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僵直生硬的雕刻作品多出自希臘什麼時期
① 希臘化時期的最後一件偉大雕塑作品是什麼
希臘化時期的最後一件偉大作品是《拉奧孔》(現藏義大利羅馬梵蒂岡博物內館)。這件大理石群雕高容184厘米。是由希臘羅得島雕刻家阿格桑德羅斯,波利多羅斯和阿塔諾多羅斯於公元前175—公元前150年製作的。1506年,義大利人在挖掘提囤斯浴場遺址時,發現了7塊這座群雕的殘片,後來又發現了一塊,在20世紀初。這件群雕被重新修復。
② 泛希臘時代的雕刻藝術出現過哪些優秀作品
泛希臘時代的雕刻藝術,在雕刻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迄今發現的許多優秀作品,呈現出多樣的風格,組成璀璨繽紛的色彩,吸引著後來的許多著名大師。按其風格,一般將這一時期的雕刻分為:希臘本土、亞歷山大里亞、培爾甘蒙、羅得島等四個主要流派。總的來看,古典時期那種以表現理想、雄健的英雄形象為目標的積極的創作動機已經消失,為滿足個人的觀賞趣味,表現多種多樣的世俗生活題材,追求藝術技巧的傾向普遍流行。而各流派又具有不同的特色:希臘本土,古典的根基深厚,雖然受到晚期傾向的沖擊,仍可看到古典規范的約束力。這時的作品,已經發現的如《米羅斯島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都是雕塑史上膾炙人口的作品。
《米羅斯島上的維納斯》,1820年在米羅斯島上的一座山洞裡發現,作者不詳,一般認為是公元前2世紀左右的作品。它匯集了古典雕刻的技巧,體現了優美和端莊的和諧統一。發現時雙臂已失,從同時出土的一段短柱和基座來看,原作可能一臂支於柱上,手舉金蘋果,另一手搭於裙子處,但經過許多雕刻家的努力,效果均不及斷臂的現狀。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1863年法國領事麥戎在薩莫色雷斯島發現,館1883年麥戎又發現了作成船頭形狀的該像大理石底座,一起送盧佛爾美術館陳列。最初,考古學者們根據已經發現的公元前306年薩莫色雷斯國王德米特里奧·波略克底斯為紀念戰勝埃及的托勒密海上艦隊而發行的貨幣上有相似的浮雕,斷定為公元前4世紀時的作品。貨幣上的女神右手持喇叭,在吹著勝利的號角。1950年,在挖掘雕像的原址,又發現了右臂和右手的一部分殘片。同年,在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的倉庫里,發現了能夠同這部分右手完美接合的拇指和無名指。將這些復原之後,卻並不是吹喇叭的姿勢,從拇指與食指間有像是勝利的綵帶樣的東西來看,它不是銀幣上的樣子,而且從頸部的殘存部位研究頭的方向,也不是像銀幣上那樣向右轉頭,而應當是轉向左肩方向的。再從風格上來看,公元前4世紀似乎也不可能如此自由酣暢。因而,上述說法基本被否定。現在,從它整個以優質的羅得斯島上的大理石做成這一點,暫時推定它是公元前190年羅得斯島人民戰勝敘利亞的安提戈斯艦隊而建立的紀念碑。1863年在薩莫色雷斯島上發現這件作品時,它幾乎已經是一堆碎成118塊的廢墟,1875年經過精心修復後陳列於巴黎盧佛爾博物館。
③ 古希臘雕塑的代表作品
古希臘最富盛名的文學作品是《荷馬史詩》。另外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也很有名。
雕塑作品有根據《荷馬史詩》第一部《伊利亞特》中的情節雕刻的《拉奧孔》,出土時曾引起巨大轟動
④ 古希臘雕塑的三個時期
古希臘雕塑的三個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
1、古風時期:
公元前8世紀到6世紀,希臘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部落首領的權力完全消失,原始公社瓦解,奴隸制度在希臘形成,開始建立了奴隸制的城邦國家。
由於陸地貧瘠,城邦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導致海上擴張和殖民統治。這兩個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使希臘在政治上與經濟上很快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一支強大的力量。
