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手工雕刻石獅
『壹』 手工材料,石獅
我也想問啊
『貳』 本人想自學手工雕刻,該如何入門
建議從簡入難,具體如下:
1、首先拿蘿卜練習雕刻一些簡單的東西,例如葫蘆,大家可以找一個葫蘆仔細觀察,然後按照葫蘆的輪廓用小刀把蘿卜刻成葫蘆的樣子!不要怕失敗,一定要多練習。
(2)如何手工雕刻石獅擴展閱讀:
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頭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預期的形狀皆可稱之為雕刻。服務於這一目的的工具有刀、鑿子、圓鑿、圓錐、扁斧和錘子。在最常見的雕刻方法中,一隻手拿著鑿子,另一隻手拿木槌,然後用木槌將鑿子敲入木頭或石頭中。
盡管一些金屬加工技術例如焊接和裝配,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逐漸變得重要,但是雕刻和制模仍是兩種主要的雕塑技法。一個雕刻完成的作品可以被稱為雕刻,但雕塑一詞通常被用來指具有嚴肅藝術意涵或美學意涵的作品。
『叄』 石獅雕刻的介紹
石獅復雕刻大體是漢族傳統文化中常見制的辟邪物品之一。宮廷石獅一般置於宮殿、陵墓前,在形體力度和內在精神氣勢上氣吞山河、威猛雄壯;宗教石獅多出現於佛教寺廟石窟之中,其形象對之後中國石獅造型的演變產生很大影響;民間石獅最普及也最有生命力,百姓把獅子看成能驅惡辟邪的瑞獸,因此,在民間數量最多的是牌坊門墩獅和鎮宅獅,此外,還有拴娃獅、壓綳獅、印紐獅等等。造型的隨意性和誇張性是民間獅子形象的一個突出點,格調清新,情趣盎然,並運用象徵、會意、諧音等手法來創作石獅形象,賦予了喜慶吉祥色彩,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肆』 古代石獅雕像的的原型
中國人歷來把石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各種造型的石獅子隨處可見。古代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大門前,都擺放一對石獅子用以鎮宅護衛。直到現代,許多建築物大門前,還有這種安放石獅子鎮宅護院的遺風不泯。那麼,用石獅子把大門的這種習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於何時呢? 獅子,在動物學中屬哺乳綱貓科。其雄性體形矯健,頭大臉闊,戲耍有髦毛,姿態甚是威猛。它原產地不在中國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獅子才得以進入中國。《後漢書.西域傳》:「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是說遠在西亞的安息國(相當於今伊朗)派使臣給當時的漢章帝劉桓送來罕見的禮品:獅子和符拔(一種形麟而無角的動物)。這在當時的國都洛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獅子這遠道而來的客人開始走入中國人的民俗生活,不僅受到禮遇,而且國人對它厚愛有加,尊稱之為「瑞獸」,抬到了與老虎不相上下的獸中之王的地位。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獅子出西域諸國,為百獸長。」獅子在中國交了如此好運,也得益於漢代時佛教傳入中國。《燈下錄》雲: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所以佛教稈將獅子視為庄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倍加崇拜。以後就把佛家說法音聲震動世界、群獸懾服稱之為「獅子吼」。在我國佛教聖地一台山的許多寺廟,都供奉著騎獅子的文殊菩薩像。傳說這位專司人間聯盟智慧的文殊菩薩是騎著獅子首先來到五台山顯靈說法的,五台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薩說法的道場。獅子有了這等的威嚴,在漢唐時的帝王陵墓、貴胄墳宅前開始出現了石獅的蹤跡。但當時只限於在陵墓墳宅前擺放,作為神道上的神獸,常與石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懾,使人產生敬畏的心理。這時的石獅子還沒有進入民間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與後來守衛大門的石獅子有明顯不同的特點,就是石獅子雕像下面沒有 高大的石頭台座,這在漢唐古石獅遺物中可以明見。 石獅子何時走向民間,成為守衛大門的神獸,這種習俗大約形成於唐宋之後。據程張先生《元代石獅趣談》(見《文史知識》1998年第9期)考證: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於「坊」中,這是一種由政府劃定的有圍牆、有坊門便於防火防盜的住宅區,其坊門多製成牌樓式,上面寫著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工匠們在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這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大門的雛形。宋元以來,坊退出了歷史舞台,一些有錢人家為了張揚自家的聲勢,便把原來坊門的樣式簡化,改造為門樓,仿象原來坊門所用的夾柱石那樣,將石獅等瑞獸雕刻在柱石上,此風被保留下來相沿成習。刻錄元代地方風俗的《析津志輯佚.風俗》一文中對這一習俗有著明確的記載:「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頓。」這是關於我國看門石獅出現時間的最早也是最詳細確鑿的記錄。可以認定,元代是我國看門石獅由宮廷走向民間的肇始。我們看到的看門石獅多蹲在一塊大石雕成的台座上,這明顯是由原來的夾柱石演變而來的遺跡。
『伍』 關於門口的石獅子,怎麼左右兩邊不一樣
獅子是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也可用於裝飾建築。
石獅子在文化上的含義歷來沒有統一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獅子是吉祥的動物,可以驅除邪惡。而在《北京形勢大略》一書中則認為:「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後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獅子作為一種建築的裝飾,大多用於宮殿、廟觀、衙署(古代的政府機關)以及高級官員、貴族和富商的住宅門口。而在現代,一般石獅子則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門口。
關於石獅子的歷史和使用方法,請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7%8D%85%E5%AD%90
參考資料:維基網路
石獅子就是用石頭雕刻出來的獅子,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時候,「石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石獅子陪伴著滄桑巨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中國古建築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但是中國古代沒有野生的獅子,那麼這些石獅子雕刻藝術起源於何地、何時?又如何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的藝術的一部分的呢?
