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雕刻最基礎的是什麼
『壹』 想要試著學一下雕刻,需要什麼基礎可以推薦一下較為簡單的雕刻方法
興趣 愛好很重要
『貳』 什麼是食品雕刻
食品雕刻的歷史 國在食品上加以雕刻,歷史悠久,大約在春秋時已有。《管子》一書中曾提到「雕卵」,即在蛋上進行雕畫,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雕刻。其技後世沿之,直至今天。至隋唐時,又在酥酪、雞蛋、脂油上進行雕鏤,裝飾在飯的上面。宋代,席上雕刻食品成為風尚,所雕的為果品、姜、筍製成的蜜餞,造型為千姿百態的鳥獸蟲魚與亭台樓閣。雖然反映了貴族官僚生活豪奢,但也表現了當時廚師手藝的精妙。至清代乾、嘉年間,揚州席上,廚師雕有「西瓜燈」,專供欣賞,不供食用;北京中秋賞月時,往往雕西瓜為蓮瓣;此外更有雕為冬瓜盅、西瓜盅者,瓜燈首推淮揚,冬瓜盅以廣東為著名,瓜皮上雕有花紋,瓤內裝有美味,賞瓜食饌,獨具風味。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廚師高超的技藝與巧思,與工藝美術中的玉雕、石雕一樣,是一門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至今被外國朋友贊譽為「中國廚師的絕技」和「東方飲食藝術的明珠」。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寒食......鏤雞子。」隋杜公瞻註:「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盤俎。《管子》曰:『雕卵熟斬之。』斬,刻、削。唐韋巨源《食譜》:」玉露團「原註:」「雕酥」。又「御黃王母飯」原註:「遍鏤卵脂蓋飯面,裝雜味。」宋林洪《山家清供.香圓杯》:「謝益齋不嗜酒......一日,書余琴罷,命左右剖香圓作二杯,刻以花,溫上所賜酒以勸客,清芬靄然,使人覺金尊玉斝皆埃溘之矣。」香圓,也作香櫞。宋孟元老《江京夢華錄.七夕》:「又以瓜雕刻成花樣,謂之花瓜。」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取西瓜,皮鏤刻人物、花卉、蟲、魚之戲,謂之西瓜燈。」陶文台《江蘇名饌古今談》:「清代揚州有西瓜燈,在西瓜皮外鏤刻若乾花紋,作為筵席點綴,其瓤是掏去不食的。到了近代,揚州瓜刻瓜雕技藝有了發展,席上出現了瓜皮雕花、瓜內瓤餡的新品種(凡香瓜、冬瓜、西瓜均有之),作為一種特殊風味,進入名饌佳餚行列。西瓜皮外刻花,瓤內加什錦,又名玉果園,是在『西瓜燈』的基礎上創新的品種。」按:什錦,以糖水枇杷、梨、櫻桃、菠蘿、青梅、龍眼、蓮子、橘子、青豆拌西瓜瓤丁組成。 食品雕刻的常用原料 品雕刻的常用原料有兩大類,一類是質地細密、堅實脆嫩、色澤純正的根、莖、葉、瓜、果等蔬菜;另一類是既能食用,又能供觀賞的熟食食品,如蛋類製品。但最為常用的還是前一類。
現將常用的蔬菜品種的特性及用途介紹如下:
1、青蘿卜:體形較大、質地脆嫩,適合刻制各種花卉,盡禽走獸 ,風景建築等 ,是比較理想的雕刻原料。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
2、胡蘿卜、水蘿卜、萵筍:這三種蔬菜體形較小 ,顏色各異,適合刻制各種小型的花、鳥、魚、蟲等。
3、紅菜頭:又稱血疙瘩,由於色澤鮮紅、體形近似圓形,因此適合雕刻各種花卉。
4、馬鈴薯、紅薯:質地細膩、可以刻制花卉和人物。
5、白菜、圓蔥:這兩個品種的蔬菜用途較為狹窄,只能刻一些特定的花卉,如菊花、荷花等。
6、冬瓜、西瓜、南瓜、茭瓜、玉瓜、黃瓜:因為這些瓜其內部是帶瓤的,可利用其外表的顏色、形態、刻制各種浮雕圖案。如去其內瓤,還可作為盛器使用,如瓜盅和鏤空刻制瓜燈,黃瓜等小型原料可以用來雕刻昆蟲,可可以加工後起來裝飾、點綴的作用。
7、紅辣椒、青椒、香菜、芹菜、茄子、紅櫻桃,蔥白、赤小豆:這些品種主要用來作雕刻作品的裝飾。
2).選用食品雕刻原料的原則
在選擇食品雕刻儀器的原料時,注意以下幾條原則就可以了。
1、要根據雕刻作品的主題來進行選擇,切不可無的放矢。
2、要根據季節來選擇原料,因蔬菜原料的季節性很強。
3、選擇的原料尤其是堅實部分必須是無縫瑕,纖維整齊、細密、份量重、顏色純正。因為食品雕刻的作品,只有表面光潔,具有質感,才能使人們感受它的美。
3).食品雕刻的原料和成品,半成品的保管。
食品雕刻的原料和成品,由於受到自身質地和萬分的限制,保管不當極易變質,既浪費原料又浪費時間,實為憾事,為了盡量延長其貯存和使用時間,現介紹幾種貯藏方法。