在荷馬時期,雕刻藝術僅是一些小雕像。
真正古希臘雕刻史的首頁應從古風時期開始。因為古希臘雕刻中最突出的人體雕刻就是在這一時期奠定基礎的。
2、古典時期:
歷時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最終以希臘的勝利而告結束。在希波戰爭中,雅典是希臘各城邦的盟主,城市雖然遭到戰爭的破壞,但是戰爭勝利而繳獲的大量財富,又使希臘的經濟繁榮起來。
作為城邦盟主的雅典,對外以霸主身份發展自己的勢力,對內實行民主政治,給人民以更多的富足與自由,從而使雅典成為當時歐洲最美麗繁榮的城市,也使雅典自公元前5世紀中葉進入了「伯里克利斯的繁榮新時代」。
3、希臘化時期:
希臘化時期一般指公元前334—30年,又稱希臘主義時期。這一時期從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東征波斯,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滅亡埃及托勒密王朝,前後共300餘年。
馬其頓希臘王經過南征北戰,使帝國版圖跨越歐亞非三大洲,成為希臘的鼎盛時期。崇尚文化藝術的亞歷山大王使希臘藝術廣為傳播東方,又從古代東方文化中吸收營養,從而使東西方文化開始交流與結合,促進了文明的新發展。
隨著城邦國家的瓦解,政治、宗教、藝術也逐漸喪失了嚴肅性和公民性。藝術開始成為滿足少數貴族統治者自我炫耀、享樂和粉飾現實的手段。這就使神在藝術中的地位降低,人和人的生活更多地出現於藝術題材中。
(4)造型僵直生硬的雕刻作品多出自希臘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古希臘雕塑發展史:
1、愛琴文明時期(公元前31世紀—公元前13世紀):
愛琴文明是古希臘藝術的前源,雕塑方面的成就體現在工藝製品上,《荷馬史詩》將邁錫尼形容為「多金的」,表明當時的金銀工藝品非常豐富。工藝製品主要以酒杯、面具為主,裝飾性強,邁錫尼人就將動物雕塑融入到酒器中(鴿子酒杯、獅頭酒杯等等),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愛琴文明雖然前接埃及文明,後延希臘文明,卻並不是兩者的交流媒介。愛琴藝術具有強烈的民族特徵,關聯著人的日常生活,具有輕松自然、親切而和諧的氣息。隨著13世紀多利亞人的侵略,愛琴文明隨之消亡。
2、荷馬時期(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8世紀):
多利亞人發動特洛伊戰爭侵略希臘,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隨之消亡,希臘文明斷裂了幾百年,社會生產力削減,被稱為「黑暗時期」。這個時期的藝術成就為《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荷馬史詩》中大量的希臘神話傳說為未來的希臘藝術指明了方向,並提供了不少素材,是希臘藝術的本源。這個時期的造型藝術處於萌芽階段,雕塑為小雕像。
3、古風時期(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6世紀):
多利亞人侵略時給希臘帶來了鐵器,到了荷馬末期,鐵器已經被大范圍使用,生產力逐漸向上發展,私有財產產生,階級分化明顯,陸續建立起城邦,隨著政治經濟不斷發展,造型藝術也有了可觀的成就。
古風時期的雕塑已經基本符合人體比例,具有肌肉質感,大多保持著正面的靜態姿勢,風格古樸稚拙,嚴謹樸素。人像雕塑的面部都保持著近似相同的微笑,被稱之為「古風的微笑」。
4、過渡時期(公元前5世紀前半葉):
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發動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侵略希臘,最終以失敗告終。希波戰爭結束後,希臘藝術出現了謳歌贊美英雄的題材,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
