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怎麼成為壽山雕刻宗師

怎麼成為壽山雕刻宗師

發布時間: 2021-02-26 09:52:33

1. 壽山石雕刻師石龍

中國壽山石抄雕刻大師、襲名家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以出生年月為序):中國壽山石雕刻大師(20名):郭懋介、林元康、馮久和、林發述、林亨雲、王祖光、王則堅、劉愛珠、庄南鵬、俞世英、葉子賢、王一帆、潘泗生、林飛、陳文斌、林文舉、林東、黃麗娟、郭祥忍、庄長華中國壽山石雕刻名家(30名):林廷良、朱元登、洪天銘、李福生、林榮基、丁梅卿、江依霖、王銓俤、林榮發、郭卓懷、陳益晶、汪世傑、陳建熙、黃忠忠、潘驚石、施東輝、林劭川、葉林心、鄭則評、陳禮忠、鄭幼林、林志峰、劉傳斌、朱輝、溫九新、林偉國、陳明志、馮偉、鄭世斌、張志在

2. 關於壽山石雕刻的入門書籍

雕刻只能從學徒開始學,看不會的,也沒書可看,只有成品的書

3. 福州壽山石雕刻大師

福州玉雕大師王一帆非常壽山擅長石雕刻,1953年生福建福州人,字逸凡,回師從吳略、周寶庭,擅長人答物、古獸雕刻,兼工篆刻,其篆刻得潘主蘭指導,技術全面,題材廣泛。作品立意新穎、巧思過人,富有文化內涵和金石味。
其雕刻題材廣泛,立意新穎,富有文化內涵,尤其以小品稱妙,很得收藏家喜愛。作品曾多次獲得各類大獎。
1984年壽山石雕作品作品 《文房珍寶》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獎「二等獎」;王一帆對壽山石及雕刻理論深有研究,與人合著有《壽山石欣賞》、《品石明志》、《壽山石賞識》、《王祖光壽山石雕藝術》等。
現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中國寶玉石協會印石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研究員。現任福州石雕藝術工藝廠廠長。

4. 如何學習壽山石雕刻

去福州的南後街(向林學威師傅討教一下,林師傅十分熱情)和壽山石文化城(離南後街幾百米距離)看一下福州雕石匠師的壽山石作品。
壽山石的雕刻工序
工 序
將壽山石變成精美的工藝品,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加工與雕刻,形成一套相對固定和比較完善的工藝流程。主要可分為相石、雕刻和磨光等三大工序。

一、相 石

相石(相石是壽山石藝人對未進行加工創作石頭的一種先行認識和藝術構思過程。)有選石、審石、畫石、躲石等幾個環節。
(一)選 石
選石就是選取石頭。有經驗的藝人會選取適於發揮自己藝術特長的石頭;還會在眾多的原石中選取適於銷路需求和便於加工的石頭。這些被選取的原石,應該具備一定的形狀、色澤、紋路,並少有裂紋和砂隔,以利於雕刻和加工。
選石不能偏頗。隨著礦石資源總量的消耗和壽山石新品類的發現,藝人們逐漸改變了只選擇質優價高的壽山石進行創作加工的舊觀念。當今的人們在欣賞具有「細、潔、潤、膩、溫、凝」六德的田黃、荔枝凍等名石佳品的同時,更欣賞那些能發揮天然石質韻味,巧妙利用瑕疵,甚至是看似不能用於雕刻卻被雕刻出藝術精品來的石品。對於「一石一世界」的壽山石來說,每塊石頭都有其可用的和可塑之處,能巧妙發揮一「石」之長,從一般人眼裡是不可取的石料中創作出好作品。
(二)審 石
審石是相石過程關鍵的一環。對所用石頭的真正了解是作品成功的根本。審石多從外形看起,石頭一般分橢圓形、長形、扁平形、圓形、錐形等。橢圓形、長形石材可直豎亦可橫放,各種技法均可施行,一般雕刻者喜歡選用。扁平形石料宜選用薄意、浮雕、透雕等技法。圓形石料宜於花果籃、器皿或盆等類立體雕刻。錐形石頭多用於把玩類雕件的製作。對石形的選擇運用無固定模式,它與創作者的藝術素質及技藝有關。大型作品《長征組歌》創作人員曾多次探討石形,「量體裁衣」,經反復揣摩石頭後才確定主景毛澤東舊居和周圍遠近景物的位置,保證創作的成功。
雕刻壽山石作品,藝人一般不會輕易改變石頭原來形狀。以石形而論,往往把凸起石面的部分作為正面,將平板凹陷的部分放在背面。卧放形作品多將平板的一面列為底部,以便於表現上部景物的層次。有經驗的藝人在審石過程中,往往能構思出用於不同題材的幾種創作方案,通過揣摩比照,探討商議,遴選出一種能充分展現石質美的最佳雕刻方案。
審石過程,藝人通常把自己選定石頭的內、外色彩及其濃淡變化過渡情況作為觀察的基本內容。有經驗者能由表及裡看出石頭基本色彩及其變化趨向,以確定構思中的作品景物位置。在創作中,對石頭色彩的應用十分重要。藝人常說:「好花插在前,好色排在前」,構思時,把鮮明的主色調放在作品主要景物上。藝人還說:「巧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寶」,作品色彩的運用搭配,只有突出重點,注重映襯,才會收到「綠葉襯紅花」的藝術效果。
(三)畫石和躲石
有些藝人在相石過程中,還會運用畫石、躲石等藝術構思輔助方法。
畫石就是用毛筆或其他彩筆在所選用石頭上勾勒景物位置,或是在其他紙上勾勒景物,幫助雕刻者揣摩並確定雕刻方案。有時,藝人還會用打泥稿、制泥塑等模擬方式來啟發自己的設計構思。
躲石是圓雕作品相石的一種特殊手法。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藝人們為了突破原石的形狀和色澤的限制,不拘泥於形象的結構比例是否准確,借用民間傳統雕塑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來設計構思人物、動物的形態,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同時又「順理成章」地躲過石料材質上的砂隔、裂格、水痕及色彩不適等不足,收到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