1、原料的保存:瓜果類原料多產於氣候炎熱的夏秋兩季,因此,宜將原料存放在空氣濕潤的陰涼處,這樣可保持水分不至於蒸發。蘿卜等產於秋季,用於冬天 ,宜存放在地窯中,上面覆蓋一層0.3米多厚的砂土,以保持其水分,防止冰凍,可存放至春天。
2、半成品的保存:它的保存方法是把雕刻的半成品用濕布或塑料布包好,以防止水分蒸發,變色。尤其注意的是雕刻的半成品千萬不要放入水中,因為此時放入水中浸泡,使其吸收過量水分而變脆,不宜下次雕刻。
3、成品的保存:它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雕刻好的作品放入清涼的水中浸泡,或放少許白礬,以保持水的清潔,如發現水質變渾或有氣泡需及時換水;另一種方法是低溫保存方法,即將雕刻好的作品放入水中,移入冰箱或溫庫,以不結冰為好,使之長時間不褪色,質地不變,延長使用時間。 食品雕刻的類型及特點 食品雕刻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品種也多種多樣,採用•的雕刻形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如下四種。
一.整雕
整雕又叫立體雕刻,就是把雕刻原料刻製成立體的藝術形象,在雕刻技法上難度較大,要求也較高,其具有真實感和使用性強等特點。
二。浮雕
浮雕,顧名思義就是在原料的表面上,表現出畫面的雕刻方法。又有陰紋浮雕和陽紋浮雕之分。陰紋浮雕是用「V」形刀,在原料表面插出「V」形的線條圖案,此法在操作時較為方便;陽紋浮雕是將畫面之外的多餘部分刻掉,留有「凸」形,高於表面的圖案。這種方法比較費力,但效果很好。另外,陽紋浮雕還可根據畫面的設計要求,逐層推進,以達到更高的藝術效果,此法適合於刻制亭台樓閣、人物、風景等。具有半立體、半浮雕的特點,其難度和要求較大。
3.鏤空
鏤空,一般是在浮雕(形成)的基礎上,將畫面之外的多餘部分刻透,以便更生動的表現出畫面的圖案。如,「西瓜燈」等。
4.模扣
模扣,在這里是指用不銹鋼片或銅片彎製成的各種動物、植物等的外部輪廓的食品模型。使用時,可將雕刻原料切成厚片,用模型刀在原料上用力向下按壓成型,再將原料一片片切開,或配菜,或點綴於盤邊,若是熟製品,如:蛋糕、火腿等等可直接入菜,以供食用。
食品雕刻新手最好的練慣用具是主刀,U型刀,插刀和白蘿卜,水果拼盤時要注意填滿盤子.鑲邊時鑲嵌部分要小於整個盤子的 3分之1.
如果學好食品雕刻?
雕刻技術大多是廚師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逐漸摸索積累起來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學好這門技藝,一方面要加強雕刻刀法的訓練;另一方面,還要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學習一些構圖知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掌握表達形象的能力,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使之精益求精,這樣才能真正掌握這門技藝,在工作中發揮其二.食品雕刻的原料及儲存。 食品雕刻的運用及注意事項 1.食品雕刻在菜餚中的運用
雕刻作品的使用是多方面的,它不僅是美化宴席,烘托氣氛的造型藝術,而且在與菜餚的配合上更能表現出其獨到之處。它能使一個精美的菜餚錦上添花,成為一個藝術佳品,又能和一些菜餚在寓意上達到和諧統一,令人賞心悅目,耐人尋味。
菜餚對雕刻作品的使用是有選擇的,它是根據菜餚的內容和具體要求,來決定雕刻作品的形態和使用方法。
把食品雕刻用到冷盤上,一般是將雕刻的部分部件配以冷盤的原料,組成一個完整的造型,如「孔雀開屏」,孔雀的頭是雕刻的,而身上的其它部位,如羽毛等,則是用黃瓜、火腿腸、醬牛舌、拌雞絲、鶴鎢蛋、辣白菜等葷素原料搭配而成的。使雕刻作品與菜餚原料渾然一體。
食品雕刻在熱菜上運用,則要從菜餚的寓意、諧音、形狀等幾方面來考慮。如荷花魚肚這個熱菜,配以一對鴛鴦雕刻,則成了具有喜慶吉祥寓意的「鴛鴦戲荷」;再如扒熊掌配上一座老鷹雕刻,借其諧音,則成「英(鷹)雄③旬鬥志」,頓時妙趣橫生;從造型上構思,一盤澆汁魚的盤邊,配上一個手持魚竿的漁童雕刻,即成「漁童垂釣」,使整個菜餚與雕刻作品產生諧調一致的效果。
在具體擺放時,冷盤與雕刻作品可以放得近一些,熱菜與雕刻作品則要遠一些,如在雕刻作品的周圍用鮮黃瓜片、菜花等進行圍邊,既增加裝飾效果,又不相互影響。
總之,食品雕刻應用靈活多變,不論是陪襯菜餚,美化檯面,在造型上要求都很嚴格,這就要求我們廚師既要有美食家的風格,又具有藝術家的風彩,使食品雕刻真正成為烹任技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2.食品雕刻前的注意事項
