了全國許多收藏家的青睞,並珍藏之。
宋水官尤以羅漢像等吉祥圖案見長,雕刻細巧精緻,個個栩栩如生, 作品在鑒賞和收藏之外,更兼有祈福、辟邪的美好意義。如今,宋水官成立了宋水官雕刻工作室,核雕作品受到了各方高度關注
2009年6月被國家文化部選為蘇州核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鄧建學
蘇州吳中區光福福利人,從19歲開始跟隨姐夫周義清學習雕刻。特長是用浮雕的形式雕刻十八羅漢,其特點是刻工細膩。他的作品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市場上有著很多固定客戶。
鄧建學不僅具有核雕天賦,也是在光福鎮第一個面向社會招收核雕學員創辦核雕技術培訓班的核雕藝人。核雕技術在當地是傳統工藝,一般都是家傳。舟山村幾乎家家戶戶外牆上都寫著「內有核雕」,全村七百多戶,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無論走進哪一家,幾乎都會有人手持盈寸的橄欖核認真揣摩、雕琢。舟山村八成以上的家庭都從事核雕創作,但一般多不外傳,局限於親屬間的傳授。鄧建學沒有固守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而是充分借力於市場優勢,創辦起核雕技術培訓班,傳授核雕技術。幾年之中,他的學生有近百人之多,其中有很多學生的雕刻能力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周義清
1968年4月5號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舟山村--核雕老街。從小就受核雕刻文化的熏陶,對核雕刻有著一種痴迷的愛好。
1985年學校畢業後就開始進入村辦廠:舟山核雕廠正式拜師從事橄欖核雕刻行業。受過多名師傅的指導,在當時同行一起進廠學習的同伴中算得上是郊郊者;擅長雕刻各種佛教題材的人物作品,特別受到玩家的喜愛;後工廠解體,於1997年到無錫靈山大佛,面佛修心;在這九年中仍潛心於橄欖核雕刻.從沒放棄對核雕刻的研究和創作,在這九年中製作了各種適應於不同層次玩家的佛教類題材的作品,在業界小有名氣。
隨著核雕刻行業的大好形勢,周義清師傅於2005年回到老家舟山老街;直接面向各類核雕玩家製作各種不同題材的作品;雕刻技術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他的知名度也從此在蘇州核雕業中名聲遠揚。
他的布袋佛像,姿態各異,可愛可親,是周義清師傅的所有作品中最受不同玩家歡迎的代表作品,很受各地客戶的推崇;他的部份精品多被藏家所收藏,市場上很少見到;他的作品極具收藏價值。

雅風
江蘇蘇州人;64年生;中國美術學會會員;蘇州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民間工藝家協會會員;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後在紅木雕刻廠工作;後自已研究橄欖核雕刻.在從事核雕刻的十幾年中,他的代表作品:十八羅漢,布袋佛,招財豬等深受玩家的好評;部份作品曾在省市參展中獲得銀獎,銅獎等多項獎項.其獲獎作品均被藏友收藏. 雅風他除了創作,多年來還不遺餘力地在推廣核雕知識;傳播核雕製作技藝;宣傳核雕藝術文化;為了能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和接受核雕藝術,他經常在網路上發布各類核雕相關的文貼;同時讓更多的想學核雕刻藝術的朋友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為核雕刻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雅風和一般的純粹製做工藝品的藝人不同;他注重作品的藝術性,單一性,精巧的工藝,強列的立體感,活潑的造型,流暢的線條和人物的神態;雅風的作品風格細膩,體現了蘇州核雕作品的;精,細,雅的神奇魅力。

殷雪芸
(1928-1996)女,吳縣舟山村人。自幼隨父學橄欖核雕。抗日戰爭後停工。1972年蘇州工藝美術局發現她有獨特技藝,安排她到蘇州工藝美術公司專做橄欖核雕,並培養了董蘭生等藝徒。1978年橄欖核雕作品曾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1979年又去西德、法國展出。作品有《壽星》、《三星》、《十八羅漢》等。