二、雕 刻

(一)刀 具
常見的壽山石雕刀具主要有卡鑿、手鑿和雕刀三種。藝人十分講究刀具質量,有的還根據創作需要製造各種刀具。
卡鑿 是上呈方形,刀口扁平,長約20厘米的刀具,用於打坯。根據刀口斜面的不同,分「單面鑿」和「雙面鑿」兩式。前者用雕刻細坯,後者用於雕刻粗坯。
手鑿 主要用於鑿坯,長度約17厘米,上部套以圓形木製把手。以刀口形狀分為「平鑿」'和「'圓鑿」兩式,形同「卡鑿」',亦有單面,雙面之分;「圓鑿」刀口呈弧形,有大圓、小圓之別。
雕刀 又稱「修光刀」,多呈扁長條形,兩頭皆為刀口,長約20厘米,刀形依雕刻需要而定。主要有平刀、圓刀、尖刀和半尖刀等等。此外,還有適應各種技法要求的種種雕刀和工具,如鏟刀、勾刀和三角刀等。
雕刻還有其他輔助工具,如銼刀、卡錘、手鑽、天平鑽、針鑽和砂輪等。
(二)雕 鏤
傳統的壽山石圓雕過程有三道,分別為打坯、鑿坯和修光。
打坯 經「相石」後運用卡鑿等工具,敲除石料多餘部分,確定作品景物布局的基本形態。又可分為打粗坯和打細坯兩個步驟:打粗坯又稱「打大坯」。先切鋸石料的外形,此謂「整形」,然後用雙面卡鑿由淺及深一層層地向里切剝,直至鑿削出景物大致形態和各部分位置。打細坯是在完成粗坯雕刻的基礎上,繼續用單面鑿雕鑿作品各部分結構,使之細化。
鑿坯 是使用各種手鑿、錘刀、鑽具等進行細致的雕刻,讓作品的景物層次更加分明,結構更加清楚。鑿坯時,先粗後細,由表及裡。對復雜精細的縱深部分和鏤空,先用鑽具打出若干圓洞,然後再用卡鑿、手鑿等刀具整理收拾,使作品景物,諸如人體結構、衣飾、動物的鬃毛、肌肉,山體的皺法,樹木、花卉的枝葉、瓣蕊等更加清晰。
在浮雕的鑿坯過程中,藝人按石料色層的厚薄進行鏟地。鏟地是用平口卡鑿和手鑿等鏟除畫面空餘部位,直至顯露出里層的石色。大面積的底地被鏟平後,才改用小手鑿或小鑽頭,鏟剔出景物之間的細小空隙部分。鏟地達到預定的層次後,再進行景物的雕刻。現在也有許多藝人用機械雕刻機進行鏟地,鏟地留下的小圓孔應認真處理,否則作品會顯得呆板而不生動。
修光 這是雕刻的最後工序。用不同的雕刀,運用石雕刀法,完美刻鏤景物形象,體現作品的整體氣質和神韻。
修光者要有正確的姿勢和執刀方法。運刀時應保持穩定,在細處雕刻時用指力,小處雕刻時用腕力,大處雕刻時則是腕力、臂力共用。下刀前,還要根據創作者對砂隔、紋路、色彩等石質特點的掌握與事先構思所要刻畫的景物結構,選定「刀向」、「刀法」。下刀時,要精準有力、輕重快慢、抑揚頓挫、直彎折轉、變化自如,將「疾而不速,留而不滯」的刀鉤留在作品上,不僅會增加作品的真實感和韻味感,而且能體現出創作者刀法之神、氣、力,給欣賞者以獨特的美感。
藝人修光十分講究,千百年來所形成的風格各不相同。歸納起來不外「清靈」和「渾朴」二種。前者多用尖刀,半尖刀修整,刀法矯健,玲瓏清晰,刻畫入微;後者多用圓刀、半圓刀修整,運刀簡練渾朴,饒有古意,摸不刺手。這兩種修光刀法體現了東、西門派風格的不同,現代,兩種不同風格的刀法已被融合在一起,使壽山石雕藝術呈現出嶄新的時代氣息。