為了使雕刻出的作品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雕刻之前,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了解宴會形式。宴會的形式多種多樣,簡單的可分為「祝壽宴」、「慶功宴」、「聚會宴」、「家宴」,國際交往中的:『國宴」,貿易往來的工作宴及大型酒會等等。
主要了解了宴會的形式,就可以刻制出與宴會形式相適應的雕刻作品,來烘托宴會氣氛,如:「祝壽宴」可以刻制「松鶴長春」、「老壽星」等,「喜慶宴」刻制「龍鳳呈祥」、「鴛鴦戲水」、「孔雀牡丹」等,「慶功宴」刻制「雄鷹展翅」、「駿馬奔騰」等等。
(2)了解客人的風俗習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我國與國際問的交往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我們更多的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喜好,忌諱等等,以便因客而異,刻制出客人喜愛的作品。
(3)突出主題。為了避免雕刻作品的雜亂無章,在雕刻前應首先確定主題,構思出所要雕刻的作品的結構、比例(布局)等問題,確保主題突出,同時又要考慮到一些附加作品的陪襯作用,如「百鳥朝風」作品的「百鳥」,「孔雀牡丹」中的;『牡丹花,等等。附加作品不要牽強附會,胡拼硬湊,以免畫蛇添足,起不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精選原料與因材施藝,選料對雕刻作品的成敗是至關重要的,在選料時,不但要選擇質優色美的原料,而且還要在原料的形體方面加以考慮,一般講原料的形狀與作品形象大體形態相近似,雕刻起來就比較順利,另外對一些形狀奇特的雕刻原料,應充分發揮作者的想像能力,開闊視野,因材施藝,以便物盡其用,創作出新奇別致的藝術作品。
(5)注意衛生要求。由於食品雕刻與菜餚的配合十分接近,同時,又是宴會上菜前的「先行官」,因此,搞好食品雕刻的衛生措施顯得特別重要,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保持原料的清潔衛生、質地優良。不要使用變質或腐爛的原料,從而保證宴會的質量和客人的健康。
建議你去這里看看:http://ke..com/view/68590.html?wtp=tt
『叄』 學廚師最基本的是什麼
刀工,是廚師必備的基本功,也是考驗一名廚師是否合格優秀的重要標准回。對一名廚師來說,刀工的答熟練程度不僅影響著菜餚的視覺,同時也影響著菜餚的味覺。作為一名優秀的廚師,必須擁有熟練的刀工技能,能夠粗細得宜,信手拈來。首先要學得就是刀工技能,每一天在老師的講解中不斷練習,摸索學廚的入門之道,而刀工這門技術,不僅是學廚師開始要先學的技能,就算成為了優秀的大廚,不斷練習刀工也是必不可少的。
翻鍋(顛鍋),與刀工一樣,也是廚師必備的基本功,同樣也是考驗一名廚師是否合格優秀的標准之一。翻鍋的層次直接決定著菜餚的味型,不同菜餚用到不同的顛鍋技巧,這樣在成菜的時候才能達到廚師想要的水平。在練習刀工的同時還得練習翻鍋,在不斷練習中漸入佳境,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大廚。 學廚師,需要的是千錘百煉,不斷總結,雖然不辛苦,但貴在堅持不懈的長久練習。學廚師,是一門學問,從零開始並不難,只要自己努力,一兩年的時間,就能學會一門手藝,贏得人生較給力的敲門磚。
『肆』 本人想自學手工雕刻,該如何入門
建議從簡入難,具體如下:
1、首先拿蘿卜練習雕刻一些簡單的東西,例如葫蘆,大家可以找一個葫蘆仔細觀察,然後按照葫蘆的輪廓用小刀把蘿卜刻成葫蘆的樣子!不要怕失敗,一定要多練習。
(4)中餐雕刻最基礎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頭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預期的形狀皆可稱之為雕刻。服務於這一目的的工具有刀、鑿子、圓鑿、圓錐、扁斧和錘子。在最常見的雕刻方法中,一隻手拿著鑿子,另一隻手拿木槌,然後用木槌將鑿子敲入木頭或石頭中。
盡管一些金屬加工技術例如焊接和裝配,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逐漸變得重要,但是雕刻和制模仍是兩種主要的雕塑技法。一個雕刻完成的作品可以被稱為雕刻,但雕塑一詞通常被用來指具有嚴肅藝術意涵或美學意涵的作品。
『伍』 本人做廚師,想自學雕刻,不知道需要那些工具,從那方面下手!