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搜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雕刻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時,石獅子雕刻藝術達到了頂峰。由於採用傳神的創作方法,石獅子完全中國化了。中國的雕刻藝術大師將石獅子雕刻得異常壯麗,而且逼真:頭披捲毛,張嘴揚頸,四爪強勁有力,神態盛氣凌人……
明代後,石獅子雕刻藝術不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們生活中使用的范圍也更加廣泛。宮殿、府第、陵寢、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在門楣檐角、石欄桿等建築上也雕上石獅作為裝飾。如聞名中外的盧溝橋,其兩邊140個柱頭上,都雕刻著玲瓏活潑的石獅子。姿態多樣,神情豐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靈活現。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綉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綉珠、出鑿崽子。」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卷發,威武雄壯。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綉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綉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卧一幼獅。
比較有名的獅子包括天安門前的獅子,中山公園社稷壇門外的獅子,北京大學門前的獅子,滄州鐵獅和盧溝橋望柱上的四百多隻獅子,俗話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北京天安門金水橋前後,各有一對點綴性的大石獅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極為精美。右側石獅子的腹部有一塊傷痕。關於這道傷痕有兩個傳說:一是說,明代時的將領李國禎被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追擊,躲藏在石獅子的後面,李自成發現了,舉劍狠狠刺去,結果使石獅子受到誤傷;另一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石獅子被侵略軍所破壞。
除了石獅子,獅子對我國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家熟知的獅子舞,即「舞獅」最遲在唐代已風靡各地,至今不衰。
獅子在民間有辟邪的作用,常用來守門。獅子又是獸中之王,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傳統習俗,成對的獅子是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子所踩之物來辨別,蹄下為球,象徵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必為雄獅。蹄下踩著幼獅,象徵子孫綿延,是雌獅。如果獅子所蹲之石刻著鳳凰和牡丹,鳥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稱「三王之獅」。還有南獅北獅之分,北獅威嚴雄壯,南獅活潑有趣。
『陸』 簡單手工雕刻工具和材料
雕紋書+20個黃紙+20個丹青(綁定元寶商店有售)+雕紋雕刻的那東西(綁定元寶商店有售)就這些東西就可以雕紋到裝備上了。金絲線是用來給雕紋升級的。
『柒』 古代的那些大的石獅 是一個完整大石頭刻的嗎 刻東西的石頭,原本就那麼大,還是粘起來的小石子。
是完整的石料雕刻成的。你或許知道故宮太和殿前的石頭台階,100多米長,也是一塊版100多米長的大石權頭雕刻成的!古代的工匠很厲害的……
把細小的材料站起來加工成工藝品的辦法用於處理一些比較珍貴的材料,比如,很多大型的玉器、瑪瑙器、象牙工藝品都是這么粘起來的。但是刻石獅子就用不著這么麻煩了,因為石料更加便宜,容易找到大塊的材料。
『捌』 石獅子口中的圓球是怎麼做出的
1、提前把圓球做好,然後切成兩半放進去,再用專業的膠水粘起來。
2、採用鏤空雕刻技術打磨內,先在獅子容的嘴巴畫出舌頭、牙齒和球的線條,雕刻的時候就把多餘的石塊去掉,慢慢地球也被刻出來了。
相傳在古代的一個寺廟,有一天做飯的和尚發現,同樣的人群每天做固定的飯量卻不夠吃,後來仔細發現在地上有幾個獸爪的印記。
直到有一天,暗中觀察才發現,是門口的兩只石獅子在作怪。後來管事的和尚便在飯鍋里加上了鋒利的刀片,當獅子把嘴放在飯鍋里吃東西的時候,結果舌頭便被割掉了。
(8)如何手工雕刻石獅擴展閱讀:
守門獅子的形象源於另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即格里芬。分鹿形格里芬、獅形格里芬和鷹形格里芬三種,鹿形有異常繁復、鷹嘴狀的長角,獅形為有翼的獅子,鷹形是鷹頭獅身。
格里芬西傳以鷹形為主,而東傳卻以鹿形、獅形為主。從東漢開始,中國出現石刻獅子,以鎮守陵墓, 但中國石獅子與格里芬有較大不同,受龍的影響,中國初期石獅子身體多呈S形起伏,即前足距地、胸脯挺起、臀部高翹,且張嘴吐舌,只是仍保留著雙翼,透露出它的中亞血脈。
唐末宋初,商品經濟繁榮,富貴人家為自高身分,在自家宅門前擺放石獅子。石獅子淪為看家護院的保安,其造型日趨生活化。