雕塑風格由古風時期的樸素古板變得豐富、具有動感,由古風時期的正面靜止站立轉變成了多種姿態形態,出現了描繪戰爭或激烈運動的作品,雕刻技術變得成熟,結構突出,比例均衡,軀體有著明顯的團塊,對人體的鑽研進入了更深層次。
5、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4世紀):
希波戰爭結束後,希臘政治經濟不斷發展,對外霸權,對內民主政治,社會非常繁榮,被稱為「伯里克利時代」。雕塑人像開始接近完美人體,靜態與動感相結合,藝術成就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頂峰。古希臘三大雕塑家:米隆、菲狄亞斯和波留克列特斯皆屬於這個時期。
6、希臘化時期(公元前4世紀末—公元前1世紀):
希臘化時期城邦國家瓦解,雕塑作品失去了嚴肅性和公民性,成為霸權貴族用來吹噓炫耀、自我取樂的工具。
馬其頓人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將希臘文化向亞非各個國家傳播,古老的東方文明與希臘藝術進行交融,這個時期的雕塑呈現出多樣的風格,代表作有《拉奧孔》和《米洛斯的維納斯》。
⑤ 希臘化時期的雕塑作品有什麼特點
希臘化時期的雕塑家用一種生氣勃勃、近乎戲劇性的特質取代了古典希臘雕塑從容靜穆的品格。這種轉變在雕塑的構圖中表現最為明顯,尤其在那些強調格鬥廝殺和忍受痛苦的雕塑作品中。
⑥ 古希臘的雕塑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成就
特點總體特徵: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朴的、強調共性的、典雅精緻的,用外在的形式表現內在的力量。一句話概括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主要發展階段
(一)邁錫尼工藝雕塑邁錫尼城位於希臘半島南端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部。發生於這個地區的文化因邁錫尼城而得名,史稱「邁錫尼文化」,成為克里特文化之後的又一重要文化。
在荷馬史詩的記載中,荷馬常用「多金的」這個詞來形容邁錫尼。其實它並不盛產黃金,但是金銀工藝製品相當發達,這是由於邁錫尼人同產金國,尤其是埃及人直接貿易所形成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面具、金酒器等。當今考古發現除獅門有裝飾雕刻外,雕塑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金銀工藝製品上。
動物雕塑在酒器工藝中被廣泛運用。《獅頭酒杯》是用金箔敲打而成的,形象以寫實為基調,著力於裝飾雕琢,簡練概括,呈現獅子的基本形象特徵。最有趣的是有雙把手的高腳《鴿子酒杯》,造型不一般,這種形狀的酒杯在史詩《伊利亞特》中曾有過描寫:「旁邊放著一個酒杯,是老人從家鄉帶來的。它鑲嵌著金釘,杯的提耳一共有四隻,每個提耳上面站著一對黃金鴿子,好像正在啄飲;提耳下面有兩條長柄支持。」這是真實的記錄,「史詩」確有史實根據。
金面具是喪葬品,模仿死者的面容製成,一般是罩在身份高貴的死者的臉上,這些面具實際上就是氏族部落首領的遺像。所以每個面具的面型都有特點:有的濃眉大眼,有的淡眉微現,有的嘴唇緊閉。邁錫尼的這種為死者罩面具的風俗,古埃及人早已沿用,且有明顯的宗教含義:為死者留下一個不朽的面容,以便死者的靈魂飄盪四方以後還能找到自己的歸宿。邁錫尼人製作面具是否也具有這宗教意思,至今尚無史料證明。
愛琴海藝術從地理環境上看起來似乎前接埃及藝術,後帶希臘藝術,但是它決不是埃及藝術和希臘藝術的中間媒介。愛琴海地區的雕塑藝術具有民族的、地方的特徵,這種個性特徵既表現在藝術形式構成上,也表現在審美意識上。愛琴海藝術形象給人們的視覺感受不像埃及那樣地對神靈和法老的崇拜,更多的是對神靈和王者的無視。他們的藝術直接同人類自身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藝術形式比起古埃及來更為輕松自然,具有和諧的節奏感和波動律。
克里特歷經盛衰,特洛伊戰爭使特洛伊毀滅,邁錫尼衰落,一幫野蠻的游牧民族阿提卡人南下,一代古老文明便在鐵蹄下變為一片廢墟。但就在這文明的廢墟上滋生出了古希臘文明。