有個故事這樣說:從前有個小夥子,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菜農。小夥子每天挑糞去菜地澆菜,年復一年做著同樣的活。有一次,他在去菜地的路上遠遠看見村裡大財主那幢豪華的樓房,心裡突然有個夢想:要是哪一天能像他那麼有錢,我一定要打造一副用金子做成的挑糞用的扁擔。
這個故事告訴我人們,每個人都應擁有一個努力奮斗的夢想。
「民以食為天」,是恆古不變的真理。餐飲業,作為一個關系民生的行業,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據統計,中國餐飲業連續15年保持10%以上的發展高度。所以,我看好餐飲業的發展強勢,選擇了就讀廣西商業高級技校這所專業化的烹飪學府,成為一個烹調專業的學生,為的是趕上這趟新世紀的「快速列車」,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一隻航船。
我相信,我的夢想航船,會引領我在艱難的創業路上奮勇前行,走向職業的成功
跨入校門的時候,我原以為,只要自己努力了,將來就一定能獲得職業上的成功。可現在想起來,事情並非如此,一定要找到正確的奮斗方向。我意識到,如果我比別人消耗更多的時間才能到達職業的彼岸,那我會為我的低效率而付出沉重代價。在老師的指點迷津下,我為自己制定了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我職業導航的方向盤。
所以,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這樣規劃的:第一,我的近期目標是成為一名合格的廚師,先為自主地做好創業准備——去打工,為今後的創業積累經驗和資金;其次,我的中期目標是成為一名餐飲部經理兼高級技師的高級主管人員,在就業中開創一番事業;第三,我的遠景目標是做一名成功的餐飲連鎖企業的老闆,達到自主創業,走職業人生輝煌之路。
我相信,我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定會給我帶來圓滿的成功。
我天生性格活躍,思維敏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烹調專業技能在同學中可算是出類拔萃。我經常參加專業技能比賽,並且多次獲獎。我也擔任班裡的學習委員和學校學生會副主席的職務,十分重視培養自己的領導和組織能力,這會成為我今後從事管理工作的基礎。雖然我是一名烹飪專業的女生,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位天生體質弱小的小女生,沒有男生從事廚師所具備的身體素質的優勢。在人們世俗的眼光里,女生並不適合當廚師,要做高層次的女廚師更是少之又少,真可謂鳳毛麟角啊。但是,我可以用事實來證明,女生,同樣也可以做一名出色的廚師!我可以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別人陶醉於浪漫小說的時候,在別人沉迷於網路游戲的時候,我會選擇苦練刀功、拋鍋、雕刻專業等基本功。記得在學校的一次專業技術大賽中,我運用逆向思維創作了一款「火燒冰激凌」的創新菜點,給整個賽會增添了無限浪漫情趣,也成了整台比賽的一個小高潮,得到全場的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並獲得比賽的第一名,這更增添了我當一名好廚師的信心。
從小,我在父母辛勞下成長,我學會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使我具備了一名好廚師的基本素質。近半年的實習經歷,也讓我的烹調技藝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為我培養了強烈的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我是一位善於與人相處的人,良好的表達、社會交往與合作能力將幫助我成為一名優秀的餐飲技術和管理人才。
我規劃現在,展望未來。17—20歲之間是我的職業准備階段,圓滿完成三年的學習生涯,打牢專業基礎。利用一年的頂崗實習的機會和課余時間參加社會實踐,積累經驗,鍛煉業務能力,取得中級烹調師的職業資格,為走上工作崗位後取得高級技能資格做准備。我再向普通話二級甲等沖刺,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完成烹飪大專學歷學習,進一步豐富我的知識面,拓展我的視野。
21—25歲是我的打工階段,也是人生的豆蔻年華,我雖然是一個文弱女子,但是我也會尋找人生的光華。盡管每天會和砧板、灶台打交道,在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世界裡砍切跺雕,但是我覺得,我在為夢想而奮斗,是十分值得的。我為的是掌握精良的烹調技術,接受餐飲業的新知識、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管理上經受面點部、中餐部、西餐部主管等崗位的錘煉,為今後向高層次管理人員發展儲備技術和經驗。我會踏實從基層做起,讓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26—33歲為我的創業階段。我立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創造非凡業績,在技術上實現從中級廚師向高級技師晉升,在管理上實現從一般員工向餐飲部經理發展。作為一名員工,要想從基層職位向高層次管理職位發展的話,就算是專業技能嫻熟,但如果缺乏管理能力、管理經驗和溝通協調能力,也是無法達到高層次管理的素質要求,因此口碑、表率、專業能力、溝通和協調能力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34—50歲是我實現人生最高的職業目標—自主創業階段,要做一名成功的連鎖餐飲店老闆。每一種成功都有不同的理念和方式。比如說,同樣是賣雞,一位老太太拿著自己辛辛苦苦養的雞到市場上去賣,賣了一輩子,養活了一家人,蓋了幾間房屋,這對她來說,也算是人生的成功,幸福的生活了。但肯德基同樣也是賣雞,甚至還不賣整雞,只賣雞翅和雞腿,為什麼生意卻覆蓋全球?因為它有連鎖銷售的理念,有做大生意的思路。所以我要借鑒成功企業的營運方式和經營理念,運用打工和創業期間取得的經驗及資金的沉澱,來實現我個人的最高職業目標,做一名成功的連鎖餐飲企業老闆。
50歲以後開始進入我的事業轉型階段。我將適當調整自己的職業方向,總結經驗,做一名餐飲技術顧問,培養新一代的烹飪技術管理接班人,為告別職業生涯做准備。
要實現我的職業目標,需要有正確的職業態度。態度能決定一切,自信,是我最寶貴的財富,意志力是我一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建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心態,樹立起「成功者」的心態,以一顆健康的職業「心」面對今後的職業生涯。要成為餐飲業的行家裡手,接受培訓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參加各種餐飲管理培訓和各種餐飲考察學習,完成大學專科和本科學歷學習進修等途徑,最大限度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社會能力和工作能力,努力改善個人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結構。廚師是一個苦臟累的職業,對廚師的體能要求很高,我要加強鍛煉身體,努力提高身體素質,確保一個健康的身體陪伴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直到結束生命的那一刻。
職業生涯規劃為我描繪了職業的人生,是我對職業的展望和向標,我要象那些高技能人才一樣,自強不息,勇於挑戰。職業生涯規劃將伴我直航,到達職業成功的彼岸。
『陸』 中餐雕刻到底有沒有用處 ..