須吟笙
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寫意羅漢頭的鼻祖,羅漢頭的山峰,尚健在,蘇州光福舟山人,是蘇工核雕殷派第二代傳人,師從殷根福(?-1940),和殷根福之兒子殷榮生、女兒殷雪芸同時學藝橄欖核雕刻,作品有橄欖核雕《楊家將》三件須老先生已經八十多歲,少有作品上市,其實須老先生還雕東西,但只是為了應付宣傳做做樣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點不從心了,由於年齡的關系雕的東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須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認的,他的羅漢頭可算殷前輩十八羅漢雕刻開派以來十八羅漢頭雕刻的一個里程碑,現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謂名家除了繼承還是繼承,沒有一點點的發揚,須老先生的東西不多,新的幾乎不出,現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為須老先生的工藝境界已經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經很難覓得。我去了數次也未能如願。到是在民間還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羅漢頭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麗娟是須吟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藝品廠一帶一出來的徒弟(這一點鮮為人知)。其早年從事過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欖核雕中除了雕刻羅漢頭之外還有偉人頭像為大家所知,還有一些其他題材的單子,但留存的已經很少。曾在舟山工藝品廠成立後在其中指導廠中學徒,可以說現在青壯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導過。

陳敏,殷曉紅(伉儷)

1969年生,四川人,85年在蘇州當兵,當時就很喜歡核雕,退伍以後就留在蘇州從事核雕雕刻與研究。在核雕世家裡其技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後又在眾多核雕名家的大力指導下和自己不斷的努力以與創新險在業界特別是上海闖出名氣,並創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作品有浮雕十八羅漢,觀音,大彌勒等
,曾獲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2006年核雕作品「香爐」獲得第40屆國際旅遊工藝品「金鳳凰」設計大獎賽優秀獎,評比和發證單位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須培達
1957年生人,1973年進入舟山工藝品廠學徒,通過自己的努力練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開始自己創作,其現在正當壯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羅漢頭能看到須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以各種人物單粒為主,十八羅漢頭和吉慶有餘、觀音等題材

朱靜安
1972年生,師從任敏華,從藝至今已有數十餘年,雕工明顯細致,而且會看出是用心琢磨來改進的,其主要作品有西遊記、人物、單件、喜怒哀樂等,他的作品風格接近其師須吟笙,刀口清晰,神態自然,受許多核雕愛好者青睞,而且做工細膩和精巧,很有發展。蘇州市吳中區工藝美學會會員

周建興
1953年出生於核雕之鄉舟山村。師從顧仁笙,曾工作於舟山工藝品廠,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斷的深挖創新,終獲成功,創立了一種自己獨有的風格。尤其是在十八羅漢頭這樣很能體現一個藝人的基本工的題材上更是力求完美,並且對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開發出鐵圓核、大四花等這樣核質非常高的原料。從不讓一條質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場上。在近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雖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確實帶出了不少優秀的徒弟,並且他的許多徒弟(如周義清、陳容芳等)現已揚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各種規格都堪稱精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鐵圓核羅漢頭,表情豐富、刀工細膩、神態各異。

沈元根
1962出生在蘇州,早年開始跟老師鍾火元學習核雕,1998年開始自己創業,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濃重的須派風格,固化,傳統,刀工規整,傳統題材非常之多。現而今他已經另闢新路,創作了許多新穎的題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體現心中所想,能化平面於立體,化呆板為靈巧,使作品活起來。主要作品有十八羅漢系列,觀音,鍾馗等。現創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羅漢和浮雕八仙過海

鍾擎峰
1971年生於舟山村,鍾火元長子,自幼深受父親核雕藝術的熏陶 ,1985年隨父學藝 ,1986年拜沖山佛像雕刻祖師李永良之子李榮壽為師,學習佛像雕刻。從藝二十多年來,主要作品有橄欖核雕「老子出關」、「西廂記」,紅木雕筆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紫檀木筆筒「紅樓夢十二金釵」、「八仙過海」等,其作品人物鮮明,刀功簡練醇厚,深受大眾喜愛。`
曾獲 * 蘇州市吳中區工藝美學會會員 助理工藝師

