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雕刻大全 » 黃石硯如何雕刻

黃石硯如何雕刻

發布時間: 2021-01-12 10:58:32

A. 中國最好的硯台是哪種

洮硯、端硯、歙硯來、澄泥硯,源這些是四大名硯
徐公硯、黃石硯、松花石硯、龜山硯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
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台的造型更加多樣化。

B. 硯台哪裡的最好

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這些是四大名硯
徐公硯、黃石硯、松花石硯、龜山硯
硯亦稱回為研,中國傳統手答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
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台的造型更加多樣化。

C. 清代的硯,大概價值多少

年代要是到清初, 尺寸不是特別大那麼市場價應該在3至5萬之間.
文房四寶不用太極於出手,升值空間相對還是較快的

D. 黃石硯的歷史沿革

黃石硯早在漢代已有開發,唐宋時期聲名日臻其盛,興盛於宋,是歷代書畫回家推崇和珍藏的文房答四寶佳品。黃石山,其山因有漢代張良祀奉其師黃石公的古跡,故以山命硯,取名黃石硯。
早在宋代,當時著名畫家米芾在其專著《硯史》中記述雲:「唐州方城葛仙公岩石,石理向日視之,如玉瑩、如鑒光、而著墨如澄泥,不滑、稍磨之,墨已下……良久墨發生光,如漆如油,有艷,不滲也,歲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愛,聲平有韻,亦有詹青白色。如月如星而無暈。」米芾作為一代書畫宗師,一生收藏許多名硯,然而一方出於黃石山的正紫石硯,一直是他心中的「天下之瑰寶」。
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從好友處得一方黃石硯,愛不釋手,珍而藏之,並親登黃石山,賦下「探囊贈研頗易墨,近出黃山非遠求;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的贊美詩句。在眾多文人名流影響之下,黃石硯開始走出黃石山北麓的「硯瓦石溝」。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久已不聞的採石、刻硯之聲又開始零星回響在黃石山間。一九九三年十月,中國黃石硯榮獲中國國際書畫博覽會金獎;一九九四年,中國黃石硯參加全國石硯展覽,並獲石質、工藝雙項金獎,從此,黃石硯再度「出山」。