有一定的用處,主要使用在酒店大賽,酒店新聞發布會菜品展示, 一些注重傳媒的方面,
中餐的雕刻一般在實踐中時間不是很廣泛,主要還是菜品為主。
參考網站 中國食品雕刻網
『柒』 初學雕塑需要哪方面的初級練習
要想學習雕塑,首先要認識雕塑,理解雕塑藝術的概念。 人類認識身邊的世界,第一步都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宮完成的。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對外界的刺激形成了感覺,然後通過綜合的判斷形成了對某一特定事物的認識和相對固定的概念。人將各種感官所認識的事物和判斷的概念加以研究和總結,著書立說形成了各門知識。人有聽覺:在認識聲音的過程中,人懂得了節奏和弦律的概念,隨之創造了美妙的音樂和話語;人有味覺:在認識世界上酸、甜、苦、辣的過程中,懂得了酸與甜、甜與酸等味道之間的那種美妙的感覺,隨之創造了無數的佳餚;人有觸覺:在撫摸這個世界上的物體過程中,人懂得了物體的肌理和空間體積形成了觸覺概念,隨之創造了人的舒適的生活環境;人有視覺:在認識世界的色彩、空間等過程中,懂得了色彩和空間的變化,隨著創作了大量的視覺形象供人們玩味和認識。 世界是一個大的空間,宇宙是個更大的空間,當人通過視覺和觸覺對這個世界認識的時候,空間和形體的感覺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方面。人們不斷地在空間中尋找不同物體的坐標,並根據那些不同物體對感官的刺激所形成的概念來區分物體和空間的精神意義,這就如同原始人認識和使用石制刻削器一樣,當他們認識這種特定的形體和空間的造形所具有的功能後,在認識和規定了它的使用意義的同時,也就形成對它的空間造形的精神意義的認識。直到今日,如果有這一形狀的空間形體置在眼前時,人們絕對不會迎著它的刃部而感受到溫柔和舒適。形體造型特徵和形體的空間位置以及運動的方向,當然還有材料和質地以及物體同人發生的某種關系,決定著一個物體的精神意義。這種精神意義的傳達是通過人的空間的視覺和運動的觸覺以及人對事物的一般概念所感知的。 隨著人類的發展,有別於原始人刻削石器的那種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並存的一種更純粹的,表達精神意義的物體製作就開始了。人們在傳統意義上認識的雕塑藝術便應運而生。有空間形體變化的物體拋棄了實用的功能,而成為表現精神意義的雕塑藝術。 人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永遠是伴隨在一起的。人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對空間和物體進行著認識,並且不斷地賦予各種空間的物體以精神意義。同時還利用物體的空間的精神意義來表達人的追求與思想。 雕塑藝木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得到了不斷的發展,人們對空間物體的精神意義的表達方式也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認識世界的程度而發展變化。今天雕塑藝術的發展正在不斷地豐富著自身的表現語言,不斷地在空間的形體變化之中隨著人(或是藝術家)對世界的認識而有所表現,有所創新,雕塑藝術的發展為人類認知這個豐富的空間形體世界和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供著最新的成果。 天賦: 當然在學習雕塑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應該具備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的天賦。這里指的天賦是你應該對你所喜愛的專業具備比較敏銳的感覺,並且有一種善於思考和研究的習慣。做為將要報考雕塑專業的考生,應該對身邊的事物有充分的形體和空間感知力。比如,我們對身邊的家居、建築、人物、動物、物體的形態、物體之間的形態關系、物體的運動關系、尺度、質地等等有較為清晰的辨別力。應該對身邊的事物、社會、人物的關系有較為清楚的認識,並對社會有一定的責任感和用藝術的形式表達自己認識的慾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去檢驗這種天賦,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這種天生的興趣。大家可以去擺弄你身邊的一切可以擺弄的物件。比如,你書桌上的各種筆、書本、文具盒、墨水瓶、橡皮、書包、錄音機等等隨手可得的東西,觀察它們的形體特徵、質地、體量等形體因素。可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地去組合、分散、集中、傾斜、排列,去體會這些物體的形體關系、空間關系,去感受你所擺弄的物體和物體之間的某種空間的情緒,形體的組合意義,去留意每一次擺弄後你所得到的感受。以此來檢驗你對空間和形體的天生的敏感程度。同時,也可通過這些舉動來刺激和強化對空間和形體的感知能力。當然,我們身邊的一切物和事都可以培養空間觀察和形體觀察。只要你去留意,發現事和物的存在意義,並有表現「意義」的慾望,我們就可以講:我們已經具備了學習雕塑的天賦。 讀書: 當我們自認為具備這些天賦之後,我們要求學生應該對雕塑藝術發展史有初步的了解,應該多去讀書、品書,多看畫冊,多去分析你所見到的作品,多去比較你看到的每一位作家的不同,多去體會一些名作佳品的空間關系和形體關系。當我們看到一件人物雕塑時,你可以首先模仿一下作品的動作和情緒,然後體會一下在你模仿的動作上存在的空間關系和形體關系。並且結合作品產生的年代、社會背景,作家的個性人品,作品反映的問題去閱讀。當你看到一件非人物的作品時,可以去查查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去感受一下這件作品的形體魅力,去分析一下這件作品的特點和特徵。通過這樣一些訓練,我們可以對雕塑藝術有個直接的了解,並可以結合雕塑發展史去品味一下各個不同時期不同代表作家的作品,去查閱一下藝術評論家為這些作品所做的論述。准確地認識雕塑藝術的各種表現形式。 