(二)希臘雕塑藝術由於北方蠻族南下毀滅了克里特和邁錫尼的文明,希臘人被迫重新創造自己的文明。希臘文明主要表現在希臘神話、建築和雕刻上。
希臘雕塑分4個時期,即荷馬時期(公元前12世紀—8世紀),因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古風時期(公元前750年—6世紀末),因這時期的雕刻藝術呈古樸稚拙的風格而得名;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下半期—公元前334年),指希波戰爭結束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侵;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34年—30年),指羅馬滅亡埃及托勒密王朝這一歷史時期。
1、荷馬時期
⑦ 簡述古希臘古典時期代表的雕塑家及其作品,並就其中某一作品談談自己的理解
接觸古希臘文明,並非是從荷馬史詩開始的,而是一次偶然在雜志上看到關於希臘建築中三種著名柱式的介紹,才引發了對希臘藝術文化的興趣。
大家都知道,希臘是歐洲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因為圍繞著愛琴海,所以希臘文明又稱為愛琴文明。他不像再早一點的埃及文明那樣,帶有濃重的對法老和神靈的崇拜色彩,應該說更多的是將當時人們的生活融入了其中,這一點從他們將神賦予人的形象就可看出。希臘文明的主要體現,就表現在其神話、雕塑與建築上,而後兩者又深受前者的影響。
希臘雕塑與建築是可以一同劃分其時代的,因為它們所具有的藝術內涵和其表現形式總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緊密的聯系。大致分為古風時期(因這時期的雕刻藝術呈古樸稚拙的風格而得名),古典時期(希波戰爭結束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侵那段時間),以及希臘化時期(指羅馬滅亡埃及托勒密王朝這一時期)。
一、神廟林立的古風時期
看《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時,我就一直苦於記不住裡面那麼多什麼「克」什麼「斯」的神,的確,古希臘是個泛神論的國家,所以人們認為每個城邦、每個自然現象都受一位神靈支配著,因此希臘人祭奉各種神靈,建造了許多神廟。在古風時期的這些神廟都是由愛奧尼亞式和多立克式的柱子包圍而成的,這兩者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們的柱頭:前者是圓盤形的,而後者是旋渦式的。古風時期的雕塑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物都有了表情,不過清一色都是如同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微笑,後人稱其為「古風式微笑」。
二、伯里克利斯的繁榮新時代
古典時期開始於希波戰爭結束後。這場戰爭以希臘的勝利而告終,由於損失較少且繳獲了大量戰利品,希臘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當時的執政者伯里克利斯是位精明能乾的政治家,由於他賢明的關懷和提倡,希臘藝術進入最繁榮的時期。
古典時期建築的成就相當可觀,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雅典衛城建築群。其中最著名的要屬獻給雅典娜女神的帕提農神廟,它被譽為「希臘國寶」。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當時雅典的建築都是由古典盛期最偉大的雕刻家菲狄亞斯設計的,而他也是伯里克利斯的好友。
還記得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個個由演員扮成的人體雕塑嗎?那時我看著這個場面,首先聯想到的是雕塑家米隆的著名作品——《擲鐵餅者》。有沒有想過他為什麼是裸體的呢?其實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運動員們都是裸體競技的啊!