E. 硯台的四大名硯

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中三大石硯端、歙、洮下墨發墨如何?歷史以來評價如何?咱們在此處做一研究討論。
以下做分析的前提條件是:1、均為老坑石料。2、以評鑒硯台下墨發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為單位。
硯台的實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台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發墨好的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艷,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發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以下為端、歙、洮硯石的對比: 石材 平均硬度 下墨 發墨 端硯 2.9 弱於洮、歙 強於洮、歙 洮硯 3.1 強於端,弱於歙 強於歙,弱於端 歙硯 4 強於端、洮 弱於端、洮 註:墨條的硬度是(2.2—2.4),刻刀的硬度是(鎢鋼刀:約7白鋼刀:約6碳鋼刀:約5)
從以上可以看出,石材硬度較軟則硯石顯空隙率小,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從而達到很好的發墨效果;而反之石材硬度較硬則顯示礦物較軟者稍粗、粒間間隙稍大,從而可以達到很好的下墨,下墨與發墨本身是矛盾體,好的硯質要恰好能夠調和矛盾,就是要細而不滑,澀而不粗。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三大石質名硯中,端硯硬度較軟,所以發墨更好,而歙硯硬度較硬,所以下墨更好,大文學家歐陽修在《硯譜》中評價:「歙萬出於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鋒芒者尤佳」。而洮硯硬度較於端歙之間,下墨優於端硯而發墨優於歙硯,所以從下發墨上來講是將矛盾體調節到恰到好處。 洮硯
亦稱洮河硯。其料取於甘肅卓尼(唐屬洮州)一帶洮河深水處。洮硯因其石質細膩,紋理如絲,氣色秀潤,發墨細快,保溫利筆,北方最為貴重,宋時已經稀少,解放後又恢復了生產。
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
如宋代趙希鵠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晁無咎《硯林集》中有詩並銘: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溫。然可愛,目鴝鵒,何以易之,鴨頭綠。
金代元好問曰:王將軍為國開臨洮(今卓尼),有司歲饋,可會者,六百鉅萬,其於中國得用者,此硯材也。
近代「老坑洮硯」作品屢次作為國禮贈與國外元首,敦煌菩薩硯以甘肅省政府名義贈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反彈琵琶硯贈與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硯的稀少
洮硯老坑石在四大名硯中儲量最少、最難採集,特級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斷采,如今每得一塊洮硯特級老坑石都相當於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ōu)收復洮硯石材產地洮州(今屬甘肅省卓尼縣),被封為趙土司管理礦區,洮硯被選為皇宮貢品,只有皇朝高官、文豪富商能夠擁有,百姓只是聽聞甚至難得一見。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可見洮硯老坑發墨不弱於端硯老坑(即下岩),但採集難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難獲取。
郭培元《論洮硯》:「世人知洮硯之妙,至有勝端歙之處。自宋以後名隱而不顯者,因地處邊陲,得之不易,兼無專書著錄之故,非才不良也,誠為憾事」。已道出洮硯雖有勝端、歙,但自宋之後老坑石逐漸絕跡,得之不易。洮硯老坑石的稀缺在市場上尤為明顯。
《甘肅洮硯志》記載:「凡物產於舟車交經之區,則其名易彰,而播易遠(諸如端、歙)。產於梯航難及之鄉,則其名不彰,而播不速,物因有幸有不幸歟!隴上鄙處西北(諸如洮硯),關山險阻,而彼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實不幸產於斯土,則其名不若端與歙之彰,其播之不若端與歙之遠且速,自不待論,此洮石之一厄也。雖然,龍泉之劍,不能長埋於豐城,卞和之璞,不能久委於荊山,天之生材,必有其用,而況洮石之綠沉澤膩天然胎孕者,足為文房之至寶,足供秘閣之清玩者哉。用是雖產於隴上,前賢頗已歌詠,惟斷章遺句,終不敵端與歙之專書記載,故雖有耽嗜硯石者,言及洮石之音聲色澤,終屬茫然。遂使市者以贗冒真,而洮之實不見,購者以贗為真,而洮之名不振,職此之故,雖有超類軼倫之質,竟不能與端、歙之石爭短長於文房。」
書中詳細介紹了洮硯從來都不弱於端硯、歙硯,只因地處偏遠地區傳播力不足,地勢險要開采難度大,歷代戰亂破壞較大,導致石材幾近枯竭。市場流通劣質石材,以次充好,以贗冒真,喜好洮硯的人常因此失望,聽聞洮硯的人也更是茫然。
1、稀少。老坑石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屬泥盆系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石,礦帶運動復雜,很難形成岩石層,儲量極少。
礦藏量經千年開采,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採集難度極大,比端硯、歙硯更為難得。
希鵠《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2、隨著文化回歸,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
3、市場供應緊缺。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
隨著洮硯老坑石的開采越發艱難,石料越來越少,今後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會一硯難求。
端硯
其材料取於廣東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河山(又稱斧柯山)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且有不損毫,宜發墨的特點。自唐代問世以來,端硯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以致升到我國石硯之首,長盛不衰。
歙硯
「歙硯」的開山祖是易硯。據史料記載,易硯始於春秋時代的燕國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繼承松煙制墨的技藝,並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創制了「易水硯」。後來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唐李後主的賞識,被授予「墨官」,並賜姓李,後因避亂,移居安徽歙州,成為「徽墨」、「歙硯」的開山祖。然而易水古硯亦久盛不衰,名揚中外。