實踐: 當我們了解以上的知識,我們還應該做一些實踐性的練習。我們應該從大量的基礎練習學起,應該練習自己控制形體表現的能力。所有幾何形的形體特徵都非常明確,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三角形、圓形、方形、多邊形和這些形體的組合特徵。我們要從幾何形體中存在的平面的大小、線邊的長短、面和線的交接時形成的角或點的空間位置、體積的比例等方面,去認識形體的表現因素。可以嘗試著用粘土和紙板等材料去復制一些幾何形體,去感受幾何形體中具象的比例關系和空間關系。我們還可以去組合幾種不同形體的幾何形,在組合之中我們去感受這些幾何形的體積比例、結構關系、空間方向等。 進行了針對幾何形的練習之後,我們就可以臨摹一些我們可以見到的雕塑作品了。比如我們可以臨摹一些頭像、胸像等具象的作品,也可以找一些畫冊臨摹一些非具象的作品去感受一下它們的妙處。 臨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環節,當然臨摹不是我們的目的。臨摹的意義在於體會和感受臨摹作品中存在的那種雕塑藝術特有的語言關系和精神境界。這些被臨摹的優秀雕塑作品就像我們文學教科書中的那些課文一樣,有獨特的詞彙和語言關系,有合理的章節,有文章的主題。我們要用雕塑的觀念去認識它們,用雕塑的材料和製作去閱讀它們,去理解它的文法結構、語言組織和中心思想,去學習它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從而學會最基本的雕塑詞彙和雕塑的語法,懂得它的基本規則。我們可以臨摹一些古羅馬雕刻、頭像《阿克里巴》、米開朗基羅的《朱理》,去感受人像雕塑所表現的頭、頸、胸的關系。我們可以臨摹英國當代大師亨利
『捌』 學廚師必須要學雕刻嗎
學廚師看你學習哪個專業方向的廚師,如果學習的是中餐方向的,比如回總廚,大廚,那麼雕刻是作答為這個級別廚師的基本功。
學習西餐方向,西餐總廚,西餐大廚,也需要一定的刀工手藝,如果是西點師方向,則不需要你具備雕刻。
所以看你學習哪個方向,如果學可以到專業烹飪學校學。
『玖』 雕刻的基本要領
鑿粗坯:粗坯是整個作品的基礎,它以簡練的幾何形體概括全部構思中的造型細節,要求做到有層次、有動勢,比例協調,重心穩定,整體感強,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輪廓與內輪廓。
鑿粗坯的基本要領是,從上到下,從前至後,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從上到下,就是從頭部開始做到腳跟;從前至後,就是先鑿前身,再鑿後背;由表及裡,就是從木料表面開始,一層層向內剝進;由淺入深,就是先鑿好淺的地方,再鑿深的地方。鑿粗坯時還需注意留有餘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適當的放寬。民間行話說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復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
掘細坯:先從整體著眼,調整比例和各種布局,然後將人物等具體形態及五官、四肢、服飾、道具等逐步落實並形成,要為修光留有餘地。這個階段,作品的體積和線條己趨明朗,因此要求刀法圓熟流暢,要有充分的表現力。掘細坯中的鏤空技巧,要求以縱纖維組合鏤空,鏤去多餘的部分。要運用帶筋法,即在作品的擎空易斷的部位留下一小塊料使其與臨近的部位牽附,待作品完成後再用薄刀密片法把牽附之筋去掉。
修光:運用精雕細刻及薄刀密片法修去細坯中的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細致完美是修光的目的。要求刀跡清楚細密,或是圓轉,或是板直,力求把各部分的細微末節及其質感表現出來。
打磨:根據有些作品需要,將白坯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成細潤光滑。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纖維方向反復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顯示美麗的木紋,要注意保持作品輪廓清晰、線條流暢。
刻毛發、飾紋:用三角刀刻畫毛發、飾紋,要求運刀爽快、肯定,粗細均勻,一絲不苟。
著色上光:著色不僅僅是為了彌補某些材料的不足或缺陷,而且還能起到加強豐富材料質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因此在作品著色上要酌情而定,要求盡量體現出木紋的美。色澤要深沉明快,符合天然木質的種種美感。
上光的目的是滋潤木質,使作品錦上生輝,同時也起到防污作用以便長期保存,因此要求均勻滲透,亮而不俗。
配置底座:底座不僅是主體的依託,也是雕刻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底座的形狀尺度要與作品的內容形式相輔相成。充滿曲線與生動活潑的作品,可借簡潔樸素的底座襯托,而造型簡潔或肅穆的作品則可以在底座上稍事雕飾。總之要注意互相之間的比例協調,注意色調上的相互烘托,切勿喧賓奪主。 曲陽是中國雕刻之鄉,曲陽城南山石質純凈、堅韌潤滑、品位絕奇,其多彩的資源給其藝匠施展技藝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曲陽石雕既不失魏代神秘朦朧的粗框氣魄,又承啟唐宋自然豐滿莊重優美的造型,菩薩觀音、力士天女、龍鳳獅獸為其藝術典型。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進橋用牙、木雕精巧易透的手法豐富了石雕造型技藝,開創了小件精品的製作,拓展了石雕創意的廣闊天地,使曲陽石雕成為現代民間石雕的重要代表。據了解,曲陽縣大大小小的石雕廠有2300多家,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產值數億元。
關於石雕藝術的起源,曲陽當地有個很盛行的傳說:春秋戰國時期,與鬼穀子齊名的黃石公隱居黃山,把《雕刻天書》傳給了兩位曲陽弟子,從此曲陽人便學會了雕刻。