三、以雕刻為主的希臘化時期
希臘化時期,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征服希臘各城邦,建立亞歷山大帝國。隨著帝國的不斷征服與擴張,產生了希臘文化向東方的傳播以及與東方文化的交流,這一時期又稱之為「泛希臘時期」。在這樣一個文化大熔爐里,藝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雕塑成就最為突出。《米洛的維納斯》、《勝利女神》、《拉奧孔》都是這一時期代表作。雖然前兩者都已殘缺不整,但作品所表現出的女性自然柔美的體態和生動的肢體形態讓人深深感受到其永恆的藝術魅力,引發人們無限的幻想與思考。而《拉奧孔》中人物被幾條巨蛇死死纏住而痛苦掙扎扭動的姿態充滿了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的感染力,震撼人心。
希臘文明對歐洲文明以及整個世界的影響深遠悠長,經久不衰,它如同人類文明史中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將永遠散發著獨一無二的光芒。
⑧ 希臘雕塑的幾個階段
古希臘雕塑藝術通常被分為4個時期——荷馬時期(公元前12世紀至前8世紀),因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而得名;古風時期(公元前7世紀至前5世紀),因這時期的雕刻藝術呈古樸稚拙的風格而得名;古典時期(公園前5世紀至前4世紀),指希波戰爭結束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開始東侵; 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世紀至前1世紀)指羅馬滅亡埃及托勒密王朝這一歷史時期。1、荷馬時期:幾何風格的藝術
由於荷馬史詩在這一階段匯集而成,並且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精神面貌,所以史稱「荷馬時代」。荷馬時期的開始,是以多利亞人從希臘半島北半部南下為標志的,約在公元前12世紀末到11世紀。這個時期由於多利亞人的南下,克里特和邁錫尼文化遭到毀滅,希臘文化必須從頭開始。這個時期是希臘神話的形成期,也是希臘雕塑藝術的萌芽期。這個時期的雕塑藝術的特徵是稚拙,質朴。
從公元前12世紀到前8世紀的近四百年時間里,遺存的藝術史料甚少。有一些幾何造型的隨葬小雕刻品,故它又得到了一個跟季克拉迪時代相同的名稱——「幾何風格時期」
2、古風時期的雕塑:古風的微笑
真正古希臘雕刻史的首頁應從古風時期開始。因為古希臘雕刻中最突出的人體雕刻就是在這一時期奠定基礎的。公元前6世紀的幾乎所有雕像,都一方面殘留著埃及藝術的影響,一方面又似乎要擺脫這種影響。解剖學的真實,體積和運動的表現,向雕塑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一時期的雕塑有兩種形式,即多利安式和愛奧尼亞式——或者是男性與女性的標准,說明這兩種原則在審美效果上有陽剛與陰柔的差異。多利安式充滿理性,傾向於對比例的遵循;愛奧尼亞式崇尚秀雅,喜好裝飾。古希臘藝術家認為一尊人像既表現出人所具有的美,又表現出宇宙世界的和諧。
人們從保存下來的屬於古風時期的男女人像雕刻中,可以窺見人類幼年時代的文明成就。古風時期的男子人像雕刻主要是青年全身裸體立像。這些雕像在人體比例和肌肉質感方面都接近真實的人體,面部表情開始生動起來,現出笑容。不管何種身份和職業的人物都用這種微笑表現,成為當時統一的時代風格,後人稱之為「古風式微笑」。
3、古典時期的雕塑:和諧美的範本
古典時期是希臘雕塑藝術的繁榮期,在這樣一個理性相對覺醒的新時代,希臘雕塑才以其鮮明的個性創新意識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藝術的構建,藝術作品從此不再是大量充斥著祭司巫祝預言、咒語的神性作品,而成了有關人的事跡,人的目的、人的成功與失敗的藝術品。代表了古希臘藝術最大成就的雕塑,反映了古典時期希臘藝術發展的幾個階段:古典前期(公元前490至前450),古典盛期(公元450至前410),古典後期(公元前4世紀)。
1、古典初期:嚴肅的樣式
這個時期的雕塑藝術展現了一個過渡時期的特點,雖然在很多方面已具備了古典素質,但仍然沒有脫離古風的形骸,顯得嚴謹有餘,活潑不足,因此被稱為「嚴肅的樣式」。
(1)建築中的雕塑
古典初期的建築和雕刻延續了古風樣式,以多利安式為主埃吉拉島上主祀月神的阿亞神廟上的雕刻品是集中在東西山角額上的高浮雕,取材於特洛伊的戰變,其人體塑造較為真實合理,解剖基本准確。不過,動態雖欲自然,卻還是有勉力為之的感覺,,及時在千鈞依法的緊要關頭,人物臉上都掛著千篇一律的微笑。如東三腳額牆上的《拉弓的赫拉克勒斯》《受傷的戰士》等,就把這一點顯示的非常清楚。