磨光 壽山石雕工藝品在雕刻之後,還要經過磨光工序。作品經精心磨光後光潤瑩澈,煥發出令人愉悅的光彩。磨光常用的材料有砂布、木賊草、冬稻莖、小砂紙、竹簽、桐油瓦灰磚、上光粉、白茶油或花生油、芝麻油等。磨光分三道程序:
粗磨 又稱干磨。先用砂布磨擦雕刻品,待明顯的刀痕消失後,再用濕木賊草,順著修光刀的行跡橫磨,直到刀痕為細密的木賊草痕跡所代替。
粗磨時最忌「糊」。「糊」是指作品景物的層次感遭到破壞。運刀中所造成的真實感被破壞後,景物立體感削弱,其藝術效果將受到損害。
細磨 又稱水磨。先將冬稻莖剝去外層粗皮,折成平口。用平口兩端沾水後揩擦,磨平木賊草的痕跡。遇到較大面積的景物,可用水砂紙沾水研磨。若遇砂隔,可用新水砂紙沾水擦磨,將砂隔磨平。經過兩道磨光後,要達到「既光又清」的程度,以增強作品的亮麗風采。
揩光 細過細磨後的石雕製品,應用清水漂洗,洗去石粉雜質後晾乾。然後用桐油瓦灰磚汲水揩磨,待石頭滑潤明澈後,再取另外一塊桐油瓦灰磚沾白茶油和羊肝石粉,反復細揩石雕製品,直至面光似鏡。
磨光既要凸顯作品光亮度,又要表現景物的質感,彌補石質、石色雕刻功力的不足,故雕刻者往往聘請有專門經驗的磨光師來磨光。
雕刻者為增強景物的藝術形象感,常對磨光過的作品再行加工,用開絲刀對人物須發、鳥獸羽毛、花卉蕊蕾等進行修飾。然後配上特製的木、石、角等底座來烘托,增強作品的氣勢。
壽山石雕刻的工序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形成的,藝人們用口訣來總結。郭功森大師提出96字訣:

圓刀婉轉,奇形異色,按料取材,構思相石。
壽山名石,除疵掩缺,借形就勢,分色取巧。
觀前顧後,胸有成竹,主題突出,內容求新。
一相九工,層次分明,虛中求實,意在傳神。
造型優美,古樸沉雄,尖刀凌利,生動玲瓏。
刀痕深化,簡練為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特殊處理

創作壽山石工藝品,有時還要採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學染料進行仿古處理或採用煨煅處理等,使工藝品罩上古銅色或加深石頭的原來色彩,古風古味更濃。
仿古處理分鹽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錳酸鉀罩染法。處理前應將雕刻品清洗干凈後放入鹼水中,逐漸加溫,直至水沸10分鍾後取出,用清水漂洗晾乾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質石色的不同,選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見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單位:%