陳蓉芳
1987年出生於核雕之鄉光福舟山。跟哥哥周義清學習橄欖核雕。至今從事核雕也有多個年頭了;由於勤奮好學。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每一件作品她都用心雕刻、追求質量而不是數量,其作品中蘊涵了江南女子的特有細膩與1987年生於舟山村,周建興的次女,周義清的妹妹,自幼受父兄藝術熏陶 ,其主要作品有「十八羅漢」、「彌勒」等。 曾獲 ,蘇州市吳中區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助理工藝師、

陳琪
1989年出生,蘇州藏書人,自幼喜愛繪畫,16歲時接觸到橄欖核雕,便麻煩鄰居鐵匠師傅做了幾把雕刻小刀,從此在學習課余時間雕刻各類有趣的東西送於同學朋友們,深受朋友們的喜愛,因此也帶動周圍一批朋友學習橄欖核雕,其刀法粗狂有力,細節處理精細,對人物雕刻有一定的造詣,深受藏家的青睞。代表作有十八羅漢,喜怒哀樂,八大僵屍,各類彌勒,觀音等。。題材新穎之作。

殷根福
蘇州著名橄欖核雕大師,吳縣舟山村人,其刀法雄健、形簡意賅,世稱「殷派」。殷根福初學竹雕,繼學牙雕,再學核雕。在上海老城隍廟開設永興齋,出售竹雕牙雕藝術品。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廣東船工中獲得一些橄欖核,精心琢磨以後,決定隨形設計,用以雕成羅漢頭像,為此,他專程去羅漢堂內觀察羅漢形象,雕塑成後串成手串,在店內銷售,很受民眾的歡迎。藝品一上市,旋即售空,此後,他專事核雕,專雕羅漢頭像,並成為殷氏的獨特藝術品。當時,上海僅此一家。以後,殷根福所雕的羅漢頭像,成為風行一時的核雕藝術品,求購者絡繹不絕。殷根福刻制的羅漢頭像,挺刀爽勁,厚朴凝重,臉部表情自然,雙眼傳神,十八個羅漢個個不同,神采各異,形象生動,被譽為「殷氏羅漢」。
殷氏開創的羅漢頭像與以往的雕刻相比亦有所創新。以往的雕刻技藝在雕刻前都要畫個草圖,如園林、人物、花鳥、走獸等,然後按圖雕刻。而殷氏羅漢則無需畫圖,只要吃准五刀,即鼻頭一刀,眼睛兩刀,耳朵兩刀,是為「定位」。

鍾年福
1927年臘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歲開始學習雕刻,師從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藝品廠,1973年4月7日成立東山工藝美術廠。可以說為舟山的橄欖核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鍾老刀法粗曠,作品特點鮮明,為了愛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無人能出其右。也從事過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質的雕刻。大女兒鍾菊英(在89年後就不從事雕刻因為眼睛不好)、大兒子鍾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從事雕刻)、二女兒鍾菊仙(現在還在從事雕刻)。開門徒弟是鍾火元、其他徒弟有謝才元、鍾秀琴、周雪官、須培金等,在舟山工藝品廠時指導過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
1970年舟山工藝品廠 由鍾年福發起並成立任第一任廠長。發起人還有殷小男(殷麗娟的父親,殷根福的兒子)、殷小妹(殷小男的妹妹)、須吟笙等人。在1970年成立的時候有3、40人,不是只有橄欖核雕,還有石雕,接的訂單都是海外的訂單,大部分出口到日本。在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後,大部分廠員都出去自己雕刻,導致訂單無法完成,慢慢就解散啦。現在的許多大家都是在廠中學習的,如周雪官、謝才元、周泉根等。