然而,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的雕刻,展現了建築浮雕古典化歷程的完成式。人物眾多,動態復雜,然而每一個方面都得到了准確細致的刻畫,又毫不妨害其整體性。尤其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已能情節氣氛協調;而不再像過去那樣,不分青紅皂白的掛著「古風的微笑」了。這種進步反映了古希臘藝術走向成熟境界。作為主題,神像雕刻在神廟建築上當然不能缺少,有機結構的空間觀念植根於古希臘藝術家對和諧美的理解——部分必須與整體協調——這個原則一開始就支配著建築物上雕刻造型的安排。
(2)圓雕
獨立的圓雕作品也基本上完成了古典花的歷程。原來置於垂直軸上的正面或側面的雕像,變成了在空間中轉動的體積,同樣存在著多利安式風格和愛奧尼亞式風格的區別,前者有漸漸上風的趨勢。如《德爾斐的馱者》,盡管只是一尊立像,卻完全消除了古風時期的呆板與僵硬,使人感到濃郁的生命氣息。
(3)雕刻家米隆
米隆是古典初期最的雕刻家.米隆的藝術創作時期主要在公元前 5 世紀 70 — 50 年代,是菲狄亞斯的年長前輩,他的藝術實踐對新的藝術風格的形成和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米隆塑造了一系列體形優美、富有活力、富有動感的運動員或神話人物形象。
他的青銅雕像《擲餅者》,歷來被視為解決傳統雕塑藝術中動與靜的典範實例.通過表現一個參加比賽的擲餅者處於正要投擲的一霎那狀態的形象把人體動作的自然性和動感很好地結合了起來,藉以體現古代希臘的運動員們的進取精神。雕塑家用靜止的形體暗示了運動的連續性.他的著名群雕《雅典娜和馬爾敘阿斯》,使運動成了揭示情緒力量的媒介,一個有從容不迫的高貴,一個有驚慌失措的卑瑣.
2、古典盛期:崇高的樣式
古希臘雕塑最有魅力的時期,開始於「崇高的樣式」時代,隨著男性多利安精神的勝利,在雅典,紀念碑雕刻從古風樣式中脫穎而出。這種雕刻具有宏偉的性質,即比例的宏偉。通過對「數的和諧」的感悟,古希臘藝術家按照嚴格的比例,在一些即使幾英寸高度小雕刻的作品中取得了無限崇高。。歌頌生命中的崇高,宣揚英雄精神的人的形象:肯定人的生命自由,讓人在與命運的抗爭中展現自身意志的頑強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1)菲迪亞斯
古典盛期的雕刻家一菲迪亞斯為最大代表。他的作品氣勢宏大,形象沉靜安詳而又精悍有力,提供了古典雕刻接近完美的理想主義典範,可以說,從古風時代以來的希臘雕刻所作出的種種努力,最終都匯集於這位偉大藝術家的創作中,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他的主要創作生涯是在故鄉雅典度過的,他一生最輝煌的業績是在他領導下重建了雅典衛城,完成了眾多的雕刻裝飾傑作。 整個雅典衛城的建築雕塑藝術,尤其是巴特農神廟上的裝飾雕塑,體現了希臘古典盛期的雕塑成就,它標志著希臘古典雕塑的高峰。羅馬帝國時期的希臘傳記作家普魯塔克說過,「它們好像年年常春的神物,能夠擺脫歲月的折磨;在它們的結構之中,似乎蘊藏著某種永生的活力和不死的精神。」 菲狄亞斯的藝術風格是姿態寧靜而高貴,表情肅穆而溫雅。菲狄亞斯塑造的奧林匹亞的宙斯之美不僅使傳統的觀念益增光輝,而且同神妙的自然也相宜不悖,這正是他崇高藝術的精華。菲狄亞斯勝過一切希臘雕刻家而為後代人懷念和贊美的,正是他身上體現的希臘藝術的精髓:忠實於自然,同時善於凈化自然;模仿自然,同時又善於在模仿中馳騁想像力,表現理想。菲狄亞斯正是理想化的巨擘,在他的生前死後,古典風格的特性一直支配著希臘雕塑藝術。
(2)波利克勒特斯 波利克勒特斯最擅長表現青年運動員的形象,所使用材料都是青銅,現在看到的是大理石復製品。他認為人體的比例要依靠「數」的關系。人體最理想的比例是頭與全身的比例為7∶1。波利克里托斯對人體比例結構的探索,實際上是藝術發展到成熟階段出現的一種程式化現象。他受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學派關於「美」體現在合理的或理想的數量關系之中的觀點的影響,曾著有《法則》一書,專門論述人體比例。 體現伯利克里托斯理論的雕像是《持矛者》和《束發運動員》,雕像還從力學上探索和解決了人體重心和各種動態之間的關系:人體的重心都落在右腳上,左腳因此獲得了解放,為適應人體重心的平衡,人體各部分的動作與肌肉也隨之作了相應的塑造,表現出力量的美。
3、古典後期,優美的樣式