原 色
配合色 金 黃 品 紅 片 綠
古銅色 65 35
棗紅色 48 50 2
墨綠色 40 60
暗紅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兌1500毫升水比例准備好,待水燒開後投入,用木棒攪拌,染料溶化於水後,除掉泡沫,將色液控制在70℃~80℃之間。然後噴塗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著色均勻。作品罩染後,應置於通風之處,晾乾後再為其上蠟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經罩染後,色澤若還不夠沉重穩定,可再用高錳酸鉀罩染法染色。葯物比例:200克高錳酸鉀兌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錳酸鉀液保持在80℃,將雕刻品浸入10分鍾後,取出晾乾並上蠟揩光。
除葯物罩染法外,用稻殼或竹芯線香燒著的煙霧熏染石雕品也是傳統的加工方法。經煙霧熏染上黑顏色後,會使石雕品變「舊」,顯得更為古雅、渾朴,年代久遠。
煨煅處理也是傳統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蒼《草堂集》載:「另一種煨烏,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殼。火色正則純黑如漆;火色偏則拖若漢玉;火色過則碎矣。石客選其光潤者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礦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紹。
用煨煅法處理過的壽山石被改變色彩,常見的是「黑色」和「紅色」兩種,陳子奮將此類處理過的石頭稱為「煨烏」和「煅紅」,並把它列為壽山石的兩個新品種。他在《壽山印石小志》中記述:旗降過火,則黃者變為紅赭色,紅者變為濃赭者,極似硃砂及珊瑚,名曰「煅紅」。煨烏是將石料煨於燃著的稻殼爐中。爐內溫度保持恆溫300℃左右;經12~20小時後,稻殼燃燒所產生的煙可使石表層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塗油脂,然後加溫,亦可達到煨烏的目的。
現代,有人煅紅時採用噴燈對石料進行局部加溫,使黃色、橙色的壽山石變成紅赭色,使紅色的壽山石更紅艷。白色或淡色的壽山石可先塗上一層硝酸鐵溶液,晾乾後再煅燒。
壽山石煅燒退火後,石質會變得堅硬酥脆,色層薄不盈分。可將其埋於陰濕土中,待「回濕」受潮後再行修光。

三、特殊處理

創作壽山石工藝品,有時還要採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學染料進行仿古處理或採用煨煅處理等,使工藝品罩上古銅色或加深石頭的原來色彩,古風古味更濃。
仿古處理分鹽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錳酸鉀罩染法。處理前應將雕刻品清洗干凈後放入鹼水中,逐漸加溫,直至水沸10分鍾後取出,用清水漂洗晾乾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質石色的不同,選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見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單位:%

原 色
配合色 金 黃 品 紅 片 綠
古銅色 65 35
棗紅色 48 50 2
墨綠色 40 60
暗紅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兌1500毫升水比例准備好,待水燒開後投入,用木棒攪拌,染料溶化於水後,除掉泡沫,將色液控制在70℃~80℃之間。然後噴塗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著色均勻。作品罩染後,應置於通風之處,晾乾後再為其上蠟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經罩染後,色澤若還不夠沉重穩定,可再用高錳酸鉀罩染法染色。葯物比例:200克高錳酸鉀兌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錳酸鉀液保持在80℃,將雕刻品浸入10分鍾後,取出晾乾並上蠟揩光。
除葯物罩染法外,用稻殼或竹芯線香燒著的煙霧熏染石雕品也是傳統的加工方法。經煙霧熏染上黑顏色後,會使石雕品變「舊」,顯得更為古雅、渾朴,年代久遠。
煨煅處理也是傳統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蒼《草堂集》載:「另一種煨烏,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殼。火色正則純黑如漆;火色偏則拖若漢玉;火色過則碎矣。石客選其光潤者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礦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紹。
用煨煅法處理過的壽山石被改變色彩,常見的是「黑色」和「紅色」兩種,陳子奮將此類處理過的石頭稱為「煨烏」和「煅紅」,並把它列為壽山石的兩個新品種。他在《壽山印石小志》中記述:旗降過火,則黃者變為紅赭色,紅者變為濃赭者,極似硃砂及珊瑚,名曰「煅紅」。煨烏是將石料煨於燃著的稻殼爐中。爐內溫度保持恆溫300℃左右;經12~20小時後,稻殼燃燒所產生的煙可使石表層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塗油脂,然後加溫,亦可達到煨烏的目的。
現代,有人煅紅時採用噴燈對石料進行局部加溫,使黃色、橙色的壽山石變成紅赭色,使紅色的壽山石更紅艷。白色或淡色的壽山石可先塗上一層硝酸鐵溶液,晾乾後再煅燒。
壽山石煅燒退火後,石質會變得堅硬酥脆,色層薄不盈分。可將其埋於陰濕土中,待「回濕」受潮後再行修光。