鍾火元
1948年生於舟山村
1964年師承鍾年福學藝橄欖核雕
1970年參加集體創辦的舟山村工藝廠
1971年調入光福鄉紅木雕刻廠
1972年光福紅木雕刻廠橄欖核雕車間創辦人之一,任車間主任、質量檢驗員、業務推銷員、原材料采購員 /
1990年成立核雕工作室至今 曾獲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
吳中區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 ) 助理工藝師 ,2006,07,08年連續三年核雕手串「十八羅漢」獲得第40,41,42屆國際旅遊工藝品「金鳳凰」設計大獎賽優秀獎,評比和發證單位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謝才元 ,鍾秀琴(伉儷)
1957年生人,1973年進入舟山工藝品廠學徒,通過自己的努力練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開始自己創作,其現在正當壯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羅漢頭能看到須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羅漢頭和吉慶有餘等題材,在舟山工藝品廠時曾和須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羅漢相。開門徒弟是朱紅為,還有徒弟陶菊英、徐月明等。
鍾秀琴
1959年生人,師從鍾年福、鍾元慶、須吟笙。1973年進入東山工藝美術長,與須培金和周麟鳳同時開始學習核雕,可以講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輩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細膩中能透露出鍾年福的粗曠,須吟笙的寫意和鍾元慶的工整,可以說是集大家之所長,代表作品是走獸十八羅漢、走獸八仙、圓雕雲彩八仙及許多題材的單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出生於核雕之鄉舟山村。師從顧仁笙,曾工作於舟山工藝品廠,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斷的深挖創新,終獲成功,創立了一種自己獨有的風格。尤其是在十八羅漢頭這樣很能體現一個藝人的基本工的題材上更是力求完美,並且對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開發出鐵圓核、大四花等這樣核質非常高的原料。從不讓一條質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場上。在近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雖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確實帶出了不少優秀的徒弟,並且他的許多徒弟(如胡君偉、蕭艷萍、殷晨月等)現已揚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羅漢頭,各種規格都堪稱精品,從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鐵圓核羅漢頭,表情豐富、刀工細膩、神態各異。
周麟鳳
1961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藝品廠(當時有周雪官、須培金夫婦,周泉根、周麟鳳夫婦,謝才元、鍾秀琴夫婦),刀法精準而細膩,現在為了丈夫和愛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犧牲,放棄了核雕工作,專心在家照顧愛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務閑暇的時候雕刻一些小掛件,現在除了一些「壽桃」之類的小件,在市場上很難見到其作品。
殷晨月
殷晨月是一朴實無華的農婦,而這也正是民間藝人的特點:身懷絕技而其貌不揚。68年的殷晨月15歲開始跟核雕大師周泉根學習雕刻技藝,至今她都自豪地說:「師傅那時一直表揚我,誇我做的東西像模像樣。」
當時身體單薄的殷晨月個性倔強,她開始琢磨核雕,從廣東買來橄欖核,反復地練習,開始刻起來挺費經,慢慢地手法越來越熟練,線條越來越流暢。
殷晨月的雕核也得到了蘇州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的關注。老師指導她,要雕刻精品,譬如《小籽十八羅漢》而且越做越精緻,她的橄欖核雕《小籽十八羅漢》在2001年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上獲得銀獎。 '
經過長期的探索下, 殷晨月的核雕已形成刀工雋永、線條流暢、精細入微、獨具一格的風格,作品十八羅漢頭,各種規格都堪稱精品,從1.1cm~3.5cm,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1cm小籽和2.5cm鐵圓核羅漢頭,表情豐富、刀工細膩、神態各異,韻味厚淳,不少作品為海峽兩岸收藏家收藏。此後,他專事核雕,專雕羅漢頭像,並成為殷氏的獨特藝術品。'
曾獲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蘇州市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吳中區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 助理工藝師
周志堅
1979年出生,周泉根之子,師從其父,作品秉承其家的特點,規整細膩,沒有偷工減料之嫌,對原料的要求也像其父一樣非常嚴格,早期雕刻過十八羅漢頭,因為個人喜好原因已經很久沒有雕此題材,現在主要的作品就是「十八羅漢」及「彌勒」,「十八羅漢」全部使用大粒鐵圓核來雕刻,核肉飽滿渾圓,自然顏色通紅,加上精細的刀工,令人眼前一亮
何志清
1980年出生,周志堅之妻,師從其公,作品一樣秉其家特點,原料優秀,精細而傳神,其主要作品為小籽十八羅漢頭,看其所雕題材就能知道其作品具有相當水準,能和其公雕刻十八羅漢頭,就能證明周泉根對其兒媳的羅漢頭雕刻也是認知的
繆小明
1972年出生!蘇州吳中區光福鎮舟山西支人。18歲父親學木工手藝。自幼酷愛畫畫,因受舟山傳統工藝核雕刻的感染,業余時喜歡在不到一寸長的橄欖核上雕刻。30歲那年,他白天干木工,夜晚學雕刻。很快,做成了第一件橄欖核———財神爺。60元,小明的第一件作品就賣了60元!40天雕一件
對橄欖核有著天賦和靈感的繆小明果然成功了。自此開始,他每天夜裡堅持雕刻,手藝進步飛快,點名要貨的人越來越多。繆小明的精雕作品從整體形象到鏤空精雕,也隨著供不應求的市場,身價猛漲,從幾十元漸漸賣到幾百元,直至8千元。終於,他在2003年正式與木工「脫離關系」,專職做起了橄欖核雕刻。
一個小小的橄欖核,在繆小明手裡最起碼要泡上40天;每天在繆小明的手上要呆上十幾個小時。小明的橄欖核精雕作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藝術內涵,巧妙構思,精雕細刻,可稱「橄欖核上的工筆畫」。「紅樓夢」、「八仙過海」、「福祿壽」、「西廂記」、「寶蓮燈」、「三國故事」、「牛郎織女」等等,無不雕工細膩、精美,人物造型逼真動人,似一幅幅精美的工筆畫,展現在世人眼前,是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等待繆小明橄欖核精雕藝術的人越來越多,繆小明依然不緊不慢地雕刻著。「對不起,請您耐心等等,我一年只能做10個。」這句話成了他的口頭禪。
曹福英
蘇州市高新區東渚人,藝名英英;女,64年生。一直從事蘇綉;這幾年蘇州核雕刻的興盛讓她對橄欖核雕刻有了強烈的興趣;於是她放下綉花針,操起了雕刻刀,開始嘗試橄欖核雕刻。憑著自已的愛好在沒有正式請酒拜師的環境下,一個人在家研究起橄欖核雕刻,在短時間內由一個綉娘轉換成了一個橄欖核雕刻藝人,她的作品發展潛力極大,進步明顯,一上市就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賞識;是很好的送禮,把玩,收藏之選。