公元前5世紀是希臘雕刻的理想主義時代。這個時代以公共性的建築雕刻為主,是對以雅典精神為代表的希臘價值觀的整體表現。到了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雕刻進入轉折時期,預示了希臘化時代自然主義的崛起。在雕塑上減少了由神話主題所支配的戲劇化的崇高造型,而借神話演繹人的悲歡,表達了悲愴的或婉約的個人情緒。
風格化的人類心靈表現,見於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和史珂普斯的作品,良人分別代表了古典後期兩種不同的 審美傾向,前者代表了女性化的甜美風格;後者代表了情感性的悲劇風格,從此,愛奧尼亞式與多利安式的造型理想共同匯入於人類情緒的表現浪潮。 (1)普拉克西特列斯 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人物,降低了神性的隔膜感,形象富有真實人體的美麗和女性固有的美;姿態恬靜,表情愉悅,充滿健康的活力和親切的詩意。普拉克西特列斯充分發揮大理石質地細膩的特點,努力追求人體肌肉的細膩變化和美妙含蓄的線條,使整個人體具有女性肌膚的豐滿圓渾的美感。這種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品是《赫爾美斯與奧尼索斯》,它對以後的希臘雕刻風格具有深遠的影響。 人們在評論希臘雕刻時,往往把巴特農神廟的雕刻比作壯麗的史詩,而對普拉克西特列斯所雕作的那些男女裸體雕像則喻為迷人的抒情詩。在他所有迷人的作品中審美價值最高、最迷人的是《尼多斯的阿弗洛蒂德》。作品表現阿弗洛蒂德手提衣衫,即將入浴,人物姿態處理採用了典型的希臘「歇站式」,雕像表現了優雅高貴的美。
(2)利西普斯 (公元前4世紀—?) 利西普斯是古典時期最後一位重要雕刻家,擅長青銅雕刻 ,利西普斯是位大膽的革新者,善於處理空間,精於掌握瞬息變化的運動姿態,表達人物的個性。他首創了有鮮明空間和著重長寬高三方面的雕像結構和表現復雜動作的方法。他加深了對人體的研究,測定了新的人體比例標准,創作了8∶1的規范,在審美觀上傾向於靈巧纖長,人體有細長輕捷之感,具有新的審美理想。他的名作有《刮汗污的運動員》,這件作品人們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十分完美,所以是公認的古希臘雕刻中第一件真正的圓雕。
4、希臘化時期:人表現形式的全音階
隨著亞歷山大的東擴行動,希臘文化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在歷史上,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希臘化時期」,雕刻仍然是希臘化時期主要藝術成就。在這一時期,古典時期和諧的 審美宗旨被淹沒於表現主義和自然主義的浪潮中。利西普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的情感風格被進一步離析,成為人的表現形式的全音階——歡笑與悲傷,柔情與放縱,痛苦與死亡,以及人的老年與幼年的形象,匯成了自然主義的大合唱,此時,神人同形同性體系中的人,才表現出他們的豐富性。
在人性表現的要求下,大理石的硬度消融了,讓位於對人的生命充滿理想卻不失熱情的表現。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像》和《拉奧孔群像》。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被成為代表了希臘藝術理性美的典範,雕刻家把菲迪亞斯的單純與和諧,普拉克西特列斯藝術的優美和抒情,以及琉西帕斯所總結的人體美標准,造化般的結合到了一起,讓希臘人體藝術的造型原則及其所有的審美理想得到了一次完美的總結作品具有金字塔的型制,S形的曲線構成,靜脈端莊的面部表情,集優美,典雅,崇高於一身,正如別林斯基所說:「希臘人體雕像是純潔無暇的詩章和對人的尊嚴的賞識」。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像》是一尊紀念性雕像,為頌揚希臘軍隊的豐功偉績而作。雕像的構思十分新穎,底座被設計成戰船的船頭,勝利女神猶如從天而降,在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沖向前方,既表現了海戰的背景,又傳達了勝利的主題。雕塑充分體現出 神情堅毅的勝利女神堅定地站在船頭乘風破浪 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
《拉奧孔群像》是希臘雕塑的最後一件傑作。作品顯示了古典藝術在人類各種斗爭經驗中的平衡力量——痛苦於抑制,激烈於沉靜,動態與穩定——可以說,種種趨向於對立的極端要素,都被協調到了某中「合適」的范圍,形象的說明了古希臘藝術對和諧美的理解。拉奧孔的表情更是耐人尋味,萊辛認為,這中表情體現了希臘藝術的最高法律——美,雕塑家不願意以激烈的感情來犧牲美。溫克爾曼認為,這中表情體現了希臘藝術對「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的追求,他說這尊雕像的特點在於「身體的痛苦和靈魂的偉大彷彿經過衡量,均勻地分布於人體結構」。