曲陽石雕迄今為止已歷經兩千年的發展歷程,曲陽雕刻藝人輩出,雕刻藝術不斷創造中國乃至世界輝煌。元代雕刻藝人楊瓊雕刻的「一獅一鼎」被元世祖忽必烈嘆為「絕藝」。清末曲陽雕刻藝人的作品「仙鶴」「干支梅」在巴拿巴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銀獎,自此有了「天下咸稱曲陽石雕」之說。新中國成立後,曲陽石雕藝人先後參加了天安門修復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等重大工程的興建,曲陽雕刻馳名國內外。 易水硯又稱易水古硯,是漢族傳統名硯。產於河北易州(今易縣),故名。相傳始於唐代。硯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種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點綴有碧色、黃色斑紋,石質細膩,柔堅適中,色澤鮮明。雕山的硯台精美古樸,保潮耐固,易於發墨,宜書宜畫,書寫流利。易硯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藝人因材施藝,精心設計,巧用硯石,刀法精湛。千百年來,易硯以其悠久的歷史、天賦的優等石料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名揚天下,在中國博深精美的硯文化藝術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易水硯」是易硯的傑出代表和當家品牌。
易水硯石料是名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質優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點綴著天然的黃色、白色、綠色等顏色的斑點、紋理,質地細密柔膩,堅韌皆備,硬度適中,渾然天成。所制硯台發墨快,不傷毫,墨汁流潤而不易蒸發,具備了發墨、貯墨、潤筆、勵毫的優良特性。正如《易州志》記載:「石質不亞端溪」。「硯石有紫、綠白諸色,質細而硬,為硯頗佳」。
易水硯因取石於易水河畔的鍾南山的古黃伯陽洞而得名,而易水之名,則源於約5000年前居住在河兩岸的商族有易氏部落。《山海經·大荒東經》:王亥托於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殺王亥,取仆牛。仆字即卜,意為占卜。古時占卜用龜甲和牛胛骨作工具,上面刻上文字叫甲骨文,殷商民族和有易氏部落善占卜,用於占卜用的牛叫仆牛。由此可見,有易氏之易字應源於《易經》的易字。易水河靜水流深,水質清澈,與兩岸之秀山合抱有情,萬年龍虎抱,夜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的風水寶地清西陵就建於易水河北岸的雲蒙山下,故知,易水硯產於易水河畔,從根上便秉承了天地之靈氣,作為吉祥用品及風水鎮物更是平添了一份神力。
易水硯的雕刻師使用鑽、刀、鏟、鋸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構圖,根據硯璞石質,去粗存精,因材施技,採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鏤雕、陰陽雕等技法製作完成。易水硯硯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膽,對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膽,活靈活現地表現花鳥魚蟲、自然風物、亭台樓閣和歷史人物等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易水硯設計也就成為表達藝術靈性的重要環節,成為化腐朽為神奇、給予厚重的石料以鮮活生命和靈魂的偉大創造。 因產於浙江省東陽縣而得名。約始於北宋,有10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乾隆年間,東陽木雕已聞名全國。東陽木雕以浮雕技法為主,它既是欣賞品,又是實用品。它的藝術風格獨特,在設計上,借鑒傳統的散點透視、鳥瞰式透視的構圖,並且講究布局豐滿,散而不松,多而不亂,保留平面,不傷整料,突出主題,表現情節。各類傢具,雕刻精細,裝飾部位適當,圖案協調,線條流暢,刀法清晰。在木雕掛屏上,他們往往運用多情節、多層次的傳統手法,構圖飽滿,安排恰當,裝飾性強,形象生動,而且突出主要人物和情節。
東陽縣著名的明代建築「肅雍堂」建築上的木雕極為壯麗,它已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為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製作的「釋伽牟尼大佛」高19米,2噸多重的琉璃燈、香案桌及其他佛具,雄偉壯觀。1958年,為中國駐蘇聯大使館製作了長80多米的建築裝飾,富有很強的裝飾效果,為建築增色不少。1981年又為新加坡「董宮大廈」製作了14條大型條屏、60多塊掛屏以及插屏75件,富麗輝煌。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董宮大廈」的開幕典禮上,聲稱這是「新加坡最完美的建築裝飾」。著名的工藝美術家樓水明,早年在香港從事東陽木雕,他的作品在東南亞國家享有一定的聲望。他把傳統的東陽木雕和現代的西式傢具完美地結合起來,設計的傢具暢銷國際市場。東陽木雕已有2700多個花色品種,在外貿出口方面很受歡迎。 浙江是中國黃楊木雕的傳統產區,主要分布在樂清縣,已有約150年的歷史。它起源於民間鬧元宵時盛行的「龍燈會」,是在木雕龍燈骨架上裝飾木雕小佛像。到了清末著名黃楊木雕藝術家朱子常經過創新,使黃楊木雕從民間龍燈的附屬裝飾發展成藝術欣賞品。
黃楊木生長緩慢,有「千年矮」之稱,它質地堅細,色黃而溫潤,很像象牙,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色澤就會慢慢變深,古樸而美觀。它以小型、精巧、細膩為特色,在表現技法上除了圓雕、鏤雕、深淺浮雕外,還有鑲嵌等手法。