鍾錦德
生於「香山匠人」雕刻之鄉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80年代拜胥口香山匠人、民間雕刻家李興根為師傅,學習紅木雕刻技藝。在二十六年的雕刻藝術生涯中,有自己的刻苦鑽研、虛心好學、奮發向上、完整掌握了一套紅木雕刻的步驟,技法、刀法、加上不斷的學習傳統美術理論、現代設計理念,拜訪一些著名的畫家、學者、藝術家、全國的一些著名木雕藝人及其他門類的傳統工藝美術家,參加大型的藝術展,更加深了自己作品創作的靈感與思路,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內涵。使自己的雕刻藝術道路越走越寬,並不斷尋找紅木作品與市場需求的切落點,開發了一批市場銷售好的產品。在二十六年裡發展和培養了一批年青的雕刻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共創作設計紫檀、紅木雕刻優秀代表作品380多件。在繼承前輩藝人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了具有蘇州獨特的空、松、玲、巧的雕刻手法,選用名貴的紫檀木、紅木材料精雕成的作品。有傳統人物、動植物造型、文房四寶、仿古船模、雕刻掛屏、台屏、地屏及仿明清傢俱,其代表作品曾多次在國內獲國家級、省市級金、銀、銅獎。代表作品大型紅木雕刻《堂名擔》分別被中國昆劇博物館(蘇州戲曲博物館)、台灣戲曲博物館收藏。紫檀木雕《釋迦牟尼頭像》《觀音頭像》《五子戲南瓜》等作品經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政府新聞辦公室選定赴法國巴黎參加2003年中法文化交流年錦綉江蘇——江蘇工藝美術精品展。作品講究個人率性之作,呈現自得自在之精神,達到「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鋒盡終難似」的意境。
2003年被聯合國技術信息組織中國國家分部授予「國際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04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雕刻藝術大師」「德藝雙馨雕刻藝術大師」榮譽稱號。2005年被中外名人研究會授予2005年中國「藝術名人」稱號。2006年被蘇州市宣傳部、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市文化廣播電視管理局、蘇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蘇州市總工會授予「蘇州市鍾錦德紫檀木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稱號。2007年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稱號.2007年9月被蘇州市政府授予「蘇州市民間工藝家」榮譽稱號。個人事跡: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共和國建設者檔案》、《中國當代名人》藝術名人卷、《蘇州工藝藝術篇》。
1、2004年,紅木雕刻大型作品「紅木堂名」被中國昆劇博物館收藏。
2、2004年7月4日,紫檀木雕「觀音獻禮」被姑蘇晚報選入28屆世界遺產大會委員會珍藏版。
3、2005年2月27日,參加由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江蘇省衛視(1860新聞眼)主辦的 「我愛我家,走進江蘇民間藝術家最具人氣家庭頒獎」,榮獲「我愛我家走進江蘇民間藝術家參與家庭獎」。