5. 我是壽山石雕刻師想找個工廠上班

現在壽山石雕刻師的工資都非常高,最好還是繼續從事這一職業。

6. 我想學習雕刻壽山石

可以到福州章林村拜師,一般簽合同是2年,2年後你才能出師。具體專你雕刻什麼題材,你屬自己學:有薄意、古獸、人物、趣味等。現在的壽山石市場是比較低落的,但是壽山石雕刻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部分,從明代開始就作為印章開始普及,作為印石的首選。壽山石無論在各個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石頭之王!!!雕刻一般分為打胚和修光和磨光三個部分。剛開始學習一般都是修光,因為這個比較簡單,打胚需要有個大概的構圖思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開始,最後磨光的話很簡答啦,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
希望能幫助到你

7. 求高人指導:我想學雕塑(雕刻)

如果這是個來長期打算的話,那你要源有耐心堅持下去.買想那方面的書,找視頻. 雕塑專業很廣:泥塑 石雕 木雕~~~~等等.選一個方面. 你說的好象是對雕刻有興趣:這也有相關的書籍和視頻.還有專業工具.等你具體了解了再決定去不去實踐.結合起來自己慢慢來,不一定要美術功底.
如果只是嘗試一下,那我建議你找其他的事! 雕塑真要毅力和體力.

8. 我今年23歲 ,已經放棄做施工員。是重新回歸做施工員,還是跟老爸這邊介紹的人學習壽山石雕刻

可以試試呢,學壽山石比那個施工好的多了多!學壽山石主要就是勤奮!有耐心!人圓潤不圓潤,聰明不聰明不重要!肯學就好!現在18~20學的小夥子做雕刻的一個月賺上萬的比比皆是!可以去的,有前途

9. 自學壽山石雕刻行嗎,需要什麼工具還有書籍,謝謝

雕刻是藝術的一種,對個人天賦的要求比較高,所以自學是完全可以的,有很多雕刻大師都是無師自通的,有師傅教不過快一點而已,主要是靠自己。
壽山石比較軟,對雕刻工具要求不高,如果您銀子尚可的話,建議買這些工具就行了:
1、書籍。可買一本介紹雕刻的書,這種書不用多買,因為雕刻手法都差不多,知道就行了。之後多買一點雕刻的圖譜,多看多模仿多練習。
2、刻刀。品種和規格很多,您可試著先買一個套裝,時間長了根據自己的喜好配吧。
3、砂紙。用普通的鐵砂紙就行了,如果要精磨的話,買些水砂紙,最高的有5000號的。當然磨刀石、砂輪也可以,現在還有賣金剛盤的,用來磨刀很方便。
4、銼刀。可根據需要買大小、形狀適合的,如圓銼等,銼刀有時比刻刀好用的。
5、微型電鑽。現在有很小的微型電鑽,比一支筆大不了多少,用來鑽磨是很方便的,價格也不貴,約100元。
6、微型電鑽上用的鑽頭、銑刀、磨棒、砂輪等,在買微型電鑽時,廠家會配一點的,之後根據自己的需要零買吧。
7、直尺。普通的小鋼尺就行了。
8、鋼鋸。普通的鋼鋸,可以用來鋸石料的。
9、台虎鉗,用來固定石料。當然如果雕刻的物件比較小,也可以不用,或買一個刻印章的印床也行。有一種圓形的銅印床,很好用的,就是比較貴,大約200多元。
10、白蠟,就是普通用來擦傢具的蠟,可用於雕件的拋光。
11、拋光棉,對雕件進行拋光是很好用的,可根據需要買不用的型號。
大概就這些了。

10. 哪裡招收壽山石雕刻學徒

壽山石產於福建省福州市,而且石雕技術也以福州最為成熟。福州現有一所民營壽版山石雕學校權。經福州市勞動和社會保證局批准(榕勞培[2007]518號), 經福州市民政局登記(榕民[2008]42號)設立「福州市希艾壽山石藝培訓學校」本校系由福州市希艾策劃有限公司創辦,學校負責人盧先聰。面向社會常年招收學員。你們可以到該校網站具體了解。
http://www.cxfz.com.cn/default.asp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