浙江黃楊木雕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僅反映現實生活,反映社會主義時代的風貌,而且還有歷史題材、民間故事,涌現出不少優秀的作品。著名藝人王鳳之作品「蘇武牧羊」講的是,公元前100年匈奴被打敗後,一方面假惺惺地派使者求和,又另一方面等待再度進犯中原的時機。為了答復匈奴的表示,漢武帝派中郎蘇武拿著旌節出使匈奴。匈奴的首領單於用盡了威脅利誘想勸蘇武背叛朝廷,投降匈奴。但他寧死不屈,單於惱羞成怒,把他流放到北海去放羊。蘇武歷盡了無數的磨難,到公元前85年,才被漢朝的使者救出來。他出使時才40歲,在匈奴受了19年的折磨。回到長安那天,百姓們都出來迎接他,瞧著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手中仍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感動的,都說他是一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這一優秀黃楊木雕作品再現了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1954年全國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獲得好評,還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辦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1957年他的作品「巡邏」被北京軍事博物館選入建軍30周年展覽。1959年他的大型木雕作品「畢升」在北京歷史博物館長期展出。溫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著名藝人葉潤周,出身於祖傳四代的黃楊木雕世家,功底深厚,並擅長鏤雕技藝。他在繼承傳統和創新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的代表作有「飼養員」、「天女散花」、「皆大歡喜」等,其中有的榮獲浙江省創作一等獎,有的作為國家級禮品,還有的出國展覽。今天黃楊木雕已行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主要產於福州的莆田、泉州等地,始於明末清初。最初只是建築、傢具上的裝飾和寺廟佛像雕刻,後來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木雕行業。福建木雕原料主要是龍眼木,它生長在閩南一帶,質脆纖維細密,便於雕刻。雕好後,磨光漂凈,涼干後,再把它染成龍眼核、荔枝核、桔柚黃、古銅等色,然後再罩上一層漆,待漆干後,再上蠟,使之色澤光潤。動物題材的作品中,還用骨製成牙齒,用玻璃製成眼睛,鑲嵌在動物身上,使之更加生動。
歷史上福州木雕主要有3個不同的流派:①以陳天賜為代表的大坂村派。他主要雕一些彌勒佛、觀音、十八羅漢、八仙等宗教人物,後期又有一些天仙仕女、獸類等。所用材料除了龍眼木、黃楊木外,還用象牙、牛角、竹根、紫檀等。②以柳慶元為代表的象園村派。他們擅長雕刻草蟲、花卉、果盤木雕等作品,玲瓏而生動。如作品:「劃龍舟」、「踏水車」等。③以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鄉派,又稱漆器派。擅長雕刻圖案花紋以及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鳥作品。 金漆木雕早在明清兩代,就已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無論是從建築上的雕梁畫棟,還是那朝拜祖宗的屏風神龕、饌盒、香爐罩,以及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床榻、櫥櫃、燭台、筆筒等,無不飾以金漆木雕。
它是選用優質的樟木,先鑿粗坯,然後再精雕細刻。再經磨光,最後貼上金箔,它呈現出閃閃發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在題材上,大多選用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地方戲劇等。在構圖上,飽滿、布局勻稱,常常帶有連續性,並以「之」字形的徑路來區分不同的情節和場面。在技法上,有浮雕、拉花鏤雕、多層雕、圓雕等。並加上適當的藝術誇張。在建築上的雕刻比較粗獷,刀法簡練,注重動態。如人物的五官則鼻高、眼深、嘴尖,放在高處,仰首望去,使它恰到好處。常使用的茶櫥,或供祭品的饌盒、香爐罩等雕刻得精緻入微,便於細心觀賞。
解放後,著名藝人張鑒軒的「餐籠」雕刻精巧生動,富有生活的情趣,曾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榮獲銀質獎。潮陽縣工藝師葉錫永的作品「飛奪滬定橋」是一件對現代題材大膽嘗試的新作。他把鐵索橋的橋鏈一環扣一環精雕細刻成活動的鏈條,更襯託了作品的主題。汕頭工藝師張維懷為廣州東方賓館設計的大型木雕裝飾「大觀園」,長14米,高49米。畫面共容納了13座亭台樓閣,100多個人物,姿態各異,布局勻稱,徑路通透,疏密均勻,金碧輝煌,遠觀有氣勢,近觀精美細致,為飯店增光不少。工藝品,銷往港澳地區和東南亞、歐美各國。 蘇州雕刻主要包括紅木小件、牙雕、黃楊木雕、竹雕、刻硯、印章獸紐等,聞名於全國。
著名工藝美術家陸涵生,技藝較全面。他與老師共同創作的黃楊木雕「荷葉擱筆」至今仍珍藏在上海博物館中。它是利用天然形狀的樹樁雕刻而成,幾個面都是以紅木鑲拼,組成荷葉的葉脈。荷葉的邊緣翻卷向上,並點綴著幾只小青蛙,整個造型生動美觀。特別是每塊葉紋鑲嵌的榫頭都在反面,正面看不出絲毫的破綻。 它產於山東曲阜縣,約創始於漢代孔子的九世孫孔騰。它取材於曲阜孔林中所特有的楷木,主要品種有龍頭手杖、人物、花卉等。當時作為孔子生辰祭日時贈送的禮品。解放後,孔子後裔孔憲斌繼承了其祖傳的技藝。今天楷木雕刻,已成為曲阜的主要旅遊工藝品,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拾』 中餐烹飪基礎的介紹
中餐烹飪基礎是由姜春和主編的一本烹調類型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