都傳恭
現年68歲的都傳恭說,他從9歲開始跟祖父都蘭桂學習書法、繪畫、核雕、篆刻等,後來,漸漸對核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學後就工於濰坊嵌銀廠,心裡始終放不下的還是核雕。他創作的作品「乾隆下江南」、「九龍戲水」、「十八羅漢」等受到人們的好評。其中最經典的是他用核皮刻制船上的錨鏈30多環,每環米粒大小,環環相扣,活動自如。還把核雕作品鑲嵌在小屏風、紅木百壽杖、鼻煙壺等各種紅木器具上,觀者無不驚嘆。都傳恭說,民間藝術大師稱號是對自己的鼓勵,他更希望將手藝傳給熱愛民間藝術的年輕人。幾十年來他授徒若干,書寫了核雕的教學資料,到全國各地做現場表演。

顧寶平
男;於**4月出生於雕刻之鄉光福鎮的一個小山村迂里山前村。從小喜歡畫畫,寫字;對雕刻藝術有著特有的愛好。2006年畢業於蘇州長橋職業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學習雕刻藝術,2008年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在服役期間利用空餘時間用自製的幾巴簡易刀具擺弄起各種雕刻小玩藝;2010年退役後到當地知名的核雕坊建豐核雕坊學起了橄欖核雕刻;由於從小就愛擺弄刀具,很快在一起學習的幾個師兄,師弟,師姐,師妹中脫穎而出;不到一月便做出了能讓玩家接受的作品,其作品一經面市便有固定商家來電訂貨;不久就在核雕圈內有了知名度。其擅長為:人物,山水類題材的作品。做過的作品有:雙面十八羅漢手鏈。單面十八羅漢串,喜怒衰樂手鏈,關公,達摩,七星羅漢手鏈,八仙,浮雕雙面十八羅漢手鏈等,幾乎市面上所有的題材多臨模過;以做山水人物為主。所作品潛力很大,極有把玩欣賞意義。
李見東
蘇州市中區光福塘村人。國際級大師鍾錦德之高徒,蘇州市高級工藝美術師,核藝軒主人,核雕緣俱樂部會員。其很多作品多曾獲過獎。05年開始在木雕刻之餘同時從事橄欖核雕刻,其作品多讓藏家收藏,少有流入市場。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