⑨ 早期古代希臘時期,雕刻作品的風格主要是什麼
早期古代希臘抄時期,雕刻作品也處於幾何形風格之中,例如彼奧提亞出土的《耕田農夫》,馬和人的形狀與陶器上的彩繪人物並無二致。這些小型雕塑,以石、陶、金屬等各種不同質材做成,大半是殉葬俑,它們出自民間匠師之手,質朴古拙而又親切生動。
⑩ 古希臘時期雕塑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雕塑作品主要有哪些
1、擲鐵餅者
《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刻家米隆於約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銅雕塑,原作已經丟失,復製品現收藏於羅馬國立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擲鐵餅者》取材於希臘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畫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具有表現力的瞬間。
雕塑選擇的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一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成為後世藝術創作的典範,也是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
2、米洛斯的維納斯
《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斷臂的維納斯》)是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左右創作的大理石雕塑,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雕像表現出的愛神維納斯身材端莊秀麗,肌膚豐腴,美麗的橢圓形面龐,希臘式挺直的鼻樑,平坦的前額和豐滿的下巴,平靜的面容,流露出希臘雕塑藝術鼎盛時期沿襲下來的思想化傳統。
她那微微扭轉的姿勢,使半裸的身體構成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螺旋形上升體態,富有音樂的韻律感,充滿了巨大的藝術魅力。
3、雅典娜神像
《雅典娜神像》為公元前438年希臘雕刻家菲迪亞斯的香木雕塑。原作毀於拜占庭時代,現存於雅典民族博物館的大理石摹製品是公元二世紀羅馬作品。
《雅典娜女神》的塑像體態豐滿、健壯,右腿直立,左下腿自外側微屈。身上的袍掛和長裙,採用深雕手法,衣紋不但厚重有力,而且很自然,富有動感。《雅典娜神像》反映了雅典繁榮盛時代的精神風貌。
4、勝利女神
勝利女神是勃蘭登堡門門頂中央最高處的一尊高約5米的銅制雕塑。
勃蘭登堡門門頂中央最高處是一尊高約5米的勝利女神(希臘神話中的尼刻,羅馬神話中的維多利亞)銅制雕塑,女神張開身後的翅膀,駕著一輛四馬兩輪戰車面向東側的柏林城內,
右手手持帶有橡樹花環的權杖,花環內有一枚鐵十字勛章,花環上站著一隻展翅的鷹鷲,鷹鷲戴著普魯士的皇冠。雕塑象徵著戰爭勝利,雕塑是普魯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5、大衛
《大衛》是1501—1504年間義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創作的大理石雕塑,現收藏於義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此雕塑為大理石雕像,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該雕像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體態健美、神情堅定、肌肉飽滿、有生命力,似乎能夠感覺到人物身體血管的跳動,更突出了大衛作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
《大衛》體現了人體的神聖美與大衛即將迸發出的巨大熱情,從而成為西方美術史上值得誇耀的男性裸體雕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