其料取於江西婺源縣(唐屬歙州)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故又稱之為龍尾硯。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滌之立凈。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這就是硯台。
澄泥硯
澄泥硯,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其製作方法是:以過濾的細泥為材料,摻進黃丹團後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乾燥後放進窯內燒,最後裹上黑臘燒制而成。澄泥硯的製作始於晉唐時期,興盛於宋朝。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且不耗墨,可與石硯媲美。澄泥硯的顏色以鱔魚黃、蟹殼青和玫瑰紫為主。唐時,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已成為制澄泥硯的著名產地,在現代,澄泥硯的產地有河南洛陽、河北鉅鹿、山東青州、山西絳縣、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等地。 松花石硯
松花石硯又叫松花硯,是與端硯、歙硯、紅絲齊名的古代四大石質名硯。清朝時被御封為宮廷專用品。松花石硯以松花石為原料雕制而製成,松花石又名松花玉,產於中國東北長白山區。用於加工松花硯的松花石最早發掘於長白山區安圖縣兩江鎮砥石山的江畔,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
龜山硯
據《九九硯譜》記載,龜山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泰安市唯一自產硯台。「龜血石」分布在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龜山、鶴山南麓,按岩性,它呈磚紅色,含鐵質、泥質和微晶結構體,主要是方解石,含礦地層為早世紀饅頭組。其石深埋於地下,而非生在山上,質地優良,儲量極少,不易尋找,傳說千年神龜出逃汶水後,化作一座山脈,與鶴山相對,其血化為兩山之間的紅色石頭,吸龜鶴之靈氣,被當地人稱為「龜血石」。因龜鶴都是長生不老神,因而當地老百姓,把「龜血石」看作神奇之物,每年的正月十六,老百姓紛紛走出家門,先登高望遠,再攜「龜血石」回家,門口懸掛柏樹枝,就可驅邪扶正,清穢辟毒,百病皆無,富貴平安一年。「龜血石」以軟硬適中、溫潤、細膩、嬌嫩聞名,做成的硯台易於發墨,研出的墨汁晶瑩光亮,書寫流暢,不易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龜血石」經「敲」聽其聲、「摸」感其溫、「浸」察其色,十餘道工序精心挑選後,手工雕刻製作成硯台,具有堅而不頑、柔中有剛、滑不拒筆、澀不滯墨等優點,且上布黃金斑點,縱橫銀線,有「研筆如銼、化墨如油,隔宿不漏」之美譽,極為珍貴。為傳承珍貴的民間文化,2006年,泰安市政府把龜山硯手工雕刻技藝,列入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加以保護,2010年,龜山硯又被山東省旅遊商品協會,評為「好客山東」十佳品牌、「平安泰山」代言禮品。經多年的探索,龜山硯已經集雕刻、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於一體,既是書畫愛好者實用之佳品,又是藝術愛好者珍藏之精品,還是走訪親朋好友饋贈之珍品,為魯硯中新貴。由於純手工製作,原材料稀少,龜山硯雕刻技藝瀕臨失傳,故龜山硯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
黃石硯
在我國眾多名硯當中,有一種千年前譽滿中華,宋亡後銷聲匿跡數百年的名硯。它就是曾贏得了北宋書畫四大家中米芾和黃庭堅高度評價的黃石硯。
黃石硯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的黃石山而得名。而黃石山因漢代張良拜師及祭奉其師黃石公的遺址,而始稱黃石山。1990年,中國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啟功先生對黃石硯以高度的評價,並親筆題寫「中國黃石硯」。
黃石硯的硯石品種及石品
黃石又名「葛仙公岩石」、「方城石」、「唐石」。方城石作為一種優質的硯石資源,其色彩亮麗,石質細膩溫潤。黃石硯石材可分為六大類:青石、紫石、青紫石、墨子石、玉黃石、鳳眼石等。其中以青石、紫石最為常見,以石品純凈,無雜者為佳;青紫石融合了青石、紫石兩者特色為一身,其色澤和細膩更勝一籌;而呈墨色的墨子石下墨如油如漆,因其蘊藏較深極為難得;玉黃石則表面多呈金黃色,少量表皮黃中帶黑,多有黃龍紋石品和黃玉般光暈,給人以美妙奇幻的感覺。如紫檀木般的鳳眼石,上面長著很多類似鳳眼的石品。石中有狀呈圓點者,大小不等,很象眼睛,有的有眼有珠,有的中間還有瞳孔,外層有暈,多到八九層的「雙眼皮」。正圓形的明媚如畫,有的翠綠相間,美觀異常。這都叫「活眼」,有的不太清晰鮮明,或只是一個白點,或有眼而無珠。
黃石硯的石品有:金線、銀錢、玉帶、冰紋、水藻、玫瑰紅、凍青、黃龍紋、翡翠紋、火捺、石眼等。方城黃石以其品質優良、獨具特色,在北宋末年著稱於世。北宋詩人、書畫家黃庭堅偶得方城石硯愛不釋手,視為至寶,親登黃石山,並用「乃至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這樣的著名詩句贊譽;明代馬愈著《方城石》稱其為「石中上品」;愛石成癖的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在《硯史》一書中,羅列全國26種硯台,將黃石硯列為石硯之首,並和當時久負盛名的石硯相比較,其顯著之處均在名硯之上或左右,在談及端硯時,他在《硯史》中這樣描述: 「然方城溫岩十磨,此石三十磨方相及。」和澄泥硯相比,「著墨如澄泥,不滑……墨發生光,如漆如油。」米芾把其它硯以黃石硯為標准作鑒別比較,足見黃石硯在當時書家心目中地位之重。宋高似孫撰《硯箋》,稱黃石硯「墨光可鑒」;明代張應文在《論硯》中提及黃石硯,稱其為「硯石上品」;清人朱棟在《硯小史》卷中稱黃石硯「方城奇質,發墨如漆」。
徐公硯
徐公硯是魯硯中的重要品種。產於山東沂南縣青駝鎮。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代歐陽修、蘇軾、米芾等名人,在其有關著述中都曾作過介紹和品評,而且評價甚高。
徐公硯石產於山東沂南縣青駝鎮轄區的硯石溝。是該鎮獨有的礦產資源,屬玄武層,儲量豐富。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下墨如挫,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毫,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多為不規則扁平狀,形態各異,邊生細碎石乳狀的石紋,軟硬適度,石色沉靜,有青、黃、綠、茶、桔紅等多種顏色。製成硯後自然古樸,清新淡雅,質嫩理細,扣之如磬,捫之如玉,下墨如挫,發墨如油,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此石還可刻製成鎮紙、朗石、筆筒等藝術品,雕技與天然形態相得益彰,妙趣橫生。
徐公石早在唐宋時就享有盛名。據傳唐代徐晦赴京趕考,途經此地,偶然拾得形色可愛的石片,試磨成硯。在京會考時適逢天寒,硯墨結冰,考生均受影響,惟有徐晦硯墨如油,書寫流利,一舉考中進士,官一直做到禮部尚書。休官後緬懷奇硯,定居於此地,被譽為徐公,村名遂改為徐公店,硯石名為徐公石。後因產地偏僻,年久無聞。建國後,經過有關雕刻技師的發掘試制,終於使徐公硯重放異彩。1978年以來,徐公硯多次進京參展,赴香港、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展出,倍受青睞。

F. 黃石硯一塊有收藏價值

黃石硯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的黃石山而得名。在北宋書畫家米芾和黃庭堅曾高度評價黃石硯。但我實際用下來,覺得比端歙洮差遠了,下墨快,但很粗,也不容易洗清墨跡。黃石硯現在的價格倒是不低,像是被炒高的,但在玩家眼裡不怎麼被看重。

G. 哪有賣正宗的方城黃石硯

當然是去方城買了 方城黃石硯遠近文明 。需要的可以去看看 huangshiyuan.com 上面都是正宗的 方城黃石硯內 是送朋友的最容佳禮品哦
方城黃石硯:黃石硯產於方城縣縣城東北20公里處有坐黃石山,因此,就叫做黃石硯,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具有石質如玉,其聲如罄,其色多彩,發墨如脂等特點,宋代書法家米芾在《硯史》中稱贊黃石硯「如玉瑩、如鑒光,而著墨如純泥而不滑」,將其列為最佳硯品之一。目前,黃石硯有100多個品種,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遠銷海外。

H. 請問雕刻硯台需要哪些刀具和小型機械及配件謝謝!

那要看你製作什麼材料的硯台了?材料有黃石硯青石硯澄泥硯。黃石和青石需要用的是電動工具,澄泥用的工具是自己製作的。

I. 哪裡的硯台比較好

洮硯、端硯、歙硯、澄泥硯,這些是四大名硯
徐公硯、黃石硯、松花石硯、龜山硯
硯亦稱為研回,中國答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硯與筆、墨、紙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
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台的造型更加多樣化。

J. 一硯齋 「黃石硯」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嗎

2018年1月20日,由北京紫禁城弘華文化有限公司舉辦的主題為:「一硯齋」 做中國硯文化的「推動者」的「一硯齋 『黃石硯』發布會」,在北京達美藝術中心盛裝舉行。

吳歡先生弟子、黃石硯傳承人一峰先生在發布會上介紹了黃石硯的歷史和「一硯齋」的數款名硯。一峰先生表示,黃石硯曾名葛仙公岩石、方城石。早在宋代,當時著名畫家米芾稱其為「天下之瑰寶」,朝夕長拜傳為佳話;更有甚者黃庭堅親登此山採石制硯,賦詩嘆曰:「探囊贈研頗易墨,近出黃山非遠求;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當窮搜」。

熱點內容
線切割怎麼導圖 發布:2021-03-15 14:26:06 瀏覽:709
1台皮秒機器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5:49 瀏覽:623
焊接法蘭如何根據口徑配螺栓 發布:2021-03-15 14:24:39 瀏覽:883
印章雕刻機小型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3 瀏覽:395
切割機三五零木工貝片多少錢 發布:2021-03-15 14:22:30 瀏覽:432
加工盜磚片什麼櫸好 發布:2021-03-15 14:16:57 瀏覽:320
北洋機器局製造的銀元什麼樣 發布:2021-03-15 14:16:52 瀏覽:662
未來小七機器人怎麼更新 發布:2021-03-15 14:16:33 瀏覽:622
rexroth加工中心亂刀怎麼自動調整 發布:2021-03-15 14:15:05 瀏覽:450
機械鍵盤的鍵帽怎麼選 發布:2021-03-15 14:15:02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